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偉大事業

洪子泰的長壽無疑給洪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並直接帶動了洪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弟逐步走上重要位置,從而進一步奠定洪家的豪門地位,而通過洪紫萍和陳華天的成婚,和陳敬雲聯姻後的洪家更是如曰中天,其洪家第二代的洪志光從軍近二十年,目前已經位居陸軍中將銜,不過此人的年紀也比較大,加之身體也不算太好,所以這些年一直都是在南京任職,現在在後勤部那邊任職。.而第三代子弟中從軍的就比較多了,洪家第二代原本有三個人,其五子洪志林當年在進攻青島的時候爲少校營長,最後在青島戰役中殉國,長子則是搭理家族產業,沒有進入軍政界,而次子也就是洪志光了。這三個人下面的兒子也不少,而且有着父輩的照顧不管是進入政界還是軍界,都能夠爬的比較快。

其中晉升最快的乃是洪志林的遺子,目前在海軍任職,官居中校,之前在第二艦隊任職,這一次被調往第三艦隊任職,將會擔任一艘輕型巡洋艦的艦長。

今天洪家人之所以聚集在一起,也是爲了給他送行。

客廳裡,平曰裡難得齊聚的一大家子很難得的聚到了一起,餐桌上一羣男人裡頭半數都是穿軍裝的,洪家嫡系子弟裡,包括一代、二代、三代、第四代中,男丁十八人,而這十八人裡頭除去未成年的那幾個,剩下的人裡頭有半數都是從軍的,洪家的軍人足足有六個之多。

家族嫡系子弟從軍,這在中國的權貴家庭裡非常普遍,理由很簡單,一個家族裡頭沒有個將軍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個是中國的一流家族,所謂的書香門第在陳敬雲領導下的中國已經不吃香了,陳敬雲大力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而且對高級將領的待遇也非常豐厚,雖然那些頂級豪門裡頭的人也看不上軍隊的那點工資,但是他們需要陳敬雲對他們的看重啊,從軍是他們保持崇高的社會地位,保持榮華富貴的必須道路。

“你不是要休假嗎?怎麼又要回艦隊了?”一箇中年『婦』人面『露』不滿:“你們海軍天天都這樣『亂』來,難道就不給家人團聚的時間嗎?你走了,阿華又要一個人等好幾個月!”

洪容翰也不反駁伯母的話,他身邊的羞澀少『婦』則是『露』出苦笑,但是也沒有說話,這個時候,坐在洪子泰旁邊的洪志光卻是道:“你一個女人家知道什麼!”

說罷又是轉頭對那個身穿海軍軍官禮服的洪容翰道:“海軍那邊這段時間也是事多,現在伊朗和伊拉克那邊又是和英國人鬧了矛盾,加上緬甸人也不安生。這樣一來你們第三艦隊也就忙了點,不過有出勤的任務也好,這樣也好積累積累資歷。畢竟我們家裡頭就只有你一個是海軍,而你也知道,海軍那邊對我們陸軍這幾個老頭子說的話也是不怎麼搭理,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洪志光對於自己亡弟的兒子洪容翰,還是比較上心的,如果不是當初洪容翰執意要去海軍,而是去陸軍的話,憑藉他洪家在陸軍的影響力和他洪志光個人的能量,早就讓他晉升上校,然後慢慢熬資歷等時間晉升少將了,那裡用得着現在一樣和其他海軍軍官一樣按部就班慢慢熬。

洪容翰道:“侄兒明白的!”隨即又是轉頭對妻子阿華道:“你也不用不高興了,我們海軍休假還是比較多的,等這次出任務回來後我再好好的陪你!”

“如果你不怕累,也可以跟着我一起去仰光!”洪容翰說着,他是中校軍官,調到緬甸仰光海軍基地任職的話,海軍那邊自然是會安排到他的居住問題,帶上家屬也是屬於正常的事情。

畢竟海軍和陸軍不同,陸軍的部隊駐紮在外頭的話,軍官們是很少帶上家眷一起同行的,但是海軍軍官的話,一般調動也是各個海軍基地之間的調動,帶上家眷的話也不影響什麼,所以海軍軍官調動帶上家眷的也非常多。

洪容翰的妻子阿華卻是搖頭:“不了,我聽說那邊氣候不好,而且你也知道我是坐不得飛機的!”

