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

唐重楊宗閔死守永興,隨即發文向關西五路求救,但此時張浚坐鎮涇源軍和秦風軍,張灝指揮熙河軍和環慶軍,還有王庶坐鎮的鄜延軍,都要面對西夏的攻勢。

建炎三年春初,夏人諜知宋朝橫山一線無備,有可乘之機,宥州監軍司忽移文鄜延路,稱女真以鄜州割隸本國須當理索。若敢違拒當發大兵誅討。宋朝的西北防線突然又緊張起來。

張浚、張灝與王庶,三位在河西坐鎮的文官互通聲息,商議如何對付夏國。

王庶的態度最鮮明,他寫信給張浚和張灝:“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專之可也。夏國爲患至小而緩金人爲患至大而速。方黠虜挫銳於熙河,奔北於本路,子女玉帛不知紀極,佔據同華畏暑休兵。閣下能仗節督諸兵將協同義舉,漕臣應給糧餉爭先並進,雖未能洗雪前恥,而亦可以驅迫渡河全秦奠枕徐圖恢復。夏人秋稼未登,飢餓疲羸,何暇興兵?庶可保其無他。”

王庶主張在金兵進逼的時候,宋軍應當大張旗鼓對西夏進攻,而西夏正在鬧饑荒,必定不能抵擋,這樣宋軍迫退西夏以後,可以再回頭安然對付金兵,“徐圖恢復。”

張浚此時駐節涇源路,他拿着王庶的書信去問河西六路都統制曲端。

曲端一向心高氣傲,在種師道、种師中、劉延慶等宿將死去,王稟劉光世等人身在東部的時候,曲端是西軍資歷最老,威望最高的將領。曲端已經將河西六路的兵馬是做自己的囊中之物。

現在河西三大文官,張浚對曲端十分倚重,張灝在救援太原失敗後就威望喪盡,他手下的熙河、環慶兩軍,分別由劉銳和趙哲擔任都統制。

趙哲是張浚從汴梁帶來的親信,只要他聽張浚的,目前就是聽曲端的,而劉銳是西軍名將劉仲武的第五子,就是靖康元年放棄平陽逃跑的那個劉銳。但對曲端而言,劉銳是西軍故人,本性怯戰,正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對象。

永興軍的主力是吳玠率領的原涇源軍第十一將。因此在曲端看來,只有王庶主政下的鄜延路不聽自己話。

現在西夏擾邊,王庶的已經是乘着夏國鬧饑荒,正面把夏國打回去。曲端心底認同這個方法,但他看王庶不順眼,偏要擰着幹。

曲端對張浚說道:“王經略說,西賊鬧饑荒,不會便來,那何必示威。不若遣派使臣,與西賊通和,以專心對付金賊。”

張浚深以爲然,派遣主客員外郎謝亮赴夏國,從環慶路入夏。

王庶得知,捶胸頓足:“宣判誤矣,通和之舉,必被夏國看破虛實。”

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王庶當即即口占據檄詞曰“:金人初犯本朝,嘗以金肅河清界,爾今誰守之。國家奸臣貪得無厭,鄰好以至如此。貪利之臣何國蔑有。夏國躬蹈覆轍,比聞金人慾自涇原徑襲興靈,方切爲之寒心,不圖尚欲乘人之急,幕府雖士卒單寡,然類皆節制之師左支右吾尚堪一戰,果能辦此何用多言。”

另派使臣,送給夏國賀蘭司,同時讓呼延驟、呼延馳在橫山圍獵,夏軍“忽亦縮甲不敢復言”。

但就在謝亮返回,宋軍上下都以爲無事的時候,夏人隨之以兵掩取定邊而鄜延無警報。

曲端判斷西夏軍不回來,結果他防守下的定邊丟了,而王庶鎮守的鄜延無警報。

本來定邊堡丟了,但該地適合防守,不利於進攻,故而西夏並不能以此爲出發點進一步進攻宋朝。

但曲端的面子掛不住了。他以六路都統制的名義,自領涇源軍,以劉錡爲副,並率劉錫的秦風軍,劉銳的熙河軍,趙哲的環慶軍,又把在京兆府的吳玠下屬涇源第十一將召回來,集結河西的主力與西夏開戰。

戰爭從夏天打到秋天,雙方互有勝負,一直僵持到完顏婁室包圍京兆府,與西夏的戰鬥也沒有停止。

“婁室包圍了京兆府?這老頭子,撿了只大肥羊。”完顏粘罕已經回到了大同,“咱們也西進,拿下府州、麟州、豐州,以爲側翼。”

“爹爹,那館中的那幾支肥羊如何處置?”

