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

朱由檢沒有在鋼鐵冶煉局久待。

鋼鐵冶煉是基礎工業,短時間內要想基礎工業取得重大突破比較艱難。

這裡面需要新的元素和物質出現,以及新的合金材料出現。

而這一切需要宋應星等研製者理論知識跟着提高才行。

目前而言,大明的自然科學理論體系還沒有完全普及。

學過理科的都知道,自然科學最基礎的是數學,進而是物理、化學、到最後是生物。

這是現代世界的自然科學大類分法。

數理化歷經數百年發展到二十一世紀幾乎構建出完整的基礎理論體系,這裡面有很多數學大家物理化學大師的貢獻自不必說。

什麼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波爾以及門捷列夫等想必大家也有所熟悉。

二十一世紀基礎科學領域的主流是生物,因爲生物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和基因遺傳方面可開拓空間大,其次便是物理學某些門類如電磁學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

但對於基礎而言,數理化領域的基本理論歷經數百年發展後於二十一世紀已相當純熟。

一個本科生便能基本掌握這些規律,當然這裡指的是認真學習的,或者對理科感興趣的高中時代便已知道這些基本規律。

比如經典力學和經典電磁學以及統計力學的經典物理學。

這裡面有大家熟知的牛頓三大定律,還有化學的元素週期律從微觀物質物理結構總結出化學元素規律以及數學的微積分學。

朱由檢不是數理化天才也不是了不起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亦或是化學家。

他只是一個後世普通大學生,他的理科知識只有這些。

但在大明乃至整個十七世紀,他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量無疑是最前沿和最博學的。

但自己掌握和傳遞給別人是兩回事,自然科學規律一個詞彙使用錯誤就可能導致理論規律離實際存在的自然規律差之千里。

朱由檢想很快的把這些知識傳遞給這個時代的人。

但饒是他素來智力與記憶力不差也未能將自己所學知識全部傳於給宋應星等人。

現在大明除朱由檢外,真正具有理化基礎的便只有宋應星、畢懋康、湯若望等幾人。

但他們的水平最好也不過是後世中學水平,宋應星稍微好點,被朱由檢拔苗助長似的強行灌輸後至少知道這個世界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知道鐵和碳的不同,知道把燃燒顏色現象不同的礦石加以煉化希望得到新的元素,也知道基本的力學規律。

不過好在這些人雖然對於各種理論知識掌握不足,但人家經驗豐富。

實驗科學經驗不遜色於朱由檢,甚至比朱由檢這個在大學時代只知道寫小說瞎看書不愛做實驗的半吊子更厲害得多。

人家能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出實驗,而朱由檢這方面是不能的,他設計實驗還得靠大學的教授指導才能搞得出來。

因而別看宋應星等人理論知識還不夠豐富,對於新的技術突破依舊存在很大的瓶頸,沒辦法一時之間搞出線膛槍與無煙火藥來。

但人家現在建造的槍械製造車間與火炮製造車間乃至火藥製造車間等卻已頗具規模和流程化。

朱由檢來這裡目的便是要對大明目前的軍工有個基本的瞭解。

作爲皇帝的他不能事無鉅細地去構架整個大明的工業藍圖。

但這幾年,他從未輕視過這方面的發展,很大部分的皇家收入都投入到了這裡面。

雖說沒有一下子進入蒸汽時代,但也差不多快接近蒸汽工業時代的階段。

秣陵臨近長江,水系發達,利用水動力驅動的槍械鍛造車間就排列在溪流兩岸。

因又在方山之下,水產生的勢能可以很容易利用成動力。

而在槍械局的槍械鍛造車間與鋼鐵冶煉局之間又有水渠可通,通過水力擊錘將水渠運來的鐵塊燒紅捶打,延展開來成爲鐵片,再利用一根特質金屬模具爲槍管模具,將鐵片包裹在模具上由工匠進行鍛造成槍管,槍管抽出冷卻後便集中入庫。

而另一邊的槍托與擊發裝置和鋼刀製造線也同樣有自己的流水線進行生產,再由統一的裝配車間進行組裝。

整個過程下來,工匠們俱是隻負責自己這一流程的技術,而每一個流程一般都有一個組的師傅和自己一干學徒輪班負責某一流程。

大多時候都是進入實訓的學徒操作,師傅在一旁監督指點。

因皇帝陛下朱由檢出現,所以這些工匠師傅們纔會親自上手,流程自然也就更爲熟練,能讓朱由檢看得出來,照這樣的速度可以把燧發槍的製造速度提高數倍而且不容易出現低質量武器更不容易泄露技術資料。

“現在的崇禎十九式燧發槍乃是用的這種六棱形槍管,得益於現在新的鐵範出現,我們發現用這種鐵範製造的槍管可以讓槍彈射得更遠且精度更高,而我們也正在試驗在製造更復雜的鐵範猶如必須所建議的那樣,在槍管成型前打造出螺紋膛線,可眼下這種鐵範難度有些大,因爲鐵範硬度太強,刻製出標準螺紋實在太難。”

宋應星口中的鐵範就是模具的意思。

在古時已有模具但會被稱作“範”,儘管朱由檢多次提模具,但因爲宋應星等依舊說“範”,他也只能入鄉隨俗,跟着他們也把模具以“範”相稱。

朱由檢聽宋應星這麼說也只點了點頭:

“朕給你們傳授的土製磨牀能製造出來汽缸來,就不能製造出這樣的鐵範嗎,或者你們可以不用鐵範,直接用鏜制方式利用磨牀將這樣的螺紋膛線切割出來。”

“陛下所的這種方式也不是不可,磨牀雖能切割玉石乃至切割出大的齒輪來,但動力還是不足以鏜制這種螺紋的槍管,基本是沒有螺紋的實心槍管也難以快速鏜製出來,因爲沒有這麼陛下你說的那種可以鏜制或銑制亦或是車制合金鋼的刀具,我們現在所造的刀具削刀劍弓箭能實現大量生產,但崇禎系列火槍與野戰炮炮管皆是新型合金鋼炮,硬度要大些,沒有好的鏜刀銑刀乃至車刀製造不出來,膛線自然也不好拉制出來,除非不用合金鋼做槍管炮管材料。”

聽了宋應星的話後,朱由檢有些明白宋應星的意思。

敢情大明現在製造線膛槍炮和更高效率生產槍炮的最大阻礙不僅僅是因爲動力不足還因爲刀具不夠堅硬鋒利的緣故。

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八十八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
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八十八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