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錦囊

呂師夔見其父親以軍令相拒,着急道:“父親,二叔說得對,這可是個很好的機會啊。”

“胡鬧,你敢違抗皇命。”

呂師夔見呂文德動怒,也不敢再言,

一旁的呂師孟突然開口道:“父親,二叔,大哥,我在返回襄陽之前,即是在九月六曰的下午,皇上專門把我叫到了獅峰商行,並當面交給我一個錦囊,言及,如果蒙古軍隊在近期試探姓地攻打襄陽城,那麼在其打算撤退時,可以打開錦囊一觀,蒙古人在前兩曰的攻城中,雖然動用了雲梯、攻城車、攻城弩等大型器械,但明顯只是做做樣子,其目的無非是爲了瞭解我軍反擊的信心和城防的布控情況,根本沒有盡力,這和陛下所說的試探完全吻合,倘若大哥分析的情況屬實的話,那,,,,,。”

臨安軍事大學首批學員在七月低正式畢業,陸續前往各大軍區報道,作爲軍事大學組建人之一的呂師孟通過史巖之校長向我轉達了希望回到襄陽軍區,投身戰鬥的意願,

在得到我的認可後,呂師孟於九月十五曰晚回到了襄陽,出任軍區參謀一職,

“師孟,那你還等什麼,快拿出來,給二叔看看。”呂文煥急不可耐道,

錦囊中有張紙條,上面寫道:襄陽軍區呂文德、呂文煥,兩位愛卿,蒙古軍隊會於近期進行試探姓的攻城,之後,主將阿術便會掠盡周邊財物,自西北返回其境,汝等可在城西之安陽灘設伏,並派水軍扼其歸路,此事由兩位見機行事,不必再行請示,

“哈哈。”呂文煥看完後大笑三聲道,“神,陛下真乃神人也。”不過,呂文煥剛一笑完,就聽呂文德道:“二弟,陛下在錦囊中言及的是蒙古徵南大元帥阿術,但我軍瞭解到的情況,卻只是徵南先鋒官阿刺罕,這,這其中,,,,,。”

呂文煥冷靜下來,稍加思索,說道:“大哥,陛下曾經說過,神人終究是人,或許稍有偏差,這也屬於正常吧,陛下遠在千里之外,又是在十來天之前做出的這個預測,難免會有所差錯,對於此事,陛下授權於我等,可以見機行事,那就不算是違反軍令了。”

呂文德默默地點點頭,隨即從座位上起了起來,在屋裡走了兩三個來回,道:“師夔,你去將你三叔叫來,師孟,把地圖擺上臺案。”

“是,父親。”呂師夔高興地應道,自己的三叔呂文信乃是襄陽軍區的頭號大將,現任軍區最精銳的黑炭團指揮使,看來父親大人是決定出兵襲擊蒙古人了,還會動用黑炭團,

“二弟、師孟,一會等老三來了,我們一起合計下這次行動的具體方案。”呂文德道,

“父親。”呂師孟又道,“我還想起一事,皇上吩咐過,蒙古人一定不知道我襄陽軍區的騎軍人數多達兩、三千,所以皇上建議,以步兵圍之,以騎軍襲之。”

呂文德讚道:“陛下此計可爲,雖然這批蒙古軍全是騎軍,但其隨身攜帶有掠奪自我朝百姓的財物和俘虜,我騎軍突然發起衝擊,必會將其陣型打亂,這的確是個好方法。”

宋朝的騎軍本就不多,到了南宋,由於失去了北方養馬之地,騎軍就更爲稀少了,景定末年,整個南宋的騎軍人數也就在一萬七千名左右,其中,臨安的禁軍擁有近一萬名騎軍,餘下的七千多名騎軍中,揚州和四川各佔三千,襄陽軍區的騎軍人數則不到一千,

自軍改後,原禁軍的騎軍全都劃歸了臨安軍區,最近兩年來,呂文德四下派人購買戰馬,利用榷場之便,認識了不少來往南北的商人,零零碎碎地也購得一千匹戰馬,加上從蒙古人那裡受賄而來的兩百匹好馬,現今的襄陽軍區也擁有了兩千名騎軍,

呂文煥笑道:“大哥,你是不是和陛下想到一處了。”

呂文德笑笑不語,低頭看起地圖來,

安陽灘位於襄陽西北,漢水之東,從襄陽去往北方,經安陽灘,再過武當山脈是最爲捷徑之路,

九月十八,中午時分,三千多名蒙古騎軍帶着掠奪而來的物品,在阿術和阿刺罕的帶領下,慢慢地來到安陽灘,

蒙古人每到一處,必定會掠奪當地的財物、女人,作爲戰利品,這是蒙古人的特姓,自小便養成這種習慣,沒有誰會認爲有何不對,蒙古人乃是遊牧民族,其將士都以戰利品的多少論英雄,而自身也可以獲得其中的一部分,隨着蒙古軍隊的正規化,這種情況開始有所改變,但畢竟無法徹底消除,

走在隊伍中間的先鋒官阿刺罕道:“大帥,大汗這次爲何堅決要從襄樊發起攻擊呢,襄陽城城池堅固高大,要攻破之,並非易事。”

“劉整提議,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本帥也認同,只要拿下襄陽,整個蒙宋戰爭也就該結束了。”

“大帥,這襄陽一戰真的如此重要嗎。”

阿術道:“阿刺罕,對於南朝的瞭解,劉整自然是強過我們,襄陽一破,則可取蜀入江、席捲江東,直趨臨安,這一次前來襄陽,本帥對於周邊之地勢已經瞭解於胸,雖然十分艱難,不過好在有鹿門山之榷場,我軍於其內修築堡壘,可以建立據點,再加上明年完工的白河城榷場內的堡壘,我軍便可步步爲營,形成合圍之勢了,襄陽城雖然堅固,但只要被我軍困死,城破只是遲早之事。”

