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

正是江夏在林玧琰手中不斷前進着的時候,遠在南陽的宛城則是顯得複雜的多。

已經是越來越多的風聲傳過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大秦北境邊軍以雷霆手段,沒有等得及老氏族反應過來,徹底完成了新舊更換。

韓悝並沒有出上林苑,甚至是很少離開國相府,便是完成了對北境邊軍的改編,原因正是在於韓悝發出來一紙“死卒令”,其上發出來檄文,言及韓鄭正在國戰,大秦爲求自保,自然是需要衛戍國境邊界,蒙秦公之令,軍中挑選死卒進行日後前往韓國境內進行自殺式的反擊。

毫無疑問,死卒乃是九死一生,非是心懷報國之志的士卒不能主動參選,爲了應對南樑之戰,韓悝也是在北境邊軍之中挑選了兩千死卒作爲底牌,如今北境卻是沒有卡住人數。

此舉紛紛讓老氏族認爲韓悝這是假借韓國之手消滅老氏族的軍中實力,畢竟若是加入了這死卒營,便是意味着韓悝一紙令下,這些人將會頭也不回的前往韓國境內進行所謂的衛國行動。

老氏族便是暗中知會軍中的族內子弟勿要加入這死卒營,正是因爲如此,當死卒營到達了五千之數,一夜之間,韓悝便是以“南陽新軍”的旗號重新整編這支死卒營。

老氏族得知此消息,才後知後覺被韓悝擺了一道,但是爲時已晚,死卒營被授予“南陽新軍”當之無愧,因爲這些人就是憑藉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勇氣被當選入南陽新軍,這份勇氣纔是老秦人的風骨,朝堂之上,無論是老氏族握有多麼大輿論導勢,但是面臨韓悝此舉之中的大義名分,也是無可挑剔。

不過老氏族終究是不可能白白放過這件事的,尤其是認爲韓悝得寸進尺,終黎氏的甘太公因爲想要厚葬,卻是被韓悝的一紙“禁殉葬令”給否了,如今在終黎氏祖陵墓處,美名其曰說是秦公派遣使者爲甘太公守靈,實際那點心思老氏族哪裡還看不出來。

分明是韓悝挑唆秦公刻意針對老氏族!

於是老氏族紛紛建言秦公,言明此事乃是韓悝危害大秦的根基。

往昔的時候,這些老氏族還是在背後跳竄着各方勢力針對韓悝進行打擊,但是此次已經是大秦的老氏族,尤其是那幾個往日深藏不露的老氏族,紛紛派出來了族內的重要人物,如同族領族老等人物皆是面見秦公,言明韓悝這一件事。

這也實在是老氏族被逼得無路了,大秦邊軍如今已經是被“南陽新軍”替代了,這些人幾乎皆是出自平民,也只有平民纔是那般爲了一些虛無縹緲的承諾,放棄寶貴的生命,至於老氏族的親信子弟,如今皆是被以“賦閒”之名卸去了兵權

毫無疑問,如今的大秦的邊軍早已經是改換了旗幟,老氏族並非是不想發力,實在是有些顧慮,畢竟,即便是在軍方根深蒂固的莒氏一族,皆是放棄了邊軍的控制與影響,至於大秦朝堂……

瞧着韓悝這劍拔弩張的趨勢,老氏族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相信韓悝會繼續放任大秦朝堂保持如今這副樣子。

秦公已經是知曉了韓悝的用意,對此也是百般推諉,實在是熬不過老氏族,便是下了一封責斥令前往上林苑責問韓悝。

這也是韓悝將國相府設置在上林苑的尚書府的原因,即便是老氏族讓秦公不得不向韓悝發出一份召回的詔令,卻是被韓悝以“上林苑事務繁忙,須爲可能的秦韓戰事做準備”作爲理由拒絕返回上林苑。

這讓老氏族着實是非常惱怒,不得不承認韓悝的思緒真的是方方面面的考慮到了,兵權在秦公手中,韓悝只要維護住秦公的信任便是可以了,無論老氏族怎麼跳竄,嘗試到真真切切手握兵權的感覺,秦公對韓悝的信任也是非常。

至於刺殺,老氏族也是徹底沒有什麼心思,畢竟韓悝招募的三晉遊俠比之老氏族圈養的遊俠,高明的不只一點點,尤其是那褚莊,手段之凌厲已經是震懾住了大秦本地的老氏族!

“唉……”

不乏有老氏族,在得知已經是無力迴天的時候,紛紛嘆息,已經是察覺到了老秦人的老氏族,已經是走到了末路……

果然,在“南陽新軍”陸陸續續接管穎陰一帶的重要防線的時候,皇甫高節制的方城軍已經是返回了宛城待命。

秦公的命令只有一個,便是要求皇甫高直接聽命於韓悝節制的國相府。

皇甫高意料之外,倒是坦然的接受了,畢竟,他曾是秦公的宗衛,對於韓悝,北境一戰,讓其對這位已經是聲名赫赫的大秦名將已經是徹底服氣了。

只是隔着一日的功夫,也就是皇甫高到達上林苑面見韓悝的不久後,便是一封加蓋韓悝相印的詔書上移給了宛城秦王宮。

其後,以秦公的名義便是發佈了詔令,乃是重新啓用前國相汯祍佄的“城令制”,不過前後相比,倒是不乏有着許多不同之處,比如秦公以“上林苑之製爲表率”,吩咐衆多縣城除了縣令(城令)之外,還分設了主簿、律正之位,分管其事。

當然,最大的改變,還是增設了“縣尉”一司,顧名思義,縣尉乃是掌管一縣之地的武事,縣尉也是聽令於縣令。

縣尉乃是三百人至五百人的規模,這份實力,也是韓悝所想讓城令三司收攏地方大權的底氣所在。

正是因爲如此,用了整整數月的時間,韓悝親自考察了各地的城令才學德行背景。

隨後秦王宮發出的詔令之上,便是升一批、降一批,再追究一批前任城令的失責,如此雙管齊下,也是讓老氏族徹底離心離德。

“這韓悝,好狠的手段啊!”一位老氏族宗老說道。

其旁邊也是有着一位年輕子弟說道:“太公,難道要拒絕韓悝對我們的示好?”

“莫要當出頭鳥,韓悝如今已經是大秦國相,其一言一行自有深度……他這麼【厚待】我們,其他的老氏族已經是懷疑我們是否和韓悝勾結了,畢竟上次獻糧已經是讓其它老氏族十分不滿了……”

隨後這位太公也是緩緩繼續說道:“韓悝此番,怕也是因爲這件事,總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儲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八百二十章 慶柯刺燕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會面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八百零六章 列國出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扣留羋雲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暴起刺殺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
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儲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二百章 勸降敵俘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八百二十章 慶柯刺燕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會面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八百零六章 列國出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扣留羋雲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暴起刺殺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