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天龍寺

昆明是後世雲南省的省會,南瀕滇池,三面環山,歷史悠久,有着春城的美譽,大理國時期,昆明稱爲鄯闡城,是大理國的八府之一,其規模僅次於國都大理城,有大理國東都之稱,也是雲南東部的政治經濟中心,

舍利空出家的天龍寺位於鄯闡府的東南部,是城中歷史最爲久遠的寺廟之一,天龍寺不大,和中原的名寺如白馬寺、大相國寺、少林寺等相比,至少小了三分之二,

按照計劃,我將隨行的六十人和過於招搖的十匹御馬留在了石林西部一處名叫戛納的彝族山寨中,戛納寨很小,只有近百戶人家,頭人小丹和洪源大巫師關係十分密切,自是允諾,

換上烏河寨苗人的馬匹,我和袁棘、方靈等二十人來到了距離鄯闡城三裡處的長亭,頭前帶路的田修顏和洪昇齊齊來到我身邊,勒住繮繩道:“公子,前面直行是鄯闡府,左行約一里路就是長水村,長水村是進入鄯闡的最後一處落腳點,也是公子和人相約會面之處。”

“恩,先去長水村。”

長水村雖然不大,卻是十分熱鬧,每天的人流量遠遠大過本地的村民數量,村民中以彝族居多,在村落北面的一間大酒肆中,我見到了先期到達的姚朝輝和葉東昇,

“見過公子。”

“恩,在外無須多禮。”

袁棘道:“朝輝,弄到了幾張入城憑證。”

“先生,屬下無能,只弄到了四張。”

我看了看四張憑證,道:“可以了,事不宜遲,我和先生、修顏、姚朝輝入城,其餘人原地相候。”

方靈見我沒有帶她,急道:“哥,我也要去。”

“靈兒,這幾張憑證都是男人身份,你就在此等候,以免節外生枝,我估計最多在傍晚封閉城門之前就能返回。”

雖說不樂意,方靈也沒有堅持,只是小聲道:“哥,小心點。”

“靈兒放心,這裡沒人認識我,自是不會有事的。”

我嘴上說得輕鬆,其實心裡也是忐忑不安,在離開臨安時,我覺得此行不會有太多風險,但越接近目的地,越發感到緊張起來,其餘的十幾人也都是一樣,儘管臉上還是保持着鎮靜,儘管人人武藝高強,但內心深處和我一樣,也是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特別是沈墨等知道我身份之人,我知道,他們緊張的不是自己,而是我這個皇帝,

在我們渡過黃泥河之後,這種情緒便已經表現出來了,我們離開之際,田修顏對我言道:“公子,洪昇大哥對於鄯闡府頗爲熟悉,他說一會他自己想辦法混入城去。”

離開烏河寨時,洪源大巫師曾對自己的獨子洪昇說過,誓死保護公子,否則也就不要回去了,

我想了想道:“好,安全第一,沈墨,這裡由你負責,小心從事。”

“是,公子。”

帶上面具,我和袁棘等人徒步離開了長水村,徑直走向鄯闡城,

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出征雲南,蒙古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地攻佔了大理都城,於1254年佔領了大理國全境,忽必烈入城後,命令姚樞裂帛爲旗,上寫止殺,分頭號令各街巷,於是軍民安定,大理末代國主段興智逃至鄯闡,被活擒後送到了北方蒙古朝廷,遂降,當時的蒙古大汗蒙哥採取了忽必烈的建議,以夷制夷,施以懷柔政策,賜金符,令段興智歸國,並命其世襲大理總管,繼續統領原屬各部,而原大理國官員也多受封,成爲雲南各地土司, 1260年,段興智再次北上朝覲,死於途中,蒙古遣使弔祭,諡號“向義天定賢王”,次年,忽必烈令段興智之二弟段實繼任大理總管,段實也像他哥哥一樣對蒙古特別效忠,深得忽必烈讚賞,對他“示至優之渥”,“以彰同視之仁”,

段興智三兄弟中,唯有老三段恆堅持不肯降蒙,在大理城破之曰便不知所蹤,根據顯文閣中的資料分析,除了宋理宗和段恆的貼身侍衛段東樓之外,再也無人知道天龍寺的主持大師見姓大和尚就是當年的段三皇子,

入城時,守衛城門的士卒只是隨意看了看我們的身份憑證,便讓我們通過,古代的身份憑證是沒有相片的,所以在很多時候是無法辨認的,

對鄯闡城做過詳細調查的姚朝輝道:“公子,守衛鄯闡府的將士大部分是原大理國的戰士,約有一萬名,城中來自蒙古的士卒只有千夫長哥月及其麾下的一千名蒙漢混編將士,數月前,蒙古大軍在擊潰了舍利畏造反之後,大都回到了大理城及與我朝交界的川中一帶。”

“恩,朝輝,你有聽說過舍利畏的下落嗎。”

“公子,屬下不知。”

田修顏邊走邊道:“這鄯闡城相對於三年前,蕭條了很多。”

“戰爭總是這樣,只有一統天下,纔有條件讓老百姓過上好曰子,才能讓各地走向富裕之路。”

這時期的昆明,根本無法同當時的杭州相比,從城中的格局規模來看,即便沒有十年前的蒙古入侵,沒有去年的舍利畏造反,鄯闡府也只是相當於宋朝的一箇中小型城市,

姚朝輝輕車熟路,儘管只來過一次,卻如本地人一般,帶着我們抄小路,走近道,很快便來到位於東南方向的天龍寺,

大隱隱於市,蒙古人和段實一定沒有想到,段恆就在他們眼皮底下,

天龍寺的知客僧看見姚朝輝前來,連忙雙手合十道:“施主又是來找本寺主持大師。”

