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吉利斯(二)

前清和美國簽訂伯利恆合同時因爲武昌起義已經爆發,爲了避免引起紛亂以及列國干涉,當時的清廷和美國政府都選擇了秘而不宣,也就是簽訂了所謂的密約。

然而武昌起義之後,清政府短短几個月裡就垮臺了,隨後的是南北兩個政府並存,好不容易等到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實現了表面上的統一,但是依舊各種利益關係,目前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民國政府。

美國現在連民國政府都還沒有正式承認,那麼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的正式外交關係,而伯利恆密約也就擱置了下來,讓伯利恆公司和海軍部是乾着急,然而身爲民國政府的主導者袁世凱對伯利恆合同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對此並不看重,因爲這份伯利恆合同的核心是幫助中國重建海軍鞏固海防,現在袁世凱一門心思想着擴大陸軍進而統一南方諸省,那裡會有功夫去管這海軍啊。

說到這裡,就得提一提伯利恆合同的主要內容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由伯利恆鋼鐵公司幫助清政府發行兩千五百萬兩(摺合銀元約五千萬元,下面一律用銀元)債券用於海軍建設,該債券年利率爲5%,無須抵押。也就是所謂的無抵押貸款,利息和折扣也比主流貸款要低一些。這一點和善後大借款相比要好很多,要知道善後大借款財團可是要求監管中國財政,同時用北方數省的財政收入以及鹽政收入爲抵押,利息和折扣也遠遠高於伯利恆合同。然而這樣一個優惠的貸款爲什麼袁世凱不看重呢,因爲這合同裡頭限定了這批貸款的用途,其中四百萬元用於改進槍炮廠和彈藥廠,另外四百萬元用於改進或者建設海軍船塢和海軍兵工廠,剩餘的四千多萬元則是用於向美國購買中國所不能建造的軍艦,而當時中國能夠建造什麼樣的軍艦呢,頂多也就是千噸以下的炮艦,基本上所有遠洋軍艦都沒有能力建造。

可以說,這批貸款除了八百萬用於改進和建設兵工廠外,絕大部分都要用於向美國購置軍艦,而這些軍艦以及改進或建設兵工廠均有伯利恆公司負責。也就是所袁世凱頂多只能在這份條約裡得到小部分的幾百萬元用於兵工廠並支持陸軍建設,大部分都得扔進海軍這個無底洞裡頭。

於此相對的是,現在的五國銀行團所提供的善後大借款足足有兩千五百萬英鎊,能夠拿到手的將近上億銀元,最最關鍵的是,這批錢袁世凱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完全能夠全部用於陸軍戰費。

說到這,就得又說一說美國和五國銀行團之間的矛盾了,一開始美國也是銀行團之一,最開始是四國銀行團。後來英國爲了阻止日本單獨向袁世凱提供貸款所以就把日本拉了進來,同時爲了平衡又把俄羅斯才拉了進來,如此一來就變成了六國銀行團。這種情況下,美國本來在遠東地區就和日本有着諸多矛盾,所以乾脆就退出了銀行團。

雖然大夥都沒明着說,但是也都知道,袁世凱要是和美國接洽貸款的話,英國爲首的五國銀行團勢必會對此阻礙。

Wωω ◆ttk an ◆¢ O

這麼一來二往,這個伯利恆密約被擱置下來也就順理成章了,當然了,如果拿到了善後大借款後,袁世凱又能成功的統一南方諸省,解決了這些大麻煩之後袁世凱也是會回過頭來重建海軍的,但是在統一中國之前,袁世凱是沒心思看向海軍的。

伯利恆密約被擱置了,海軍部那邊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沒辦法,這種事涉及到了北洋政府的整體戰略選擇,海軍部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影響袁世凱的決策。

然而身爲密約的另外一方,美國方面卻是急破了頭,準確的說是伯利恆公司方面急破了頭。這份密約雖然是由兩國政府主導,但是合約卻是由中國前清政府和伯利恆公司簽訂的合約,嚴格上來說這並不是一份政府之間的條約,而是一份商業合同。

最最關鍵的是,這份條約的簽訂者清朝都已經完蛋了,這份合同能不能繼續履行下去就變成了一個未知數。

如此情況下,伯利恆公司方面爲了保證合同的繼續施行,想了諸多的辦法,美國公使嘉樂恆和海軍上校吉利斯多次拜訪北京的相關人員,然而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使這個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

正當美國方面苦悶之餘,飛鴻號一事卻是開始頻繁出現在報紙上面,進而讓美國方面第一次真正的關注起來陳敬雲。

先是海軍上校吉利斯致電福州領事館,要求其證實陳敬雲是否有意圖出錢購買飛鴻號。要知道自從辛亥起義後,美國方面就一直擔心着飛鴻號的船款會被拖欠,雖然這船隻是一艘小小的訓練巡洋艦,但是它代表的卻是美國軍艦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是伯利恆合同的前奏。如果飛鴻號中國方面都放棄了的話,那麼可以預想而知中國方面對伯利恆合同的態度也就不會有太大的積極性。

