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

段祺瑞和黎元洪兩人以及其他一大羣被段祺瑞拉攏的北洋大佬們早就等着袁世凱嚥氣的這一天了,各種計劃已經準備好,甚至都已經和南邊進行了深入的接觸爲以後的第二次南北和談進行前期談判。

當然這個所謂的第二次南北談判只是爲了好聽而已,實際上對於國民軍來說就是接受北洋的投降,但是北洋那些人爲了面子堅持要用和談的方式,陳敬雲也不好把他們逼得太急,所以也就答應了,準備給北洋一個盛大的葬禮來結束這一切了,甚至得知袁世凱時日無多後,進攻北京的第一軍甚至都沒有全力進攻,只是發動了部分的牽制性進攻。北京城內還有好幾萬的北洋軍內,這打起來李繼民雖然有信心攻下北京,但是部隊所受的傷亡肯定也不會小,既然段祺瑞和黎元洪準備投降,那麼李繼民也就準備先休整幾日看看情況再說,如果投降順利的話自然也就免去了一場苦戰,如果北洋頑固不化那麼休整完畢後的第一軍也能夠發揮出更大的站隊。

北京已經處於被包圍的狀態,拖延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不會影響到什麼大局。

四月十四號晚,就在袁世凱剛剛嚥氣不到三個小時後,段祺瑞已經和黎元洪以及另外幾個被他們所拉攏的北洋高層彙集一趟,然後黎元洪開始按照臨時約法宣誓繼任北洋政府總統一職。

緊接着,段祺瑞控制下的嫡系力量開始在北京城內四處活動,派兵控制了城內各重要據點,並軟禁了大部分不在拉攏行列之類的北洋高層,就連內閣總理趙秉鈞都被段祺瑞派兵抓捕了。凌晨時分段祺瑞手下的徐樹錚率領第十一師殘部突然進駐北京城內的另外一股軍事力量也就是第十二師的指揮部。

當時袁克定還在睡夢中,突然被外面的槍聲驚醒了後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就已經被衆多槍口對着了,而且把槍口對着他的還不是徐樹錚的手下,而是他第十二師的官兵。

說起來也有意思,袁世凱雖然把袁克定捧上了第十二師師長的位置,但是袁克定缺乏足夠的軍事資歷和威望,根本就不能服衆,除了少部分被袁世凱同樣派到了第十二師的袁家子弟外,大部分都是不服他的。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出現一整個團都不聽從他的命令而私自從前線撤退的事情了。

所以當段祺瑞準備投降的時候,派人去拉攏第十三師的部分高級將領,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第十二師雖然被袁世凱當成了親衛軍來培養,但是始終卻沒能做到這一點,第十二師的中高級軍官們可不想着陪着袁世凱一起死,所以不少人都是加入了段祺瑞的投降陣營當中。

等到了現在袁世凱一死,徐樹錚率兵進攻第十二師指揮部的時候,外面還沒打進來呢袁克定就已經被自己的手下的槍口給對準了,袁克定人也不傻,立馬就是知道發生了兵亂的大事,當即就是想要逃跑的時候,就是被後面的幾個人一陣亂槍打死。

等太陽從天邊升起的時候,少數在城內活動的普通民衆發現今天和以往有些不太一樣,前些天雖然城內也緊張兮兮的,時刻可以看見大隊士兵走來走去,但是今天他們卻是發現這些士兵們的神色有些怪異,而且這些士兵們左臂上繫着紅色的布條。

“現在袁克定已經死了,而第十二師就在我們的掌控當中!”段祺瑞的神色如常,不過臉色疲憊,雙眼也是頂着黑眼圈,顯然是一夜都沒有睡過。

“內閣那邊,除了我們的人外,其他的也都已經控制住了,而且不少人還臨時加入到了我們的陣營當中!”黎元洪處於兵變這種動亂的經驗可比段祺瑞豐富多了,段祺瑞雖然是北洋大佬,但是掄起在亂局當中的經驗,他可是拍馬也趕不上黎元洪,當初去的武昌起義再到湖北和革命黨人之間的內戰,他黎元洪可謂是經歷了多次類似兵變事件了。

當然了,自己和別人一起策劃發動兵變這種事情還是頭一回。

“現在我們雖然暫時控制了局勢,不過撐着城內其他人反應過來之前,就得把事情給做乾脆了!”段祺瑞繼續說着:“現在城內人心惶惶,不說其他人,就連我們手下的部隊士兵們也都是慌亂無比,諸位要看緊了避免出現其他的動亂!南邊可是要我們保證城內穩定,避免城內受到嚴重破壞的,這也是當初他們答應短時間內不發起進攻的原因之一。”

說完這些,段祺瑞再看了看屋內的衆人,然後嘆了口氣道:“現在就聯繫南邊吧,儘快進行和談!”

早上八點,國民軍情報處的北京站的情報人員就已經是得到了來自黎元洪和段祺瑞方面的消息,稱袁世凱已病亡,如今他們已經掌控了北京城內局勢,要求今天內就進行和談!

