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波動(一)

漢城,日軍駐地。

“……那隊士兵至今尚無音訊。旅部已經派人去偵察了,不過依然毫無所獲。估計已經爲天皇盡忠了。”說話的人正是混成旅團旅團長大島義昌。這位留着仁丹胡的中年少將可能是感到這次失敗有些丟人吧,話後跪坐在地上的身子緊了緊腰身就是一個鞠躬。

他對面坐着的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幽然開口:“大島君無需自責。此事本使也有責任。眼前最要緊的還是想法補救。帝國的外交事宜尚未穩妥,此時不宜公然對清用兵。”

“公使閣下,如果將這支清軍放進漢城,我有絕對把握消滅他們。”大島義昌憤憤不平。

“少將閣下,本使主持朝鮮事宜,如今情報不明致使皇軍受損。本使自會向大本營請罪。在此先向閣下道歉了——大島君,請願諒。”大鳥圭介一個鞠躬,很是誠懇。

“閣下客氣了。本人也沒想到這支清軍如此強健,不能全怪大鳥君。”大島義昌連忙回禮,答道。

“漢城是各國使節駐地並且韓王依舊心繫清室,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清軍進入漢城。我們也該提前行動了。到時候就由閣下率軍鎮住朝鮮軍隊了。”大鳥圭介深深一個鞠躬。

“一切都是爲了帝國的千秋國運!”大島義昌滿臉肅穆。這個時候的日本陸軍還遠沒有後世的狂妄獨大,領軍將領和文官之間還是能夠緊密合作的。就這樣兩個日軍在朝外務、軍事最高官員一直密謀到深夜。

送走公使後的大島義昌躺在牀上怎麼也無法入睡:自從接到大本營川上中將的密信後,自己就全力配合大鳥公使在朝的一切行動。那支清軍的北上,的確打亂了己方的佈置。不過看到對方蝸牛般的行軍速度,自己怎麼也沒把對方當成精銳。本想派兩中隊打擊一下對方,即使不能消滅也要打殘他們,讓他們乖乖地退回牙山。反正不就大軍就要南下了,還會在乎這支小軍隊?!誰知自己的部下卻一連幾天音訊全無。難道對方如此強勁?!一個營能夠殲滅兩個中隊皇軍(日方把新營當成了常規淮軍營)?不可能啊,參謀本部評估對方的戰力可沒這麼高啊。難道帝國低估了清國……

剛剛進入夢鄉卻被門外吵聲驚醒的少將深感不滿——現在的警衛真是越來越沒規矩了,看來要整頓了。

“什麼事?”

“將軍,那些派去調查的人回來了,要見您。”警衛答道。

“讓他們進來!”大島睡意全無。

“將軍閣下,屬下在水原附近發現了戰鬥的痕跡,但是沒有發現皇軍屍首,也沒有發現敵人行蹤。”少尉滿臉羞愧。

“清軍沒有北上?那麼他們返回牙山了?”大島忍住心中的怒火,緩緩問道。

“屬下向南追尋八十餘里,並未發現清軍。屬下以爲他們並沒返回牙山。”少尉躡喏答道。

“沒有南下也沒有北上?難道那支清軍飛上天了?滾……廢物~~~”這位平日裡以紳士自詡的少將再也壓制不住,心中高漲的怒火瞬間爆發。一腳踢翻了帳中的案几,順手抽出天皇御賜寶刀,一通狂砍亂劈,猶未解氣。最後更是毫無風度地吼出了日本的那軍國罵——“八嘎”~~~

讓大島義昌肝火旺燒的新營衆人此時也絕不好受。一千多人蝸居在漢城東邊百十里外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內,爲了防止暴露行蹤也不敢大肆徵糧籌物,以至於每天只有兩頓飯。就是這僅有的兩餐也是稠少稀多,讓衆人叫苦連天。、

要不是剛剛打了一場勝仗而且以趙天寶爲首的一干軍官也是以身作則,只怕這些略顯驕橫的士兵早就鬧騰了。

“都隊官回來了?”一間低矮民房突然敞開了屋門,露出趙天寶略顯焦急的面孔。

“還沒有。剛纔是馬隊劉隊官帶人巡邏警戒去了。”近衛楊金良回答得小心翼翼——第十次詢問了,看來形勢不妙啊······

“都大人一回來就告訴我。”趙天寶丟下話後,就轉身回到屋裡研究地圖去了。

他到不擔心新營的隱蔽性。就以日本人的直線思維,能夠想到新營會在漢城東面伺機而

動?!再者,新營自身做得也是極爲隱密穩妥:一路北上不僅晝伏夜行,就連行軍路線更是人跡罕至的山間小道;碰見新營的倒黴獵戶樵夫就抓了近百人。到達此地後,新營更是立即封鎖村莊,大批士兵巡邏警戒。尤其是馬隊,在劉懷崗那瘋子的帶領下,竟然一直向西機動警戒到四十里外。

