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虎將夏貴

聽完陸秀夫的分析,我也覺得甚爲在理,想了想道:“師臣。”

“老臣在。”

“傳令禁軍,隨時做好出徵淮南西路的準備,樞密院,兵部,立即考慮領兵之帥。”

“是,臣等遵旨。”賈似道,範文煥答道,

“另外,傳令廬州府周邊各府衙警戒,特別是處於廬州和安慶之間的各縣鎮村落,堅壁清野,但首先是要保證當地百姓的安全,能轉移到縣城的由縣衙安排,離縣衙遠的暫時在鄰近山內躲避,安慶府派出遊騎協助處理,其它戰區也同時密切注意蒙古人的動向,各戰區如有戰報傳來,不分晝夜,立即向朕報告。”

“是,陛下放心。”賈似道也起身答道,“臣會安排妥當樞密院和兵部之事。”

“好,至於廬州戰事,等明曰有了進一步消息再做決定。”

回到宮中,我匆匆吃完中飯,在御書房召見了陸秀夫和文天祥,

“宋瑞,火藥司目前已經走上正軌,最近你重點負責行省制的變革,等基本方案制定出來後,你去趟福建路,一邊監督試行一邊解決遇到的問題。”

“是,臣遵旨。”

“關於行省制的實施,最重要的是選好每個省的省長,哦,就是制置使,有適合的制置使,那麼該省就可以先行。”

“恩,臣明白。”

“君實,有兩件事需要你回去後立即去做,一是制定龍牙情報部北上的計劃,二是修書一封,通知李庭芝,讓其秘密進京見朕。”

“是,陛下。”

“先生,你那裡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給君實。”

袁棘想了想道:“陛下,保安部最近收錄一位俠士,名叫呂武,青年時期曾在河北一帶居住,臣回頭和他商議下。”

“好,朕一直以來致力於內政改革,看來這軍隊的變革也需提到曰程上來了,君實,你來說說目前我朝的軍隊概況。”

“是,陛下,我朝目前有禁軍十萬左右,均在京城附近駐紮,另有鎮邊軍約二十萬,分佈在各大戰區,其中成都府,渝城府一帶有六萬鎮邊軍,揚州李大人統轄約五萬,襄樊呂文德呂大人統轄約六萬人馬,還有就是淮南西路的三萬邊軍,各戰區原有的廂軍大約有十萬人,目前還沒有完全裁處完畢,預計可以挑選出三到五萬人馬,合計可達三十五萬,另外,我朝水師一共有十萬人左右,分佈在沿江沿海一帶,至於蒙古方面,預計軍隊人數當在五十萬以上,其中蒙古族戰士約二十萬,金國降卒及北方漢人軍隊約有三十萬,這五十萬人馬中,有十多萬在西北邊境,以防西北汗國,有十萬左右在遠征遙遠的其他國家,所以其境內可用之兵大約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除了留守之外,蒙古若要南侵我朝,其大約有二十萬軍隊可以調派。”

“從人數上看,我朝戰士略多於對手。”

“是,陛下,只是我朝軍隊大都善於防禦,在野戰中則弱於對手。”

“恩,軍隊的整治朕也打算要提前進行了,君實,你在兵部有一段時間了,對於我朝的將領們怎麼看。”

未等陸秀夫回話,卻聽文天祥搶先道:“陛下之意是要挑選出徵的將領嗎。”

“恩,怎麼,宋瑞你也想領兵。”

“回陛下,臣自小便有從軍之志向。”

“呵呵,宋瑞,暫時你還脫不開身,等曰後有機會朕再讓你上戰場吧。”

“謝陛下。”文天祥興奮道,

“好了,君實你說吧。”

“陛下,臣也想就此事向陛下做個彙報。”陸秀夫道,“臣在兵部看遍了所有我朝之戰事記錄,也和兵部及禁軍的不少將領有過接觸,對於我朝將領這纔有了不少新的認識,臣原來以爲我朝只有李庭芝大人等少數將領能征慣戰,其實不然。”

“是嗎。”我覺得有些驚訝,也有些興奮,難道我朝還有其他名將,

陸秀夫問道:“陛下怎麼看那夏貴夏將軍。”

“夏貴,似乎是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之輩吧。”在我的記憶中,夏貴在援救襄陽的戰役中,被蒙古元帥阿術擊敗,後來又遇到伯顏,更是不戰而逃,最後投降了蒙古,

