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

武松從屋檐上,如同展翅一般飛撲而下,一個人就解決了這幾個金兵。

在傅亮作爲內應攻下東城牆之後,金兵以爲全城已破,放鬆了戒備,不然武松也不會如此輕易得手。但武松的攻擊提醒了金兵,延州還有半座城沒有攻下呢。

這時重新整隊而來的金兵離武松等人的防守地已經很近,都頭示意弓矢準備,其他的人都跟着拽出手雷候着。對面的看見這邊的宋軍陣地,嘰裡呱啦地怪叫,排出簡易的陣型衝了過來。

金兵還是老樣子,正軍和籤軍分作兩隊,籤軍拿着簡陋的木盾在前面擋着,女真渤海等族組成的正軍跟在背後。

都頭下令:放箭。

教導指揮的人,都是訓練出來作爲骨幹的,箭術都數上成。採用拋射的方法,射中了一些籤軍,把他們驅散,但後面的金兵沒傷到幾個人,已經迫近了。

嗖的一聲,一支長尾箭從武松邊上擦過去。武松一激靈,往邊上一歪,順着勁趴到一個土坷垃後面。看來被人盯上了,武松並不慌,扭頭一看,有一個收容的延州軍漢正嚇得抱腦袋蹲地上呢。武松看着就氣不打一處來,小跑過去,一腳踢他腦袋上。

“孬漢,抱什麼腦袋呀!”武松最見不得這號放軟的。那軍漢被踢了,也胡亂放了幾箭。

都頭看到金兵越來越近,一扭頭正好看見施恩,這個被剝奪了本官的軍漢,都頭有點印象。都頭手一指:“你帶幾個人對衝過去,把索虜的陣型打亂。”

施恩知道這不是什麼好活兒,但連個啵也沒打,帶着幾個人就衝了上去。金兵的箭矢不長眼睛的在身旁亂飛,施恩腦子一片空白。施恩什麼也顧不上了,腳步亂得恨不得左腳踩右腳,還沒想清楚怎麼回事,一頭就撞進了人堆裡。

這時候,什麼武藝都忘光了,舉着刀左劈又砍。其他的幾個兵已經跑到了,也跟着砍殺起來。

他們這麼一衝,金兵的勢頭真的被遏制住。武松是勇猛,但卻是個精細人,腦子並不亂,他看準索虜的頭目所在,大步流星的衝上去,把擋路的金兵一斧一個劈倒,直衝到那頭領面前。有個長刀子臉的小索虜手一擡,長槍斜斜地劈過來,武松用左手的七葉錘一擋一翻,再往外一掛把他長槍給扣住了,右手一斧頭砍了他的腦袋。

金兵頭目趁機揮舞着狼牙棒打來,武松左右手的兵器都被卡住,他乾脆丟下雙手的兵刃,閃身避過狼牙棒,欺上前去,左手抓住狼牙棒的長柄,往懷裡一拉,右手伸出去,擰斷了金賊頭目的脖子。

全都的兵受到武松的感染個個都不要命地往前衝。

這波金兵人數也不是太多,被攻破一角之後,頭目又被殺死,陣型是一片混亂。整個河岸邊宋軍的紅襖和金兵黑色號衣的扭打在一起,兩種不同語言的喊殺聲、咒罵聲混在一起。

與另一個時空一樣。金兵破城太過輕鬆,也不太清楚延州城內的佈局,不知道延州被延河切爲兩半。他們入城後,以爲大功告成,沒有快速的奪取全城,而是忙於劫掠,讓城西的宋軍有了重整的機會。

與另一個時空不同,呼延庚帶來了五百名銳士,也是五百名受過訓練的低級軍官,他們被迅速分散到呼家軍與折家軍中,成爲被打亂的軍隊的骨幹。

“庶康,好好折家軍的兵卒,轉眼間成了你的部下,這樣不太好吧。”折彥質興師問罪。折家軍本來在協助守城,城破之後損失了很大一部分骨幹,而教導指揮中的銳士們拿着從九品和無品的官印,頂替了空出來的虞侯、都頭的位置。

“宣副休要疑心,折家軍各營的指揮使都是折家子弟,我手底下的兒郎加入折家軍,只是權宜之計,若是宣副不高興,我讓他們撤出來就是。”

撤出來?怎麼撤?眼下宋金兩軍沿着延河犬牙交錯,許多分屬各部的宋軍雜亂的編在一起,若是現在將教導指揮中的銳士全部撤出,不僅折家軍,整個延州宋軍就會變成被抽了骨頭的蛇。

折彥質無法,只得暗中叮囑折家子弟,牢牢把住位置,休要被人再將軍隊拉走了。

宋金兩軍就在延河之畔相持下來。

在亳州解圍戰之後,暫且退卻的完顏兀朮經過一個月的休整,重新向揚州進發了,不僅他本部六萬人,還得到了完顏訛裡朵從河北派來的四萬人的增援。完顏兀朮率領十萬大軍,直取揚州,要將宋國皇帝抓住,徹底滅亡宋朝。

“殿帥,你是說金賊要來進攻揚州?”皇帝趙諶,將手中的一幅畫像交給身側的童穆,“他來得正好,這幾個月來,朕厲兵秣馬,倒要與金賊決一勝負。朕要御駕親征。”

王稟道:“完顏兀朮不過跳樑小醜爾,臣請率虎翼,虎賁,以及新連成龍武,龍捷四軍,前往擊破完顏兀朮。”

童穆在一旁勸道:“陛下,此事有王殿帥出馬即可,陛下當在揚州主持大局。”

這件事就暫且定下了,趙諶請中書舍人草旨。而中書侍郎張誠伯留守汴梁,奉命制詞的是新任命的中書舍人汪伯彥,汪伯彥聽到這個命令,當即跪下道:“臣不敢草詔。”

“汪卿,爲何呀?”

汪伯彥看了一眼旁邊的王稟,說道:“臣請獨對。”

王稟恭敬的說:“臣告退。”

待王稟走後,汪伯彥道:“眼下陛下身邊,以二龍二虎四軍尚可憑仗,若是都歸於王殿帥一人……”

趙諶笑道:“卿多慮了,殿帥斷不至於叛朕。”

“陛下,微臣並非懷疑王殿帥,而是提防武夫,乃是祖制,陛下若是以爲臣說得不對,可以問李相,問何相。”

“李相和何相?”

“是啊,臣敢和陛下打賭,這份制詞就算臣肯動筆,到了李相那裡,也一定是會被罵回來的。”

趙諶低頭想了一會,道:“那依卿之見,該當如何?”

“陛下以親征爲上。”

第四十節 賽跑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十四節 灤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十二節 宣贊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九節 阻擊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十七節 中計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十九節 陣地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節 大名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十二節 宣贊第七十節 奪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節 孤城
第四十節 賽跑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十四節 灤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十二節 宣贊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九節 阻擊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十七節 中計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十九節 陣地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節 大名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十二節 宣贊第七十節 奪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節 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