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

公元一**四年十月十日。

攻克公州,渡過公州江,突破牙山防線••••••一路過關斬將,克服了清軍的重重堵截、騷擾後,因殘受偷襲而惱羞成怒的日軍第五師團終於抵達了朝鮮李氏王朝的國都——漢城。

本來以他們的行軍速度,從公州到漢城短短三百來里路根本用不了這麼長時間的,但是“可惡”的清軍硬是給他們設置了無數的障礙,處處攔截,地地設防,卻又一擊就走根本不給他們進行主力決戰的機會。

毫無疑問,清軍這一系列作爲效果是明顯的——利用高機動的騎兵對第五師團進行騷擾,利用少量的步兵在對方的必經之道上進行堵截,卻又不做拼死抵抗僅僅是量力而行。這一切的結果就是讓本已缺彈少糧的第五師團空空浪費大量的彈藥補給,付出重大的人員傷亡,卻又一無所獲空空浪費了大量時間,給漢城的清軍留下了足夠的時將來準備漢城防務工事。

俗話說:哀軍必勝,但這也是相對的。也許一支遭受重大失敗挫折的軍隊可能在報仇雪恥的激勵下爆發出強大的戰力高漲的戰意,從而能夠一舉擊敗強敵逆轉戰局,創造出軍事史上一個又一個“先敗後勝”的戰爭奇蹟,然而這一切都是有時間效應的。“哀軍”畢竟是哀軍,受挫戰敗的陰影始終是不能輕易擺脫的,如果沒能在短暫的激憤中擊敗對方清去心裡的陰影,那麼銳勁兒過後,這支軍隊很有可能會因爲一丁點兒的失敗造成軍心不穩,甚至••••••全盤崩潰。

第五師團,一個狂傲的日軍常備師團,常以戰力第一自詡,他們從釜山登陸後,一直向北打到了離漢城三百里遠的公州城,雖然一路上受盡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苦但始終是戰勝了無數的朝南武裝,爲己方的軍旗添增了無數的光輝,雖然師團上下都是勞累不堪,但士氣還是澎湃高漲的。可是自從被清軍在那個風雨之夜瘋狂偷襲後,這支慘遭損失的“鋼軍”就成了“哀軍”,狂嘯着報仇的“哀軍”!

這支準備一鼓作氣直搗漢城決戰清軍的“哀軍”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被清軍無窮無盡的騷擾堵截阻滯了五天。

五天來,他們根本沒有打過一個勝仗,清軍對他們的騷擾倒是每次都能有所斬獲,雖然每次斬獲不多,但卻勝在足夠頻繁。而正是這無窮無盡的騷擾阻擊讓這些日軍士兵受盡了折磨,神經高度繃緊不敢有絲毫放鬆,無亂是行軍還是宿營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瞪大了眼的提防四周,鬧不好清軍的騎兵就會從兩翼或者是後面殺了出來。

他們這些第五師團的士兵轉戰兩月有餘,從釜山打到漢城,縱橫兩千餘里,跟朝鮮的各色武裝過足了手,雖說戰果頗豐,但這身心可也到了極限。

如今已經疲憊到極點的他們之所以還能保持一定的行軍速度向着漢城進發,無非是心中那一股報仇雪恥的虛火在作祟罷了。可是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越是靠近漢城,清軍的騷擾頻率就越高,力度也越大。這些日軍士兵也不是傻瓜,這些清軍騎兵來去如風出手陰狠,跟長官們往日宣傳的懦弱無能貪生怕死的支那士兵形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嘛,難道清國士兵都是這樣精銳嗎?!據說清國可是有一百萬士兵的呀••••••

第五師團本就是廣島人居多,而廣島也算富庶地帶,士兵中的知識分子也不算少,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讀過史的士兵甚至想到了歷史上的兩次“徵韓”之敗,難道帝國的這次“徵韓”之舉還會是以失敗而告終麼?難道帝國終究還是鬥不過這個西面的大國麼?即使他已經衰弱到任何西洋國家都能上去踹兩腳的地步?難道帝國還只能匍匐在他們腳下麼?難道••••••

