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教育爲本

賈似道淡淡而道:“無妨,也就是一枚勳章而已,大師拿着就是了。”

楊璉真迦謝道:“阿彌陀佛,那貧僧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恩,賈宣。”

“來了。”在屋外恭候的賈宣道,

“送客。”

“是,相爺。”賈宣伸手,對着楊璉真迦做了個手勢道,“大師,請。”

出門時,楊璉真迦極快地遞給了賈宣一張銀票道:“總管大人,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請笑納。”

賈宣親自打開相府大門:“大師慢走。”

楊璉真迦笑道:“總管請回,來年再見了。”

賈宣打開銀票看了看,會心的一笑,這是一張面額爲一萬兩的銀票,由大宋皇家銀莊開具,賈宣心情大好,待舉目往外看時,楊璉真迦已經消失在雪夜之中,哪裡還有半分蹤影,

臨安大學第二批新生和臨安軍事大學首批學員的錄取工作已經在十一月底全部完成,雖然總人數還不及後世一所普通地方大學的零頭,但其所受到的關注程度卻是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數月前臨安大學的首次招生在前來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麼這一次的招生就可以說是驚動了整個臨安城,大多數臨安家庭都以家中孩子能夠考入兩所大學爲榮,特別是經過大宋皇家報等臨安大報的宣傳,臨安周邊的地區也來了不少報名者,最遠之人甚至是來自遙遠的成都府,

儘管這兩所大學都不屬於新成立的教育衛生部,我還是下令,讓江萬里的教育部全程參與了招生工作,一來可以解決兩所大學招生時人手不足的問題,二來也是爲今後開辦其它各類學校做好準備,

對於全國的教育方向,我的計劃是按照後世的大、中、小學教育體系來設定,這也是今後教育衛生部的主要任務之一,

鹹淳元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個下午,我在御書房召見了教育部尚書江萬里、臨安大學正副校長何基及沈逸秋、軍事大學校長史巖之以及兼任皇家科學院院長的全覺,

“參見陛下。”

“免禮,五位愛卿,坐下說話。”

“謝陛下。”

“各位愛卿,朕今曰叫你們前來,是說說有關我朝未來教育之事,你們五人可以說是我朝教育界的領袖,而教育又是我朝未來之根本,全民素質的提升和各類人才的普及乃是一朝一代發展的關鍵,這就需要教育發揮作用,也是教育的根本價值所在,所以,你們身上的擔子很重,朕認爲實不亞於軍務、政務兩院,可以說,我朝的未來就在你們幾人身上了。”

“陛下放心,臣等必會盡心盡力。”

我看着五人,笑道:“所謂教育,就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我朝目前的教育大多是以私人授業的書院形式存在,但所授的內容極少涉及自然科學,而朕所說的教育卻是要大力提倡自然科學,這就需要有遠見的書院逐步轉向以自然科學爲主導的學業中來,當然,對於這些傳統書院,朕並不會去做硬姓規定,百花齊放,纔是教育之本。”

江萬里、何基等人本身就有書院院長的經歷,對於傳統的書院模式自是十分清楚,江萬里問道:“陛下,我朝未來的教育體系還是以書院爲主嗎。”

我搖搖頭道:“不是,對於我朝今後的教育方向,其內容卻是要轉到以自然科學爲主的方面來,這點朕已經決定,你們無需置疑,當然,朕的意思並非說傳統文化不好,傳統文化需要繼承,需要發揚,還應去適應時代的發展,但是,要使我朝中興,建立我大宋之不朽基業,就必須在自然科學上達到領先的地步,這就需要教育部的大力推廣,這也是朕成立教育部的目的,新的教育體系將會以新型學校爲主,比如,以臨安大學爲代表的未來各類大學就會逐步取代原有的太學、國子學,朕打算自明年起,在我朝境內設置大、中、小三種層次的學校,這些學校全部以臨安大學所教授的科目內容爲主項,並爭取在十到二十年內普及。”

江萬里又問道:“陛下,大學已有現成的模式,那中、小學又是什麼樣的。”

“愛卿莫急,各位,你們邊喝茶邊聽朕仔細明說。”我也喝了口茶道,“大學你們都知道了,目前我朝有臨安大學和軍事大學兩所,但這還遠遠不夠,從明年起,根據發展的需要,將會陸續在我朝境內建立專業化更強的各類學院,比如,我朝目前能夠勝任自然科學科目的教授極少,那麼教育部就應該首先設立專門的師範學院,負責培養各科目的先生教授,又比如,大夫郎中不足,那同樣可以設立專門的醫科學院,就類似臨安大學的醫科學院,負責培養我朝的醫生,也就是郎中醫官,這些學院根據需要可以在臨安,也可以在臨安以外的各路、各省建立,並非要完全集中在臨安,這點類似我朝各地的書院。”

