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安撫爲上?

這封書信是用漢字所寫,文筆流暢,字跡工整,我邊看邊暗自讚道,這安南國王陳晃的文學修養比我這個大宋皇帝強多了,就只是這手好字,我就遠遠不如也,

長期以來,安南國雖然有自己獨特的口語,但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一直沿用漢文,直到近年來才陸續發明了本民族文字的喃字,這是一種同漢字混用以書面表記本民族的語言,然而,在安南皇室等上流社會中,還是崇尚漢人文化,這其中就包括說漢語,使用漢文,

陳晃在信中主要言道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有關安南國接受蒙古冊封事宜,自蒙古吞併大理以來,安南國西北部便於蒙古相鄰,天朝皇帝陛下知道安南國地少勢弱,儘管我安南國民都一心念着天朝,卻無力與那蒙古抗爭,無奈之下只能接受其冊封,陳晃汗顏,陛下乃天朝聖君,自當明白小國之君晃之苦衷,晃再請陛下諒解,

諒解,

這本來就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安南國彈丸之地,境內又是山林密佈,同蒙古相比,窮鄉僻壤之地自然是勢單力孤,大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來,重心一直放在北部及西部,根本無暇顧及南部,是以安南國倒還能活得有滋有味,當蒙古滅掉大理後,安南國再也無法獨善其身,採取了都不得罪之策,

儘管我能理解安南國的無奈,但我能諒解嗎,

我繼續看了下去,信中提及的第二件事是最近發生在安南北部與南宋廣南西路(其治所在今桂林,而非今曰廣西省之省會南寧)交界處的廣源郡,天朝皇帝陛下,廣源郡頻頻發生壯族集會事件,甚至聚會鬧事,晃差人調查後,查明原由是兩百年前天朝逆賊儂智高的後人儂復所爲,其目的是想重新恢復儂智高當年建立的大南國,儂復等人出沒於廣源郡及天朝廣南西路儻猶州(今廣西靖西東部)一帶,晃恐其成爲儂智高第二,故請求天朝皇帝陛下查之,以保兩地平安,

儂智高之名我是在狄青故事中看到過,北宋仁宗皇佑年間,儂智高造反,一度攻佔了廣西廣東的部分區域,甚至圍困廣南東路的治所廣州達五十曰之久,後被時任樞密院副使的狄青擊敗,最後不知所終,

我看完後道:“陳元使節。”

“陳元在。”

“你們先去驛館住下吧,朕要考慮下才能給你們國君回覆。”

馬廷鸞道:“陛下,陳元使節等乃是秘密到訪,所以臣讓鴻臚寺官員專門安排其住所。”

“是嗎,馬愛卿自行安排就是。”

“皇帝陛下,陳元告退。”

古代王朝都喜歡以天朝自居,對於周邊近鄰,只要表面臣服,說些獻媚之詞,便能使龍顏大悅,從而得到中土皇帝的大批賞賜,這些近鄰們一旦變得強大就會搔擾我國邊境,甚至得寸進尺地進軍內陸地區,如果遭到朝廷的強烈反擊,又會變成縮頭烏龜,低聲下氣地求饒,歷代皇帝們大都喜歡顯示所謂的大國天朝風範,標榜自己是仁義之君,對此大都既往不咎,最多是訓斥一番,然後念這些鄰居們生活不易,還會加大賞賜,

但是這種“仁愛”的做法終究不會讓我們的近鄰們真心臣服,數千年來,這種現象依舊毫無變化,這也就印證了一句古人之名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小七。”

“小的在。”

“傳賈似道,翁應龍,馬廷鸞以及政務院八位院士,午後到此議事。”

雖然王爚,吳堅,章鑑三人是我欽點加入政務院的,但我僅僅是憑藉後世的記憶,知道這三位曾經拜相入閣官員的名字和簡單經歷,至於他們三人的詳細事蹟我卻知之甚少,所以也想了解下這些人的姓格和見識,

王爚,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景定二年遷禮部尚書,代吏部尚書加觀文殿大學士,爲人清修剛勁,鹹淳元年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因與賈似道不和,又一向主戰,所以也爲理宗不喜,故而長期閒置在家,鹹淳十年初遷升爲左丞相,始終堅持抗元,

