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

金兵已經包圍了雄州,更確切地說,是歸信縣。爲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雄大白已經放棄了歸義縣,將全團五個指揮都集中到了歸信縣。

昨天的軍議已定,今天呼延庚就不再廢話,三更造飯,五更出發。

午夜,深沉的夜空上,雲卷變幻。呼延庚走出州衙,登高遠望,夜色中,只有西面的雄州,隱約可見一點,黝黑沉默,一言不發。

看來金兵沒有連夜進攻。呼延庚想着。那裡,有兩千五百紅巾好男兒,以及十倍以上的金兵。

它牽動了保定、河間、橫海,河北所有的勢力。宋金雙方,每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的視線,這一刻,都在注目此地。

這是呼延庚既沒有朝廷或者宣撫司的命令,又沒有救援友軍等迫不得已的理由,完全是呼延庚自行主導,推動的一次進攻。

呼延庚悠然而想:或許,整個宋金戰局的轉變,就在此處了。

金兵入侵,始於海上之盟,海上之盟的第一仗,就是雄州之戰。可以說,宋金之間的恩怨,始於雄州,現在又在雄州轉折,莫非天意

戰爭總是這樣,爆發總在預料之外。與金兵接觸的時間之早,大大出乎了呼延庚的意料。

就在呼延庚距離雄州還有十里的時候,金兵分出了一支人馬前來阻截,人數不多,大約四五千人,但全部是騎兵。

“週近地勢開闊,正適合騎兵縱橫。將軍,索虜的意思很明顯,以少部精銳阻截我軍前進,繼而主力加大攻打雄州的力度。我軍必須及早將來敵擊潰,否則,一旦雄州失陷,索虜主力騰出手來,我軍必陷入兩線作戰、落入敵人包圍之中。”

說話的是楊可發,他與呼延庚,從太原突圍求援的時候,就結下了交情。楊可世、楊可勝、楊可發三兄弟,雖說是世家將門之後,但他們這一支早就落敗了。三人十數年間戰功迭立,硬是猛將拔於卒伍,將這一支的門第又拉起來。現在三兄弟中,只剩下楊可發了。

呼延庚騎在馬上,並腿而立,遠望前方。軍隊從五更急行軍到現在,士卒的體力消耗很大,倉促應戰,肯定不是金兵騎兵精銳的對手。他問道:“魯智深部,還能撐多久?”

“魯大師的三團,也是我軍精銳。末將看,至多再堅持半個時辰,就很了不起了。”楊可發憑藉自己的經驗,回答道,,他急切地對呼延庚道,“我軍初至,陣營未成。末將適才憑高觀看,來襲的索虜騎兵,堪稱精銳,絕非尋常金兵可比。都統制,請速下決斷。”

戰鼓如雷,綿綿不絕。遠方雄州下,石炮震天;數裡地前,魯智深部拼死搏殺之聲,隱約入耳。

呼延庚沉穩自若,他眺望片刻,道:“令:哨探放出十里,重點巡弋我軍左、右翼以及後方。”

“左、右翼?”

“魯智深部比我軍來的早,他軍少而索虜不攔他;我軍一到,我軍多而索虜就發動攻勢。索虜分明蓄謀已久,打的主意是圍點打援,需得謹慎提防,小心爲上。”是以,派遣探馬爲第一要務。

自有人接令而去。

“下步該當如何?”

呼延庚心想,此戰也不出奇,無非金兵圍雄州以打援,而對援軍又採用了分割擊破之法,以數千兵牽制我軍主力,而以重兵圍攻魯智深。

“傳令魯智深,堅持一個時辰,本將給他大功;半個時辰,無功;不足四刻鐘,提頭來見。”

“令:一團,二團,六團,結成車隊,排成品字形大陣,互相掩護,且戰且行。”一團、二團都來自平盧,六團來自橫海滄州。都屬於呼延庚起家的六個團。這六個團除第五團是隨船機動的海軍陸戰隊以外,其餘五團都裝備有六十四輛偏廂車。

這是用價值十萬貫的海鹽堆出來的裝備,今天,是他們顯示威力的時刻了。

呼延庚叫過來郝思文,道,“收拾軍中銀錢,盡付監陣,開箱子、擺在我軍陣後,殺敵不退有功者,立賞!”