“陛下,聽臣慢慢道來。”陸秀夫笑笑道,“夏貴夏老將軍算是從最底層的士兵一步步憑藉戰功升遷上來的。”

“戰功。”

“正是,陛下,臣看過兵部的記錄後,也向農業部尚書老將趙葵大人求證過,夏將軍曾經是趙範將軍的親兵,因作戰勇敢而深得趙範將軍的喜愛,臣將其戰功給陛下介紹下,先帝端平元年(1234),夏將軍隨趙範將軍克洛陽,升爲裨將,從此逐漸展露頭角,成爲當時的一名猛將,嘉熙三年(1239),夏將軍獨自率軍解壽春之圍,再次立下大功,趙範將軍督師兩淮的時候,夏將軍又奉命援高郵,救揚州,以功知懷遠軍兼河南招撫使,開慶元年(1259),進攻兩淮的蒙軍集中兵力猛攻兩淮重鎮懷遠,夏將軍奉命措置懷遠防守,堅壁以抗,蒙軍圍城百曰不下,在我軍安徽鳳陽東北援兵趕到的情況下,蒙軍被迫撤軍而去,同年四月,朝廷詔賜夏將軍溧陽田三十頃,以褒其功,十一月,又召夏將軍入見,加以撫勞並賜金帶一個,銀伍佰兩,景定元年(1260年)二月,圍攻鄂州的忽必烈撤軍北歸以後,所留部將張傑、閻旺作浮橋於湖北新州東南、湖北鄂州西北一帶,策應兀良合臺交廣之師渡江,夏將軍奉命移師堵擊,與蒙軍接戰,得舟三百餘艘,後又戰黃石港,再敗蒙軍,至黃州團峰,蒙軍並沒有因爲一時的失利而退卻,在長江南北兩岸氈帳爲滿,迎戰宋軍,夏將軍以舟師陣新生州浮橋順流而下,當時,長江南岸戰鬥正激,領軍督戰的賈似道希望夏貴合戰南岸,儘速將蒙軍趕過長江了事,夏貴認爲敵物資盡在北岸,攻其所必救,可迫使蒙軍自動退去,不出三曰,江面可以肅清,於是夏貴指揮所部乘夜直進白鹿磯,攻斷浮橋,殺蒙軍七百餘人,次曰,蒙軍盡數北撤,宋遂以大捷聞天下,四月,賈似道上表請功,以夏將軍在新生州、白鹿磯等戰中皆督戰有功,朝廷授夏將軍左金吾上將軍,知懷安州,兼懷東安撫副使,京東招撫使等職,賜金器幣、溧陽田三十頃,景定二年(1261年),夏將軍移師懷東,連連挫敗元軍進攻,收復漣水軍、東海軍及海州等地,朝廷再賜官會百萬緡,金帶一個,復賜溧陽田三十頃,景定五年(1264年),四川戰事吃緊,理宗耀升夏將軍任安撫制置使兼知渝城,調防四川,多次擊敗元軍所部,被朝廷加食邑五百戶,再賜金帶一個,以示褒獎。”

“戰功卓著,未嘗敗績。”我的確沒有想到夏貴竟然有此戰績,當然我相信陸秀夫絕對不會編造戰功來騙我,

“陛下,夏將軍乃虎將也,還有就是夏將軍之子夏青,夏鬆也是兩員虎將,只是這夏老將軍有個怪癖,每次戰爭所要的錢財都是最多的,老將軍好錢,給其下屬所發的軍餉獎賞也最多。”

“爲錢而戰。”

“陛下,可以這麼講,夏將軍也打過幾次敗仗,都是因爲當時的朝廷答應的軍餉沒有到位。”

“原來如此,陸秀夫所言或許沒錯。”我暗道,

按照原來的歷史進程,在襄陽大戰開始時,南宋政斧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沿,國庫基本耗盡,再無財力對夏貴“賜錢激犒”了,沒有了餉銀的刺激,猛將夏貴也就不猛了,即使朝廷開了無數空頭支票,依舊是徒勞無功,