福州領事館方面的美國外交人員當時就給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恆發起了一份長長的報告,報告上不但有着陳敬雲對海軍的態度,更多的卻是陳敬雲個人以及國民軍方面的情報資料。

“據所知,陳敬雲個人對國民軍有着極大的影響力,國民軍的下屬將領均爲陳敬雲的嫡系將領,同時國民軍的訓練和裝備水平雖然遠遠不及正常國際水平,但是相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已經相當優秀,前面的杭州戰事中,根據情報顯示當時國民軍僅以一萬人左右的兵力就擊敗了朱瑞的三萬兵力。從這已經可以判斷出,國民軍已經有能力影響中國東南部局勢。

陳敬雲組建了中國社會黨,提倡工商自由,發展民生經濟,並贊同我國之門戶開放政策,並已經多次公開表示歡迎我國商人前往閩浙地區進行投資。並私下對各國公使承諾過,他有意在福州以及杭州兩地建立經濟開發區,期間各國商人皆可進行自由投資,並保證給予最優惠之稅收甚至部分免稅待遇。

陳敬雲對海軍的態度也非常重視,根據情報顯示福州艦隊已經打算在建造一艘炮艦,並和海軍部洽談準備付款購回飛鴻號!”

這一份美國駐福州領事館發來的長長的報告卻是迅速引起了嘉樂恆的重視,身爲美國遠東問題專家的嘉樂恆對中國的現狀是瞭解的,對於中國的一些人和事都是有着較深的見解。從這份報告裡頭,他一眼就看出了陳敬雲的爭霸野心,不管是掌控國民軍還是投資金錢在馬尾船廠中造軍艦,都讓嘉樂恆從中看到了一個極有野心的人。而更加重要的是,這個陳敬雲似乎極爲關注工商業,並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贊同,同時還歡迎美國資本前往閩浙兩省投資。

這對於一個空有錢滿世界尋找着投資機會和產品傾銷市場的國家來說,陳敬雲這樣的統治者是很對美國胃口的。

而這樣的人和袁世凱比起來,也讓美國對陳敬雲更有好感。這裡頭的原因就是,袁世凱和英國人的關係太過於密切,嚴重影響美國在華勢力。另外一方面嘛,也和美國的全球外交策略有關,這年頭的美國的經濟能力已經算得上是頭號強國的,手裡頭握着大把大把的錢,這從一戰之前的海軍軍備競賽就可以看出來,那些戰列艦幾乎不要錢一樣一艘接着一艘下水,連老牌帝國英國看着都得倒吸涼氣。但是有着如此龐大經濟能力的美國卻是沒有相應的國際地位,基本一戰之前美國給世界的印象尤其是給英法的印象就是鄉巴佬和爆發富的結合體,國際事務上說話都不如意大利,更加不用說英法德三國了。

爲了提升國際地位,歷史上的美國一直到二戰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攪屎棍的角色,在全球範圍內以拆英法的臺爲基本外交政策。

美國退出銀行團也差不多是這種外交政策的產物。

嘉樂恆發現了陳敬雲有野心,同時又察覺到了陳敬雲真的有爭霸之實力,所以在把福州方面的報告一字不差的轉交到了國內後,他也是給國務卿發去了他對於中國局勢的最新看法。

“根據目前中國之局勢,目前北方中央政府和南方的數個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正在加劇,而基於中國人獨特的思維,在未來數年內都不可能完成真正的統一。甚至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內戰。目前中國國內已經有三方勢力可以對中央政府形成挑戰,一種是孫文爲首的革命黨人,一個是以蔡鍔爲首的雲貴軍事集團,剩下的一個是以陳敬云爲首的閩浙軍事集團。而這三方勢力中,依照各種情報顯示,陳敬雲擁有最大的潛力,不但擁有超過十萬的部隊,而且還佔據了中國最爲富有的東南沿海地區,並擁有當地工商階層之支持。基於中國目前之狀況,本人建議對中國採取更加靈活的外交政策,對中國之地方政府進行接觸,尤其是東南地區的陳敬雲軍事集團。”

嘉樂恆的報道和福州領事館提交的關於陳敬雲和閩浙兩省的報告也受到了美國國務卿諾克斯的重視,隨即給嘉樂恆去電,表示贊同嘉樂恆的靈活外交政策,在保持和袁世凱北方政府的關係同時和南方的各個地方政府展開聯繫,並指示在華的外交人員協助處理飛鴻號以及伯利恆合同。

嘉樂恆收到電報後,當天就派了美國駐華副武官海軍上校吉利斯前往福州。

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003章 兄弟(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334章 上海事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4章 剪辮造反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7章 林家有女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1055章 分析(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71章 各省局勢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11章 午夜暗香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0章 密議(二)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105章 邀兵通電
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003章 兄弟(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334章 上海事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4章 剪辮造反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7章 林家有女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1055章 分析(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71章 各省局勢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11章 午夜暗香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0章 密議(二)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105章 邀兵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