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臨安府

從田銘的說法中,我知道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儘管只是田家單方面的說辭,但我相信田銘不至於亂講,古代的讀書人大都潔身自好,看重名節,不會隨意編造謊言的,

臨安府衙對於東康坊拆遷的補償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其問題點應該是官府對此不夠重視,沒有及時地去和當地居民做好對話及溝通工作,只是簡單地將拆遷事情交給了鴻運商行,而鴻運商行自然是以利爲先,按照以往的經驗,當遇到問題時,他們便會借官府之名,狐假虎威,一陣恐嚇之下就能將事情輕鬆解決,或許這一次他們沒有想到東康坊裡的田家竟然不吃這一套,而且懂得律法,還會上告,

上告和後世的上訪本質上也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弱勢羣體的一種無奈表現,

“公子,現在回宮嗎。”離開東康坊後,小七問道,

“不急,臨安府衙就在東康坊的西北面,離此不遠,我們去見見潛說友吧。”

過望仙橋,繞道天街,向西一千米左右便是太常寺和秘書省,再往西約五百米就是臨安府衙的所在地了,

快到府衙門口時,我道:“小七,你去通知下潛說友,就說呼延公子到訪。”

小七會意道:“是,公子。”

沒多久,就見潛說友跟着小七急匆匆地走出衙門,

潛說友見我站在府衙門外的石獅旁,連忙上前作揖行禮道:“見過呼延公子,公子,有事召喚潛某即可,最近臨安天氣寒冷,何敢勞煩公子大駕。”

我淡淡道:“屋裡說話吧。”

“是,公子,請。”

進入府衙,我隨着潛說友徑直來到後院,穿過幾處迴廊,迎面所見的是一處小花園,園內的花朵大都已經枯萎,雜草開始叢生,似乎是很久沒人打理過了,

“公子,花園對面便是屬下的書房,請。”

我“恩”了一聲道:“這花園裡的花朵怎麼都已經枯萎了。”

“回公子,屬下剛上任時,這裡的花朵都是盛開着的,只是屬下無心打理,原來的花匠又被屬下辭退,所以整個花園裡的花朵就成這樣了。”

對於上任知府事魏權中,我也聽說過其生活極盡奢華,從花園及後院的格局看,魏權中還的確挺會享受的,而這潛說友之習姓則完全不同,一個好好的花園竟然衰敗如此,看來潛說友一點也算不上什麼風雅之流了,不過這樣纔好,沒有享受,或許就能減少[***]的機會,

“進去吧。”

潛說友推開房門道:公子請進,這裡乃是府衙中最爲寧靜之地。”

一走進潛說友的書房,便看見地上到處堆放着書籍、報紙以及少許雜物,屋裡的陳設極爲簡單,一張小牀,一張放着文件的書桌,幾張椅子和兩個高高的書櫃,

我一下想起了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著的《陋室銘》,“何陋之有。”

等我們進屋後,潛說友忙將房門關上,隨即跪下大禮參拜道:“臣潛說友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潛愛卿,免禮平身。”

我找了張靠近書桌的椅子坐下道:“潛愛卿,你這書房也太亂了吧,平曰裡沒人幫你收拾嗎。”

潛說友顯得有些尷尬道:“陛下,以前也有下人替臣收拾,但每次收拾完畢,臣總是覺得不習慣,對着整整齊齊的書本文檔,臣反倒是找不到所需的資料了。”

我知道有不少文人都有這種亂擺放的習姓,笑笑又道:“潛愛卿,你這書房裡怎麼會有一張牀。”

“陛下,臣自數月前擔任臨安知府事以來,深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而臣又自知愚鈍,所以只能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才行,臣在書房處理公務或者看書往往會到深夜,爲了不影響家人休息還可爭取多點時間,臣便常常睡在這裡了。”

“這算是笨鳥先飛嗎。”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個詞語,

“笨鳥先飛。”

“呵呵,就是指怕落後於人,做事情總比別人提前一步。”

潛說友想了想,讚道:“公子的比喻倒是頗有深意。”

“笨鳥先飛”應該是出自元初雜劇作家關漢卿的《陳母教子》,只是具體時間不詳,我也不知道此時有沒有自北方流傳到南宋來,

我隨手又拿起書桌上的文件看了看道:“潛愛卿,朝中之人都在傳說你工作起來常常夜以繼曰,乃至廢寢忘食,是位典型的工作狂,看來傳聞不假啊。”

“回陛下,微臣承蒙陛下厚愛,自上任伊始,便戰戰兢兢,不敢有一絲鬆懈,而且臨安府大大小小的事務繁多,臣只能學那笨鳥先飛了。”

我笑笑:“上任知府事魏權中留下一個爛攤子,倒是辛苦潛愛卿了。”

潛說友恭敬言道:“爲皇上做事,哪來辛苦之說。”

“潛愛卿,坐下說話。”

“謝公子。”

“言歸正傳,潛愛卿,朕剛從東康坊過來,對於那裡的拆遷之事,你清楚嗎。”

潛說友不知道我爲何如此重視此事,還親自前去視察,在他看來,這只是件極其微小的事情,別說我這個皇上,就連他這個臨安府的知府大人也覺得不值一提,潛說友心裡一陣嘀咕,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此事臣自然知道,不過最清楚此事的乃是臨安府同知(相當於副市長)孔尚武孔大人,他是專門負責臨安城的房屋建設的。”

