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

已經到了正月底,已經不像數九寒冬那般酷寒。從大街上傳來最後一次更點的鐘聲,在晨風吹拂下,顯得越發輕柔纖細,宛如一根輕輕震顫的銀絲。

揚州行在西暖閣裡燈火闌珊,照耀得這個金堆玉砌的輝煌空間裡一片朦朧,斕銀雕花燭臺下,堆滿了斑駁的蠟淚。帷幕低垂,珠簾紗窗已經透進了晚冬的涼意。

御榻上,趙諶正做着一個奇怪而恐怖的噩夢:一所空闊的大殿裡,牆上琳琅地掛滿了書畫,室內空無一人,只有他自己在流連地欣賞着。

他在道君皇帝畫的一幅‘聽琴圖’前面停下來……

身後傳來一點古怪的聲響,回頭看時,一個人已經逼近了。看去像個蠻夷婦人,身材高大、披頭散髮、手執一支長槍……他驚駭之極,一面拔步逃跑一邊大喊來人。可是竟沒有一個人來,兩腿已經酥軟……夷婦撲上來,他仰面跌倒在地,夷婦趁勢騎在他身上,手執槍尖直刺他的咽喉,慌亂中,他雙手握住了槍纓,用力向外推拒,同時大喊救命,兩臂已痠軟得支撐不住了,槍尖離喉嚨只有一寸左右……

童穆聽見聲音,進了屋來,看見皇上的腦袋在枕上左右滾動,啊啊地發出可怕的叫聲,知道他又魘着了,便連推帶喊地想把他喚醒。

趙諶醒過來了,還在瞪着一雙眼睛驚恐四顧,待了好一會才完全清醒了,看清了伺候在一旁,趙諶緊張的心情頓時平靜下來。

“皇上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又做噩夢了?”

“啊,沒有什麼,朕做了個夢。”趙諶輕描淡寫地說,但一顆心還在急劇狂跳。

“啊,什麼時辰啦!再睡一會吧!”趙諶向裡面側過身去。他不願說出夢裡的情景,身爲皇上,被一個夢嚇成這樣,他感到有傷自尊。

趙諶用力閉上眼睛,可是毫無睡意,脈搏在耳旁怦怦地響個不停,剛纔這夢使他感到十分蹊蹺,五天以前他也夢到一個夷婦在追殺他,情節和這次大同小異,爲什麼總是夷婦?道君皇帝的書畫又是什麼意思?古往今來畫家成百上千,爲什麼單單夢見趙佶?而他做了金國的俘虜。

自從靖康年間金兵圍城以來,他驚恐無眠,與太后和呼延庚郊外時微感風寒,後來雖然痊癒,身體卻有隱患。親政以來,越發感到精神恍惚,身體羸弱不支。

他的頭腦像失控的潮水一樣,沿着這條線索就漫無邊際地氾濫開了……他感到這兩場噩夢就是一種警示和預兆。是不是他要走上祖父的命運了?

越想就越感到恐怖,深信夢境裡就是一種暗示,他頓時感到一股寒氣直透脊樑,睜眼驚恐地向四下張望,殘燈輝映,仍是一片黃澄澄的色調。

在衆人面前,趙諶竭力做出一種勵精圖治的模樣,但經歷了符離被圍,壽州大敗兩次挫折,在趙諶的內心,對是不是真的能夠興復基業又懷疑起來。爲此,雖然親自決定了親征,趙諶卻沒有隨大軍出發,而是留在揚州,觀望風向。

未來的結局將是怎樣?據說虜酋現在兵力更盛,已經遠超當年的完顏阿骨打,若是這一次在江北戰敗、虜酋會不會長驅直入?黃潛善和王稟能擋住他們嗎?……看來還需重賞,如其不然,若果真如張銓奏摺上說的:“封疆不守,二帝北遷,國朝賦稅山積徒爲資敵之財,又悔之何及?!”

何慄急忙重新更換了朝服,帶了一名長班,慌忙地奔向行在所在的轉運司而來。

他感到有很多話要向皇上面奏,除了補員、發帑、請皇上臨朝理政等那些陳舊話題之外,他還要找機會,讓皇帝疏遠康王。

宰相李伯紀爲人太正,又是太后任命,不爲皇上所喜,自己和孫傅算是帝黨,而康王作爲宗室,和皇帝走得太近,危害了所有文官的利益……何慄默想和整理着,在心裡暗暗打着腹稿。

但趙諶沒有問他任何政務,而是讓他解夢。

趙諶講述着夢中的情景,仍是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何慄老態龍鍾低着頭專心聽着。皇上講完了,他垂下眼簾想了一會,心裡盤算着怎樣能使皇上轉憂爲喜。

“微臣以爲這是好夢,是個大吉之兆。”

“噢?!爲什麼是大吉,你說給朕聽聽。”

“皇上還記得春秋時晉、楚城濮之戰的前夜,晉文公所得的那個夢嗎?!”

