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

待張彥橘和折月嵐走後,呼延庚心裡很欣慰,組織、行政、軍隊三大塊,自己抓總並主管軍隊,折月嵐管理着組織,張彥橘和趙伯臻管行政,那黨政軍的三角支撐就成形了,這個實體無論如何不會散掉。

下面該調整軍隊的組織架構了。呼延庚將《華北治安站》翻了出來,裡面有八路軍組織結構的附表,呼延庚依照這個附表,再根據在宋朝的實際經驗,畫出了北洋軍……咳咳……紅巾軍的組織結構圖。

他以張憲爲行軍司馬,相當於總參謀長。別看張憲從小習武,但他老爹張所是進士,張憲自幼發矇,就是爲考文進士培養的,可謂文武雙全,在另一個時空,張憲的戰績也保證他能幹好參謀長的活。

以高鷺爲行軍長史,相當於是秘書長。

自定親以後,高鷺從不和呼延庚接近,對呼延庚不假辭色。談完事情,她就和張憲一同告辭了。

呼延庚目送着張憲走出去,心中在想,不知道張憲會找誰來擔任作戰部長、情報部長。他想了幾個人選,都感覺不合適,這時,凌振帶着魏定國、武柏六、黃阿慶按照呼延庚的吩咐到來。

呼延庚暫且把參謀部的事情放下,和他們四人商議軍工和民用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經過這麼久的磨合,呼延庚發現凌振和魏定國與他們的外號完全不相符。凌振號稱震天雷,只是因爲他專管號炮,其實他對所謂彈道學之類全無概念,他擅長的,是從實測中發現器械的使用方法,並用訓練將這些方法教授給士兵。

因此凌振現在就被調到張憲手下,專門負責編寫各種器械的訓練手冊。

魏定國人稱“神火將軍”,但他卻並不擅長在戰陣中使用火箭,至少不比他人更強。魏定國所喜歡的,卻是研究火藥的配比,研磨火藥的工藝,引信的工藝。因此魏定國轉而負責具體器械的生產。

而武柏六編輯過《齒輪書藏》,他本身對“制器之學”非常感興趣,願意自己鑽研,那就讓他繼續鑽研吧。

黃阿慶是鑄鐘匠人出身,對鍊鐵和鑄炮倒是一往情深,他纔是負責生產技術改進的最佳人選。

先和他們談完了工作分派,呼延庚取出一份命令來,授予武柏六和黃阿慶正九品上的官階。他現在是藩鎮,已經有權直接授予七品以下的官階,再報朝廷認可即可。

“在我這裡,加官進爵有三條路,軍功論官,稅功論官,技工論官。”軍功不必說了,稅功就是交的稅多,技工論爵,就相當於工程師評職稱。

宋代還是個官本位社會,呼延庚也沒打算和整個社會大環境硬抗。即使在另一個時空,到了二十一世紀,官本位不照樣大有市場。

所以呼延庚還是採用舊瓶裝新酒的方法,暫時借用七品以下的武臣官階,作爲最基礎的升遷和賞功路徑。反正宋朝官階等級多,七、八、九三品級一共有將近三十級,足夠大家升遷所用。

“舊式火箭,鋸杆、上漆、粘羽等等太過麻煩,要儘快將鐵桿火箭製造出來。”全鐵桿的火箭其實有技術基礎,宋代有就不用一根羽毛,只用鐵片做尾翼的的弩箭。

“火箭還是太過昂貴,除了虎蹲炮,其他身管火炮也要加快研發。”

“銅太貴,爭取早日製成鑌鐵炮。”“打製一批鐵農具,常平司將購買這批農具,按分期付款的形式,賣到各個都保。”

“今年春耕開始,要全面使用鐵犁。”

呼延庚說了很多,最後歸根結底一句話:“我們需要更多的鐵和鑌鐵。”

“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糧食,通知公孫道長那邊,讓他給我把會煉丹的道士都集中起來,我要訓話。”

呼延庚和大家說着說着就忘了,面前這幾人只是管軍工的,卻不負責民用生產。

在被武柏六提醒之後,呼延庚尷尬的笑了笑:“今天就到這吧,民事生產的事情,我再找張運使說。”

這幾人走了之後,呼延庚沒有急着去找張彥橘,而是王貫清跟着他來到了書房。

“俊升,東海書社辦得怎麼樣啊。”呼延庚明知故問。

“來的士人挺少的。”

“秀才呢?”

“若是秀才,他們志在考學,東海書社無助於科舉,故而秀才也不來。”

“不要把眼光侷限在讀書人,就是街面上的販夫走卒,只要願意讀書的,都可以收進來。”

王貫清心中有些不情願,但他還是答道:“是。”

“這幾天,你把東海書社的人都找來,給我寫些東西。”

“些什麼。”

呼延庚給了王貫清一張紙,王貫清接過來一看,是《呼家將演義大綱》。

第一行寫的是:呼家將,熱血的主角。

王貫清道:“將主,你可一點都不熱血呀。”

呼延庚道:“評話嘛,看下去,看下去,我家從後唐年間,淄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呼延綜就爲國效力,一代代傳下來,總有熱血的嘛。先看下去。”

