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

呼延庚一笑,卻不作答,只問:“明日攻城,馬防使可有定計?”

太原城外,數騎探馬回來。守城士卒開了城門,他們馬不停蹄,一路奔入帥府,稟告完顏銀術可:“宋軍前夜抵達忻州,昨日開始攻城。宋軍親自督戰,攻勢甚猛,完顏扈親臨城樓,堪堪頂住。”

“真的開始攻城?”

“小人等伏在忻州城外,親眼目睹雙方交戰,戰況激烈。宋軍防禦使馬擴親自指揮,打造衝車遊砣,遊砣如雨。選鋒披掛重甲,口銜利刃,三度逼近城頭。忻州城中守軍拼死抵擋,用冰水澆城,使滾油火攻,檑木、釘板齊上,強弩、遊砣,矢石如雨,鏖戰整日,雙方傷亡各有百數。直到入夜,宋軍方纔罷戰回營。”

完顏銀術可驚疑不定,他心想:“豈有此理!不對,此必爲宋軍用詐,以攻打忻州的假象示我,然後趁我麻痹大意之際,他的潛行步卒突然殺出,好襲奪我城。”他問道,“北邊來的宋軍步卒到了何處?其中虛實,到底人馬多少,查探清楚沒有?”

“宋軍步卒晝伏夜行,沿路防範極緊,我軍的哨探被他斬殺了許多,僥倖沒被發現的也根本無法靠近,到目前爲止,他們的虛實尚且未能摸查得清楚。不過,請大人不必憂慮,我軍斥候一日三報,總能探查明白的。”一個幕僚探頭看看堂外天色,道,“看時辰,下一撥斥候也該回來了。”

忻州方向來的探馬道:“好叫大人得知,半路上遇到了完顏扈派出的信使,有封信呈給大人。”

完顏銀術可接過來,打開細看。兩個人都是女真人,寫的女真文字,曲曲折折,如蚯蚓爬行。信中言辭懇切,首先具體分析了呼延庚打忻州的理由,進一步指出了他“先易後難”的戰略;接着簡單介紹了對呼延庚所部觀察得來的印象,末尾沒用毛筆,改了血書,不知沾了甚麼畜生的血,腥味撲鼻。

上邊寫道:

“宋軍破忻州,兵鋒所指,下一個定爲太原,繼而太原。此爲集中力量、各個擊破之計也。是以,大人救忻州,便是救太原。大人救完顏扈,便是自救。

“大人來軍不需多,提五千衆,往擊宋軍北大營,吸引其注意,逼迫其無力,則卑職等傾城而出,順次擊破其另外兩個城門外的營地,然後合軍一處,與大人前後夾擊,宋軍之敗,彈指之間也。

ωωω _тt kan _c o

“卑職等攜萬餘將士、數萬百姓翹首以望,盼大人援軍早來。”

完顏扈的書信本來寫不了這麼多文鄒鄒的句子。幕僚寫好了,再用女真文字謄寫一遍發來。

完顏銀術可丟了信,彷徨繞案,他的腦袋糊塗了。呼延庚究竟意在何處?他打忻州到底是真攻,抑或是假攻?他道:“且等等,且等等。容本官細細思量,待往汾州去斥候回來,再做打算不遲。”

忻州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

當日晚間又來一封,次日上午,接連兩封。從一部分血書變成了全部的血書,從用牲畜的血改爲人的血,從用他人的血改用完顏扈的血。寫的越來越短,字跡越來越潦草,看得出來,完顏扈被逼急了。

而汾州的斥候,至今沒能探明白宋軍步卒的底細。

次日午時,完顏扈第五封血書送到。

送信來的信使血污滿面,見了完顏銀術可就撲倒在地,嚎啕大哭,叫道:“忻州城危!大人,宋軍圍城日緊,太原再不出兵相救,城就守不住了。”所謂求援,就得危言聳聽,同時動之以情。

他不把頭當頭,狠命地往地上磕,磕出來血跡斑斑,他泣不成聲,道:“我軍新敗,軍中士氣不穩,宋軍死力攻城,日夜不息。城外北城牆破損多處,昨夜更險些被他偷襲燒了城門!婁煩來的援軍及周邊馳援的金兵,盡數被他的伏兵擊潰。

“他百般計謀迭出,自昨夜起,不時偷偷運土出營,我家大人判斷,他營中在挖掘地道!大人,宋軍人多,四面都可挖,我軍設若找不着地道的出口,他設若把地道挖到城牆下,城牆一塌陷,數萬軍民,就死在了大人之手!”

完顏銀術可斥責:“怎的死在本官之手!胡言亂語,退下。”

侍衛們拖拽着那信使出去,那信使拼命掙扎,腦袋還不住往地上磕,不住嚷叫。聽着那叫聲漸漸遠去,完顏銀術可心煩意亂,抽出寶劍,隨手又收回劍鞘。

完顏銀術可本是金兵名將,在起兵反遼和南下攻宋的時候,殺伐果決,用兵如神,本不該有此疑惑。但這幾年富貴安逸的生活,讓他整體懈怠下來,對軍情的判斷,也不是那麼敏銳了。

他百思不得解惑,便左右幕僚:“爾等怎麼看?”

幕僚們沒人說話。

這事情太過詭異。要說呼延庚假攻忻州,完顏扈派來的信使不會說假話。要說呼延庚真攻忻州,發現南下宋軍的斥候也不會說假話。一個幕僚猶豫,他不太確定地說道:“難道說,宋軍打忻州也是真,打太原也是真,他要兩路並攻?”

有人搖了搖頭,否決他的意見,道:“宋軍軍馬不過數萬,沒有同時進攻兩座城池的能力。忻州那邊,聽信使說的危急,實情卻不一定。咱軍中的探馬不也有回報?城牆破損是真,不過被投石機打中,掉了幾塊磚石,無損防禦。”

說到這裡,他遲疑了一下,道:“倒是夜燒城門、挖掘地道,燒城門倒也罷了,挖掘地道非一日兩日可成。從這一點看,宋軍似乎確實有拉開架勢,長期圍困攻打的打算。

有人同意,道:“那信使不是說,婁煩的援軍被他擊退了麼?他要沒拉長莊的打算,不會準備的這般充分。”

他也有疑惑不解的地方,道,“不過,據探子所言,呼延庚只帶了數千人到河東,其餘都是向馬擴借的兵。馬擴的都是保甲兵,他就不怕萬一久攻不下的話,全盤皆墨?”

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十節 打探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節 大名第十二節 南山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節 孤城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十八節 宋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十四節 富平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十四節 富平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十五節 崩盤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十九節 陣地第六節 雨荷之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節 廝殺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十六節 爭嫡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八節 宋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七十六節 生變
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十節 打探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節 大名第十二節 南山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節 孤城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十八節 宋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十四節 富平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十四節 富平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十五節 崩盤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十九節 陣地第六節 雨荷之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節 廝殺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十六節 爭嫡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八節 宋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七十六節 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