這一次,完顏粘罕從上京帶來了幾個宋國俘虜,軟禁在大同,館愍忠祠。

“先不用管他們,每日飯食招待着,人家以前是皇帝皇妃,以後又要當皇帝皇后,不要過於折辱。”

完顏粘罕父子點齊兵馬,直奔府州:“這府州的折可求,宋朝名將,聲明不在種師道之下,孩兒們當小心,不可輕敵。”

“這亳州文官如此難纏,小的們輕敵了。”僕散忠義向完顏兀朮報告。

完顏兀朮這一次南下淮西,沒有走粘罕的舊路,而是抄一條捷徑,直奔亳州,準備拿下亳州之後,壓迫淮東,進逼江寧。

但沒想到在亳州被一個不知名的知州擋在城下,整整五天。

這天將近午時,壕溝填平了四丈長,十丈寬。完顏兀朮傳令,高聳在他身後的巢車上傳令兵揮動旗幟,擊響金鑼,

負責押解壯丁填壕的僕散忠義率部下搶回填壕時戰亡士卒的屍體,一併退下。

紇石烈志寧帶着幾個謀克擡起填壕車,迎着炮石弓矢,衝到壕前。

七手八腳地展開架板,重重落在對面,蕩起一片塵土。

城頭的宋朝知州傳些命令,城樓士卒攪動轆轤車,放下干戈板,垂落在城門之前。干戈板上裹有鐵葉釘,厚重堅實,足以防遏宋兵衝突城門。

一個衙役舉着令旗,揮動幾下,一大隊弓箭手集合起來,點燃的火箭,沖天而起,密密麻麻地向填壕車架板上落去。

填壕車一樣用水淋過,暫時可保無虞。紇石烈志寧叫罵呼喝,驅使部下冒着火雨,衝過壕溝。留下兩個謀克,撲滅火箭,護住架板不失。

僕散忠義發一聲喊,和帶着自己的親衛謀克三百人,還有自發跟來的金兵勇士,向前衝去。

此時城邊,紇石烈志寧已經架起了兩座雲梯。雲梯並不是簡單的只有一個梯子,摺疊的梯子下邊造有車廂,置了六個車輪。車廂完全封閉,罩有生牛皮。移動雲梯的士兵躲在裡邊,不懼弓矢。

並且,雲梯四圍用收繳來的棉被並氈皮包裹,煙火箭叢,射之不透,點之不着。

輕鼓而進,重鼓則擊。營中戰鼓聲音轉重,紇石烈志寧揮刀斬落射過來的箭支,催促士卒登梯上城。兩三個親兵提起一人高的盾牌,圍護他的前後左右。

僕散忠義親自帶頭,十幾個和尚百戶、十夫長,用刀背攆逐部下,紛紛亂亂地上了雲梯。面對這蟻附景象,城頭知縣毫不驚亂,輕輕下令。城牆垛口中,探出十幾支排叉木,對準雲梯,狠狠推擊。城下固定雲梯的士卒,呼喊鼓勵,和城上兩向對峙,奮力穩住,使雲梯不倒。

十幾個爬得快的,到了雲梯中間。

城牆左右突出的馬面、城樓上,宋朝士卒箭矢亂飛,把雲梯上的金兵射落了好幾個。馬面又叫硬樓,平直的城牆建到這裡,向外邊突出幾米,橫走幾米之後,再落回去,保持原先的平直。士卒們可以站在這塊凸起的平臺上,交叉火力,掩護城牆。

從高處落下來的士卒,慘叫着,撞入密集雲梯下的人羣中。當場摔死,腦漿迸裂,血肉橫飛。這種死法,比平地戰死要可怕的多。受不了視覺的衝擊力,幾個膽小的,後退幾步。

紇石烈志寧一步箭步衝上,將他們踢倒地上,拿着馬刀威脅,怒喝:“軍令,退一步者,斬!”

紇石烈志寧挑選弓箭手,仰射馬面、城樓宋兵,保護登梯。親自拿起一個搭車,用上邊的鐵鉤,勾城上人。

宋朝士卒沒注意到,還真被他勾下來一個。掉將下來,金兵割下他的腦袋,懸首示衆。圍在周圍的士卒同聲歡呼,士氣大振。

見排叉木急切間起不了作用,城頭知州又發令。擡過來幾個狼牙拍。安放垛口,轉動絞車,揚起長且厚的堅木,狠狠橫着砸到雲梯上。堅木上有大釘,利如狼牙,兩三個快到垛口的士卒,瞬時被釘透了身子,鮮血飛散,澆了下邊士卒渾身。有一個士卒身上的盔甲卡住了大釘,掙脫不得,慘叫着,隨狼牙拍一下下前後擊動。漸漸喑然無聲。

不久,雲梯斷了。

正攀附在雲梯半截腰的僕散忠義嗷叫一聲,從半空摔下。眼看要掉到地上,紇石烈志寧幾個人奮不顧身地撲上去,用身體當墊子,接住了他。墊在正下方的幾名金兵,被穿着鎧甲的僕散忠義生生砸死。

僕散忠義從地上跳起來,毫不在意身上的傷口,看也不看被他壓死的金兵,揮着刀,要往另一處雲梯衝去。

正在此時,壕溝外軍營裡,鳴金收兵。

不止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也十分不甘。回頭一看,留在填壕車上的士卒,撲滅不及火箭,填壕車火頭竄動。再不退,後路都沒有了。這才收起雲梯,歸還大營。

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六節 滄州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三十八節 名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七節 魯達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二十節 練兵第十六節 爭嫡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四節 體系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
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六節 滄州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三十八節 名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七節 魯達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二十節 練兵第十六節 爭嫡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四節 體系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