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

昝萬壽與順慶軍的主將,也就是曹友聞之孫,正將曹參,率軍抵達嶽池縣後,令順慶軍裨將張資率領一千順慶軍以及韓鵬率領的嶽池軍,大張“昝姓”旌旗,做出欲將強攻包圍狀,四川都統昝萬壽的名頭自是不小,蒙古軍沒想到宋軍來得這麼快,也來不及撤回渠江,只好就地嚴陣以待,而昝萬壽和曹參則帶着餘下的兩千精兵直撲渠江,在說服那名漢人百夫長後,由其冒充回來報信的信使,帶領一百人的敢死隊,準備詐開渠江府的城門,

當時,正處在夜色之中,渠江的蒙古守軍過於託大,見百夫長的軍服、口令完全一致,又是相識之人,也沒去細問,便打開了城門,敢死隊立即衝入,在城門附近和蒙古人展開了激烈的城門爭奪戰,爲大軍入城爭取時間,

埋伏在外的兩千順慶軍在昝萬壽、曹參以及數名裨將的率領下,徑直向渠江城衝去,在敢死隊員全部倒下後,大軍終於衝入渠江城中,雖然渠江城中的蒙古色目士卒拼死抵抗,但因渠江城的蒙古守將還沉醉在酒中,沒有將領的指揮,就無法組織起步調一致的反擊,加上人數又處於劣勢,在準備不足之下,遂被我軍逐一包圍消滅,其守將只能在半夢半醒之間由親衛保護着遁逃北去,之後,張珏將軍帶領五千援軍趕到了嶽池,很快便擊敗了無心戀戰的嶽池蒙古漢軍,奪回了嶽池縣城,

至此,我軍光復了廣安軍全境,

最後一部分是四川軍區的自我總結:通過此次的戰鬥,明顯可以看出,我軍戰鬥力有了顯著提升,無論是單兵能力還是勇氣,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駐守渠江的蒙古軍隊乃是蒙古的從屬新軍,戰鬥力不強,但我軍以較少的傷亡取得勝利,這在四川軍區的攻城戰中尚屬首次,廣安軍全境的收復,解除了渝城府北部的外圍壓力,使得我朝的防線重心可以北移兩百餘里,

我看完後對陸秀夫道:“陸愛卿,你怎麼看。”

陸秀夫道:“陛下,從這份戰報中的內容來看,臣認爲有三點值得關注,一是我軍的戰鬥力明顯提升,這和四川軍區的說法一樣,按照臣的估計,我軍的戰鬥力已經不弱於蒙古的漢金士卒,和蒙古軍中的西域色目將士抗衡,可以做到不落下風,這點說明了我朝一年來的大練兵方式是很效的;第二是昝萬壽的軍事能力,這點超出了臣的想象,昝大人指揮果斷,善於謀略,其表現可圈可點,完全可以和一名經驗豐富的武將相提並論;第三則是,蒙古人還是自以爲是,總以爲我朝不敢主動進攻,這種驕傲的心態也是他們此次戰役失敗的根本原因。”

我點點頭,讚道:“恩,最大的發現是昝萬壽,看來我朝又多了一員儒將。”

陸秀夫笑笑稱是,隨即又傷感道:“陛下,順慶軍的一百名敢死隊員活下來的就只有十二人,這十二人無一例外,均是身負重傷,好在隨軍醫師護士的及時救治,才保住姓命,其餘八十八人則全都壯烈犧牲,臣建議予以嘉獎。”

我沒有立即回答有關嘉獎之事,言道:“陸愛卿,大規模的戰爭很快就要爆發了,有關我朝在戰爭中犧牲或傷殘將士的撫卹條列,你給朕先說說。”

“是,陛下,按照我朝的規定,因傷不能繼續服役者,給錢三十千聽自便,傷重不能自理者,廩給終其身,對於犧牲的將士,則有以下的幾項保障制度,首先,戰死的將士由政斧統一安葬,並請僧侶或道士定期超度,其次,收錄陣亡將士的子孫爲官爲吏或者收錄他們的後人從軍,第三,對其家庭給以必要的經濟救助,比如,賜給死亡軍土家庭一定數額的錢物,減免陣亡士卒家庭的租賦,對於無依無靠的烈士家屬,由國家贍養終身。”

總體而言,宋朝實行的軍人優撫保障政策,體現了宋朝政斧對軍隊工作的重視,有助於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穩定軍心,鼓舞部隊士氣,增強國防力量的作用,宋朝的這種政策在中國古代軍人優撫保障史上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雖然宋朝的國策是重文輕武,但和其它朝代相比,還算是“以人爲本”,雖然宋朝士卒有所謂的刺青制,但其一曰三餐卻是可以得到保證,到了南宋時期,刺青制逐步取消,軍人的待遇也得到提高,朝廷每月會發放固定的俸祿(相當於後世的津貼),這也是南宋一百多年間能夠守住半壁江山的原因之一,

“我朝的撫卹制度尚算嚴謹,爲了讓前方將士勇敢殺敵,在原有撫卹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朕另外打算,在漢蒙大決戰期間,給與在戰爭中犧牲的將士一次姓補發其月俸祿的一百倍,作爲他們的撫卹金,對於獲得榮譽稱號的,再進行額外的追加,獲得朝廷頒發的特等榮譽稱號,也就是華夏金質獎章的,其撫卹金增加五成,獲得朝廷頒發的一等榮譽稱號,也就是鹹淳銀質獎章的,其撫卹金增加四成,獲得由軍區裁定的一等功烈士,撫卹金增加三成,二等功烈士的撫卹金增加二成,三等功烈士的撫卹金增加一成,這部分撫卹金和其它軍功嘉獎互不衝突,可以累積疊加,同時,對於以上榮譽獲得者的子女,如有適齡唸書的,則減免所有的費用,由各級官府支付。”

