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

永嘉元年,二月初九,巳時,府主官衙。

“諸位,看看吧,咱血旗軍出人才啊。介成,你這位大舅哥有點成氣候的意思呢。”書房內,華興府十餘核心高層分案坐定,紀澤則手揚一份二級藍色信報,面帶怪異道,但觀其神色,倒也不見氣惱,甚至隱有隔岸看戲之感。

這份藍色信報,正是關於魏復起兵青州的境況。二月二那夜輕取劇縣之後,早有預謀的魏復鎖城一日,次夜故技重施,再下相鄰兩座縣城,跟着懲惡鋤奸、抄沒豪產、開倉放糧、招募勇壯兼而浴血誓師,更有甚者,他還主動出擊,率兵伏擊了高密郡國聞訊趕來剿匪的千多晉軍。

短短几日,魏復已然佔據了青州南部毗鄰徐州和沂蒙山區的三縣之地,擁有了五千交過投名狀的兵壯,其中近半還達到或超過了尋常郡兵水準。如今他已樹起了徵東大將軍的反旗,左右攻城拔寨,招募義兵,更有奪取高密郡城之勢。當然,收到急報的青州都督高密王,也已從臨淄派出了六千軍兵南下平叛。

此外,今日還有另一信報,事關江南陳敏,其叛亂終被蕩平,本人也已授首。這其中,從去年底陳敏叛軍敗退出荊州迄今,看出陳敏敗勢已顯的故吳士族們,果然如同昔日背棄孫吳一樣,狠狠背棄了陳敏。他們以顧敏的伯父顧榮爲首,在陳敏背後斷絕糧草、勸反兵將、襲殺嫡系,怎一個落井下石了得!可憐陳敏一時豪雄,最後階段幾乎未能對戰晉軍,根本就是被故吳士族從背後活活捅死的!

《資治通鑑》有載:“陳敏刑政無章,不爲英俊所附;子弟兇暴,所在爲患;顧榮、周*等憂之。廬江內史華譚遺榮等書曰...榮等素有圖敏之心,及得書,甚慚,密遣使報徵東大將軍劉準,使發兵臨江。己爲內應,剪髮爲信。準遣揚州刺史劉機等出歷陽討敏。敏使其弟廣武將軍昶將兵數萬屯烏江,歷陽太守宏屯牛渚。敏弟處知顧榮等有貳心,勸敏殺之,敏不從。”

“昶司馬錢廣,周*同郡人也,*密使廣殺昶。廣勒兵朱雀橋南;敏遣甘卓討廣,堅甲精兵盡委之。顧榮與周*共說甘卓曰:“若江東之事可濟,當共成之,然...卓遂詐稱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與*、榮及前鬆滋侯相丹楊紀瞻共攻敏。敏單騎北走,追獲之於江乘,遂斬敏於建業,夷三族。於是會稽等郡盡殺敏諸弟。”

必須說,故吳士族太奸詐太無恥!別虛談那些是非大義,單看陳敏叛亂的前後局勢,陳敏從右將軍變成滅族,晉廷大費血本平叛卻按下葫蘆起了瓢;反觀一同反叛的故吳士族,憑藉最後時刻反戈一擊,憑藉晉廷勢力大減,他們戰後非但不曾受到懲罰,還借叛亂驅逐了晉廷辛苦二十年才植入江東的勢力,從而再度把持了這塊地盤,並憑此抗住了東晉百年的一再打壓,直至陪着東晉滅亡,瞧這二皮臉玩的。

瀏覽完兩份信報,衆人與紀澤一般,對陳敏的敗亡早有預料,也不甚在意,反是對魏復一事極爲上心。其中孫鵬的心緒無疑最爲複雜,也最先開口:“這,這,觀其行事手段,幾乎悉數沿襲我血旗軍昔日做法。而且,其舉兵之地,既毗鄰沂蒙山區,又處青徐乃至兗州交界,打不贏隨時便可轉移他州,這廝頗得我血旗軍的用兵精髓啊。”

經孫鵬這個老軍伍的提醒,大多人這才反應過來,書房中的氣氛愈加怪異,也愈加凝重。訕訕然,孫鵬起身離席,長躬請罪道:“鵬因一己私情,昔日放過魏復,不想其人竟然如此模仿我血旗軍,觀其趨勢,日後或可做大,從而霍亂漢家,甚而成爲我軍隱患。鵬有罪,請主公責罰,也自請回避此次會議。”