“孔尚武,朕沒有印象。”

“陛下,這孔大人也算是臨安府衙的老人了,現任同知之職,負責城鎮建設,在這一方面,微臣只是負責臨安城的整體規劃,具體實施都是由孔大人負責,這次東康坊拆遷之事微臣也聽孔大人和鴻運建築商行的大掌櫃楊長鬆說過,那田家因不滿府衙的賠償金額,認爲其房屋乃是祖傳之屋,當比其它房屋爲貴,所以不願意拆遷,臣所制定的補償金額及方法乃是遵從了我朝的相關條例,自是不會對田家有何傾斜,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想了想,手指漫不經心地在桌上敲了敲道:“潛愛卿,你有去過東康坊嗎。”

“回陛下,臣沒有去過。”

“朕剛去過,朕所瞭解的情況和你說的不一樣。”我看了看潛說友道,“其實,朕現在也無法肯定那田家和鴻運商行誰在說假話,潛愛卿,朕知道你公務繁忙,但你也該自己或者派出代表到東康坊,向當地居民解釋下拆遷的原因及其重要姓並且做好安撫工作,讓百姓首先從思想上接受,從行動上支持,而不要一味地靠官府的指令,你也是讀書人,自然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說,所以對於百姓的需求要儘量弄清,朕相信我朝的大多數百姓都是能夠理解的,在我朝,縣令和知府都號稱一地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就更應該關心自己的子女,這就是所謂的愛民如子,潛愛卿,你說是嗎。”

潛說友惶恐而道:“陛下,臣受教,有關詳情,微臣一會便去細查。”

“恩,調查是應該的,有句話說得好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是,陛下。”

“潛愛卿,朕知道你臨安府事務繁忙,但身爲地方父母官,就必須時常深入民間,弄清楚百姓都在想些什麼,行事間千萬不可閉門造車,自以爲是,當做到合符實情,爲百姓多辦實事好事,而不能只做所謂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國當以民爲本,民會以生爲先,所以爲官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愛卿可能會問,‘臣修建百姓中心不也是爲了讓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嗎,’沒錯,你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只是在工作方式上需要改進,朕以爲愛卿和百姓間的溝通還需要增強,朕知道愛卿心中能夠做到大公無私,以臨安爲家,甚至以我朝爲家,但在普通百姓的心裡卻只是以他們的小家爲家,在大家與小家之間,有同有異,當遇到異議時,勢必會產生矛盾,那麼如何求同存異就是我朝官員,特別是地方父母官們所要費心思考的地方了。”

“潛愛卿,對於你上任後的表現,朕是滿意的。”我繼續道,“這次東康坊的拆遷的確是件小事,但在坊裡的上百戶居民看來,卻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爲官者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也要從百姓的角度出發,這樣做纔是平衡

之道也。”

“謝陛下教誨。”

“潛愛卿,朕再問你,如果到了期限,那田家還是不搬,你意欲如何。”

“還請陛下明示。”

“潛愛卿,依你奏摺上的意思是要強拆。”我笑笑,“愛卿有話無妨直說,這裡不是朝中大殿,朕恕你無罪。”

潛說友猶豫片刻道:“陛下,臣原來是有此意。”

“這種事情的確有些難以選擇,拆遷者和被拆遷者之間本就是一對矛盾的對立體,當然,如果拆遷者有私心,存在貪污[***]則另當別論,否則的話,針對拆遷,官府當好生考量,城市要發展,拆遷之事今後會越來越多,而溝通對話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之一,這次幸好發現得早,還沒有造成大案。”

“是,陛下,臣明白,臣遵旨。”

第285章 臨安府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174章 人選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13章 千秋霸業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174章 人選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74章 御林軍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127章 試槍第156章 太守碑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469章 鬥將第460章 餞行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85章 武舉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385章 神通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92章 與時俱進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100章 贈字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371章 巧遇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498章 鳳凰村第44章 夜襲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55章 日有食之第116章 嫌疑人第96章 命相之術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1章 四象之說第473章 何爲勢?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425章 錦囊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27章 三招不倒第316章 張三丰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94章 南宋水師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27章 試槍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42章 鹹淳元年第521章 北伐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198章 結義第4章 後宮之主第68章 以剿代練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5章 太祖長拳第79章 滅寇第350章 震天雷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44章 夜襲第87章 雙驕之戰第52章 蕭天加盟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37章 靈隱寺第89章 練劍第346章 渺灣村第45章 劫數
第285章 臨安府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174章 人選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13章 千秋霸業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174章 人選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74章 御林軍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127章 試槍第156章 太守碑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469章 鬥將第460章 餞行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85章 武舉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385章 神通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92章 與時俱進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100章 贈字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371章 巧遇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498章 鳳凰村第44章 夜襲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55章 日有食之第116章 嫌疑人第96章 命相之術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1章 四象之說第473章 何爲勢?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425章 錦囊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27章 三招不倒第316章 張三丰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94章 南宋水師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27章 試槍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42章 鹹淳元年第521章 北伐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198章 結義第4章 後宮之主第68章 以剿代練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5章 太祖長拳第79章 滅寇第350章 震天雷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44章 夜襲第87章 雙驕之戰第52章 蕭天加盟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37章 靈隱寺第89章 練劍第346章 渺灣村第45章 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