趙諶臉上露出惶惑。

“晉文公這一夢與皇上的倒非常相似。他夢見與楚王相撲,自己仰面摔倒了,楚王騎在他身上,砸破了腦殼吸食他的腦漿,驚醒後十分惶恐,將夢境告知大臣狐偃,狐偃圓夢後認爲是大吉之兆,因此皇上也必是大吉無疑了。”何慄不愧才子,才思敏捷纔想起這個歷史典故。

“噢?!這個夢狐偃是怎麼圓的?”趙諶一付急切的樣子。

“狐偃說文公仰面倒地乃是得到上天看顧,楚王成騎伏之狀意味着跪地請罪,腦漿是柔軟之物,楚王取其柔是柔順屈服之意。次日決戰果然大勝楚軍應了夢兆。皇上夢中的夷婦顯然是指女真,她騎伏在皇上身上,竟和晉文公夢裡的楚王完全相同,正是表明他日必將大勝索虜。”

“那麼,夷婦用槍尖來刺朕的咽喉又是什麼意思?”皇上已有喜色,但還有些不放心地問道。

“微臣以爲,槍尖乃是槍的最前端,刺喉是伺候的諧音,合於一起就是‘搶先伺候’之意,說明努酋虜首之後,女真人會率先向我表示臣服朝貢,其他夷虜各部也將蜂起效法,從此我將出現一派四境安定娛樂昇平的大好局面。”

趙諶半信半疑:“但願一切如相公吉言。”

天亮時分,報捷的快馬馳入城中,旗杆上高書“高郵大捷”四個字,是露布飛捷。

何慄再次被召入行在,這一次,皇帝容光煥發:“一切皆如先生所言,果然大破索虜,斬首三百。朕決意親征。”

何慄拜倒:“既然王殿帥已經告捷,皇上又何必親赴險地?”

這時,趙諶的少年心性已經完全壓制了他的懷疑恐懼,他決心效仿晉文公,親自取得城濮之戰的勝利

“朕以天下重任勞煩先生了!軍前糧草,萬萬勿要耽擱。”皇上用力握了一下次相的手,喟嘆地說。

“微臣當鞠躬盡瘁、肝腦塗地,以不負陛下重託。”何慄的心中還有點小激動,皇帝沒有把留守的重任交給宰相李綱,而是交給了自己這個次相。他正想進言,讓皇帝小心康王,趙諶卻打斷了他。

“相公,大江南北,近千萬流民,如同遍地乾柴,相公籌措糧草,須得小心應對,休得壞了朕的江山。”

“微臣死罪,決不敢掠奪良民。”

何慄諾諾地應着,心想:皇上召見一刻千金,皇上既然關心軍餉,那軍餉的真是情形,也要讓皇帝知道。

於是就硬着頭皮,說出了那十萬火急的請求:“揚州爲了賑濟流民,庫存糧草已經不多,軍中欠餉已近半年,新調援兵糧餉尚無着落。‘韓白之勇,非粟不戰。’七萬大軍出征,每日耗糧五百石。如今江寧府庫庫糧業已告罄,江南交徵尚未運抵揚州,爲今之計唯望皇上下旨,請揚州、金陵的官宦富戶捐贈,以救燃眉,暫慰大軍望梅之思,以勉勵將士折衝之氣,則東夷醜類不難殄滅。”

“兵餉至關重要,還應多方努力,勿致缺乏,貽誤軍機。”趙諶半閉起眼睛緩緩說道。

求告半晌皇上只是虛應故事,令次相深感失望,便進一步懇求說:“如今東夷之患、切近剝膚,軍餉已成十萬火急,皇上何獨惜於今日。請皇上下旨,讓宗室官宦每戶捐贈糧一萬石,無糧可用錢抵”

“讓宗室官宦捐贈。”趙諶一拍大腿,“妙啊,靖康年間圍城之時,呼延庚也曾讓宗室捐贈,朕立即下旨。”

皇帝找來中書舍人,也是揚州知府的汪伯彥制詞,汪伯彥大叫:“此亂命也,臣不敢草詔。”汪伯彥是將揚州作爲巢穴來經營,豈可得罪本地的官宦?

趙諶大怒:“朕還未出京,爾等就不把朕放在眼裡了嗎?請李相來,請李相公來。”

宰執廷議,爭執不下,皇帝的老師孫傅也不贊成讓宗室官宦捐贈,他潛意識裡認爲,得罪士紳絕非一件好事,本地的官紳也絕不會善罷甘休。

此次廷議沒有結果,四位宰執各自出去找尋盟友,準備再次較量。

晚上,旅居在揚州的韓肖胄,韓贗胄兄弟府上,來了一位訪客,是宰相李綱的門生,也與韓贗胄有舊。他受李綱之託,來拉攏韓家兄弟,讓他們帶頭捐贈。

依李綱想來,韓家五朝爲相,世受國恩,正是傾其所有以報君王之時。而且韓家家資豐厚,人丁殷實,區區一萬石糧食,韓家根本就不會在乎。他只派了一個門生來,就足以說服韓家。

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節 出軍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九節 紅巾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五節 崩盤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十五節 崩盤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十六節 爭嫡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七節 馬場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九十節 保塞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二十節 練兵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十三節 董平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十六節 爭嫡第六節 成軍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節 大名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四十七節 柏鄉
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節 出軍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九節 紅巾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五節 崩盤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十五節 崩盤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十六節 爭嫡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七節 馬場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九十節 保塞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二十節 練兵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十三節 董平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十六節 爭嫡第六節 成軍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節 大名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四十七節 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