章鑑,淳祜四年(1244)以別院省試及第,累官至中書舍人、侍左郎官、崇政殿說書、進籤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後又升爲同知樞密院事,鹹淳十年(1274),爲右丞相兼樞密使,章鑑爲人寬厚,平時與人交往,往往贊同別人觀點,士人稱其爲“滿朝歡”,謂其處事沒有原則,

至於吳堅,我只知道其曾在南宋末年擔任過左相,其他一無所知,

對於留夢炎,我卻知道得相對較多,一是因其姓氏特別,二是因爲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漢殲之一,

史書記載,留夢炎爲人殲詐,善於見風使舵,中狀元后,歷官宗正少卿,秘閣修撰,福建提舉,吏部右侍郎,累官宣奉大夫,端明殿學士,德祐元年(1275),任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並拜爲右丞相兼樞密使,總督諸路軍馬,雖受命於危難之時,但臨事退縮,稱病於家不出,直至太后親臨其家,纔始出任左丞相,不久,於端宗景炎元年(1276)降元,文天祥兵敗被俘後,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敬重文天祥的才學與爲人,待爲上賓,多次派人勸降不成後,遂用酷刑,但文天祥仍是堅貞不屈,一些降元宋臣請求元帝釋放文天祥爲道士,元帝亦有此心,留夢炎卻阻止道:“天祥出,復爲號召江南義士抗元,吾輩將置於何地。”從而堅定了忽必烈殺害文天祥的想法,對於新建立的大元帝國而言,留夢炎算得上是有功之臣,可是,元朝史官所修的《宋史》中卻沒有他的《傳》,相反,卻給文天祥立了《傳》,讚揚他是宋朝進士中的偉人之一,可見,即便是敵人,對那些背叛國家民族的人也是看不起的,據傳,直至明代,凡留姓子孫參加科舉考試,均需先聲明非留夢炎後代,纔有考試資格,留夢炎降元后也官至元朝丞相,說明其也是有一定本事的,

對於這些宰相們,我當用其長避其短,

“各位愛卿,請坐。”

“謝陛下。”

我將安南國國君陳晃的來信內容詳細告訴了賈似道等人,隨後道:“馬愛卿,你先給朕說說儂智高之事。”

“是,陛下。”馬廷鸞起身道,“儂智高,儻猶州人,大約兩百多年前,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爲我朝與安南交界處的儻猶州(今廣西靖西東部)知州,並依附我朝,後來,儂全福勢力曰長,自稱昭聖皇帝,當時的安南還處於交趾國時代,交趾國君遂發兵征討,儂全福兵敗後被斬殺,儂智高子承父業,在儻猶州建立了大曆國,意圖對抗交趾,後再被交趾打敗,遭擒未幾又被交趾國君釋放,後四年又建南天國,與交趾交戰互有勝敗,同時上書我朝,而我朝當時正在與契丹,西夏交戰,故未有回覆,在與我朝幾經反覆之後,又發動了和我朝之戰,並接連打敗了我朝當地好幾路守軍,一度佔領了我兩廣路的南部,仁宗帝只得派兵征伐,任命當時的樞密院副使狄青爲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平亂,最終,在狄元帥的指揮下,苦戰數番,纔將其消滅,詳細經過,陛下可查我朝史料。”

儂智高是壯族,僮族首領,既反貪得無厭的交趾國君,也反不容納自己的大宋,其人究竟算是英雄還是反賊,只能讓後世去做評論了,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所以歷來在“大一統”和大漢民族之間搖擺不定,使得很多事情至今也難以定論,

我聽完後道:“各位愛卿,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馬廷鸞先道:“陛下,對於安南接受蒙古冊封一事,雖然不義,但卻可以理解,如今我朝之敵是北方蒙古,對於安南蠻夷之地,臣以爲可不加理會,至於那儂家後人,陛下當派人查清,如果有反心倒是應該嚴查。”

我點點頭,示意大家繼續,

王爚起身道:“陛下,臣以爲馬大人之言雖然有理,卻不可取,安南國乃是我朝屬國,怎麼可以接受他人冊封呢,此風不可長也,陛下當令兩廣路出兵征討,出其不意滅之,對於那儂復,臣則贊同馬大人之看法。”

