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

崇禎十九式燧發槍作爲前裝的撞擊式燧發槍在追擊時到底還是有些不方便。

尤其是在面對壓根沒心思和你對抗只恨不得多長一條腿跑的敵人時。

等你還沒來得及裝彈,他就屁溜溜地跑了很遠。

再加上教導營的軍官生實戰經驗又沒有,對於燧發槍的操作熟練程度也不高,因而此時追擊叛軍時,有的軍官生們爲了多殺幾個叛軍,只能直接追上去用刺刀刺。

刺刀到底沒有長矛好使,有的乾脆直接把槍挎在身上,撿起叛軍丟下的長矛追了上去。

奉命守衛大明軍械所的夏允彝營和跟着殺敵的教官們看見軍官生的表現一個個是氣得不行。

甚至有些脾氣暴躁的不由得大罵起來,說這些平素從各地選錄出的年輕人一個個貌似都很聰明,怎麼上了戰場一個個笨得不行,把平素教的東西全忘到了九霄雲外,完全是沒有章法的追殺這些叛軍。

夏允彝營的官兵們此時恨不得親自衝上去教教這些軍官生們怎麼打。

不過軍官生們雖說實戰經驗缺乏,但打起仗來也還是蠻拼的,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知道戰場上就是要多殺敵,也絲毫不怕,一個人拿着長矛挎着槍就敢追着幾十個叛軍跑。

陳子龍見此也懶得再現場指導了,也乾脆想着只有等這場戰鬥結束後再教教這些學生怎麼作戰。

而此時的叛軍們可不知道近衛軍教導營的軍官生打得有多麼沒章法,他們只知道追在他們後面的近衛軍實在是太強悍了,逮到人就不要命的捅不要命的砸,而且手裡拿着什麼就用什麼幹,即便沒武器也直接用嘴把人的喉部血管咬破。

叛軍從來沒想到會有這種一上來就玩命的軍隊,他們此刻纔開始逐漸意識到造反不是鬧着反的,不是打羣架,看着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自己一旁死去,這些叛軍只感到害怕。

軍官生們倒是越殺越興奮。

畢竟他們從一入軍校以來被灌輸的就是如何殺敵,如何更多的殺敵。

因而隨着死亡人數的增加,近衛軍教導營和叛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叛軍總兵賴文禮是被副將沙興揹回到南京城外的。

他此時的確已被嚇得腿軟,畢竟這賴文禮在數日前還不過是副千戶,而且是隻掛個虛職的副千戶,更本質的身份是一個官僚地主,對於打仗沒有多少的經驗。

如今近衛軍在大明軍械所直接一輪火炮射擊就嚇得他五萬大軍奔潰,而他本人也沒想過要是自己五萬大軍奔潰了自己應該怎麼辦,看着自己麾下的官兵跑了,他也跟着跑,結果跑得也沒有章法,也不讓自己的騎兵攔擊,也不組織官兵沿途阻擊。

結果還是比較有經驗的沙興即時命令自己麾下的弓箭手阻擊了一下下,然後才救得賴文禮回到了南京城下,與此隨同回來的還有三萬潰兵。

叛軍的傷亡並不大,因爲真正與近衛軍教導營抵抗的叛軍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不要命的跑。

近衛軍教導營人數有限經驗又不豐富,因而如今殺敵也最多不過殺了個八千一萬人而已。

“潞王殿下,大明軍械所的賊軍勢力太大,他們還有大量的火炮,微臣五萬精兵死戰了一日,最終不敵纔不得不撤了回來,若非微臣發覺得早,只怕早已經全軍覆滅了,嗚嗚!”

叛軍總兵賴文禮聲淚俱下地向潞王朱常淓等講述着自己是如何面臨總兵蔣雲臺被殺之時果斷重整軍心與大明軍械所的守軍死戰的,最終又因不敵守軍而如何竭盡全力把三萬步兵帶回來的。

潞王朱常淓見他說的這樣情真意切又想到他是郭庸的女婿自然沒有怪罪他,不過一想到大明軍械所拿不下來,他也只能繼續向張秉貞和郭庸問策:

“兩位愛卿,你們且說說,這下該如何辦纔好,打不下大明軍械所,我們就沒辦法拿下南京城。”

“殿下,爲今之計只有孤注一擲不用大炮攻城改用蟻附攻城這一條法子了;

臣猜想如果大明軍械所的賊軍如果真有賴總兵說的那麼善戰,只怕人數也不多,不然早就來解救南京城了何必還守在那裡,這說明現在南京城依舊不可能有任何援兵出現;

我們乾脆趁此一邊大軍圍城一邊立即尋找巨木,賞重金於起事之官兵激勵其士氣,告訴他們只要攻破南京城,便可允許劫掠三日;

這樣的話,將士們畢竟已跟着我們起了事本已無法贖罪,如今我們又賞下重金且許下重利,將士們定然會積極攻城;

到時候即便死傷無數花費無數銀元又有什麼緊要,只要殿下您能進佔南京當上皇帝,一切都值得。”

張秉貞這麼一說,潞王朱常淓也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忙下令把從各地搶來的銀元全部分發了下去,且立即着令自己的人去四處尋找巨木。

好在渤泥國國王墳墓就在南京城南石子崗,而這個曾在永樂年間去世的國王墳墓周圍的樹木早已高聳入雲,且都已有兩百年壽命,樹也足夠粗壯,因而便被叛軍直接伐來做了攻城的巨木。

很快,在潞王朱常淓的重金刺激和可搶掠南京三日的誘惑下,再加上這些跟着潞王起事的官兵也都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便都異常地積極推着巨木,擡着雲梯朝南京城外城殺來。

南京城並不小,除皇城外就有兩道城牆,最外圍的城牆就有城門十多處。

從北到燕子磯從南到秦淮河南邊左側的夾崗門。

即便潞王朱常淓嘯聚了近十萬兵馬此時也不能達到能同時從每個城門進攻的條件,更何況南京城西邊還橫亙着一條長江。

按照張秉貞的意見,潞王朱常淓將攻打的重點放在了上方門和高橋門。

上方門是一道水門,橫亙在秦淮河上,也就是說只要攻破上方門便能順着秦淮河直到南京內城城門通濟門。

而高橋門直通正陽門,正陽門乃南京城正門,且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皆在正陽門內,而且正陽門也離皇城最近,也就是說只要攻破高橋門和正陽門就可以以最短距離攻破皇城。

而通濟門也離正陽門不遠,也是離六部和五軍都督府以及皇城最近的城門。

所以看得出來,理論上,潞王朱常淓等叛軍攻打南京城也還是頗有章法的。

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
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