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回 廷議密謀

四月二十二,紀澤收到了上官仁那份僥倖從破冰港送抵的鴿信,此時,他的中路大軍剛剛攻取了誠韓的白嶺城。說是攻佔,不如說是逼降,只因中路軍費了一日苦工,愣將中型火炮架上了白嶺城邊上的一處山峰。原本拋石機根本夠不着的裡許距離,居高臨下的中型火炮卻能輕鬆的轟至該城的大部分城區。

歷經中型火炮沒日沒夜沒規律的兩日轟砸,白嶺城守卒本就因爲黃陽坪大敗而極度低落的士氣,直接降至零點。偏生這個時候,殺入誠韓境內的孫鵬東路軍,順利攻佔了白嶺城身後的圖慕方國,隨捷報一道給紀澤送來了被俘的圖慕臣智。於是,圖慕臣智被送入了白嶺城,後路被斷之下,孤立無援的誠韓主將箕古曜終是順應軍心,開城投降。

相比白嶺城被圍三日才告投降,弁韓新主金雄所在的西伽城,其更早之前的投降,就要乾脆多了。虎父未必無犬子,已然喪失了弁韓的絕大部分領土,再有黃陽坪一敗徹底斷了外援,陷入絕境的金雄,以及那羣同樣陷入絕境的弁韓殘兵餘臣們,中路軍一到,稍微再放寬了丁點招降條件,他們便哭着喊着棄暗投明了。

金雄與西伽城投降的消息,次日便送抵了弁韓的最後一座城池,已被血旗西路軍一部所圍困的友山城,隨附的還有金雄的親筆勸降書。於是,死腦筋想爲弁韓死節的友山臣智死了,死於麾下的集體暴亂。而隨着友山城的陷落,弁韓徹底淪陷,趕在徒有其名的馬韓之前,成爲第一個正式亡於血旗軍之手的半島國家。

中路軍層層推進期間,孫鵬的東路軍已經輕鬆攻佔了包括圖慕方國在內的兩個誠韓方國,兵鋒直指誠韓都城;曹嶷的西路軍也用三日苦戰,攻取了現屬百濟的馬韓舊都福津城,暫屬旗下的水三軍團,也由秦栓統領,殺了個回馬槍,襲取了兵力空虛的清蘭軍港,目前西路軍已然兵逼雲辛方國,乃至百濟的蟾津江一線。

不過,動作最大的當屬郝勇領綱,程遠謀策的北路軍,他們幾乎與黃陽坪大捷前後腳的時間,襲取了高句麗幾無預防的雙隆城。繼而,他們一邊組織整固馬訾水一線的水陸封鎖,一邊投入重兵兩面夾擊,奪取了高句麗南部的數座城池塢堡,打通了林武偏師與郝勇所部間的陸路通道,非但令高句麗疆域縮水至半數,實現了北路軍的統一調派,也徹底封死了鮮卑騎兵借道高句麗竄回遼東的可能...

與之同時,漢江之畔,慰禮城,百濟王宮的一間偏殿,一場密議已是接連第三天的召開。密議事關舉國命運,與會人員卻是不多,僅有六人,國王比流王,相國依風術等四名重臣,以及從黃陽坪秘密返回都城的大將軍解仇。

“大王,前方戰報,血旗水軍已然封鎖了蟾津江面,其步軍也已包圍了雲辛城,以其兵鋒之厲,加之雲辛兵力空虛,預計破城僅在不日。接下的,便該是揮師西進,殺入我腹心之地,屆時,我方籌碼將越來越少,甚至連遷國機會都將喪失了。”相國依風術一臉愁容,語帶焦慮道,“最多後日,從鹿山城撤返的鮮卑人,便將經過我慰禮城,時機稍縱即逝,還望大王儘早決斷啊。”

“先祖數百年基業,卻要丟在本王手中,本王實在於心難安啊。”比流王面顯悲慼,轉向解仇道,“愛卿,我百濟全民徵兵,尚有十萬之數,難道真就無法抵抗住那血旗軍?”

黯然搖頭,解仇道:“罪臣無能,即便我百濟剩餘的兩萬精銳,平均戰力也僅略勝於血旗輔兵,民兵戰力更是不堪,而血旗軍只要願意,隨時皆可調來十五萬戰輔兵殺入我百濟境內,更兼他們有諸多軍械利器,實難抵抗呀。何況,西北方也傳來確切消息,血旗軍已然封鎖了半島,難有外援,軍心已然震恐,只怕血旗軍殺至,反叛投降者也將...”