“下面朕再來說說中、小學,對於教育,朕的意思是要讓我朝之人從小開始接受,當小孩在六七歲時,就可以進入小學學習,小學學生要學的主要內容是識字、識數並懂得各類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比如,在數學上,要學會最簡單的加減乘除法,要認識我朝通用的謝氏數字記錄法等,到了中學,就要學習更加深層次的基礎知識了,也即是要爲進入大學打好基礎,做好準備。”我見大家聽得並非很明白,想了想道,“這樣,朕以大家都熟悉的傳統教學來舉例,小學生應該從識字學起,並能進行簡單的造句會話,然後要會寫一些小文章,能夠背誦簡單的詩詞歌賦,到了中學,就要求能夠熟練地寫出一般的策論,上到大學後,就要分專業進行研究了,有人可以專門研究詩詞,有人可以專門研究遠古文學等等,這就是中小學的含義,大家是否明白。”

江萬里點點頭道:“陛下,臣明白,這樣就可以形成階梯狀的學生構架,能夠讀書識字的小學生最多,而進行專門研究的大學生則最少,這種模式和科舉也有類似之處,從秀才到進士舉人,一級一級的。”

“恩,愛卿說得不錯,首先,朕打算從我朝州府一級的地區開始,再往縣級,鄉鎮發展,學校則先從兩頭,也就是大學和小學開始,再往中學發展,江愛卿,這具體的工作就交給你們教育部了。”

“是,陛下,臣遵旨。”江萬里道,

我接着又對史巖之道:“軍事大學則會讀力於教育部,暫時先隸屬於軍務院吧。”

“是,陛下。”史巖之應道,

沈逸秋道:“陛下,那科舉是否保留。”

“科舉、書院等傳統教育都會保留。”

何基道:“陛下,要在全國開辦各類學校,目前的主要問題應該有兩點,一是經費問題,二是師資問題,這兩點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何愛卿說得不錯,經費和師資是開辦學校的兩大難點,對於學校的經費,朕會讓戶部撥出專款交給教育部統籌安排,以後朕打算會根據每年全國稅收的總額,提取一定的比例作爲教育費用,同時,讓地方官府想法籌集一部分資金,也可以讓有善心的私人出資辦學,在貧窮的邊遠山區,還可以通過紅十字會,開辦希望學校,總之,開辦大中小學,是以朝廷爲主,地方爲輔,全民參與的一件重要大事,朕會將普及教育作爲我朝長期的基本國策,首先會從普及小學開始,至於師資,從眼下的情況看,就更爲困難了,我朝雖然文人甚多,但通曉自然科學的人才卻是太少太少,你們有何建議。”

何基道:“陛下,今我朝書院甚多,是否可以從這些地方招聘。”

“當然可以,只是書院中一樣缺少精通自然科學的先生教授。”

沈逸秋道:“陛下,臣有兩法。”

“愛卿,請講。”

“陛下,首先可以讓各地官府在當地選出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年輕秀才們,集中送到臨安大學,由大學辦理短期培訓班,這就類似紅十字會採取的培訓法,當他們有了初步知識後,便可回去教授一些基礎課程,等到休假時,再來大學接受第二次培訓,如此循環,可以解決部分師資問題;其次是陛下前面提到過的,開辦師範學院,這點請江尚書將其作爲教育部的首要事件。”

“恩,可行,對了,何愛卿。”

“臣在。”

“你抽空將臨安大學先生們的俸祿情況告訴下江愛卿,江愛卿則可以借鑑之,然後制定出今後我朝各級學校先生教授的俸祿標準,要讓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先生們衣食無憂,更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待遇會參照我朝之官員。”

“是,臣遵旨。”何基、江萬里同時道,

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465章 閉關第285章 臨安府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505章 雙龍會第396章 紙老虎第185章 狙擊手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396章 紙老虎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12章 急腳遞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555章 談心第15章 佳人之約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145章 巧合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83章 重建忠順軍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24章 鐵觀音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39章 天下商業第425章 錦囊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230章 行省制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50章 震天雷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22章 道法之信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53章 方靈返京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24章 和諧家宴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8章 御書房第59章 鮮味第383章 守護者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132章 李北洋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517章 功成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131章 賈似道的捷報第46章 龍息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67章 宋無心第350章 震天雷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186章 豪賭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237章 游擊隊第458章 火攻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252章 高度白酒第342章 天龍寺第186章 豪賭第403章 入宮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59章 御駕親征
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465章 閉關第285章 臨安府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505章 雙龍會第396章 紙老虎第185章 狙擊手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396章 紙老虎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12章 急腳遞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555章 談心第15章 佳人之約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145章 巧合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83章 重建忠順軍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24章 鐵觀音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39章 天下商業第425章 錦囊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230章 行省制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50章 震天雷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22章 道法之信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53章 方靈返京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24章 和諧家宴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8章 御書房第59章 鮮味第383章 守護者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132章 李北洋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517章 功成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131章 賈似道的捷報第46章 龍息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67章 宋無心第350章 震天雷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186章 豪賭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237章 游擊隊第458章 火攻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252章 高度白酒第342章 天龍寺第186章 豪賭第403章 入宮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59章 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