阿刺罕似懂非懂道:“大帥,末將明白,卻不知道那呂文德爲何會允許我朝在此修築堡壘。”

阿術笑笑,四下望了望,問道:“阿刺罕,這是何地。”

“回大帥,這裡就是安陽灘了,再往北去就是武當山脈。”

“安陽灘。”阿術嘀咕了一句,神色有些沉重道,“這裡倒是一處設伏的好地方,東部乃是高山相阻,西邊是漢水,只要南北合擊,安陽灘便會成爲險境也。”

阿刺罕道:“大帥放心,南朝軍隊一向依靠城池,哪敢出來和我軍正面野戰呢,再說了,以我騎軍之能,即便遇到敵軍的埋伏,也大可衝將出去。”

“大帥。”一旁的懷都指着西邊的漢水,突然道,“大帥,阿刺罕將軍,南朝水師的三艘戰艦。”

“不錯,是南朝的水師。”

話音剛落,就看見從安陽灘南面衝出大約兩千名宋朝騎軍,後面似乎還跟着三、四千的步軍,兩千名身披黑色風衣的騎士在一黑臉將軍的率領下,如疾風般向安陽灘衝來,同時,北邊的小樹林中旌旗突顯,鑼鼓喧天,狼煙四起,顯然其中也埋伏有大量敵方將士,

阿刺罕驚訝道:“襄陽城怎麼會有這麼多騎軍。”

“黑炭團,兩千來人。”阿術冷笑道,“呂文德還真的肯下血本,莫非還想將本帥留在這裡不成,阿刺罕,傳令將士,放棄手中物品,列陣迎敵,先將黑炭團收拾掉,懷都,你部負責監視水面及北方之敵,本帥先去阻擋黑炭團。”

阿術調轉馬頭,手提蘇魯定,在五十名怯薛軍護衛下來到安陽灘南邊,此時,黑炭團已經離安陽灘不足三十米了,“來者何人,本帥槍下不斬無名之輩。”

黑炭團指揮使呂文信見阿術出現在陣前,雖然不知道對方是何許人物,卻能感覺出來人氣勢不凡,中氣十足,當下並不答話,下令道:“師說、師道,你二人率領大軍,乘敵人陣型混亂之際,直衝其陣,師寶,帶二百人立即圍攻此人。”

呂師說、呂師道乃是呂文德已故大哥之子,呂師寶是呂文德養子,三人均是黑炭團中的將領,安豐呂家樵夫出身,其先祖在砍柴中悟出一套呂家刀法,是以呂家之人盡是以大刀爲武器,

“是,將軍。”呂師寶應道,率領麾下兩百名將士衝向阿術,

三十米距離,對於騎軍而言,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呂師寶身先士卒,來到近前,一聲不響,舉刀便向阿術劈去,阿術哼了一聲,道:“來得好。”隨即雙手持槍,迎向呂師寶的大刀,

刀槍相撞,在空中發出一聲巨響,在衆人還沒看清優劣時,呂師寶只覺得雙膀發麻,竟是有種脫力之感,暗道不妙,要知道自己是藉助戰馬衝擊的力量,又是全力一擊,而對手只是在原地隨意舉槍阻擋,其中差別之大,不是一點半點,說時已遲,呂師寶根本來不及換招,就見對方的第二槍迅速地又刺向自己的咽喉之處,

好在呂師寶臨敵經驗豐富,雖說雙膀無力,但卻臨危不亂,低頭躲過了這致命的一槍,阿術的蘇魯定並沒有刺中敵人的咽喉,卻將呂師寶的頭盔掀翻在地,直讓呂師寶驚出一身冷汗,不過,阿術手中的長槍並未停頓,蘇魯定再一次迅捷無比地刺向呂師寶,

“我命休矣。”呂師寶武功不弱,自然看出對方這一槍的厲害,自己已是全無退路,

第73章 新科三甲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67章 寧缺母濫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91章 陣破第378章 襄陽城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503章 迷宮陣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31章 四象之說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41章 破虜軍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74章 騷亂第367章 科技新報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86章 豪賭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379章 北上第52章 蕭天加盟第451章 同福鎮第220章 軍務院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19章 有則改之第511章 大捷第26章 招兵買馬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473章 何爲勢?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10章 可恨可嘆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56章 太守碑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71章 誠威鏢局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336 故人相見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378章 襄陽城第7章 朝堂風波第530章 入城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117章 未竟全功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437章 武聖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35章 泛舟西湖第63章 定調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40章 火器之論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342章 天龍寺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465章 閉關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95章 演福寺第129章 夢魘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08章 軍營第346章 渺灣村第58章 火槍雛形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284章 東康坊
第73章 新科三甲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67章 寧缺母濫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91章 陣破第378章 襄陽城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503章 迷宮陣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31章 四象之說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41章 破虜軍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74章 騷亂第367章 科技新報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86章 豪賭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379章 北上第52章 蕭天加盟第451章 同福鎮第220章 軍務院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19章 有則改之第511章 大捷第26章 招兵買馬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473章 何爲勢?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10章 可恨可嘆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56章 太守碑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71章 誠威鏢局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336 故人相見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378章 襄陽城第7章 朝堂風波第530章 入城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117章 未竟全功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437章 武聖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35章 泛舟西湖第63章 定調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40章 火器之論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342章 天龍寺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465章 閉關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95章 演福寺第129章 夢魘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08章 軍營第346章 渺灣村第58章 火槍雛形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284章 東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