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追尋匪蹤

“大人話語中略帶江北口音而非關外口音,自稱‘聶某’,身穿大清二品武將補服,孔武有力,於是學生就妄加推測,還望大人海涵啊。”胡飛輕輕答到。語氣柔順淡定,頗顯清高脫塵。

“哈哈~~~,好伶俐的小夥子,有見地!沒想到老夫還略有薄名啊~~~”

“大人之名震動朝野,當年追隨李老中堂南征北戰,剿滅長毛捻匪,爲國朝‘同治中興’可是出了大力!赫赫戰功早已傳遍朝野,天下百姓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特別是大人請旨援臺,殺得法人潰不成軍,此等挽國朝數十年傾頹於一朝的壯舉,舉國上下無有二人啊~~~在下雖一布衣久居山野,但也知曉春秋大義,推崇國士豪傑。豈能不識淮軍名將聶將軍?!”胡飛倒不是刻意溜鬚拍馬。後世就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的胡飛對清末唯一的名將聶士誠本就崇尚不已,每當想道聶將軍八里臺壯烈殉國就不勝唏噓。而今,心中的偶像生生站在自己面前還救了自己一命,怎能不激動?若非親歷慘禍後頗感心灰意冷,怕是早就激動地跳起來,請求追隨聶將軍左右了,而非僅僅幾句簡單的讚揚之詞。

“過了,過了”面對胡飛的盛讚,即使面對如林刀槍而毫色不改的聶士誠也不由老臉泛紅,趕緊謙讓道。

平日裡也是讚詞如潮其中更是不乏諂媚露骨之詞,然而自己卻由衷的感到厭煩,可今天眼前少年的這番頗爲露骨的讚譽,自己竟然感到欣然。

難道就是因爲對方那清澈的眼神嗎?是啊,小夥子這番話可是發自真心的,沒有絲毫的做作。這點眼力我聶某人還是有的!

“你先歇着,我會讓人收拾村子裡的一切的,村民的屍骨就不用你操心了。好好調養身子吧!”叮囑完,聶士誠又回首:“朱牧,照顧好這位小哥,我們暫時在村裡歇息兩天。”

一邊的黑臉大漢趕緊應是。

“聶大人,學生母親的後事學生想親自料理,還望大人成全!”聽到少年堅決的話語,走到門口的聶士誠微微一愣,“好吧,令堂大人的後事就有你親自處理。現在調養好身子要緊”。

數天後,身體逐漸恢復的胡飛(趙天寶)在聶士誠的幫助下把換裝後的母親放入上好的楠木棺材中,葬在村外的小土坡上。

填土時,虛弱的胡飛(趙天寶)硬是拒絕了別人的好心,含着淚水獨自一人艱難地掩埋了木棺。望着逐漸被土埋沒的木棺,胡飛暗暗向老人發誓:從近以後這世上再也沒有胡飛此人,只有已滿二十歲的趙天寶。老趙家的香火不會斷!我也一定會爲你復仇的,絕對!

望着虛弱的趙天寶獨自一杴一杴地填埋墓坑,虛弱的身軀不時顫抖,心如磐石的聶士誠也不僅輕輕一嘆:“真孝子也,如此重情重義之人怎就身逢慘禍呢?!唉,世道不公啊~~~”

站在墓前的趙天寶手裡拿着母親遺留的紅布久久不願離去,忍不住悲從心來。是啊,母親到死都緊緊地抓着爲他的婚事準備的紅布不願放手,以至於下葬時只能剪下一片紅布作爲紀念,這般添犢之情則能不讓人悲傷?更何況是重情義的趙天寶呢?!

“大帥救命之恩,學生感激涕零本當銜草以報,追隨左右,以報大人恩情之萬一。然,殺母之仇尚未得報,母親含冤、地下難安。雖學生有意追隨大帥,爲大帥牽馬執鞭,效命沙場卻終不能安心離去,還請大人見諒。他日一旦大仇得報,學生疾赴蘆臺侍奉大人於左右,誓不背離!還望大人海涵,容學生先手刃仇人以報殺母大仇。”在得知聶士誠有意讓自己投身行伍之後,倍感爲難的趙天寶硬着頭皮求道。

“呵呵~~~少生啊(趙天寶給自己起的字),令堂之仇理應清結。據已查明施暴者乃是關外巨匪楊得彪,此股馬匪危害多年聲勢頗大,關外諸軍奈之不得,你一個人恐怕不易報仇。老夫不才,也略有薄面,奉天諸營也頗有舊識。他們還是能給老夫幾分薄面的,追剿楊匪定能盡力,再者此亦奉天職責所在。”聶士誠極力寬慰道。

“大人活命之恩尚未報答,豈能再次勞煩大人,況且父母大仇不宜借用他人之力,還請大人見諒······”