留夢炎反對道:“王大人此言不妥,安南盡是山嶺地帶,如果我軍不能快速將其制服,難保不會招來蒙古人,到時安南未滅,我朝與蒙古或許反倒先行交戰了。”

王爚臉露不喜,毫不留情道:“留大人,莫非你懼怕蒙古人嗎。”

陳宜中道:“王大人,這不是怕不怕的事情,留大人說得對,如果在安南陷入和蒙古人的交織中,那我朝就要多一條戰線了,這並不合算啊。”

王爚也知道留夢炎所言並非全無道理,只不過自己是主戰派,一向看不慣主和的留夢炎,王爚哼了一聲,坐回椅子上,

章鑑見氣氛緊張,便道:“陛下,王大人,留大人所言各有道理,臣以爲還是先討論後一個問題。”

“好,也行。”我笑笑,看來這章鑑果真如史書上所言,好好先生也,

對於後一個問題,所有人的看法都是一致的,畢竟當年的儂智高之亂給朝廷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不管是何原因,儂智高之亂都屬於謀反,

“翁愛卿,立即傳中書省擬旨發刑部,令廣南西路刑獄提點秘密調查儂復。”

“是,陛下。”

我接着問道:“師臣,你怎麼看第一個問題。”

賈似道見我點其名,微一頜首道:“回陛下,安南國君遣使到訪,足以見得其心向宋,但又懼怕蒙古武力,這才秘密出訪我朝,所以老臣贊同馬大人之言,安南國君之舉雖令我朝不適,然蒙古方爲大敵,陛下當以安撫爲上,以免那安南徹底投向蒙古,安南之地雖是蠻荒,但倘若被蒙古人藉機佔領,我朝勢必腹背受敵,況且我朝乃是泱泱大國,自該有大國風範,懷遠之體,臣以爲乘人之危出兵安南實屬不該,不如以撫綏之法來感化他們。”

文天祥也道:“陛下,臣也贊同太師,馬大人之言,以安撫爲上。”

在這十位大臣中,只有王爚和吳堅認爲不可諒解,當出兵討之,其餘諸人都贊同以安撫爲上,

從兩派的辯論來看,安撫派的確說得更有道理,而討伐派之觀點雖然大義凜然,卻是顯得過於激進,給人一種考慮不周之感,

難怪歷代宋朝皇燕京不喜歡戰爭,正如賈似道所言,安撫足顯大國之彰,又不用與人廝殺,不就是花點錢的事嗎,

“莫非真的只有安撫纔是上策。”我想到,

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558章 沁園春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146章 黃道婆第299章 許願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374章 救治第399章 忠靖王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61章 開源節流第397章 索無極第93章 傑瑞。波羅第511章 大捷第9章 微服私訪第63章 定調第392章 帝王學第310章 按揭第237章 游擊隊第524章 混戰第10章 可恨可嘆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397章 索無極第363章 特區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03章 迷宮陣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49章 張世傑?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63章 特區第73章 新科三甲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229章 顯文閣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74章 騷亂第145章 巧合第55章 日有食之第23章 歲末賀生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460章 餞行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408章 秋疾第241章 破虜軍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391章 回家第22章 道法之信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377章 植物人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17章 龍牙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6章 商業奇才第383章 守護者第261章 印應雷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346章 渺灣村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94章 五陣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163章 欽差大人
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558章 沁園春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146章 黃道婆第299章 許願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374章 救治第399章 忠靖王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61章 開源節流第397章 索無極第93章 傑瑞。波羅第511章 大捷第9章 微服私訪第63章 定調第392章 帝王學第310章 按揭第237章 游擊隊第524章 混戰第10章 可恨可嘆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397章 索無極第363章 特區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03章 迷宮陣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49章 張世傑?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63章 特區第73章 新科三甲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229章 顯文閣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74章 騷亂第145章 巧合第55章 日有食之第23章 歲末賀生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460章 餞行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408章 秋疾第241章 破虜軍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391章 回家第22章 道法之信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377章 植物人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17章 龍牙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6章 商業奇才第383章 守護者第261章 印應雷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346章 渺灣村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94章 五陣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163章 欽差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