王貫清依言看下去。

妻妾:小女孩,長腿妹,姐妹,英武女子,賢淑女子……交叉組合。

出身高貴的仕女:花瓶,政治聯姻的工具

賢明的太后:皇帝身邊的智囊,關鍵時刻幫助主角度過難關。

楊家將:忠勇衛國,對時政不感興趣的大將,被主角提拔

折家將:懷才不遇,玩世不恭的大將,被主角提拔。

高家將:被主角影響洗心革面的官二代

鄭家將:力大無窮的猛將。

石家將:無心爲國,只顧自己榮華富貴,欺男霸女的紈絝子弟,最終走上賣國的道路

文官:學識淵博的後勤幕僚

小人物:義字當頭

番邦人物劉某某:仰慕中華風物,棄暗投明,爲中原效力

太監一:皇帝的忠僕,總在合適的時間幫到主角

太監二:小人,和姦臣勾結,陷害主角,賣國,給大軍使絆子。

潘太師:反角之首,大奸臣。

趙檜:被奪爵的宗室,陰險小人,潘太師的走狗,遼國的奸細。

趙王爺:監軍,皇叔,皇弟,自以爲聰明的白癡,喜歡藝術和財富,好面子情緒化,喜歡以土地換和平,量中華之物力

老臣某某:士大夫階層政治老油條,有心救國,更在乎權利和小團體利益,註定是無法適應新時代的人物

趙國公:宗室領軍,敗仗的直接責任人

耶律某某:遼國大將,特別能打,只怕呼家將。

蕭某某:遼國大將,被呼家將陣斬。以上兩角色可以互換。

……

王貫清看完提綱,問道:“將主這是要編家史?”

“不是家史,而是評話。將我呼家爲國打的勝仗用評書的講給老百姓聽,提振百姓的士氣。”

王貫清又看了看大綱:“將主這大綱編得精彩,學生一定儘快將話本寫出來。”

“不,你不要自己寫,而是找十個讀書人,各寫一部?”

“一共有十部?”

“對呀,從北漢初年呼延綜驅逐契丹,到呼延贊隨世宗、太祖太宗收復太原,再到呼延守勇、呼延守信兄弟立功檀淵……直到本將守汴梁,當然要寫十部。”

“那……豈不是要直呼各位老大人名號。”

“本將不在乎。”

“那涉及到當朝諸將呢?比如劉都護,劉承宣,老種、小種節度。”

“照實寫就是了,本將不搶劉錡的功勞。”呼延庚沉吟着,現在指着劉延慶劉光世的鼻子罵,好像也不太好,“敗仗之類,要避諱的,把主將換成姓趙,比如虛構一個趙延慶。”

“趙王爺,趙國公,就是起這個作用的吧,敗仗都是趙家人打的,勝仗都是呼家將打的。”王貫清忍不住了,隱隱諷刺了一句。

呼延庚彷彿沒聽出來:“說得好,就這麼寫。”

王貫清繼續看大綱:“趙檜又是誰?若是虛構人物,又爲什麼一定姓趙名檜?”

“你別管,本將喜歡。”

“將主這個大綱,各色人等都有了,說書先生們一定愛講,只是,女子太多了些。”

“女人多,老百姓喜歡看。”

“好吧。”王貫清又問了些細節。

呼延庚一一回答了他,隨後說道:“寫成之後,將這些書稿送給說書先生們去講,讓各個茶館,給作者分成,每一杯茶分五文錢。”

和王貫清聊過之後,已經是下午未時,這時代的人大多吃兩餐,但呼延庚一直保持着三餐的習慣,到現在他還沒吃午飯,於是便去找黛絹要些吃食。

剛吃完午飯,張憲又找上門來,他已經按照呼延庚給他的規劃,寫了一個整軍的條陳。

在歷次戰鬥以來,體現出呼延庚所部的兩個最大的弱點:一是沒有謀略,二是兵力不足。接着他開始說如何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

“日常團練廂下轄五個指揮,遇戰事需要保甲兵參戰的,則各廂擴編到十個指揮,與正軍混編。”

“十個指揮,正軍和保甲兵如何配比?”

“正軍原有的五個指揮,各抽出一個都,然後補入一個都的保甲兵,正軍與保甲兵配比是四比一。相對的,另五個指揮,正軍與保甲兵配比是一比四。”

“我軍目前十一個團練廂,如果每廂十個指揮,則可以迅速拉起五萬人的大軍。”

呼延庚點了點頭,這纔有點快速動員的樣子。

“我們北洋軍……”

“住口!”張憲剛開了個頭,呼延庚厲聲喝止,“軍紀中先加一條,以後以紅巾軍自稱,嚴禁自稱北洋軍,初犯者打十軍棍,累犯開除。”

求收藏、求評論、求打賞

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節 姻緣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十五節 盧龍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六節 林銘第四十節 打探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八節 激進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十九節 束伍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八十節 單騎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三節 廝殺第三十二節 新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十四節 富平第六節 滄州第六十一節 秋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十五節 崩盤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十節 姻緣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九節 阻擊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十九節 陣地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十三節 塘沽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九十節 保塞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七十二節 編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三節 張灝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
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節 姻緣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十五節 盧龍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六節 林銘第四十節 打探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八節 激進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十九節 束伍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八十節 單騎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三節 廝殺第三十二節 新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十四節 富平第六節 滄州第六十一節 秋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十五節 崩盤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十節 姻緣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九節 阻擊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十九節 陣地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十三節 塘沽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九十節 保塞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七十二節 編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三節 張灝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