“介成無需多心,昔日監曹放他離去,本就有我授意,畢竟當時他爲我血旗軍立有不菲戰功,人各有志罷了。過去就過去吧,介成無需掛懷,歸席便是。”紀澤擺擺手,不以爲意道,“況且,青州之亂源自士族官府不修德政,無視民間疾苦,即便沒有魏復起兵,也會有曹復抑或張復起兵,是以今日我召集會議,也並非商討對魏復出手。”

事實上,此刻的紀澤頗爲感慨,他隱約記得正史中,此時開始起兵霍亂青徐的,該是那位死在暗影手中的王彌。孰料他紀某人幹掉了王彌,卻又培養出了一個反晉復魏的魏復,幹起了本該王彌乾的勾當,歷史的車輪果然不易變向,時勢造英雄還是要多過英雄造時勢啊。

(注:《資治通鑑》有載:“(永嘉元年)二月,王彌寇青、徐二州,自稱徵東大將軍,攻殺二千石。太傅越以公車令東萊鞠羨爲本郡太守,以討彌,彌擊殺之。”)

同時,紀澤也徹底收起了制止中原內亂的大義想法,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針對正史中的那些造反頭子,令自己像雁門關外那般再獲苦逼回報,反讓晉廷士族去催生新的造反頭子,還不如順勢而爲,加緊壯大自身,積蓄實力,直待某一日兵強馬壯,直接入主中原,進而碾壓士族在內的一切牛鬼蛇神,重新收拾舊山河!

“主公,濤以爲魏復此人文武雙全,又深諳我血旗軍戰法,其人此時起兵雖對我華興府有利,但若任其做大,我血旗軍終歸會有踏馬中原之日,日後此人恐將成爲我軍勁敵。是以,留之弊大於利,還當趁其羽翼未豐,儘早扼殺之。”不無歉意的看了孫鵬一眼,馬濤拱手道,而他的意見顯然得到了不少人的點頭認同。

“做大?他能做多大?諸位以爲,光憑血旗軍浴血搏殺,我華興府就能有今日光景?農之本,工之強,商之富,皆不可或缺!別說他工商遠不及我等,在中原四戰之地,他便想安生種田都不可得,縱然其人一時握有強兵,也只能流竄洗劫,終將背離我血旗軍魂,屆時便是其發展盡頭。而到了那時,我華興府早成巨人了,呵呵,論發展速度,只要有時間,紀某自信可以甩開任何勢力!”紀澤說的十分篤定。

“其實,魏復起兵,我方若再出手,只會令中原更亂。想必此刻那高密王僅有一隻眼睛盯着魏復,另一隻眼該是更加警惕的盯着長廣呢。”龐俊適時出言支持了紀澤,但跟着又建議道,“我等不能出兵,卻必須加強對其監控,還請主公爲此專門投入暗影力量,以防日後被其完全脫繮。”

不就是暗示咱安排臥底嘛,這還用提醒嗎?紀澤含笑點頭,不經意間與吳蘭相視一笑,繼而,他見衆人再無異議,便轉入主題道:“好了,今日召諸位前來,系因青徐亂起,甚或波及大晉,據暗影消息,公師番舊將汲桑正在河北潛伏並四處串聯,只恐也會趁機起兵,必將再有大量受災流民,我華興府素來扶危濟困,決不可不聞不問,如此或將有數十萬漢人移民海外,如何應對?何處安置?”

說甚扶危濟困?分明是趁火打劫吸納人口嘛!衆人不禁爲紀某人的愈加無恥而腹誹,怎奈大晉之亂偏生就是華興府移民擴張的大好機會,在座諸人雖心情複雜,卻也僅此而已,畢竟他們乃至他們的家人族人,皆已與華興府完全捆綁。

張賓率先道:“去歲移民,所設沿海賑濟點與合作勢力猶在,如今我等又已修好晉廷,更兼去秋放回兩萬流民在中原民間宣傳,是以,引入移民由我行政署襲陳例便可,其數量僅取決於中原內亂程度。當然,資金錢糧方面可得華興慈善基金大力相助,呵呵。至於安置之地,只有擴土一途了。”

