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

先走的好處不用多說,但是留下來擔任掩護的話,到時候掩護部隊在國民軍優勢兵力的打擊下,就算不會被全殲至少也是重創,少不得又會出現一個翻版第八師。在座的北洋軍將領們可都不想自己當下一個張勳。

當即就是你一言我一句,雖然沒明說,但是上邊的馮國璋也是察覺到了部下的推脫之意。

馮國璋也是明白人,知道和上次南京戰役那樣直接把一整個師留下來掩護是不行的,真要這麼說別說掩護了,說不準當場就能發生譁變甚至向國民軍投降,而手下的將領們肯定也是不會同意的。

所以就選擇了折中方案:“這樣,第十一師往烏衣鎮撤退,先和潘矩楹守着。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師直接北上,然後彙集第十一師直接繞道東北方向突圍,而六合方向的第七師直接轉道北上突圍!”

馮國璋沒有說讓那支部隊留下來吸引敵軍火力,而是讓部隊全線撤退,反正現在國民軍也沒有在江北地區形成包圍圈,北部方向有着大把的開闊地可以用來撤退。而這樣一來,各部隊要撤退的話,就得就安排斷後的部隊了,不過那都是各部隊自己的事情,馮國璋就不去操這個心了。

北洋軍的撤退決心是前所未有的強烈,滁州剛失守的第二天,馮國璋就已經向各部隊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當然這個命令只限於高級將領所知,至於普通士兵肯定是不會知道的,要不然大規模撤退的命令傳了開來,肯定是會造成大規模奔潰的。

北洋軍要撤退,國民軍對此也是早有預料的,所以剛攻佔滁州後,第九師甚至來不及休整就直接沿着津浦線南下,一方面是追擊潘矩楹的殘部,而另外一方面自然是爲了切斷唐天喜第十師,乃是江北其他北洋軍的退路。

於此同時,其他方向的國民軍也是加大了攻勢,意圖牽制住北洋軍進而收穫更大的戰果,尤其是六合方向,國民軍更是投入了重兵,試圖短時間內擊潰北洋守軍從而抵達解家莊下。

在各個國民軍進攻方向中,六合方向也就是東線上的國民軍兵力是增加最快的,自從國民軍在蘇南發起渡江戰役後,第三師和第十八混成旅先後渡江並且攻佔了泰州後這一部分主力繼續北上,只留下了一個團在江都佈防。

由於江都方向兵力薄弱,同時北洋軍持續向西退守後國民軍參謀部判定北洋軍已經失去了大規模渡江的能力,所以乾脆就把駐防鎮江的第七師也安排渡江,部署在了揚州方向,讓第三師的那個團可以抽調北上增援第三師主力。

後續馮國璋收縮兵力命令王汝賢從揚州撤退的時候,國民軍第七師趁勢追擊重創了王汝賢第七師,王汝賢的第七師撤到了六合後,北洋軍就更無可能渡江了,而這個時候江北戰役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參謀部建議把第二師和獨立騎兵團也派到江北參與作戰。至於上海、鎮江、南京一線的防衛工作將會全部交給第十一師、南京守備團、上海守備團、以及駐防南京的警衛師。

陳敬雲考慮了一番後也覺得南京和鎮江上海已經沒有太大的威脅,所以就批准了這一計劃,然後參謀部很快的就把第二師、獨立騎兵團派往了六合方向,使得六合方向彙集了第二師、第七師、獨立騎兵團三支部隊。

當國民軍完成對六合方向的增兵時,剛好國民軍第二軍也攻佔了滁州,所以六合方向的國民軍就是相應的加大了進攻,並且除了正面進攻外,獨立騎兵團和第二師繞行六合北面,原本是準備多面圍攻的,但是卻是剛好擋住了王汝賢第七師殘部的北退之路,迫使了王汝賢第七師放棄了直接北上突圍的打算,而是繼續向西撤退,準備依託背後的北洋軍第五師後再行撤退。

而國民軍獨立騎兵團則是繼續遊走在江北北部平原地區,一方面是襲擊北洋軍的補給線,另外一方面則是預防北洋軍從北方突圍,國民軍參謀部裡的沈綱可是有着極大的野心的,他要的不單單是勝利,而是要把馮國璋的第二軍給全殲了,就算全殲不了至少也要重創,馮國璋的第二軍要是不留下一半人來,他沈綱是無論如何也是不甘心的。

國民軍獨立騎兵團遊走在北洋軍側後,也是和北洋軍的小股部隊發生了數次交戰,但是卻一直沒有遇上北洋軍大批騎兵部隊。

和北洋軍各主力師中都有着完整的騎兵團建制不一樣,國民軍由於乘騎用馬極度缺乏,另外由於騎兵的訓練難度遠超過步兵,要練出一支精銳騎兵來沒有幾年功夫根本就辦不到,這樣就導致成軍時間不長的國民軍騎兵短缺,不但騎兵數量少,而且戰鬥力也遠不如北洋軍騎兵。這種事實已經在歷次騎兵交鋒中得到了驗證,就連陳敬雲都沒對騎兵抱有什麼期望。

當獨立騎兵團被派往六合的時候,陳敬雲親自和騎兵團的團長黃安源少將說話,談話裡頭雖然沒明着說讓黃安源小心,別輕易把國民軍唯一的一個正規騎兵團給葬送了,但是黃安源豈能聽不明白陳敬雲的話。

心中謹慎的黃安源自從渡江後,率領騎兵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但是卻是沒有做出去打什麼硬仗,也沒讓兵力損失多少,自是天天這些多少也讓黃安源有些鬱悶。

