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

中國的海關自從前清時代就已經被列強所掌控,並且統一爲百分之五的稅率,中國自身並沒有提高貨物進口關稅的自主權。僅僅百分之五的稅率對於一個窮困的農業國家而言顯然是嚴重不足的,國家稅收少了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過低的關稅會對本國的工業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使得本國成爲其他工業發達國家的傾銷地,在這個貿易壁壘橫行的年代,如果落後國家不能爲本國工商業提供一個貿易壁壘的保護環境的話,那麼要談及發展工業只能是一句笑話。

對於民初的中國來說,收回關稅自主權是刻不容緩的!而同於想要在中國繼續獲取極大商業利益的列強來說,繼續掌控中國關稅也是必須的。

這是幾乎無法避開的衝突,所以在會議一開始,陳敬雲就是說:“對於收回關稅,我國『政府』是充滿了信心和決心的,任何企圖阻擋我們收回關稅主權的行爲都必將受到來自中國人民最嚴厲的抗議!”

一邊的外交部部長林長明也是符合道:“關稅主權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爲此我國『政府』正式向諸國提交收回海關主權之提議!”

說罷後,就是給各國的外交官們遞過去了一份正式文件。

很顯然各國外交官們對於陳敬雲和林長明的話是早有預料的,一個個都是面『色』不動,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法磊斯爵士面無表情道:“根據貴國前清『政府』和我國所簽訂的各項條約中,已經明確規定一切海關事務由總稅務司處理用以承擔各項貸款之償付!我國以及其他各國所派遣的人員也只是行監督之事,並無染指貴國關稅主權之意!”

總稅務司是一個比較奇特的機構,一方面這個機構名義上是屬於中國的官方行政機構,包括那些洋人們都是中國的官員身份,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些洋人也都是各國安排在總稅務司的財務監管人員。

說到關稅主權重點就兩方面,一方面是稅務官員的任命權,不過這只是次要的,哪怕是任命洋人其實影響也不大。真正重要的就一點,那即使稅率的自主權。也就說是中國獨立定製各項進口貨物的稅率權力。打個比方,比如各國包括日`本大量流入中國市場的仿製品尤其是布匹等,按照正常農業國家爲了保護本國紡織業,那絕對是會課以重稅,比如中國能夠自產的一些處級工業品,比如水泥、火柴、肥皂等同樣也會對進口產品施行重稅,用以扶持本國輕工業的發展,再者還有各類奢飾品同樣會課以重稅,避免大量資金外流。相對的中國緊缺之糧食就會降低稅收乃至免稅。

但是現在中國的海關稅率乃是當初的各項條約就限制死了,中國要自行更改或者增設都是不可行的,雖然名義上說是可以和各國協商增設和更改,但是實際上從來就沒變動過。

所以所謂的收回關稅主權其實就是指收回‘自主訂立海關稅率之權利’。

陳敬雲現在說要收回關稅主權,立馬就是引起了列國外交官的一片反對之聲,一個個都是說現行之關稅乃是以前的條約就簽訂的,決不能更改,就連一直支持陳敬雲的美國方面也是沉默了,道爾清道:“關稅之事還需再慎重慎重!”

不過陳敬雲也不生氣,對於現在就收回關稅主權他就沒抱有過希望,只不過是爲了今天之會談起個頭而已。

“現在的海關稅率制定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的形勢和當年已經變化極大,所以我們希望和各國協商對海關的各項稅率進行調整!”陳敬雲彷佛隨口說着,他的聲音落下後,林長明就是及時的給各國外交官地上了另外一份文件。

法磊斯爵士接過來一看,然後面『色』略微一變後道:“對於貴國提交之的協商稅率,這需要稟告我國『政府』後再另行討論。不過我提醒陳將軍閣下,貴方並不是中國之合法『政府』是沒有資格代替貴國之中央『政府』更改稅率的!”

如此的話讓陳敬雲臉『色』一變,名不正言不順嗎?

不過他的涵養功夫這些時候算是練出來了,只是面帶微笑着,此時自然有林長明去反駁:“我大元帥府由我國國會授權正式組建,乃是合法合理的中國中央政權,自然有資格和貴方協商關稅一事!”

緊接着伍廷芳也是引經據典,論證了南京臨時『政府』大元帥府之合法以及傳統地位,不過俄羅斯公使的一句話卻是讓伍廷芳也有些尷尬:“據我所知,貴方『政府』乃是南京國會授權的,而貴方之國會乃是根據孫文提出的臨時憲法組建,可是孫文在數月前就已經被貴方以叛國罪進行通緝了吧!”

