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

自從大明皇帝朱由檢駐蹕南京後。

整個南京城便沒有一時一刻,沒有絡繹不絕的人往這座本就繁華的城市擁來。

豔陽高照的南京天空下。

能看見朝陽門、正陽門等各處城門都有無數的人在進進出出。

從官僚士紳到販夫走卒到倡優名姬,都因爲帝王在這裡,而齊聚這裡,並想借此尋得一躍龍門的機會。

北方的戰亂似乎沒有給這些人任何的危機之感。

大多數也就真的是“直把杭州作汴州,西湖歌舞幾時休”。

當然,這種心理現象很正常。

大明皇帝朱由檢駐蹕南京,在他們看來,這裡就會一定很安全,也就陸陸續續地在這裡聚集。

一時間南京的地價房價飛漲,物價也在漲,但勞動力成本卻在下降。

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的熱情。

爲引起大明皇帝的注意。

南京城一夜之間便出現無數新的詩社乃至新的詩詞文章。

傅山、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張岱等江南名士都已抵達南京。

宣揚自己的學術思想。

這些人抵達南京自然引起一陣陣熱潮,連帶着朱由檢都在密切關注着,命錦衣衛和東廠好生監視這些江南名士的一舉一動。

不過,真正讓南京上層統治者們最爲關切的則是七名內閣成員齊聚南京,進宮覲見陛下朱由檢並商議新政之事。

朱由檢爲使滿足天下百姓士紳的望治之心,早已命禮部告示於天下。

他將召集內閣閣臣商議改革之事,以此解決眼前之國計民生艱難之問題。

朱由檢已有旨在先,准予天下士子百姓議論國事。

並命大明現今之危機又獨到之見解者可呈遞於任意一位閣臣,由閣臣上書,直達天聽。

這樣一來,整個南京士林便就炸開了鍋。

晚明時期,便本就是言路大開之時,社會風氣極度開發的時代。

士民皆有議政之熱情。

而現在朱由檢作爲皇帝直接下旨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自然是更加迫不及待地要向上面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

朱由檢這樣做自然有讓所有階層的人都和大明共同進退之心,讓全天下的人知道大明跟他們息息相關。

不過,南京城也就因此更加熱鬧了。

有狂悖書生大呼大明需重循古制,效法堯舜的。

還有書生認爲胡人流賊作亂實因吏治**的、

也有書生認爲天下糜亂,皆因農道不行,土地不均所導致。

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總之,都在準備着向帝國的統治者們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和渴望中興大明的心。

但現在只有內閣次輔高弘圖和東閣大學士路振飛和東閣大學士張慎言在南京。

因而,每日踏破他們府邸門檻的人可謂是門庭若市。

但因聖旨在先,他高弘圖和路振飛以及張慎言只能耐心地將各書生的意見都收下,直到上朝會的前一天才閉門不出。

這一日。

在外的其他五名內閣成員皆已抵達南京城。

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帶着抄沒龔府的家產和劉良佐的人頭剛一進南京正陽門,便有無數書生擁了過來。

“李閣老,學生王夫之有萬言書呈上!”

“李閣老,此次陛下問策於天下,學生黃宗羲獻上嘔心瀝血十年之理學所得!”

……

李邦華早已得知南京士林大論國事的事,因而如今他倒也有所準備,在聽了無數士子之言後,他便忙命他的幕僚接了文卷,並高聲喊道:

“諸位拳拳報國之心,本官已盡知,本官保證,一定讓陛下知道你們的訴求!”

內閣首輔範景文這裡也是如此,他剛一到朱由檢在南京給他賜的府邸,就看見無數士子擁堵在了他府邸旁的街道東西兩側。

範景文只得下了轎子,一一詢問,直到暮色時分才得以脫身進府歇息。

文淵閣大學士吳牲猶如笑面佛一般,在親切地見完了各界名流後已是下半夜,最後乾脆就在轎裡打了個盹,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匆趕去了皇宮。

唯獨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卻遭遇到了許多南京士子的冷待,他一進入南京城,幾乎就沒有士子來朝他上萬言書。

這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孤獨感,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這種閹黨成員肯定是不被江南的士子歡迎的。

但馬士英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他已經篤定了要坐陛下走狗,自然也就不怕被這江南的士子冷待。

“罪官阮大鉞見過馬閣部!”

“學生顧炎武有山東各地百姓見聞錄謹呈馬閣老!”

不過,讓馬士英欣慰的是,還是有兩個人出現在了他的駕前。

阮大鉞乃閹黨成員,馬士英認識,如今見了老友,他自然也是很高興的。

而顧炎武的出現這讓他有些意外,並更加欣喜,心想自己也並非真的沒有人願意跟隨自己。

……

次日寅時。

天色依舊還是昏暗的很。

但整個南京城許多官員府邸已開始大開中門。

燈籠開始在漆黑的南京各街道里蔓延。

一個個着紅袍系玉帶的大明高官們皆打起精神開始往早已是燈火通明的南京皇宮聚集。

建極殿大學士範景文看了看頭上浩瀚星辰,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他帶越王和寧王兩位皇子一路從北直隸到河南再到湖廣以及江西的所見所聞。

他很想立即進京將百姓之困苦都告訴當今陛下。

文華殿大學士高弘圖現在只希望勸勸陛下別再擴大錢謙益謀反案,造成江南官僚已是人心惶惶。

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也同樣是百感交集,他剛剛帶兵領高傑和劉芳亮兩部剿除了劉良佐部。

但也因此,讓他深刻認識到兵禍給百姓們造成的災難,他不得不承認,大明迫切的需要嚴明軍紀。

文淵閣大學士吳牲卻沒有對國內局勢多麼強烈的憂慮,他從海路跟隨太子一路到杭州,他只知道海盜在大明依舊很猖獗,甚至其海盜勢力已然可與朝廷分庭抗禮。

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則提前收集了一份東林黨和復社在江南的調查書,他要繼續向陛下朱由檢闡述黨爭的厲害,尤其是東林黨對大明造成的巨大傷害。

東閣大學士路振飛剛上任應天府沒幾天,就感覺到應天府物價騰飛,他心裡現在只想着如何不因此而出現人心慌亂之象。

東閣大學士張慎言現在滿腦子想的則是陛下朱由檢抄家所得的上千萬兩白銀到底怎麼用,以及未來窮困的國庫如何增收,是不是該繼續加徵賦稅以此解決眼前的財政困境。

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
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