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

老秦君主的命大多數是短壽的,這一點倒是和天敵魏國……那隻趴在大梁城內的老烏龜截然相反。

這和老秦所處西陲偏僻之地,物資匱乏,而老秦君主卻大多是嘔心瀝血的明主,似嬴肆這等年輕時候肆意妄爲之人都是在老秦君主之位上夙興夜寐,未曾鬆懈過半分。

混進老秦深宮的大秦密探時常傳回來的消息都是在說,嬴肆每日處理政事的竹簡都是十石之重,重掌政權之後,每歲新修的律法也是積攢的數量超過公孫鞅時期數倍。

更是有着確鑿的消息,說嬴肆在處理政事的屏風之後繡着南秦的疆域和林玧琰的名諱,以此激勵自己未從有半日的鬆懈。

這麼多年的兢兢業業讓嬴肆上了年紀之後就更是難熬了,適逢老秦趁馬陵之戰之大勢對魏國發動河西之戰,再一次斬殺降俘魏國河西八萬士卒,從而將老秦日思夜想的河西之地全境納入囊中,掌握了老秦東出的主動權。

東出……是嬴肆的夙願!

準確的說,應該是心病,老秦東出的希望,嬴肆自覺是林玧琰在第一次河西之戰大發神威帶來的,若是不能夠抓住這絲希望擴大戰果,嬴肆死不瞑目!

如今這塊心病解除了,但自己確實累倒了,這麼多年追趕南秦的步伐,嬴肆真的是累了!

倒下昏迷了三日,嬴肆勉強睜開眼睛,乃是自己昏迷中一直念着的張宜,嬴肆揮了揮手,遣散了圍繞在身邊那些哭哭啼啼的後宮嬪妃,數息之後纔是對張宜苦笑道:“孤還沒死呢,就聽到這些喪氣的聲音!”

張宜稍稍哽咽了一下,這麼多年和嬴肆的君臣相處,生死相托,如今見到壯年的嬴肆落得了這副模樣,豈能夠平復的住波動的心思:“君上應該是注意一些勞逸結合的……也不至於……”

“相國……夠了!”嬴肆也是不喜張宜這麼說:“這些話,孤也是聽夠了……現如今倒是有一些話不得不囑咐相國幾句。”

“王上儘管吩咐,張宜勢必肝腦塗地,勢不辜負!”張宜拜倒應道。

嬴肆見到這副模樣,伸出手一把抓住了張宜的手臂,厲聲問道:“張宜,你務必是要誠心誠意告知於孤,孤若是亡了,你將是何走向?”

張宜頓了頓,看了嬴肆不善的臉色,也是沒有出言欺騙,而是老老實實的應道:“太子蕩重武,而不喜臣的合縱連橫之說,一朝君王一朝臣,君上這般問張宜,還不若問太子蕩願不願意用張宜!”

“哈哈……”聽聞張宜說這話,嬴肆也是大笑了起來,言語之中也是頗爲譏諷:“好一個一朝君王一朝臣,張宜,孤果然是沒有想錯你!”

張宜聞言,嬴肆心思一向是埋的很深,即便是張宜善於察言觀色,且是與嬴肆君臣相處二十餘年,但即便是現在,張宜也是沒有看透徹嬴肆的心思。

“贏琰有一點孤現在還未懂,即他放養孤的那外甥,孤這些年醉心國事,倒也是忽視了對太子的教導,現在想想何嘗不是那贏琰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概括的了呢!”

“罷了!孤這身體怕是支撐不了多少了,正值壯年卻是造此劇變,先公交給孤的老秦的確是一個爛攤子,故而讓蕩兒能夠繼位,孤也是驅散了其它的公子前往他國爲質子!”

嬴肆嘆息了一聲,看着張宜道:“孤只希望,張子看在孤與你君臣數十年的情分上,勿要與老秦爲敵,若是有可能,日後老秦有變或是諸侯來伐,還請張子盡力奔走!”

張宜不經意間已經是兩行淚落下來,終是點了點頭應下了嬴肆。

嬴肆心滿意足地點了點頭,嬴蕩繼承了嬴姓趙氏的勇猛,連太傅嬴騫都是誇讚嬴蕩內秀於心,就眼下的局面,嬴蕩能夠繼位也算是秉承嬴肆的東出夙願。

畢竟嬴肆這些年在老秦的經營,足夠嬴蕩繼位之後大肆揮霍一番了!

與此同時的中原東部,戰火已經是圍繞着這處燃燒着,蔓延着,一面面齊國的旗幟在其他列國的刀戈前倒了下來,一座座齊國城池被列國佔據。

燕國早已經是數年前收復了曾經失守於齊國的薊南百二十城,但是攻打齊國的兵鋒卻是從未停止過,戰爭維持了數年之久,這裡就要引出來曾經大秦的一位舊人,蘇頃。

曾幾何時,蘇頃乃是玩弄挑撥長公子仁和公子信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謀者,但是如今,蘇頃卻是身配六國相印的權柄者,樂羿統率列國兵馬代燕伐齊,而蘇頃卻是爲六國支持燕國伐齊而繼續奔走。

如是,至初元二十年夏末,齊國在列國兵鋒之下,連都邑臨淄,舊都營丘都是失守於列國兵馬之手,僅僅是剩下東海之濱即墨、莒二城,容納齊國諸多逃難而來的權勢士卿。

就當樂羿一鼓作氣準備滅掉齊國的宗祀時候,又是一則極爲不好的消息傳來,燕王……薨逝!

樂羿身爲燕國臣卿,尤其是領着燕國七成兵馬在外的統率,即便是知曉此時自己回到薊城之後,伐齊大業便是功虧一簣,但身爲燕國唯一能夠處理新舊王位交替的權臣,樂羿這個時候不回薊城,定然是被薊城內的那些人中傷。

尤其是在樂羿和新王關係不怎麼和諧的前提下。

於是,隨着樂羿回到薊城,而列國伐齊浩蕩的聲勢也是戛然而止,齊國依仗着即墨和莒城而苟延殘喘着,積蓄着諸田掌握齊地數百年殘餘的力量,伺機重振旗鼓、東山再起。

說是天災,也是人禍,諸侯列國數百年的戰火紛爭,之間的爾虞我詐、你死我活豈會是三言兩語能夠概括人心險惡的。

初元二十年九月,海上有大風吹來,飛沙走石,掀山吹湖,捲起來的浪頭足有十數丈之高!

從齊國撤軍經由邗溝欲回吳越之地的越軍就是遭遇了這場天災,損傷嚴重,大軍的糧草輜重、兵戈戰船都是丟到了邗溝深水裡。

然後此時作爲盟友的楚國卻是毫不猶豫的朝着越軍舉起來了屠刀。

大風災之後,楚軍出兵中口,截斷越軍退路,以逸待勞,以盛勝弱,數日激戰將邗溝之水染的一片腥紅!

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襲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攏兵權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四百一十六章 放歸羋雲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三百二十七章 查案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五章 度量衡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歸秦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
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襲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攏兵權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四百一十六章 放歸羋雲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三百二十七章 查案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五章 度量衡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歸秦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