通緝孫文的可不止袁世凱,連陳敬雲也湊了個熱鬧對孫文和黃興進行了通緝,而且連罪名都是一樣的,說是叛國罪。

好在玩外交的都是厚臉皮的人,林長明和伍廷芳一陣瞎扯後就是把這個話題繞了過去,不過也就不再糾纏那些什麼協商更改海關稅率了。

對於收回海關稅和協商更改海關稅率陳敬雲之前就沒抱有希望,在自己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實力之前是不可能輕易的拿回來的,要知道日`本明治維新數十年後,歷盡甲午、日俄戰爭的勝利後到現在都沒能完全收回關稅自主權,在1911年後雖然以國定關稅爲主,但是協定關稅依然還存在。

現在陳敬雲想要的很簡單,那就是要求獲得東南各省的海關稅之剩餘部分,也就是關餘!辛亥後關稅都被存進了外國銀行中,由設立在上海的各國銀行團所掌控,用來確保已經陷入軍閥混戰的中國繼續償還各種外債和賠款,而剩餘部分纔會轉交給中國。

由於辛亥後,不管是孫文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還是說剛成立兩個月的陳敬雲大元帥府,都沒有得到各國的正式外交承認,從國際外交關係上而言,滿清政權消亡以後,從去年到現在中國都沒有一個被各國所公開承認的合法中央『政府』。

原本根據英國等國支持袁世凱來看,應該是會承認袁世凱爲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的,但是基於一系列的外交顧慮和利益考量,各國都遲遲沒有正式承認袁世凱『政府』。而美國方面因爲是支持陳敬雲的,更不可能承認袁世凱政權的。

基於此,銀行團在支付關餘的時候就是遇上了麻煩,而各國也是把關餘當成了外交談判手段,去年的關餘就是和袁世凱談判了數次後才達成了交付協議,不過那時候陳敬雲還沒有另外成立『政府』,並且還是公開承認北洋『政府』,所以也就沒反對。

然而兩個月前陳敬雲成立了大元帥府後,已經是和北洋分道揚鑣,所以這東南各省的關餘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洋人送到袁世凱手上去的。

歷盡兩個月的商談,陳敬雲也是或明或暗表示了強硬以及威脅後,各國才總算是就關餘一事進行商談,這也就有了今天的會議。

會議進行了小一個小時後,雙方纔是談及了關餘事務,陳敬雲等人自然是毫不客氣的提出了要求銀行團把東南各省的的關餘轉交給大元帥府。

而銀行團則是拿出了各種理由來推遲,比如大元帥府並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甚至都不是一個正常的『政府』,並且拿出了當初黃興成立的大元帥府爲例子,說這個大元帥府只是成立『政府』前的過渡機構沒有權利和銀行團商談關餘問題。

爲此陳敬雲等人也是針鋒相對,而爲了拿到關餘也做出了極大的讓步,承諾保證各國之在南方各省的商業利益,並且保證在經濟開發區內對各國商人同等對待。

另外陳敬雲當天也再一次重申,轉交的關餘絕不會用於戰爭用途,會用於改善教育、民生方面。而這一點也是英國最爲擔心的,要知道一年的關餘可不少,陳敬雲要是拿了這筆錢去擴軍的話,袁世凱的壓力就會變得大很多。

在各方吵吵鬧鬧三個小時之後,會議就是停了下來,陳敬雲也是不在和這些職業外交家們磨嘴皮子了,而是先離去,剩下的自然有林成名和伍廷芳這些外交部的人和那些洋人去談,根據陳敬雲的估計,那完全的,一次『性』的拿到所有關餘是困難的,但是慢慢來,拿不到全部哪怕是那一部分也好。

只要錢到手了纔是真的,至於錢到手後不用於軍事的承諾只是表面承諾而已,這些事情是有很多變通方法的,比如這些錢都用於教育以及民生以及其他民政事務的話,相對的大元帥府本身就不用拿出其他的財政收入投入其中,而是可以用在軍事方面了。

陳敬雲離開了外交部後,心裡想着剛纔那些外交官們說的什麼大元帥府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這仔細一想也知道是自己疏忽了,當初重開國會之後並沒有成立傳統的『政府』,而是成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大元帥府,這主要就是爲了避免國會的牽制,也避免那些什麼公開選舉,畢竟要成立『政府』的話就要選取總統,內閣總理等等對於這些陳敬雲實在是沒什麼精力去弄。

但是大元帥府這個過渡機構存在也有兩個月了,不敢國民軍的內部人士還是普通國人都在期待着南方正式成立『政府』,而不是大元帥府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機構。

不就是一個『政府』嘛,那麼自己建一個就是了!陳敬雲從外交部走回大元帥府的路上就已經是把這事給決定了下來,一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就是找來了錢翰朗、然後還有鄭祖蔭、岑春煊、安華林等一羣高級官員,然後說:“你們暫時放下其他的事情,先給我弄一部憲法出來!”

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369章 十九號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94章 蔡秘書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586章 毒氣彈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82章 左將軍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33章 59號戰艦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72章 牽手賞梅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24章 殺人奪權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1040章 秋熱第89章 政治聚會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71章 各省局勢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8章 山東亂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49章 建寧和邵武
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369章 十九號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94章 蔡秘書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586章 毒氣彈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82章 左將軍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33章 59號戰艦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72章 牽手賞梅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24章 殺人奪權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1040章 秋熱第89章 政治聚會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71章 各省局勢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8章 山東亂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49章 建寧和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