不管暗潮如何涌動,第五師團最終還是抵達了漢城,本來因清軍頻頻騷擾而逐步渙散的軍心士氣竟然再次出現了攀升••••••

夕陽西下,金紅的餘光灑遍了整個天地,給世間萬物賭上了最後一層餘暉。

漢城南面一個無名土丘上,幾個軍人正默默地矗立着,在他們身後還有幾匹骨瘦如柴,搖搖欲墜的戰馬,正在已經被燒焦的土地上費力地找着青草。

“將軍閣下,這兒實在太危險了,是不是向後稍微移移呢?”年輕參謀一邊觀察着不遠處的漢城一邊向身旁的師團長建議道。

正在仔細觀察漢城佈防情況的第五師團長野津道貫沒有答覆參謀的建議,只是用力地攥了攥手中的望遠鏡,往日裡肥厚的手掌此時卻顯得筋骨翹露。

半晌後,野津道貫緩緩地放下了望遠鏡,喟然道:“指揮漢城的清國將領是個不簡單的人物呢,可惜了~~~”

一個參謀騎馬奔了過來,滾下馬後,啪的就是一個立正:“將軍,除了南面和北面,漢城所有的城門已經被封死了。”

“堵死了?”

“是的,用大塊的條石堵死了,就是在非戰爭態下清理這些條石也要費事兒。”

“難道這支清軍想要死守漢城?不像啊,就是死守也沒必要將城門封死呀,難道是••••••兵力不夠?想要堵死城門減少‘皇軍’的攻擊面,可是爲什麼又要將北面給留下呢?逃跑用的?沒必要吧,這也太明顯了,難道這支駐守漢城的清軍根本沒準備和漢城共存亡麼?難道他們還是發揚老戰術,打了就跑,?難道這僅僅還是一次阻擊馬?難道••••••”

野津道貫被對方的這一舉措徹底搞迷了,他不知道這支清軍是否準備死守漢城,按經驗來看,第五師團從全州出發以來,就受到了對方不停的騷擾截擊,但對方至始至終就是不跟己方進行主力碰撞。

結合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可以很肯定對方用的是“費邊戰法”想要將己方陷入後勤不濟的境地,不停的消磨己方,直至第五師團筋疲力盡、毫無戰力,而後進行進行大決戰。不得不說,這招很猛,當初沙俄對付拿破崙的入侵就是用的這招,最後硬是將橫掃歐洲的拿破崙大軍徹底粉碎。戰前制定作戰計劃時,什麼情況都預料到了,就是沒有料到清軍會在朝鮮進行“堅壁清野”,畢竟標榜禮儀之邦而有迂腐不堪的滿清超朝廷什麼時候在藩國屬地幹過這種有損“上國仁義”的事兒啦?!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那個叫趙天寶的支那人還真的真麼幹了,並且做得更徹底,完完全全的“堅壁清野”!而朝鮮王室竟然沒有反對,真是奇怪啊 !

不過如果對方真的準備堅持實行這一戰術就應該繼續北撤啊,將第五師團引向更遠的北方,那樣自己的第五師團豈不是戰力下降的更厲害,沒必要在此決戰啊~~~

難道是怕第五師團佔據漢城後從牙山、仁川獲得補給從而加強戰力,從而要跟我們決戰於此?還是••••••

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五十章 人情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十章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十章 東學黨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五章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二十一章 波動(二)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五十章 人情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十三章 宣戰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五十七章第五十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五章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二十三章 宣戰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六十章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
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五十章 人情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十章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十章 東學黨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十五章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二十一章 波動(二)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五十章 人情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十三章 宣戰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五十七章第五十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五章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二十三章 宣戰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六十章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