“你這小子怎能如此狂妄,我家大帥何曾如此應承一個後生晚輩?!你也太不知好歹了吧~~~”一陣憤憤之聲傳來,赫然正是聶帥的親衛隊長—朱牧。

“住口,你知道什麼?!”聶士誠略帶惱怒的呵斥聲打斷了朱牧與趙天寶之間的對視。

“去,拿些子彈,盤纏過來。”聶士誠淡淡說道。

片刻後······

聶士誠拿着一隻嶄新的六輪手槍,略一遲頓就送到趙天寶手中“少生,這一手銃你且拿去,也算一防身利器,希望能夠助你報仇。若非老夫公務緊急,定當親自剿滅猖匪以慰衆鄉親在天之靈。身爲人子理應親手瞭解父母大仇,這也算人之常情吧~~~不過,少生啊,一定要慎重啊,實在不行,我蘆臺大營始終爲你敞開大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朱牧,我們走!”聶士誠轉身離去,端是沒有一絲憂慮停頓。

殺伐果斷啊~~~~

聶士誠確實極度欣賞趙天寶。幾天相處,幾乎夜夜秉燭夜談,聶士誠本身具有的超越那個時代一般清軍將領的見識和深知後世百年曆史走向特別是對日,俄有所研究的趙天寶可謂一談知心啊~~~在趙天寶的刻意誘導之下,本來好多模糊不清的戰略思想頓時清晰起來,況且趙天寶的某些戰術思想對還處於老式思想的聶士誠頗有啓發,這一切怎能不令這位重才識人的老將驚喜交加?!

深感淮軍暮氣已沉的聶士誠常常爲年青一代幾無可塑之才而深感煩惱,如今恰好碰見一個“知軍”“懂軍”“謙恭有禮”並且毫無讀書人“狂傲不羈”的年輕人,怎能不怦然心動?!急切地想要注入新鮮血液來改造暮氣沉沉的淮軍,要不然以他聶士誠孤冷高傲的性格能親自向一無名後生,盡力邀請?!笑話!!!

“只要你不死,別讓我在軍營外看見你!”騎在馬上的朱牧回首對趙天寶拋下一句後,催馬疾馳離去。

看着聶帥略顯佝僂的身影,趙天寶也頗有不捨,是啊~~幾天下來,自己對這位近代的悲劇性將領有了跟深刻的瞭解,他的認真負責,嚴謹治軍,的確冷人佩服。可惜瞭如此良將竟然執著盡“忠”最終慘死,而清王朝有此良將卻不能盡用!可惜嘍~~~

仔細端詳手中這柄被清人稱爲“手銃”的柯爾特****,趙天寶露出一臉苦澀的笑容。這個時代啊······子彈只怕也是剛變爲金屬彈殼定裝彈吧,還是圓頭子彈呢,可僅僅就是這些後人看着都感到好笑的東西卻是當今列強屢屢用來欺辱劫掠國人的“尖端利器”,可嘆啊~~~

後世就是一個軍事發燒友的趙天寶可沒少摸這種古董手槍的模型,今生更是在朱牧的指點下苦練了一陣,雖不能說是“百步穿楊”可也算得上“彈不虛發”吧!

楊得彪,你等着,鄉親們的血不會白流的!

在母親和鄉親們的墳頭祭奠一番後的趙天寶懷裡揣着聶帥贈送的槍彈銀兩揹着家裡的勁弓獵刀,帶着官府所繪匪首楊得彪的畫像決然地走向風雪中······

先前,聶士誠路過村莊發現慘案後,隨即派親衛追查兇手行蹤,所幸飄飛的大雪已經停下,並沒有埋沒馬蹄印跡從而讓機靈的親衛一路尾隨,終於找到了又在行兇的馬隊。悄悄返回的親衛在半道碰上了追剿嗎非得巡防營官丁,告知情況後,一塊猛撲毫無防備的馬匪。雖斬殺大批匪衆然而終究沒能擒獲狡猾殘暴的匪首,致使剿匪官兵未盡全功。

知曉這些的趙天寶,徑直向馬匪潰散的羣山走去······

雖不知匪首所蹤,但依然置身前往羣山中追殺逃匪,這對後世的胡飛而言絕對是“吃飽了撐得沒事幹的傻帽”可是當真正身臨其境時,胡飛(趙天寶)卻感到這樣做是如此的自然,毫無一絲做作。即使不能獵殺匪首但我也一定要盡力,即使賠上一條命也在所不惜,爲了疼愛自己的母親,爲了和善無爭的鄉親們,更爲了自己以後能睡個安穩覺,楊得彪,我來了!!!

雖然逃匪兇殘狡猾但依然要爲鄉親們報仇的趙天寶就這樣踏上了一條生死未知之路。一路向東翻高山,跨深澗,搏野獸,食野菜,喝雪水,歷盡艱辛也不退縮!有時實在堅持不下的趙天寶,也曾想過放棄,然而這個念頭還沒來得及擴散,血腥屠村後慘絕人寰的小村慘景就漂浮在眼前,揮之不去。頭腦中只留下一個信念—在找到匪首之前,永不停步!!!

找到匪首即使死也要讓他付出代價,絕對不能讓他繼續逍遙下去。

蒼天可鑑~~~

不成功則成仁!!!

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六十章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章蘆臺從軍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七章第五十章 人情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五十章 人情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二十一章 波動(二)第十五章 開拔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五章 開拔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五十章 人情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
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六十章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五章蘆臺從軍第三章 追尋匪蹤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七章第五十章 人情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五十章 人情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二十一章 波動(二)第十五章 開拔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五章 開拔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五十章 人情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七十三章 平壤之戰(三)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