他調度得當,命令一道道傳下,楊可發、楊三生自問,換了自己,也做不得更好,自是無言,分別前去調動部隊,安營佈陣。

早先行軍路上,呼延庚就防的有金兵突襲,做過了準備。首先,各兵種行軍次序,按的就是車陣行軍式;隨軍重車皆在兩翼、前鋒。凡事預則立,如今佈置起來,很方便、很快。

前隊駐紮,重車提前;川流不息的士卒,老兵們行若無事,新卒們面帶彷徨,在軍官們的壓制、喝斥下,姑且還算有條不紊。

一團的戰斧旗,二團的鉤鐮槍旗,六團的鐵盾旗次第升了起來。士卒們佈陣的人流中,呼延庚打馬上了高地,觀望左右地形。

下午的陽光,很炙熱;正前方是輕盔輕甲的金兵騎兵;身後左右是一望無際的紅旗、紅袍。人、馬踩踏出的煙塵,漫天飛舞,嗆入鼻中,呼延庚忍不住咳嗽幾聲。

南邊不遠的地方有一條河,便是南易水,陽光把它曬成了一條晃眼的白帶子;西邊十里外的雄州,巍峨高聳。在北面非常遠的地方,白溝河在那裡忽隱忽現。

河水和城池之間,是一處大致開闊的地帶,河邊有點草叢,依次向左,略微幾叢灌木,偶爾有點丘陵,夾雜了數間破敗的農舍,本爲田地的位置,早成了廢棄的荒野。

“背嵬軍。”呼延庚大喝,高寵不在身邊,現在帶領背嵬軍騎兵的是郝思文。

郝思文雙手送上背嵬軍的大旗:這是一面方形的紅旗,旗上一把戰斧和一把鉤鐮槍交叉疊放。。丈餘長的背嵬軍旗杆,握在呼延庚的手中。狹路相逢勇者勝,他舉旗、叫過郝思文,兩人馳馬奔下,他高喝:“紅巾的勇士們!”

騎兵們望旗而聚,呼延庚奔馳他們的陣前,鼓足力氣,揚聲大呼,他道:“我堂堂中華,歷朝歷代,過陰山,飛瀚海,馬踏匈奴,驅馳突厥,我大宋禮儀之邦,卻蒙受塞北宵小輕侮。

“爾等隨吾自太原奮起,歷代英靈庇佑,護汾州,救隆德,守孟津,鎮汴梁,復河間,控太行,奪雁門,救趙州,大小十數戰,所向無敵。

“今日,索虜雖衆,卻多是舊遼降兵,契丹女真、渤海奚部,勝不相讓,敗不相救。他們的勇氣,怎能與我們相比?此正大丈夫報仇雪恨、建功立業的機會!兒郎們,隨吾來。”

五百鐵騎,三百輕騎,追隨在戰斧鉤鐮旗和呼字帥旗之後,滾滾如龍,殺氣凜然,氣衝雲霄,繞過佈陣的步卒,穿插向陣地的左翼。八百騎兵人雖不多,卻足以擾動敵軍的陣形。

氣勢如虹的騎兵,掠陣而過。呼延庚舉旗疾馳的英姿,令所有的士卒,盡皆神馳。

施恩站在隊列之中,心神激盪。他以與武松親厚的關係,擔任什長,累次作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隨着軍隊不斷擴編,施恩現在是押正。而且在前幾個月的背嵬軍培訓後,被授予了銳士。

他是長槍手,按命令調在前陣。直到呼延庚遠去,他才收回視線。在他的面前,車陣大致已經布好。車陣後是花裝的長槍手和旁牌手。現在步兵們都把兵器放在地上,而人人執弓弩。

他的二十四名部屬中,大多經歷過戰陣,殺過人的有三個。習慣了殺伐,他們又堅信呼延庚戰無不勝的功績,所以,雖然面對的是一場非預期的遭遇戰,並不十分的緊張。

前邊交戰的聲響,越來越大、越來越近。施恩翹起腳,手搭涼棚,遠遠望去。魯智深的三團也紮成了車陣,圍住車陣的索虜,層層疊疊,即使沒有三團兵力的十倍,也有五倍。

索虜鋒銳的旗幟,深入陣中,馬蹄震動着地面微微發顫,時不時有慘叫聲,血和肉模糊飛揚。施恩大叫一聲:“好!又砍掉一個索虜騎兵。”

邊上石勇讚歎:“魯大師真是慈悲爲懷,……他手上超度的亡靈有一千人沒有?”

施恩道:“算上部屬砍的,有吧?”施恩又看了會兒,道:“別說了,索虜的騎兵向着咱們靠過來了。”

他頓了頓,視線一一從兄弟們臉上走過,道,“石勇,一定要小心。你可不是真的石頭人,你還有個妹妹剛接到滄州。……薛永,你已經定了下一期的守闕銳士;這麼下去,用不了幾年,你就是真大蟲了。”

施恩家破人亡,性格大變,當年孟州那個畫地爲業的坐地虎再也不見了。他心中還有隱隱的一個念頭,回到孟州找蔣忠報仇,因此他要盡心盡力的在呼延庚手下打出一個出身來。

他拿出地方大豪的手段,對部下解衣推食,噓寒問暖。薛永和石勇都是施恩竭力籠絡的死黨。

薛永和石勇經歷了救援趙州一戰,都升了什長,薛永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但一直沒什麼正經成就,在鄉野也無威信,人稱“病大蟲”

石勇自打家中田地爲金兵所佔,父母雙亡,便成了鐵石心腸的一個人,人稱“石將軍”,好似六親不認,全無牽掛。但前段時間,他的妹妹居然活着,還跟着大隊流民到滄州來了,正趕上救援趙州之戰石勇立功受獎,兄妹得以相見。

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十三節 塘沽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節 定製第三節 廝殺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二十九節 上山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四十節 定製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十節 復耕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十七節 中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節 龍崗第十八節 宋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四十節 打探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七節 馬場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
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十三節 塘沽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節 定製第三節 廝殺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二十九節 上山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四十節 定製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十節 復耕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十七節 中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節 龍崗第十八節 宋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四十節 打探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七節 馬場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