一名大臣適時接話道:“如今那華興府主雖是秘密與我等媾和遷國之事,無非爲了暗算慕容廆一把,但若我等不從,只怕遷國之議便將由陰謀轉爲陽謀,風聲勢必被其在百濟傳開,屆時軍民飽受兵災,只怕反會怨懟大王,人心離散,更無勝機啊!”

連紀賊都改稱爲華興府主了,只怕是爾等最先離心離德吧!?眼中冷光一閃而逝,比流王是篡權年少侄兒而登上王位的人,焉不知臣心險惡,他聞言雖然心中惱火,卻也只得壓下情緒。畢竟,當下絕非內部肅清之時,況且,便是遷國,他仍是國王,也總比像弁韓王那樣做寓翁好呀。

長嘆一聲,比流王復又躊躇着問道:“戰不能勝,無法保國,投降那等恥辱之事,更非本王所爲,可即便我等同意遷國,安知那華興府掌控半島之後,不會翻臉不認賬,屆時在海上稍動手腳,只怕我等皆會葬身魚腹呀。”

即便葬身魚腹,最多也就是你王室而已,我等卻能保住舉族上下啊!相國依風術目光一閃,忙勸慰道:“此點大王倒是不必擔憂,那華興府主胸懷大志,野心勃勃,而南洋土地廣袤廉價,拓荒艱辛,對其猶如雞肋,故其日後若想兵入中原,遷國必是其一招重要籌碼,我百濟遷國則是其第一道標杆。想來,他非但不會難爲我等,反會設法安頓好我等,日後纔好繼續遷國他人。”

比流王輕輕點頭,雖驀然不語,卻已明顯有了鬆動之意。見此,一名職比中正的王室老臣離席跪倒,哀聲懇求道:“大王,不能再打了,與其玉石俱焚,徒增死傷,不若遷國,尚可延續我百濟國祚,延續我王室傳承啊。爲我百濟數十萬百姓,爲我王室傳承,還請大王遷國吧!”

“爲我百濟數十萬百姓,爲了王室傳承,還請大王遷國吧!”有人帶頭,相國依風術忙也跟着離席跪請道。其餘幾名重臣同樣紛紛跟上,倒是最早傾向於遷國的解仇,躊躇片刻之後,並未離席,僅是沉默以對,目光則堅定的看往比流王,頗一副馬首是瞻之意。

欣慰的看了眼解仇,比流王目光復雜的掃過一應跪倒懇請的臣僚,揮手嘆道:“諸位愛卿請起,本王准奏便是。只是,時間緊迫,人質一事又當如何解決?”

這一次,解仇沒等他人出聲,便拿出了回程中的謀劃,卻聽他慨然道:“所謂主辱臣死,爲我百濟長久計,大王絕不可以入質華興府,而諸位王子乃儲君之選,悉數入質也是國家之恥,同樣絕不可行。臣下以爲,我等當遂了華興府主之願,也爲日後結下善緣,還可換回一應被俘將士。左右我等只需邀請慕容廆入城與大王商議戰事,並給鮮卑軍的犒賞酒食下藥,有心算無心,屆時伏兵驟起,滅之輕鬆!”

比流王聽得滿意,他本人自然不願冒險爲質,同樣不捨自己所有的兒子前去爲質,相比之下,慕容廆那個過氣盟友,遷國之後天南地北再無瓜葛的鮮卑勢力,賣就賣了。當然,作爲需要臣屬們講究信義的一介國王,他必須含蓄。於是,他面犯爲難道:“慕容廆畢竟率軍來援,本王棄之不忍啊。”

衆臣安不知比流王那點虛僞心思,左右已然逼諫得比流王遷國了,自當適當捧捧哏照顧一下大王顏面。而且,他們自家也不乏子弟淪爲血旗軍俘虜,用慕容廆一個外人換回來也蠻好。

於是,依風術懇切道:“大王仁義,然國家之間不過利益而已,慕容廆說是仗義來援,也僅爲了鼓動我等消耗華興府,助他鮮卑消弭隱憂,又能有多少好心,黃陽坪一戰他率先逃離戰場便是明證!他們不仁在先,我等不義在後,有何可愧?大不了事後編個名頭,洗去背盟之嫌就是。”

再無異議,比流王借坡下驢,肅然道:“好,便依諸卿所言!解愛卿,此事便交由你背後統籌。相國,您老而彌堅,喜怒不形於色,待得那慕容廆前來,便由你代表本王,誘那慕容廆入城。那慕容廆絕非易與之輩,我等務必好生籌謀一番...”