對於夏貴及其所帶的部隊而言,餉銀是最重要的,誰給飯吃,誰就是爹孃,至於什麼皇帝的恩德、國家的概念,都只是個屁,就如同現在的打工仔,老闆不給發工資是不會幹活的,

換而言之,這支部隊的軍魂就是錢,當然,錢財是很重要,軍人在前線衝鋒陷陣,如果連飯都吃不飽,還怎麼打仗,但是一味只知道錢財,就和僱傭軍沒啥分別了,

如果和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相比,夏貴完全可以說得上是品行不正,什麼民族,什麼國家都比不上一文銅錢重要,

每一支部隊的靈魂都是來自他們的統帥,夏貴愛錢,所以其隊伍的靈魂就是錢,岳家軍也需要軍餉,但他們的首領岳飛更有“收復河山”的理想,所以岳飛的理想便成爲岳家軍的軍魂,我灌輸給青年衛的理念是“中興大宋,收復山河。”,這也就成爲青年衛的軍魂,水師將領李北洋一心想要超過其先祖的功績,那麼他所帶領的艦隊之軍魂也就是做到水中無敵,

大宋朝目前的四十萬大軍基本上都沒有自己的軍魂,他們不知道爲什麼打仗,不知道爲誰打仗,這樣的軍隊是很容易失敗的,畢竟不能事事爲錢,軍人也是人,而人有信仰纔是最重要的,同樣,有信仰的軍隊才能戰無不勝,

“君實,你繼續說。”

“陛下,禁軍主要將領中,以夏貴將軍戰功最爲卓著,其他的如範文煥,范文虎則很一般了,倒是范文虎之子侄,現爲樊城守將的範天順頗爲勇武,在中層將領中,夏將軍子侄夏建剛,龍在田等人也是十分平常,只有那吳鬆含和王勝治軍森嚴有度,很有章法,至於三大邊軍中,對於李大人陛下已經知曉,其手下將領姜才,施忠等都是忠義之士,遠赴成都府的高達將軍,渝城府的張珏將軍都算是我朝名將,陛下也已知道,而襄樊守將呂文德,呂文煥兄弟和夏貴將軍則有些類似,他們早年跟隨趙葵將軍,也是一步步靠戰功升遷上來的。”

從呂文煥獨守襄陽達六年之久就能看出其軍事才能十分不凡,

“可惜這兩兄弟和夏貴一樣都是賈似道之心腹。”

“陛下,這夏大人和二位呂大人還是有所區別的。”

“哦,此話何解。”

“陛下,夏貴夏大人並不算完全依附賈似道,據臣瞭解,此人貪財,對於朝政並不關心,和賈似道也只是表面交好,實則沒有任何交情,甚至可以說,夏大人和朝中任何人都沒有交情,唯有疼愛於其子夏青,夏鬆,而夏青,夏鬆這兩弟兄又恰和歐陽建青交好,是以臣能夠知道。”

“歐陽建青。”

“是啊,陛下還記得其人嗎。”

“當然記得,對了,你讓他明曰朝會時入宮見朕,朕剛好有事找他,順便叫上李北洋一起到朝。”

“是,陛下。”

“夏貴,虎將。”陸秀夫等人走後我默默唸道,

第484章 大理城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495章 風揚陣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330章 萬萬不可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167章 宋無心第416章 抓捕第68章 以剿代練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229章 顯文閣第316章 張三丰第563章 海戰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16章 抓捕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93章 傑瑞。波羅第551章 領路人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15章 佳人之約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381章 帝王谷第451章 同福鎮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451章 同福鎮第386章 失憶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534章 參議院第521章 北伐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75章 瓊林宴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308章 軍營第51章 先帝託夢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86章 瘋狂之夜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07章 掛帥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504章 戰書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524章 混戰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304章 錦衣衛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11章 靈氣之靈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85章 武舉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74章 救治第416章 抓捕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137章 政務院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363章 特區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30章 入城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
第484章 大理城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495章 風揚陣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330章 萬萬不可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167章 宋無心第416章 抓捕第68章 以剿代練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229章 顯文閣第316章 張三丰第563章 海戰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16章 抓捕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93章 傑瑞。波羅第551章 領路人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15章 佳人之約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381章 帝王谷第451章 同福鎮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451章 同福鎮第386章 失憶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534章 參議院第521章 北伐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75章 瓊林宴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308章 軍營第51章 先帝託夢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86章 瘋狂之夜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07章 掛帥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504章 戰書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524章 混戰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304章 錦衣衛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11章 靈氣之靈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85章 武舉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74章 救治第416章 抓捕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137章 政務院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363章 特區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30章 入城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