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

朱由檢的話剛一落,整個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都皆感到頗爲震驚。

“明年三月要開始重新選舉內閣首輔”。

馬士英與阮大鉞互相看了一眼,各自把這句話在心裡默唸了幾句。

高弘圖和華允誠也都沒想到陛下會在北京剛剛收復的時候提出要在明年三月重新選舉內閣首輔。

華允誠本來還想建言陛下撤銷內閣統管吏部和六科廊言官的權力,以避免內閣專權,理由便是這樣並非是祖制,當然真正的原因是他一個吏部尚書本來是可以和內閣分庭抗禮的,但如今卻成了內閣下屬機構。

但一聽陛下要重新選舉內閣首輔,華允誠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作爲兵部尚書的阮大鉞也本來是想建言撤銷大元帥府,重新分設五軍都督府,武官任免與調兵權等迴歸兵部。

畢竟這是大明以往的制度,按理江山已經重新歸於統一,戰時的機制本就該結束纔是。

但阮大鉞沒想到的是自家陛下沒有撤銷大元帥府的意思,反而把地方軍權也歸於了大元帥府。

高弘圖本來還挺高興,讓內閣繼續統管行政,他這個內閣首輔自然依舊做名副其實的宰相。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陛下直接來了一個明年三月重新開始選舉內閣首輔,也就意味着,他明年五月如果不能選上連任的話,他將離開內閣首輔這個位置。

但高弘圖其實還是想繼續爲大明發光發熱的,畢竟大明剛剛實現山河重新統一,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他不想這麼快就來個急流勇退。

可以說,朱由檢現在這個旨意讓整個文官集團心裡都不是很舒服,他們本以爲可以趁着北都收復後可以讓帝國權力重新回到文官手中,但他沒想到陛下在他們請求恢復祖制以前就以太祖夢中所授爲由定死規矩。

如今,不但削掉了他們文官的軍權,還給他們文官安排了一個頭頭。

文官集團是不喜歡自己被內閣管着的,因爲那樣是不自由的,以後他們只能跟着內閣的命令從事,而皇帝操控了內閣就可以直接操控他們。

不但如此,文官與武官的區分已被模糊掉,在大元帥府武官管文官,在內閣文官管武官,以往的文貴武賤也不復存在。

但現在朱由檢剛剛收復北都,皇權威望最高的時候,文官們心裡再不樂意也只能接受。

而武官們自然是高興的,他們現在可以不用被兵部的文官們管着了,見了內閣和兵部的文官也不用再點頭哈腰。

“現在外官不分文武,只有軍政兩個分別,地方與中央軍政官員任命完畢後,內閣立即着手恢復北方政治經濟秩序,從大元帥府手裡接管地方政權,大元帥府立即着手確立明年軍事計劃,同時都察院各省巡按務必巡察地方,嚴查貪污腐化之風,大戰剛剛結束,天下太平,有的人難免有所懈怠!大元帥府也是如此,總軍法處不可有絲毫鬆懈。”

朱由檢在收復京師後的第一次大朝便以此結束。

這次大朝,他沒有要讓羣臣和自己立即慶賀北都收復的意思,甚至也沒有先封賞諸臣之功勞,而是先給這些帝國官員安排了接下來要做的事。

百官們自然也只能聽從朱由檢的旨意行事,不敢因爲北伐的勝利而有所懈怠,開始在北方重新建立起大明的統治體系。

不過,基本上大部分北方州縣的官員皆是直接就任命的原大元帥府近衛軍各軍的政工系官員。

朱由檢批准了高弘圖的提議,讓臨時擔任北方各府州縣正堂官員的近衛軍軍官全部棄軍從政,這樣也就提高了恢復大明在北方統治體系的速度。

在很短時間內,使得北方區域大量府州縣得以迅速確立組織結構而得以迅速恢復政治經濟秩序。

大元帥府也直接把退伍或者已轉業的近衛軍軍官提拔爲各省都指揮使司裡擔任地方駐守軍軍官。

很快,大明在北方各省便都有了完整的軍政官僚統治體系。

等到崇禎二十四年,大明帝國恍惚已恢復到了萬曆時期的規模,整個關內天下已全在帝國管理下。

建虜已全部消失,北方士紳階層幾乎被全部剷除乾淨,百姓們開始安居樂業下來,官員們很多都是第一次履職都有想大幹一番的進取心。

南方的蒸汽工業開始蓬勃發展,隨着紡織業的成功應用蒸汽機實現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後,鋼鐵工業與採礦業也相繼運用了蒸汽機,甚至大明工程院也已開展了上百個發明蒸汽機原理型產品的課題發明。

朱由檢有時候在想,好像自己現在當一個逍遙自在的昏君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大明帝國已經沒有任何的危機,自己這個皇帝也不會再有成爲亡國之君的可能。

尤其是看見在自己面前鶯鶯燕燕的一羣美人時,就更容易讓他產生“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想法。

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因而在成功之後很容易墮落。

朱由檢現在也是這樣,他很想歇一歇,甚至想只享受當皇帝的權力而不承擔當皇帝的責任。

但朱由檢也不想真的在接下來的帝王生涯中就這麼得過且過,他覺得還是得給自己繼續找點事做才行,至少不能讓大明再次陷入被關外勢力吞滅,也不能讓大明剛剛出現的工業革命曙光在一次偶然間突然又熄滅。

司禮監盧九德這時候走了過來,但當聽見妃嬪們的嬉笑聲後就嚇得忙站住了腳,只探出半個腦袋來,不敢過去。

“出來吧”,朱由檢接住了飄落的一絲雪花,看着六棱形的冰晶融化在自己暖暖的手心裡,微微一笑:“誰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刻會處於什麼樣的處境,但若是落在溫暖的地方,也就恰若這絢麗雪花,即便再玲瓏剔透也難逃消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盧九德沒想到自家陛下還是注意到了自己,便忙輕輕擡腳走了過來,站在朱由檢西北面:“陛下,將軍們都到齊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八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請個假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
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八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請個假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