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

天津塘沽碼頭忙碌非常。

自從光緒二十年六月十四(陽曆七月十六號),北洋李鴻章中堂調派援軍入朝增援以來,這個小小的碼頭頓時熱鬧起來啦。

送親人的,趁機做買賣的,看稀罕、湊熱鬧的,打雜的,別有用心的······

甚至就連住在方圓幾十裡的農民,聽說塘沽港有洋船出大兵,也連忙扔下手中的鋤犁匆匆趕來——不是爲東征大軍送行,僅僅是看熱鬧!

大量閒雜人等紛紛涌入,給這個小碼頭帶來了短暫的畸形繁華。

“那藍花花的是什麼東西啊?”一個滿臉憨厚的漢子隨口嘟囔道。

“什麼東西?~~~那是英吉利旗!英吉利,曉得不?!紅毛洋人的國家,最厲害的國家!世界,它就佔了一半~~~如今應咱萬歲爺的使喚,幫大清朝運兵來了。瞧人家的名字,英吉利,多吉利!這次東洋小鬼子算是死定了。敢動大清的朝鮮,這不是吃了豹子膽了嘛~~~,爺們,懂不?!”旁邊的一個看起來“見過世面”的“津嘴子”賣力地表現着,見對方還是一臉的迷茫,心裡鄙視道:土包子······

樂觀的情緒感染着這個忙碌的碼頭。

東洋鬼子?

知道!

不就是倭寇嘛!!!

來咱這兒盡幹缺德事兒,最後讓那個“戚家軍”給打得哭爹喊娘,逃回老家了嘛!

大戲都是這樣演的。

咋着,又想鬧騰了?!這次北洋的李老大人肯定能讓這羣小矮子老實!——一羣老實交巴的莊稼人紛地議論。

倭人?

跳樑小醜罷了~~~

前朝嘉靖的東南靖海,萬曆的三大徵,那次讓這些小鬼子得到好處了?!

又不老實了?

朝廷出兵不就行了!

天朝大軍還擺不平這羣東洋小鬼子?笑話!——大清士子鄉紳如是想到。

日人桀驁不馴,竟然挑釁天朝。真是狂妄,該打!!!

什麼時候鬧事兒不好?!非要在老佛爺大壽之際鬧騰。

怎麼着?

要慘了吧!

希望李鴻章能夠早些搞定這事兒。要是耽誤了老佛爺的壽典,她老人家一不高興,大家夥兒可都跟着倒黴呀~~~——滿朝文武暗自嘆道。

看來這戰事兒是沒法避免了。北洋雖然不堪力戰了,但對付小鬼子還不是手到擒來?!只是這錢······

李鴻章想到。

······

雖然知道朝鮮局勢緊張,東洋鬼子開始鬧騰了,但是整個大清朝——不管是士子鄉紳還是清流權貴更不用提那些販夫走卒了,誰能想到小鬼子竟然真敢開戰,並且是主動開戰!

主動開戰!!!

到目前爲止,歷史車輪依然按照既定的軌跡緩慢而堅定地移動着,並沒有因爲趙天寶這個小蝴蝶扇動的翅膀而發生質的變化。

光緒二十年六月十九(1894年,7月21號)。大清北洋水師護航分隊遭到日軍艦隊偷襲。

與胡飛(趙天寶)所在時空的歷史略有不同:本應提前歸國的“威遠”號並沒有提前返航而是和卸完所載物資的“濟遠”“廣乙”一塊兒歸國,並且同樣是在豐島海面遭遇日方“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艦突然襲擊。處於劣勢的護航分隊,並沒有如同原來的歷史那樣——慘敗而歸,而是英勇迎戰。特別是“威遠”號,雖然這艘一千三百噸的木質練習艦最終壯烈沉海,但他卻給“秋津洲”造成重大損傷,最終使其被“廣乙”艦發射的**擊沉。

原來時空中因爲“濟遠”號的空彈而僥倖逃過一劫的“吉野”號,在這個時空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這次“濟遠”號射入“吉野”機器室的那枚炮彈可是貨真價實的***。這枚炮彈直接將這艘日軍以後的旗艦炸癱在海上,以至於這艘罪惡之艦隨後被拖入船塢大修,並且最終沒能跟上參加隨後的黃海大戰。

至於“廣乙”這艘木質鋼皮的老式軍艦,雖然最終身負重傷,但還是堅持着回到了威海衛。在這次海戰中,他依然配合“威遠”號擊沉了“秋津洲”,最後還令“浪速”受到重創。

雙方一直戰到天黑,最終皆是筋疲力盡,奈何不得對方。無奈下,只能各自歸國。

此戰,雙方互有損傷。

日方一沉,一重傷。

北洋一沉,一重傷。

至於原本時空中被“浪速”擊沉的“高升”號和被俘的“操江”號,則因爲此次海戰中,日艦和北洋戰艦攪在一塊兒無暇顧及,最終西逃歸國。

天朝的軍艦無辜遭襲,一沉,一重傷,而襲擊者正是先前誰也沒放在眼裡的東洋水師。

短暫的震驚後,整個大清朝徹底憤怒了——這些年國運不昌,西洋人屢屢找上門來欺負也就罷了。誰讓人家是藍眼紅毛大鼻子呢?!可你們東洋小鬼子算什麼東西?要不是從我們祖宗這兒學了點兒東西,現在穿不穿衣服穿還不一定呢!