“既如此,我等不妨變更對韓戰略,索性真就一舉滅了馬韓,直接將移民遷至那裡,也省的樂郡不時受其騷擾。”錢波笑道,能坐在此間的核心高層,自都知道華興府目前針對馬韓的是“半殖民地”既定戰略。

“不妥,馬韓不強,麻煩在於其周邊的半島鄰國,乃至王浚等晉朝勢力,吞併馬韓或將陷入泥潭,莫說移民開發增強實力,只恐反而拖累我華興府發展。”孫鵬搖頭,繼而手指牆上地圖的夷州島道,“柿子撿軟的捏,我等當集中力量,率先全取夷州島。夷州島所患者無非瘟疫,既有昔日太平道宮所留藥方,即便春夏入遷,也當無甚大礙。”

“馬韓有泥潭之險,夷州有瘟病之患,呂宋更是不毛之地,那麼,我等可擴方向,僅餘倭國了。”眼見紀澤並不表態,錢鳳手指地圖笑道,“倭島面積與夷州島乃至馬韓相當,其民略多過馬韓,民風兇悍卻身材矮小,兵甲落後,論實力當僅略勝馬韓。然其孤立海外,更東更北雖有大島,但土著甚爲矇昧,不至相援,反而最適我軍攻取。”

(注:西晉時的倭人處於古墳時代初期,含漢韓等族移民後裔和土著繩文人,尚未形成統一民族,其中心還在後世的九州島,以邪馬臺方國爲首,實行部落聯盟的政體,勢力已然向着後世本州島的關西地區拓荒擴展,但此時通稱的倭島仍是指的九州島。其人口在魏明帝時史載爲七萬戶,晉時當無重大變化,九州島約五十多萬居民。)

終於聽到屬下有人提及倭人了,剛還扮沉默的紀澤忍不住露出笑容,徹底暴露了他的本心。不說此時殖民倭島本就是個難易適中的上好選擇,單就他一名來自後世的穿越人士,不碾壓小鬼子怎麼好意思自稱華夏人,即便此時的倭人尚還不算所謂的和族,但誰叫他們是其祖先呢?

也不再等衆人討論,紀澤直接表態:“士儀所言甚合我意,但若此番移民有望超過二十萬,入夏之後,我軍就將征服倭島,至於進攻馬韓,虛晃一槍以觀各方反應,淺嘗輒止便好。當然,即便移民不足二十萬,今夏也須佔據對馬島,率先掌控朝鮮海峽,並截斷倭人與半島間聯繫,以備日後。”

許久不見紀某人如此武斷,且決定也無明顯紕漏,衆人還能說甚,紛紛拱手道:“主公英明!但請主公吩咐!”

紀澤對衆人的配合很是滿意,旋即吩咐道:“即日起,暗影當着手倭島情報收集,並設法爲我軍攻取對馬島和倭島,尋求正當名義。各部戰爭籌備繼續,但有輕忽者,嚴懲不貸!對了,監察廳還當協同華興商會,從大晉徵集有關白銀的探礦開礦技師。哼哼,倭島可有不少白銀呢。呃,諸位都看啥?這是昔日聽家師偶爾談起的...”

又兩日,紀澤攜妻帶妹,低調前往樂東港,送走了遷往琉球的張氏一家,以紀澤如今的權勢,將她們的低調生活安排妥帖自非難事。其後,他們四人索性略作喬莊,以路人甲的身份,旁觀了一場由樂東縣判所主持的開庭公審,涉案者正是陶發等一衆由漁船遇難事件所引出的走私嫌疑犯。

案情並不複雜,一干普通漁民爲利所誘,利用漁船出海之便,逃避關稅,協助海運商家轉賣些高關稅商貨。畢竟華興府剛剛放開私人商貿,作案手段尚還簡單,涉案金額也僅一般,小兒科般的案情根本經不起監察廳與司法署的調查,人證物證俱全,陶發等人也皆供認不諱。而有着陪審團與百姓旁聽,判決過程也算公開公正。

