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

一看見李自成躺在牀上早已死的徹徹底底,李巖早已俯地慟哭起來:“陛下!你死的好慘啊!”

高一功、劉體仁、李錦、李年、田化龍、黨守素、袁宗第等原南明歷史上隆武、永曆二朝以及夔東十三家抗清主要力量此刻還是李自成麾下各部大將等人也已齊聚在李自成屍體周圍,都面露悲憤之色。

“軍師,還請節哀順變,陛下已死,軍心大亂,眼下該如何應對,還請軍師拿個主意!”

李巖在順軍軍中素來威望甚高,其弟李年以及其妻子都是闖軍主要將領,連高一功這樣的李自成妻弟都與李巖有深厚情誼,因而現在李自成一死,一干文武官員便只能請李巖出來拿主意,更何況丞相牛金星也已不知道下落。

此時說話的是正是順軍權將軍高一功。

不過,李巖還是收住淚水,問了一句:“丞相呢?”

“那鳥貨只怕早跑了,半天也尋不到他人,連屍體也找不到!”

光山伯果毅將軍劉體仁與牛金星素來不和,因而順口就回了一句。

“李年,你帶一支兵去各處尋找到丞相的下落,死要見人,活要見人!”

李巖說畢便又命人給李自成蓋上一層白布,並轉身過來面對着順軍文武官員:“諸位!如今陛下蒙難,實乃國之不幸,但眼下清軍追擊在即,前路兇吉未卜,容不得我們有片刻哀痛悼念,如今還請諸位務必安穩軍心,化悲痛爲力量,早日未陛下復仇,盡誅韃虜!”

“盡誅韃虜!”

同李巖一樣,大多數順軍將領此時都痛恨清軍,畢竟清軍奪走了本該屬於他們的錦繡世界,本來他們這纔是這天下的主人,而如今他們卻依舊當着流賊,自然是深爲痛恨,也就跟着李巖附和起來。

當然,這也是李自成殘部在投降明廷後成爲南明抗清主力的原因,用顧城的話講,從此刻開始,李自成一死,主要矛盾已經徹底轉爲華夏對異族侵略的抵抗,階級鬥爭已開始退出舞臺,無論是農民軍還是官軍都得面對同一個敵人,便是要再次奪走華夏兩百多年江山的滿清。

“眼下羣龍無首,陛下又無子嗣,我們該推一個共主纔是,軍師您德高望重,又足智多謀,昔日陛下采納你的建言,我大順每每旗開得勝,而如今正因爲陛下信任那姓牛的,才導致到今天這個地步,所以我們倒不如就立軍師爲主,共同抗擊韃子!”

高一功主動這麼一說,劉體仁、袁總第、李錦也跟着附和起來,忙跪下要稱呼李巖萬歲。

李巖則突然把拔劍在脖子上:“諸位若再陷李某於不義,李某就自刎!”

衆人見此忙站了起來,不好再說什麼。

“諸位之心,李某也能理解,但現在陛下剛剛駕崩,就奪其位,實乃不仁不義之舉,再說李某叛離朝廷那天起,便早已將個人生死榮辱乃至於功名利祿之心拋諸腦後,只願爲解救天下蒼生盡綿薄之力,哪敢存帝王之心!現在丞相下落不明,李某便替諸位做主,等丞相出現後,一切軍國大事便交給丞相!”

李巖這麼一說,衆位大順將領便表示同意。

接着,李巖便開始直接下令道:“臨朐男高一功,你部立即進佔襄陽,光山伯劉體仁,你部立即進佔荊州,宣武將軍黨守素,你部立即進佔武昌,右營制將軍袁宗第,你部立即西進恩施籌糧,李錦部南下長沙籌糧,同時你們兩部聯絡由西安走漢中的李過所部,同時,田化龍你部立即馳援紅娘子,佔領鄧州,抵抗多鐸部西進!”

“得令!”

順軍各路將領便各自領命而去。

而李巖則守着李自成的屍體默然無語,他也不清楚,怎麼突然就冒出一股韃子騎兵。

此時已替防中軍大營的乃李巖舊時的貼身小廝李貴所帶的三千人馬,李貴此時走到李巖身邊來,且還是用的以前在李府的稱呼:“大爺,有個自稱是右營制將軍劉芳亮麾下千總的人求見,名喚蘭官偉!”

“蘭狗子!”

李巖認識蘭官偉,蘭官偉乃劉芳亮所收義子,甚至還是他李巖親自取的名,因而有些印象。

雖說,劉芳亮已經投靠明廷,但李巖也並不反感,畢竟劉芳亮投靠的不是清廷。

因而,李巖便接見了蘭官偉。

蘭官偉一見到李巖便直接跪了下來:“侄兒見過李叔,請李叔受侄兒大禮。”

李巖見蘭官偉身着飛魚服,腰佩繡春刀,不由得驚問道:“你何時成了錦衣衛?”

“去年夏天,陛下見侄兒天資聰穎,善使火器,便撥予侄兒於錦衣衛做事,現已是錦衣衛千戶,侄兒如今前來見李叔也是受陛下之旨,吳指揮使之託!”

蘭官偉還沒說完,李巖就拔出劍來指着蘭官偉:“蘭狗子,你若是今天只是瞧瞧你李叔,我可以和你敘舊,但你若是替朝廷來當說客,休怪你李叔刀劍無情,來人!”

李巖一聲蹲喝,李貴便帶着人出現在近前。

“李叔且慢,侄兒想問李叔,李叔是否還在尋牛金星的下落,侄兒這裡有一封從韃子手裡得來的密信,還請李叔看看!”

蘭官偉忙將信件捧了起來。

李巖接過密信,一看果然是牛金星的字,再一看內容,卻是牛金星受奸賊吳三桂之託,密謀向李自成進讒害他李巖並提供清軍吳三桂部自己所在順軍中軍大帳的具體位置。

“難怪韃子騎兵能找到這裡來,牛金星,你這個賣主求榮的奸賊!”

李岩心裡其實本已對牛金星不滿,如今見有密信在,而且牛金星又失蹤了,自然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牛金星投敵且害死李自成的事頓時便流傳到了所有順軍耳中,牛金星的威望大損,李巖的威望再次大增。

“陛下早已仰慕李叔之才已久,且陛下早已言明,若李叔肯歸附朝廷,不但寬宥李叔之前所有罪狀,還會以侍郎之位授予李叔,入值內閣,加封三孤之銜,並掌大元帥府參謀部之權!”

蘭官偉說着又道:“當然,李叔若有其他條件,侄兒也可替李叔傳達陛下!”

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
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