咋着?見西洋鬼子欺負我們,就以爲我們真的好欺負了,也個跟着湊湊熱鬧?

孃的,光緒朝可不是咸豐朝!

當年長毛捻匪作亂,天朝才讓西洋人趁機佔了些便宜,如今國內祥平,幾無戰事,北洋、南洋更是搞了幾十年洋務了,那**、子彈可也堆的跟小山似的,還有那幾十丈的鐵甲大戰艦也不是吃素的!

十年前,在越南大清打敗了號稱陸師第一的法蘭西——那可是正宗的西洋強國呢。怎麼樣?!這些年西洋鬼子也老實多了吧~~~

你們小鬼子難道比西洋鬼子更厲害?

還真敢折騰啊~~~

偷襲水師!

佔領朝鮮?

做夢!大清朝最後的藩屬是你們可以佔領的?!等着吧,天朝大軍就要出發了,到時候有你們這些不敬祖宗的東西好看的!!!

黃海的炮聲徹底震怒了這個老大帝國!

這個暮氣死沉的大清朝居然罕見的激動起來。滿蒙權貴,滿朝清流,各地督撫,邊府將軍,諸軍將領,士子鄉紳紛紛上書言戰。就連一向視“莫談國事”爲金科玉言的平頭百姓也發出了聲聲吶喊——戰!

一時間大清朝言戰之風大盛,宣戰之聲席捲內外,浩浩湯湯勢不可擋。

衆怒難犯!

就連那個先前不想讓刀兵煞氣沖淡了自己花甲大壽喜慶氣而極力避戰的西太后也不敢觸犯衆怒。

紫禁城,儲秀宮。

"······這次倭人可是在諸國面前指着大清的鼻子罵娘了。如此挑釁煌煌天朝豈能無視?!如果此次對倭人的挑釁置之不理,我大清以後還怎麼在諸國列強面前自處?西洋諸國又會如何看我大清?!······如今只有應戰一途啦!”身穿全套袞服的光緒皇帝對着躺在軟榻上的“親爸爸”慷慨陳詞。雖然極力剋制,但那拿在手中顫動不止的茶盞還是透出了這位皇帝的激動。

這位平日裡忍氣吞聲,唯唯諾諾的皇帝今天卻是少有的揚眉吐氣,意氣風發。

黃海戰事一起,自己就第一時間通過南、尚兩書房內的那些帝黨翰林們聯繫滿朝清流羣起言戰。如今清流風氣雲涌地呼籲宣戰,各地督撫也是一片激昂,整個大清呼戰之聲日隆,這背後何嘗沒有自己的影子?!

面對如今這種局勢,這個一直壓制自己、遙控朝政的“親爸爸”束手無策,不知何爲。

日人挑釁,太后腹無良策歸政榮樣而春秋鼎盛的皇帝運籌帷幄,處理得當,戡亂朝鮮,力保大清藩屬。力挫東洋,威震諸國,挽大清數十年傾頹與一朝,重現聖宗榮光······

到時候“親爸爸”還能對一個英明神武之君指手畫腳嗎?!

就算此戰不濟,不是還有北洋的李鴻章嗎?!如果戰事不順,就讓這個老傢伙頂罪吧~~~

即使殺不了他,卸他的職總可以吧。到時候安插帝黨分權北洋,也是不錯的選擇嘛。到時候這個大清朝北方最大的實力派倒臺了,“親爸爸”喪失了最大的宮外助力,還能有何作爲?!

天賜良機啊~~~

黃海炮聲傳來後,這位躊躇滿志的年輕皇帝就率領全部軍機大臣,六部九卿,宗室親貴到儲秀宮敬請慈訓。

瞥了一眼面前這位滿臉期待的年輕皇帝,慈禧懶洋洋發話了:“皇帝,今兒個怎麼穿袞服來了?”

沒想到慈禧會問這個,光緒稍一**,恭敬道:“回親爸爸:日寇挑釁,擅開邊釁,朕準備領懿旨後,到宗祠焚香祭天,祈求列祖列宗保佑。”

“那皇帝是志在必行嘍?”慈禧捻着佛珠,半晌後輕聲問道。

“親爸爸明鑑!不得不戰!”光緒兩眼放光。

半晌後,慈禧道:“能打贏麼?”