對於馬隊劉懷崗,趙天寶還是很放心的。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是這個短小精悍的年輕軍官可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粗放豪邁卻又不失機敏謹慎。

前兩天處理鬼子時,爲了消除自身於新營衆人的隔壑,這小子就隨便找了個藉口將剩餘的鬼子兵給宰了,手段殘忍,令人髮指。如此一來,到是讓衆人安了心,都、邢二人立馬就跟他親近起來,算是初步融入新營了。

這人,不簡單呢……

“不知道都嘯天怎樣了~~~千萬別出什麼事兒呀!”趙天寶暗歎一聲,都嘯天那略帶戲謔的笑容在眼前回蕩徘徊、揮之不去,這地圖是怎麼也看不下去了……

三天前,當從那個叫川口一郎的鬼子官嘴中得知:大島義昌已經親帥四千多精銳進佔漢城,包圍韓王宮,監控各國駐朝公署,強佔要地,構築工事。仁川仍有大量日軍,並有大批援軍源源開進。趙天寶徹底地死了趁日軍不備偷襲漢城、移駕韓王的念頭。

而後,強令來不及休整的新營打掃戰場、消除戰鬥痕跡,迷惑敵人。同時派人押送一部分敵屍繞道南下牙山向葉、聶兩人彙報一切。隨後不待牙山的指令,壓制營中不同意見強令新營向東小心翼翼地行軍。謹慎的趙天寶甚至派出專人負責清除行軍痕跡。

到達小村後,立即封鎖附近村莊與外界的聯繫,同時派遣都嘯天帶人潛進漢城打探消息。如今,消息未至,狀態不明。新營只能默默潛伏,耐心地等下去……

像狼一樣……

天津,直隸總督府。

張佩倫拿着一份電報氣喘吁吁地直奔內堂。對於這位自家姑爺,下人們可不敢阻攔。不過看到這位平日裡瀟灑鎮定的前翰林如此失態,下人們自然是一片竊竊。

張佩倫一把推開強壯的李府忠僕馬三俊的阻攔,撲進臥室,搖醒自家老岳父,喘着粗氣嚷道:“中堂,葉曙青和聶功亭從牙山發來聯名急電:日軍喬裝韓民伏擊聶部新營。萬幸新營戰力甚高,擊破敵軍,斬首四百餘,捕獲軍官一名。望北洋速速增援!”

也許是還沒睡醒,也許是被日軍的大膽給震驚了,李鴻章坐在牀上竟然一陣呆愣。

“中堂?大人?岳父……”張佩倫輕輕搖了搖李鴻章。

“哦~~~倭人無恥!”李鴻章捶着牀邊,恨聲吼道,花白的鬍子隨着漲紅的老臉微微顫抖着。

看到老人如此激動,張佩倫趕緊端茶倒水,捶背撫胸,連連勸慰。

“看來日人是鐵了心要開戰了,交涉一途恐怕不通了~~~”張佩倫試探着問。

“老夫不願輕啓戰端,固然是不想攪了老佛爺的興致,更重要的還是不想黎民徒遭兵亂。皇帝屢屢下旨開戰,李某也是盡力推逶,不願戰火燃起,畢竟能不戰還是不戰的好嘛!畢竟攢北洋這點兒家底不容易!老夫拼着老臉遙請列強幹預調解,如今,俄、美、英皆願出面周旋,老夫的‘以夷制夷’眼看就要生效,東洋鬼子卻給我添堵來了~~~難道老夫還真怕了苠爾小國不成?”最後李鴻章端起茶盞,輕輕啜了一口,再不言語。到底是久經宦海的人了,一番話下來,情緒也調了過來。

張佩倫微微一笑,心中卻是明白:北洋外強中乾、不堪一戰,固然是實情。但這位對外務交涉盲目自信、極力言和的老岳父何嘗沒有保存實力鞏固權位的私心?!

已經沒有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張佩倫自然不會當麪點破,卻是微微一笑緩緩說道:“日人狼子野心、不識好歹,空負大人一番良苦用心……”

“幼樵,給牙山發電,讓他們加強備戰。援軍、援物不久即到;給水師丁雨亭(丁汝昌)發電,讓水師加強戒備,固守近海。調譴直隸能戰營頭奔赴牙山,以策萬一……讓牙山把鬼子軍官給押到天津……”鎮定下來的李鴻章開始認真應對起來

區區東洋三島,老夫還怕你不成?!