情報處北京站的人根據另外的情報來源也是得知了昨夜裡北京城出現了極大的動盪,而且對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兵變計劃也略微知道一些,很快就是判斷此事屬實,然後就是急電南京方面彙報此事。

南京方面受到了電報後,情報處迅速的向陳敬雲彙報了此事。

“那就事不宜遲,儘快把這事給談下來!至於具體的條件也早有預案,就按照原來的計劃執行吧!”陳敬雲對北京那邊也是一直關注着,對於段祺瑞和黎元洪等人聯起手來發動兵變並不覺得奇怪,北京大局已定之下他也沒有給此事太多的關注。

只是聽到說袁世凱在昨夜就已經死了的時候,沉默了好半天一下子竟然是感觸良多,沒有預想中的太過高興的感覺,更加沒有把袁世凱當成對手而可惜,反而是有種彷佛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覺。

他和袁世凱所處於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雖然袁世凱的死並不是兵變所造成,但是他只死了沒幾個小時呢手下人就是發動了兵變,不但兵變發生了,就連長子袁克定都在兵變中身亡。身爲和袁世凱極爲相似的軍閥頭子,陳敬雲設想着,如果自己沒死的話,國民軍估計是沒什麼大問題,但是一旦自己死了,下面的人估計也是會出現各種兵變吧,投降敵人估計不會,但是爲了繼承自己的位置而大打出手是極有可能的,而到時候自己的家人也會安全嗎?

這種無來由的擔憂足足籠罩了陳敬雲一上午,以至於中午和林韻一起吃飯的時候看向林韻的神色都是面露擔憂之色,陳敬雲都想着自己在國內搞政治實在太危險了,一個不小心不但自己會兵敗身亡,還會禍及家人,甚至他都想着是不是該把林韻和董白氏以及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出國去,到時候就算自己兵敗身亡也不會讓他們也遭遇禍事。而這個時候,他也就理解了爲什麼那些官員喜歡把家人送到外國當外國人,興許中低層官員送家人出國是爲了讓他們幫自己花辛辛苦苦搜刮來的錢,但是那些高層官員們更重要的自然是希望保全家人的安全了。在中國玩政治可不是一般的危險,哪怕是一國元首都得擔心自己那天被手下或者政治對手給掀下來,到時候不是身亡就是被軟禁一輩子,家人也好不到那裡去,所以在中國當裸官那絕對並唯一的正確選擇,誰要是把老婆孩子留在國內,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官員!

這種憂慮並沒有持續多久,當他捏了捏二兒子的小臉蛋把這小子給弄哭了後,陳敬雲的心情也就是好轉了起來,至於因爲袁世凱的以及袁克定的死而帶來的一絲惆悵也是消失的無影無終了,至於把老婆孩子送到國外的念頭也是不見了蹤影,現在他自問還能掌控局勢,家人的安全無需擔憂,至於到了以後自己真掌控不了局勢,少不得也要先把老婆孩子送出國再繼續當這個總統的。

四月十五號下午,北京前線的李繼民接到了陳敬雲的命令後,當即就是和北京方面進行了正式談判!

雖然之前段祺瑞和黎元洪等人就已經通過情報處和南京共和政府進行了私下的接觸,而且也是得到了陳敬雲許諾的一些東西,比如黎元洪得到了副總統職位的承諾,而段祺瑞得到了參謀部次長職位的承諾,另外還可以保持投誠北洋軍的編制。

但是這些私底下的接觸只是口頭上的,真正施行之前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這還得需要一場正式的談判。

當日晚,徐樹錚作爲北京城內的全權代表出城抵達第一軍指揮部並見到了李繼民,隨後雙方就是進行了詳細的談判,徐樹錚足足在李繼民的司令部裡呆了兩個小時後纔出來,等他一回到城內,段祺瑞就是迫不及待的讓他回報談判的細節。

“和當初預定的一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您這邊依舊是參謀部次長,然後黎元洪那邊是副總統。”徐樹錚如此說着。

段祺瑞點了點頭:“他們能夠信守承諾最好,按照他們那邊的體制,副總統沒什麼,到時候我這個參謀部次長估計也是沒有什麼實權的!”、

徐樹錚也是道:“他們那邊的軍事體系和這邊這邊不一樣,沒有單獨設立陸軍部,只設立了海軍部和空軍部,而陸軍方面是直接歸屬國家軍事委員會負責,並且單獨設立參謀部、後勤部和裝備部。參謀部也不是單純的陸軍參謀部,而是具有指揮海陸空三軍權力的聯合參謀部,所以這參謀部對於南邊而言是極爲重要的。不過他們的參謀部次長雖然也重要,但是分設了兩人,一個是參謀部作戰次長負責協助處理作戰計劃,另外一個則是參謀部常務次長,負責協助處以參謀部日常工作,到時候您過去的話就任的是常務次長。”

段祺瑞很明白,他的職位實際上並不太重要的,重要的是手底下的北洋軍到時候會是怎麼安排,如果有軍隊依靠的話,參謀部次長這個虛職也無所謂,但是沒有軍隊依靠的話,哪怕自己到了南京擔任參謀部總長也會變成一個被架空的角色。

所以段祺瑞繼續問道:“那部隊方面怎麼安排?他們答應給多少編制?”

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91章 福州冬日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9章 密議(一)第38章 英國領事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57章 北京初雪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1章 南下北上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139章 7月調整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5章 北京兵變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11章 午夜暗香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210章 衝鋒(二)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598章 鎮壓(一)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10章 衝鋒(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771章 混亂年代
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91章 福州冬日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9章 密議(一)第38章 英國領事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57章 北京初雪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1章 南下北上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139章 7月調整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5章 北京兵變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11章 午夜暗香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210章 衝鋒(二)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598章 鎮壓(一)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10章 衝鋒(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771章 混亂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