洪容翰聽罷也就不開口了,此時旁邊的中年『婦』人,也就是洪志林的妻子開口道:“現在外頭打仗那麼危險,我聽說沈家的六子不就是巴爾瑙爾了殉國了嘛,你自個要小心些!”

他口中的沈家自然是沈綱之家,沈綱的六子也是在陸軍中任職,原本擔任第五集團軍的一名少校參謀,雖然沒有上前線但是在巴爾瑙爾的時候遭遇俄軍殘兵的襲殺而殉國。

由於中國權貴子弟參軍的比例非常高,而且這些權貴子弟也不是說每個都能身居要職的,大部分都還是中層軍官,其中又以校官居多,擔任營長或者團長之類的。這些中層軍官雖然平時沒有什麼傷亡,但是現在戰爭時期或多或少總會有,所以也就經常能夠聽說到那家的子弟陣亡或者受傷之類的消息。

不過她這話剛說出口,上頭一直沒開口的洪子泰說話了:“『主席』的幾位公子都在軍中,難道你認爲容翰比他們還尊貴?”

然後轉頭掃視了一眼然後慢慢道:“大道理我就不多說了,你們只需要明白一點,我洪家今時今曰的地位是怎麼來的?是靠志林在青島殉國才換來的,是靠無數將士在前線殉國才換來的,既然享受了民族和國家賦予的榮華富貴,那麼就要有爲民族和國家赴死的覺悟!”

同樣還是在南京,另外一座莊園裡林家,中國的權貴家庭裡姓林的比較多,有林韻的孃家,即北平林家,然後還有陳敬雲二姐的夫家,也就是林成坤所在的林家,然後還有林繼民上將所在的林家,而常住在南京的林家也就是李繼民的家族。

李繼民此時身穿陸軍便服,手中拿着『毛』筆坐着,正在低頭寫着什麼,不久後房門被敲響,隨即走進來一個身穿陸軍少校軍服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軍人走路挺直了腰,走到了李繼民桌前,然後敬了個軍禮,口中道:“父親!”

李繼民此時也已經是站了起來,還了個軍禮後道:“都見過你母親了?”

“見過了!”年輕人答道。

李繼民重新做了下來:“嗯,我已經和空軍那邊打好了招呼,到時候你坐他們的郵件運輸飛機過去,阿什哈巴德那邊我已經都安排好了,到時候你過去了擔任個步兵營的營長。你總不能一直都待在司令部裡不帶兵,這對你以後的路子沒好處!”

年輕人站直了身體依舊不說話。

李繼民則是繼續道:“既然都見過你母親了,那麼就出發吧!”

年輕人敬了個軍力,直接轉身而走,這個時候李繼民的聲音又響起:“你要記得,你是我李繼民的兒子!”

“如果你戰死了我會爲你感到難過,但是如果你做出了一個軍人不應該做的事情,我會爲你感到羞恥的!”

年輕人聽着來自身後的聲音,腳步停頓了會,短暫的停頓後再一次邁動步伐,然後向外頭走去。

這種事情不單單發生在這裡,同樣還發生在中國的每個角落,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軍人迴歸軍隊,然後奔赴各地,有個去了悶熱難耐的東南亞,有的去了乾燥的中亞地區,有的去了廣闊的西伯利亞平原,而有的甚至去了極北地區。

中國的上千萬軍隊看上去很多,但是分到了每一個方向之後,那麼兵力也就不是那麼多了。

中亞里海東部海岸城市,土庫曼巴希。這個城市不單單是裡海的東部沿海城市,同樣它還是中亞鐵路的終點站。1942年的中國官方口中的中亞鐵路已經不僅僅是當年的那個中亞鐵路了,而是一條從裡海沿海的土庫曼巴希開始,歷盡阿什哈巴德、馬雷、塔什干、阿拉木圖、到了阿克鬥卡後和西北大鐵路相交匯,然後繼續一路往東北而上,經過魯布佐夫斯克、巴爾瑙爾後抵達新西伯利亞。在這裡和西伯利亞鐵路向接通。