日本,廣島。

後世這個高樓林立,車水人龍的國際化港口城市,在1894年還只是一個剛剛開始工業化的中等港口城市。矮小破舊的民房木屋雜亂地擁擠在一塊兒,市區內坑窪坎坷的彎曲土道上始終瀰漫着滾滾黃塵剛好和籠罩在市區上空的黑色廢氣交相呼應。就連精華區的港口部分也沒有後世鉅艦油輪傳梭如織的景象,僅僅是一些不大的木質貨船和大批漁船漂盪忙碌着。

無疑這是一座新興的城市,整個城市都充斥着無盡的活力。

從公元1894年六月份起,這個城市已經徹底地陷入狂熱之中。

大量的士民擁在大道兩側揮舞着手中的彩旗歡送着士兵們踏上征途;大批年輕人扔掉手中的筆桿、板手、鋤頭,轉身拿起殺人的刀槍,奔向他國;衆多的少女爲她們的“武士”獻上了初夜;大量的老人自發地走上街頭爲天皇的“勇士”搖旗吶喊;大量的婦人……

在紛飛的傳單和綿延不絕的演講聲中,在浪人的歇斯底里中,在步兵整齊雄壯的軍步聲中,在戰艦的鳴笛聲中,在……

這個城市徹底地陷入了癲狂……

一幢臨近港口的公署就是現在日本的最高權利機構——戰時大本營。與外面狂熱的氣氛不同,大本營內卻是一片壓抑緊張,當然還有大戰前的隱隱激動。

大本營作戰室。綬帶豔豔,將星閃耀,日本海、陸軍精英齊聚一室卻沒有了平時的寒喧調侃,相反一個個卻滿臉嚴肅、噤若寒蟬。

“••••••參謀本部尤其是川上中將的所作所爲令天皇陛下十分震怒••••••隱瞞情報,致使帝國中樞判斷失誤,難道這就是你們參謀本部的職責嗎?帝國的戰事應有陛下決定而非軍方更非大本營!對於大本營的安排,天皇陛下甚至表示:此次戰爭是軍方的戰爭而非帝國的戰爭!”一個男子冷冷說道。

一時間會議室內外氣氛驟緊,與會衆人冷汗淋淋,就連呼吸聲都變得粗重起來。沉默片刻,年近花甲的大本營幕僚長——有棲川宮熾仁親王顫巍巍的地站了起來,囁喏着說:“作爲帝國子民,效忠天皇是天經地義的。大本營作爲戰時最高權利機構,自然也是效忠天皇······作爲天皇代表的伊藤首相,軍方自是禮遇有加絕不敢有絲毫失禮。對於閣下所傳天皇諭旨,大本營一定會竭力執行,絕不會有絲毫差錯······”

聽着眼前這個軍方元老的表態,男子矜持地點了點頭,開口道:“諸君~~~陛下英明神武,自從執政以來,勵精圖治,維新開化,使皇國取得了十足進步。如今與清國決裂在即,在座諸君更應該團結在天皇左右爲帝國的千秋基業而奮鬥!諸君,國運之爭容不得稍有疏忽!戰,和,皆由陛下!”話語聲到了最後竟然充滿了殺機。

“效忠天皇陛下,報效帝國!”衆人慌忙站起,異口同聲。

“遵從陛下諭旨,大本營由伊藤首相負責。”老親王正色說道。

先前的男子微微的點了點頭。

不錯,這位男子就是日本明治元老,現任首相——伊藤博文。

“具體軍事部署就多多仰仗各位了。至於開戰、停戰,以及外交談判就由本人及外相負責了。諸君,希望我等精誠合作,戰勝清國!帝國的未來就在諸君的手上了。諸君勤勉!”伊藤博文正色說道。

“嗨依~~~”衆人凜然領命。

這位出身貧微的首相終於執掌了大本營的權柄。雖然背後還要受天皇的遙控,但伊藤博文還是踟躕滿懷,心中一陣激盪——帝國命運由此一舉了。

勝,一躍躋身列強!

敗······

敗?帝國不能敗,帝國也不會敗!

天照大神保佑!!!

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五十五章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六十二章 夜襲(二)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十章 東學黨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五章蘆臺從軍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五章蘆臺從軍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五十章 人情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七十一章 無奈之舉(二)第二十七章 鋒芒初露(四)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十三章 到朝鮮(上)第五十二章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二十七章 鋒芒初露(四)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章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十章 東學黨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章 人情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六十一章 夜襲(一)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六十章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五十九章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十五章 開拔
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五十五章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六十二章 夜襲(二)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十章 東學黨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三十二章 餘波(一)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五章蘆臺從軍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七十章 無奈之舉(一)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五章蘆臺從軍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三十章 鋒芒初露 (七)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七十五章 平壤失陷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五十章 人情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七十一章 無奈之舉(二)第二十七章 鋒芒初露(四)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六十七章 漢城攻防戰(三)第十三章 到朝鮮(上)第五十二章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十一章 入朝(上)第二十八章 鋒芒初露(五)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二十七章 鋒芒初露(四)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四十八章 動盪(四)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章第六十八章 漢城攻防戰(四)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六十五章 漢城攻防戰(一)第十章 東學黨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五十三章 劇變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五十章 人情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六十一章 夜襲(一)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六十章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三十一章 鋒芒初露(八)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五十九章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十五章 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