黃安源在國民軍中說起資歷來那也是名列前茅的,福州起義時的第一刀可就是他黃安源砍下的,當初福州起義時他率領騎兵隊奪下了城外送進來的子彈,如此才讓起義部隊獲取了足夠的子彈並攻佔軍械庫。有着這份功勞後,黃安源也是步步高昇,早早的就當上了騎兵營的營長。

但是限於國民軍騎兵部隊的發展艱難,所以黃安源的官也是很難升起來,別人都是少將的時候他還是個中校,只在今年陳敬雲大規模晉升的時候,黃安源才晉升爲少將。而且他晉升少將的時候只是任職獨立騎兵團團長,區區一個騎兵團的團長按照國民軍軍制只是上校的軍校軍銜的,直接晉升是不妥的。但是按照他的資歷來說升任少將是綽綽有餘了,所以爲了給他升軍銜陳敬雲可是費了一番功夫,先是升他擔任後勤部軍牧司司長,然後又讓人兼任獨立騎兵團的團長。

實際上,國民軍中騎兵出身的將領不少,但是很多人學的是騎兵實際上卻沒有大規模率領帶領騎兵作戰的經驗,那些剛從福州軍校出來的騎兵軍官也還沒有成熟,陳敬雲自然不會把唯一的一個騎兵團交到尋常人手中,所以才做出了讓黃安源這個少將兼任騎兵團團長的事情來。

國民軍的騎兵部隊好北洋軍一樣,主要是分別配屬給各師。按照國民軍的最新編制一個師是可以配屬一個兩百多騎兵的騎兵營的,下轄三個騎兵連、一個機炮連。但是由於國民軍騎兵缺乏,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師都是沒有編滿一個騎兵營的,只有一個連左右,就連第九師這種擴編了武器裝備的國民軍現階段的王牌主力也不過才兩個連一百多騎兵。

真正完成滿編的只有第一師、警衛師少數幾個師而已。

由於騎兵實力不強,加上騎兵的訓練需要很長時間,陳敬云爲了進一步培養騎兵,所以就弄出來了一個獨立騎兵團的編制。本來也是和其他部隊的一樣弄成大團小連制,但是由於騎兵部隊多次遭遇敗績,陳敬雲準備仿效其他列強騎兵,在編制上弄成小團大連制。

這種編制的核心就是騎兵連下轄三個騎兵排,每排四十人,一個騎兵連爲一百六十人。使得騎兵連具備初步單獨作戰能力。

師屬騎兵營則是配屬三個騎兵連和一個機炮連,總兵力大約爲六百五十人。單獨編成兵旅、騎兵師部隊下屬的騎兵團則是加強到四個騎兵連和一個機炮連,一個團的兵力可達八百餘人,並按照情況以兩個騎兵團編成一個騎兵旅或者用三個騎兵團編成一個騎兵師。

這種編制也是列強騎兵的通用編制,能夠有效的提高騎兵的戰鬥力並讓騎兵團具備單獨作戰能力。

獨立騎兵團就是屬於四個騎兵連和一個機炮連的擴大編制,總兵力高達八百五十人,也是第一個用這種編制的騎兵部隊,國民軍的其他步兵師所轄的騎兵營由於作戰等原因繼續保有原有的編制,不過就算改了也會因爲國民軍缺乏騎兵而無法落實。因爲現在國民軍各師中的騎兵只有那麼一點,改變之前的一個騎兵營就和改編後的騎兵連沒什麼區別,前線的騎兵軍官大多數也是集中起來使用的。

國民軍建設騎兵的艱難黃安源是深有感觸,要是國民軍的騎兵也能和步兵和炮兵一樣發展快速的話,他黃安源早就當上少將,說不準現在都是和沈綱他們一樣成爲中將了,何至於現在這樣爲了升個軍銜還得去後勤部那裡掛靠一個軍牧司司長位置。

正是因爲知道建設騎兵的艱難,所以黃安源帶領騎兵團抵達江北地區後,一直都是很謹慎的,免的一個不小心就把國民軍好不容易纔建設起來的一個騎兵團給葬送掉了。

然後在戰場上,尤其還是在江北戰役這種大規模戰役中,騎兵團是不可能在後方悠閒的看戲的,身爲國民軍中唯一一支具備快速機動能力的騎兵部隊,騎兵團很自然的就被上峰派往了江北北部襲擊北洋軍補給線。

而當北洋軍全線撤退想要北逃的時候,騎兵團也是接到了攔截北洋軍北逃的命令。

“北洋軍是要逃了,不過他們不要想着從我手裡逃過去!”黃安源雖然想要保存騎兵實力,但是當這個命令來了後,他還是按耐不住心中的興奮,只要把北洋軍給攔下來那麼騎兵團就是大功一件,到時候自己也就有語氣爲騎兵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自己的軍銜也就會隨着騎兵的擴大而獲得晉升。

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454章 狐狸精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4章 剪辮造反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129章 夏日情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302章 遷移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213章 大戰(三)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48章 山東亂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621章 陸小曼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833章 直升機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52章 蔡凝(三)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2章 定都之爭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38章 英國領事第482章 授銜儀式
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454章 狐狸精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4章 剪辮造反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129章 夏日情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302章 遷移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213章 大戰(三)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48章 山東亂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621章 陸小曼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833章 直升機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52章 蔡凝(三)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2章 定都之爭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38章 英國領事第482章 授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