唯一有所爭議的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陶發,是否對遇難漁民之死負有刑事責任。這一點,儘管遇難者家屬指控其涉嫌謀殺,陪審團也傾向於此,但縣判卻以立據不足予以駁回。好在,隨後的宣判中,基於陪審團的強烈要求,躲過殺人償命的陶發也沒落好,被罰得傾家蕩產不說,本人被判了礦場苦役十年,舉戶降爲平民,更被永久禁止行商。

其餘涉案百姓與失職官員的判罰不提,倒是徐明與徐海兩名僥倖逃生的漁民後生,因是從犯且舉報有功,被免於起訴,而遇難者家屬也被免除了經濟制裁。判罰雖不算嚴格遵循律條,卻符合人情。

而就在判罰之後,劍無煙以華興慈善基金大執事的身份公開亮相,宣佈以基金會名義對遇難者的老幼家屬予以慈善資助,她公然聲明,她個人尊重判決結果,此次捐助與官府無關,官府對此也沒撫卹義務,她與基金會如此作爲,更多是感動於遇難漁民的死戰精神...

第七百八十九回 趁火謀劫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三百七十八回 雲辛烽火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四百八十一回 五方協議第二百七十回 保障佃制第九十六回 以逸待勞第七百四十九回 靈洲大捷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六百三十四回 彌天之謊第五百四十二回 漁翁失算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五百四十四回 錫蘭遺族第一百一十八回 套攏女俠第七百二十五回 虛虛實實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三百七十七回 隔岸點火第五百七十五回 走舸逞威第七百六十三回 雨夜突圍第四百五十九回 八陣迷宮第六百八十四回 千里馳援第八十四回 義結金蘭第三百九十八回 祭祖開府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四百六十一回 漏網之患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七百九十五回 夜襲蒙兀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三十七回 不速之客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七百三十二回 完敗劉粲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四百一十回 坑坑喋血第二百四十六回 張網以待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四百七十二回 守株待兔第七百四十六回 河套會戰第五百一十一回 撲朔知援第五百六十一回 騎戰懾敵第六百九十六回 人心思變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二百六十七回 靖安剿匪第三十四回 再詐胡營第六百一十四回 江南水軍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八十二回 蠻勇鐵奴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四百五十二回 匪兵夜襲第一百三十二回 丐姓飛賊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五百五十五回 出兵勤王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四十回 步步坑敵第四百三十四回 劉輿之助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八十八回 圖窮匕見第六百三十三回 放歸宇文第四百五十二回 匪兵夜襲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五百四十九回 中樞南遷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一百四十四回 陽平劉靈第七百七十四回 王敦之策第三百六十九回 科考選官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三百二十九回 勸進風波第三百八十一回 華興約書第四百一十回 坑坑喋血
第七百八十九回 趁火謀劫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三百七十八回 雲辛烽火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四百八十一回 五方協議第二百七十回 保障佃制第九十六回 以逸待勞第七百四十九回 靈洲大捷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六百三十四回 彌天之謊第五百四十二回 漁翁失算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五百四十四回 錫蘭遺族第一百一十八回 套攏女俠第七百二十五回 虛虛實實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三百七十七回 隔岸點火第五百七十五回 走舸逞威第七百六十三回 雨夜突圍第四百五十九回 八陣迷宮第六百八十四回 千里馳援第八十四回 義結金蘭第三百九十八回 祭祖開府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四百六十一回 漏網之患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七百九十五回 夜襲蒙兀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三十七回 不速之客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七百三十二回 完敗劉粲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四百一十回 坑坑喋血第二百四十六回 張網以待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四百七十二回 守株待兔第七百四十六回 河套會戰第五百一十一回 撲朔知援第五百六十一回 騎戰懾敵第六百九十六回 人心思變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二百六十七回 靖安剿匪第三十四回 再詐胡營第六百一十四回 江南水軍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八十二回 蠻勇鐵奴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四百五十二回 匪兵夜襲第一百三十二回 丐姓飛賊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五百五十五回 出兵勤王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四十回 步步坑敵第四百三十四回 劉輿之助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八十八回 圖窮匕見第六百三十三回 放歸宇文第四百五十二回 匪兵夜襲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五百四十九回 中樞南遷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一百四十四回 陽平劉靈第七百七十四回 王敦之策第三百六十九回 科考選官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三百二十九回 勸進風波第三百八十一回 華興約書第四百一十回 坑坑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