這一條中亞鐵路是中亞南部地區最爲重要的一條幹線鐵路,而正是這條鐵路支撐了中國向中亞地方的進軍。

控制了中亞後,中國的駐軍基本也是沿着鐵路沿線來部署的,而在捷詹這個中亞鐵路的沿線小城市裡,駐紮了一箇中國陸軍步兵營。此步兵營嫡屬於第四集團軍之第五軍之第二十一師,正式番號爲‘第2123步兵營’。

中國控制了中亞地區爲,爲了能夠快速把新佔領區納入控制範圍內,中國非但沒有撤軍,而且還是加派了佔領區內的駐軍數量,當然這些加派的部隊都是一些二線部隊。之所以加派部隊,是爲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新佔領區內的殘餘抵抗勢力給盡數剷除。

中國雖然佔領了中亞以及西伯利亞等地區,不過很多當地人並不滿意中國的佔領,不少人都是拿起了槍支試圖盡心武裝抵抗。對於這種情況,中國所採取的措施就是加大對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移民,另外一方面則是極大軍事清剿的措施。

所以別看中國在北方以及中亞方向已經結束了大規模戰事,但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型戰鬥天天都有,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些所謂的游擊隊都是翻不了天的。都不用動用大規模的野戰部隊,一些二線守備部隊就已經能夠勝任這些清剿游擊隊的任務。

目前中國陸軍的一線部隊大多數已經是進入了休整狀態,負責新佔領區清剿任務的是從國內抽調而來的二線部隊,這些二線部隊包括新成立的步兵師,包括原各省的地方守備部隊編練而成的師。他們的戰鬥力對付列強的一線兵力固然是不行,但是對付一些游擊隊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而且中國在清剿過程中也沒有太多顧忌,往往是一個村莊發現游擊隊,都是直接把一個村莊的所有人直接給殺了,任何打着人民戰爭口號的游擊隊都是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的,因爲遊擊着遊擊着就會發現,游擊隊所依靠的普通人都快給殺光了,還遊擊個『毛』啊!

對於實在游擊隊實在太多的地區,中國就是直接進行強制姓的移民,把衆多可疑分子一股腦送到蘇俄那邊去,反抗的一律以叛軍罪名槍殺。

中國在新佔領區內執行的政策如果擺到檯面上來說,那就是沒有任何的人權可言,甚至都可以說是種族大屠殺了,整個過程和當年美國國內的西進運動一樣血腥。

反正中亞和西伯利亞這些地方都是地廣人稀,全部加在一起也湊不出來多少土著人口,對於陳敬雲來說這麼點人如果還敢反抗,那麼殺光了事,然後從國內移民過去。

好吧,不管怎麼掩飾,但是中國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地區執行的就是種族滅絕政策!

爲了讓華夏民族徹底的掌控中亞和西伯利亞這片土地,陳敬雲是打算把種族滅絕這項偉大事業進行到底的!

中國在中亞地區進行清剿活動,主力都是那些二線部隊,然而這個2123步兵營卻是屬於正兒八經的一線戰鬥部隊,他們駐紮在捷詹這個鬼地方,自然不是爲了清剿游擊隊的,他們之所以被部署到了這裡,是爲了對付一股舊俄羅斯國防軍的殘兵,俄羅斯共和國滅亡後,一部分殘兵逃到了伊朗邊境以及阿富汗附近。這些雖然都是殘兵敗將,但是好歹也是屬於正規部隊,不是那些游擊隊可以相提並論的。

中國要想修建一條連通中亞鐵路和伊朗鐵路網的鐵路,那麼就得保障施工期間的安全,而活躍在這一片的俄軍殘兵就屬於中國要打掉的對象了——

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98章 航空部隊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478章 97號陣地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586章 毒氣彈第208章 空襲(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319章 南北,戰!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461章 方大山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9章 密議(一)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596章 爆發(一)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207章 空襲(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
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98章 航空部隊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478章 97號陣地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586章 毒氣彈第208章 空襲(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319章 南北,戰!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461章 方大山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9章 密議(一)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596章 爆發(一)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207章 空襲(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