兩日之後,在血旗中路軍逼迫之下,主動撤離鹿山城的慕容鮮卑人馬,剩約七千騎兵,在慕容廆的率領下,退至了百濟後方的慰禮都城。相比月初東去迎戰血旗軍時的躊躇滿志乃至囂張跋扈,這幫殘兵此刻恰如一隻只鬥敗的公雞,人人垂頭喪氣,就連馬兒也是蔫頭耷腦。倒是慕容廆,儘管滿腹心思,卻仍一臉淡然,頗似僅與血旗軍平手而歸。

“大單于,百濟相國率一衆官員在城東十里相候,場面頗爲隆重!”一名探哨百夫長奔至大纛之下,下馬稟道,“那相國還遣來了一名先頭迎接使,要求先見大單于一面。”

“哦,百濟上下還真盛情嘛。”慕容廆目光一閃,不動聲色道,“請使者過來吧。”

片刻之後,一名三旬官員騎至慕容廆馬前,下馬躬身,十分禮敬道:“在下奉相國之命,特此先頭引領大單于凱旋之軍。當然,相國也有一點小小請求,還望鮮卑勇士們暫時克服疲勞,擺出赳赳雄姿,也好讓我方迎接民衆,得以一覽貴軍風采...”

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七百六十五回 夜半信使第六百零九回 雨夜激戰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四百三十一回 工商改制第二百二十回 火燒劉曜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二回 幷州流民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三百八十八回 弘道太上第八百一十一回 勝局落定第三百回 戰略東進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四十九回 無端推波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五百零一回 東線遭襲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六百零八回 各出解數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第二百九十回 東方神火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六百四十九回 探疆獻禮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五百二十七回 倭都告破第五百九十回 顧全到訪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三百五十六回 結好段氏第二百一十九回 步步入局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二百四十二回 匿兵垂柳第六百五十七回 風雲涌動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三百五十二回 鐵騎對決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一百六十九回 揭秘驅邪第四百四十五回 魏復起兵第六百八十五回 陘東大捷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七十二回 少年李農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五百四十六回 阿三進城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三百五十一回 折箭賭戰第四百五十三回 悶頭一棒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一百三十四回 恩結祖逖第九十四回 三番折戟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百一十七回 時過境遷第四百九十七回 耕戰並行第二百四十七回 雷霆一擊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六百四十二回 慕容西遷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五百一十四回 攻城序幕第二百九十回 東方神火第二百五十九回 截斷井陘第一百八十四回 跳水破局第五百零五回 火焚渡船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二百二十六回 魏復出走第六百七十八回 喋血奪門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五十一回 張網殲匪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二百零八回 司馬黃雀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百三十七回 慕容元邕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一百零二回 山道喋血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
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七百六十五回 夜半信使第六百零九回 雨夜激戰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四百三十一回 工商改制第二百二十回 火燒劉曜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二回 幷州流民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三百八十八回 弘道太上第八百一十一回 勝局落定第三百回 戰略東進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四十九回 無端推波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五百零一回 東線遭襲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六百零八回 各出解數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第二百九十回 東方神火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六百四十九回 探疆獻禮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五百二十七回 倭都告破第五百九十回 顧全到訪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三百五十六回 結好段氏第二百一十九回 步步入局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二百四十二回 匿兵垂柳第六百五十七回 風雲涌動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三百五十二回 鐵騎對決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一百六十九回 揭秘驅邪第四百四十五回 魏復起兵第六百八十五回 陘東大捷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七十二回 少年李農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五百四十六回 阿三進城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三百五十一回 折箭賭戰第四百五十三回 悶頭一棒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二百八十回 安海易幟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一百三十四回 恩結祖逖第九十四回 三番折戟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百一十七回 時過境遷第四百九十七回 耕戰並行第二百四十七回 雷霆一擊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六百四十二回 慕容西遷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五百一十四回 攻城序幕第二百九十回 東方神火第二百五十九回 截斷井陘第一百八十四回 跳水破局第五百零五回 火焚渡船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二百二十六回 魏復出走第六百七十八回 喋血奪門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五十一回 張網殲匪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二百零八回 司馬黃雀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百三十七回 慕容元邕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一百零二回 山道喋血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