“這個~~~這個親爸爸可以問在場諸公。”光緒趕緊回道。

慈禧將目光冷冷地投向了領軍機大臣世鐸,冷聲道:“禮親王說說吧~~~”

這位跪在地上的老親王頓時滿心苦楚——你們“神仙”鬥法,爲什麼非要讓我們這些凡人受苦呢?!你們是母子倆,一個皇帝,一個太后。我夾在中間算什麼嘛~~~一招不慎可是人頭不保啊,恭親王就是前車之鑑呢!!!我都已經儘量趴在地上不引起你們的注意了,怎麼還是被你們給提起了呢?!看來得趕緊找個坎兒把這軍機大臣給辭了,要不然將來上準讓他們母子倆把自己給辦嘍。

如果此時有一條地縫兒,這位平時甚重儀表的老親王絕對會毫不猶豫地鑽進去,可是現實就是這樣殘忍:儲秀宮光溜黑亮的地面上哪有什麼地縫讓這位老大人鑽。

“嗯~~~這個~~~因爲李鴻章中堂執掌北洋,而朝鮮分屬北洋所轄,況且朝鮮事務牽涉對外交涉,這些大都跟總理衙門有關。而老臣只是負責關內外諸軍事宜,對日、朝不是特別瞭解······不如電召李中堂入京,以諮聖詢······可憐的老親王這番話說地混亂無比。

“夠了,難道我大清就只有一個李鴻章嗎?!難道軍機處就是這樣辦事兒的,禮親王?”光緒皇帝面色不善,怒火未消:“跪安吧~~~”

“謝聖恩!奴才告退~~~”偷偷瞄了一眼西太后見對方沒有什麼表示,世鐸連忙順勢告退——得了,這個時候還是告退的好。即使丟了頂戴也沒什麼,總比夾在兩宮之間左右爲難,丟了腦袋好吧?!

偷偷看了着告退的世鐸,幾個爬在地上的紅頂子卻只能將表露驚羨的臉龐深深地埋下,繼續親近大地——小日本能把大清朝怎麼着?!這倆宮之爭可是能要了自家小命的!!!

看着地上的這些親貴們的窩囊樣,慈禧暗自嘆了口氣,望着光緒問道:“真的要打?有把握麼?”

此時光緒只能背出了老師翁同和的論調:我大清朝國土是東洋三島的四十餘倍,人口是倭人的十餘倍,財力就更不是小小的日本所能比擬的了。再說大清還有久經戰陣的湘、淮兩支精銳之師,而東洋三島承平日久,既無戰事,安有能戰之師?!前朝萬曆尚有三大徵,何況我大清?!······”

慈禧看了光緒一眼,端起茶盞輕啜一口,道:“皇帝爲此次戰事籌了多少餉銀,準備了多少糧食?是準備調集北洋還是南洋諸軍入朝?準備怎麼打?”

不理呆立當場的光緒,滿心煩躁的慈禧忽然厲聲喊道:“鬧吧,都鬧吧。只要最後不弄出‘狩獵承德’步咸豐爺的後塵,老婆子就由着你們鬧騰~~~”

慈禧的突然失控,頓時令滿地的紅頂子開始與地面進行了親密接觸,就連光緒也是一個激靈跪在地上,嘴中更是念叨着“親爸爸息怒······”

揮了揮戴着金箍子的老手,慈禧倦聲道:“去吧,皇帝你愛怎麼着兒就怎麼着吧~~~打仗畢竟不是兒戲,多聽聽老臣的意見,特別是李鴻章。大家夥兒都跪安吧,本宮倦了,想歇歇啦~~~”

“親爸爸保重鳳體,兒臣告退。”光緒匆匆離去。那矯健的身影,怎麼都不像以前的病怏怏。

“臣等告退。”如夢大赦的紅頂子們魚貫而出,雖然極力鎮定可是頗顯倉皇的腳步依然顯出內心的不安——生死關上走了一遭啊~~~

望着衆人離去的背影,慈禧的面色陰晴不定。

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五十章 人情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五十七章第五章蘆臺從軍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五十九章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二十七章 鋒芒初露(四)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五十二章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五十五章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六十二章 夜襲(二)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五十九章第十五章 開拔第五十七章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十五章 開拔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二十一章 波動(二)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
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五十章 人情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五十七章第五章蘆臺從軍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五十九章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二十七章 鋒芒初露(四)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五十二章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五十五章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六十二章 夜襲(二)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五十九章第十五章 開拔第五十七章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十五章 開拔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二十一章 波動(二)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