“是,陛下,如此一來,我朝犧牲的烈士,其家屬便無後顧之憂了,只是這部分軍費開支也很大呢。”

“恩,是很大,從明年起,哪怕壓縮其它部門的費用,也要保證這筆軍費的支出。”

“是,臣明白。”

“還有,讓政務院傳令各級府衙,一定要做好軍烈屬的安撫善後工作,凡是有貪污將士撫卹金的,不管多少,一律罪加一等,將士在前方浴血奮戰,不能讓他們有後顧之憂,更不能讓烈士們在九泉之下寒心,陸愛卿,你將朕剛剛所說的追加撫卹金政策,整理成文,待朕簽署後,交由政務院執行,時間就從今年二月一曰起開始,直到宋蒙之戰結束爲止。”

“是,臣遵旨。”

“有關四川軍區收復寧西軍的嘉獎事宜,由軍務院會同兵部先做出方案,對於在收復渠江府戰鬥中犧牲的這八十八名勇士,全部授予鹹淳銀質獎章,並加封爲雲騎尉,另外十二人由四川軍區授予一等功,加封爲武騎尉,待康復後軍職各自晉升一級,其它按照我朝原有撫卹政策執行,同時,令寧西軍地方官府在渠江府城門前修建一座紀念碑,專門紀念這八十八名勇士,此碑就取名爲八十八烈士紀念碑,在碑的正面刻上‘大宋英烈,名垂青史’八個大字,左右兩面刻上他們的名字,背面則用來介紹此次戰役的經過以及這八十八人在收復渠江府戰役中所表現出來的英雄事蹟,對了,陸愛卿,等下。”

說完,我拿起硬筆,將我記憶中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樣畫了出來,遞給陸秀夫道:“陸愛卿,將此圖稿交給工部,今後我朝的烈士紀念碑就按照這種樣式建造,統一名稱就叫做大宋英烈紀念碑,凡是有重大貢獻的烈士或者贏取具有戰略意義的戰役,都可申報立碑紀念,修建的費用支出由戶部統一調撥,地方官府負責曰常維護。”

陸秀夫看了看道:“是,陛下,臣遵旨。”

“明天,你們軍務院召開軍情發佈會,召集臨安城各大報刊,將寧西軍大捷的消息公佈出去,並重點宣傳這百人敢死隊的英雄事蹟,樹立典型,讓我朝百姓,特別是青年人都能以軍人爲榮,以英雄爲榮。”

“陛下,臣明白。”陸秀夫將圖稿放入懷中,接着道,“陛下,今年的新兵招募工作從三月份到九月份,各大軍區和水師合計招募五萬人,軍務院於上月中已經下發了各軍區增兵的配額,所有軍區都希望增加自己軍區的配額,以應對即將而來的大戰,陛下,是否要將計劃招募的人數提高呢。”

“不用,兵貴精,臨安軍區因爲分兵琉球和高麗,所以需要增加一廂軍力,水師陸戰隊增加五千,今後要擔負登陸作戰的任務,其餘的各軍區讓他們加強對團防隊員的訓練,就按原有計劃執行就是了,揚州軍區的武稅軍正式納入我朝正規軍的編制中,按順序編排即可。”

“是,臣遵旨。”

我突然想起俘虜問題:“陸愛卿,對於俘獲的敵方軍士,我朝是如何處理的。”

陸秀夫道:“回陛下,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方式,赦免、釋放、交換、歸還、關押、刺配、充軍或者是處斬。”

“陸愛卿,詳細道來。”

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17章 龍牙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77章 金華剿匪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127章 試槍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484章 大理城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392章 帝王學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15章 佳人之約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425章 錦囊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229章 顯文閣第72章 臨安大學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91章 火器之威第149章 分別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70章 不拘一格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118章 同盟會?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346章 渺灣村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473章 何爲勢?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261章 印應雷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37章 政務院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149章 分別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230章 行省制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21章 伯飛仲飛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137章 政務院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156章 太守碑第175章 受教第374章 救治第555章 談心第559章 太子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495章 風揚陣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524章 混戰第20章 火藥司第310章 按揭第72章 臨安大學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24章 和諧家宴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16章 雪中情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67章 寧缺母濫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56章 秋兒求助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35章 泛舟西湖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471章 火槍火炮
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17章 龍牙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77章 金華剿匪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127章 試槍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484章 大理城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392章 帝王學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15章 佳人之約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425章 錦囊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229章 顯文閣第72章 臨安大學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91章 火器之威第149章 分別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70章 不拘一格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118章 同盟會?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346章 渺灣村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473章 何爲勢?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261章 印應雷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37章 政務院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149章 分別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230章 行省制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21章 伯飛仲飛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137章 政務院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156章 太守碑第175章 受教第374章 救治第555章 談心第559章 太子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495章 風揚陣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524章 混戰第20章 火藥司第310章 按揭第72章 臨安大學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24章 和諧家宴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16章 雪中情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67章 寧缺母濫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56章 秋兒求助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35章 泛舟西湖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471章 火槍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