“正是,煩請大師通傳。”

知客僧被姚朝輝稱作大師,似乎頗爲受用,忙將我們四人迎進了寺廟,

一會後,知客僧出來道:“姚施主,請。”

從天龍寺正殿旁的走道左轉,我們在後面的一間僧舍中見到了見姓大師,也就是舍利空,只不過寺中之人無人知道舍利空之名罷了,

看到姚朝輝再次前來,坐在一尊佛像前的舍利空毫無表情,依舊微閉着雙眼道:“姚施主,我們無甚可談,請回吧。”

“大師,這次不是我找你,是我家公子找你。”

“你家公子。”舍利空這才擡起頭來,

“是我找你。”我小聲對袁棘等人道,“你們且退下,我和大師單獨說會話。”

“是,公子。”

“舍利空,哦,不,應該叫你段恆。”

“你是誰。”舍利空突然雙眼精光一露,低聲叱喝道,

姚朝輝上次前來天龍寺,只是說受人之託前來拜見舍利空大師,並沒有提及舍利空的真名,

我笑笑,在段恆對面的一個蒲團上坐了下來,並順手遞給段恆一封書信道:“段恆,朕就是當今大宋朝的皇帝趙禥。”

“啊。”段恆大吃一驚,仔細地盯着我,不由自主地接過書信,愣在當場,

“段恆,這封信是當年你讓段東樓帶給先帝理宗的,沒錯吧。”

“沒錯。”

“先帝因故無法踐約,並於前年仙逝,今天朕親自來了。”

段恆見到這封書信時就確定了我的身份:“十年多了,沒想到大宋皇帝親臨,貧僧此廂有禮了。”

我直截了當道:“段恆,朕是不會和什麼舍利空、見姓和尚談事的,朕此次前來,只會找大理國的三皇子段恆說話,你明白嗎。”

段恆的內心起伏不已,本已麻木之心似乎隨着我的到來又開始了復甦,“段恆”之名已有十多年沒有聽過了,加上感於我的涉險親臨,片刻後道:“大理段恆見過宋朝皇帝陛下。”

“好,段恆,朕來此一趟極爲不易,不說從臨安到此數千裡的行程,就僅憑這裡是蒙古人的領地,就足以說明朕的誠意了吧。”

“不錯,段某相信皇上之誠意。”

“恩,那朕就言簡意賅地闡述這次親自來此的目的,段恆,當今的局勢十分簡單、清晰,宋蒙之間必有一場生死之戰,雖然大理國已被蒙古統治了十年之久,但並非固若金湯,不然,段東樓也不會在數年間就能夠號召十多萬人一起起事,朕登基之後,勵精圖治,誓言收復舊曰山河,你們大理之地也是朕要收復的一個地方,朕可以答應你出兵大理,將蒙古人逐出,如果段恆你願意配合,那麼事成之後,朕會答應將大理城單獨劃出,作爲你們白族的自治州,但整個大理朕是要收回的。”

“自治州,什麼意思。”

“所謂自治州,就是你們白族自治的地方,由你擔任首領,朝廷不會另派官員,自治州可以享受很高的自我管理權利,屬於我朝大一統之下相對讀力的州府。”

段恆自是不甘心只有大理城自治,道:“皇上,那依您之意,即便以後擊敗了蒙古,我大理國也不復存在。”

“大理國,段恆,你認爲現在還有這個國度嗎,段東樓,也就是舍利畏起事是你段恆最後的嘗試吧,失敗之後,你認爲還有機會嗎,不說蒙古人,就是你二哥段實的實力,也不是你能抗衡的。”

“這,,,,,。”

“段恆,朕說得不錯吧,在朕擊敗蒙古人之後,我華夏一族的土地上,當然也包括你們白族在內,只有一個皇帝,只有一個朝廷,只有一個政權,朕所說的自治州是在這個唯一政權的領導下,有着充分自主姓的州府,其權力分配細節我們可以曰後再議,段恆,你想想吧。”

屋裡的光線極其暗淡,只有佛像前的兩隻蠟燭閃出微弱的光芒,段恆的臉色一會青,一會紅,被燭光一照,竟是顯得有些猙獰、怪異,

我接着道:“段恆,今後的路怎麼走,你自己選擇,如果你同意,那朕便和你擊掌爲誓;如果你不同意,也沒有關係,就當朕沒有來過,無論朕和蒙古孰勝孰敗,朕都會對你的身份保密,你自可放心地做你的天龍寺主持大師,好了,朕也不多說了,給你一刻鐘的時間考慮。”

我雙腿一盤,不再言語,

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224章 鐵觀音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37章 政務院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187章 公私合營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372章 對弈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284章 東康坊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503章 迷宮陣第387章 劫持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61章 印應雷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149章 分別第153章 劍痕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396章 紙老虎第189章 四絕陣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65章 人定勝天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424章 點將第315章 競拍第94章 南宋水師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410章 克復廣安軍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408章 秋疾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14章 文陸雙傑第69章 貢院訓示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85章 武舉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308章 軍營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316章 張三丰第96章 命相之術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330章 萬萬不可
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224章 鐵觀音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37章 政務院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187章 公私合營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372章 對弈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284章 東康坊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503章 迷宮陣第387章 劫持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61章 印應雷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149章 分別第153章 劍痕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396章 紙老虎第189章 四絕陣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65章 人定勝天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424章 點將第315章 競拍第94章 南宋水師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410章 克復廣安軍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408章 秋疾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14章 文陸雙傑第69章 貢院訓示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85章 武舉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308章 軍營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316章 張三丰第96章 命相之術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330章 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