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2)

反過來,在睡眠之前,如果吃了一定的飲食的話,那麼胃氣、腸胃就開始活動,進行加工、消化這些工作,把本來應該降下去的胃氣,又給調動起來,興奮起來,睡眠效果當然會下降。所以說,睡眠之前不能吃得太飽,要儘量讓腸胃保持空虛的狀態,這樣胃氣能夠下降,睡覺就能特別踏實,睡眠質量就能提高。睡眠好了,就能養肝補腎。肝是藏血的,腎是藏精的,所以睡眠充足了,氣血充足了,精力蓄滿了,氣色就好看了,皮膚就光滑了,身體自然也就健康了。天有晝夜,人有起臥。——《黃帝內經》前一段,網上瘋傳一個“25歲白領連續加班數天後導致猝死”的帖子。這個帖子不由得讓很多人心裡一震。很多日夜加班的熬夜族們也意識到了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危害。我經常形容:睡眠好像吃飯一樣,營養最豐富的主餐就是半夜子時,也就是晚上1點到次日凌晨1的這兩個小時,一定要把這段時間“睡了”,其他時間(從凌晨1到早上起牀)就好像是副菜,點綴一下,可以達到營養均衡。但是主餐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當然有些人由於工作的原因,譬如加夜班的醫生、護士等,很難做到能夠在1點的時候上牀睡覺。那麼,針對這些特殊工作崗位的人羣,有沒有別的好方法調養身體呢?身體也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是早上,夏是中午,秋是下午,那麼冬就是晚上。到了晚上,身體該收藏了,就一定要睡覺。在可能的條件下儘量爭取白天上班的工作。如果實在不行,那麼可以通過藥物來收藏腎氣。喝些補腎湯、補心湯等補養精力的茶,還有酸棗仁湯、茯苓湯等對身體恢復也非常有幫助。如果晚上實在睡不了覺的人,可以在中午的時候睡上一覺,也就是中午1點到1,這段時間被稱作“午時”,在此期間睡一覺,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現代社會,尤其是大城市晝夜顛倒,很多人都是1點之後睡覺。甚至有一位香港的大老闆對我說,他從來都是凌晨2點睡,早上九十點鐘起牀,這個人眼睛很大,但是無神,毛孔粗大、臉色黑黃、容易疲勞、發脾氣,雖然很有錢,但身體條件極差。

我就告訴他:“長期睡眠不均衡會導致傷及腎精,腎精不充足,骨髓不充足,就容易產生頸椎病,要想病好,必須早早睡覺!睡眠要挑營養豐富的時間,子時睡眠最補養身體,比吃人蔘、燕窩、大補藥還好!”他照着我說的去做,剋制住自己不去酒吧等過所謂的“夜生活”,早早上牀睡覺,過了半個月,臉色果然好看了許多,而且皮膚也更加光滑了。他也嚐到了早睡帶給他的甜頭,連聲說:“彭大夫,您的這個早睡的建議,讓我不花一分錢就能養生,太絕妙了!”有人要說了,很多人熬夜,但壽命也很長,比如錢學森是98歲去世的,他是大科學家,高級知識分子,整天熬夜,他爲什麼能活到這麼大歲數呢?這個還要回到我們最先的話題,就是養心說。毫無疑問,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如果能夠把心量打開,偶爾熬熬夜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錢學森就是因爲他的心開了,心量開闊,因此精神境界不是凡人的境界了,那麼他的能量狀態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了,所謂“物質、能量、信息”三者是一個整體。我們說,凡人的規矩約束凡人,高級的規律是用來約束高級的人。

人的外表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可是內在卻千差萬別。對於這樣內在修煉達到很高境界的人來說,普通的養生規律已經制約不了他,所以他即使不怎麼注意一些養生細節(飲食、睡眠、作息等),也可以長壽健康,關鍵在於內心的狀態。普通人的能量大部分被妄念消耗掉了,一般人心量狹小,只想到自己,患得患失,這種不穩定的心態其實最消耗能量,這就是爲什麼有的人一天什麼都沒幹,一肚子悶氣反而特別容易疲勞;而心量開闊的人,不會爲自己的私利而心潮起伏,內心穩定而且容量大,因此能量消耗較少,心懷天下、慷慨豪邁的人,氣脈通暢而魄力十足,行動力強,即使一天干了好多事情也是精力充沛的,累時倒頭便睡,醒時精力十足。我們看到很多仁人志士,他們一天處理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身體還是那麼好。因爲他們的心量大,心量大能量就大,氣血就足,要記住這一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把心態調整好,把心量打開,整個內在能量狀態也會不一樣,就會感到精力特別充沛,一天睡兩三個小時也就夠了。但是我們一般的人做不到這樣心胸開闊,心量大。

所以要養生的話,一定要多睡覺,讓氣血充足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果氣是延生藥,心爲使氣神。能從調息法,便是永年人。——清·徐文弼《壽世傳真》我想年長一點的人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都應該看過一檔節目,這個節目當時非常火爆,也有很多人效法節目裡的馬華老師,每天在家裡激烈地跳操鍛鍊身體。大家一定都猜到了,這個節目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健美5分鐘”欄目。然而,就在幾年前,我們卻聽到了馬華老師因病去世的噩耗。這個我們眼中最健康、最健美的女性就這樣離開我們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遺憾。當然留給我們的還有對於運動的思考。劇烈的出汗運動,真的有利於我們的健康嗎?其實從中國傳統醫學的眼光看來,這或多或少是有損身體的。因爲激烈的運動導致呼吸急促紊亂,氣血就不會調和,所謂“氣不和”,五臟就不能穩定,隨之心情也會變得浮躁,與“心平氣和”相反的是“心煩氣亂”。因此對於養生保健,這種運動顯然不能作爲鍛鍊方法長久進行。所以運動員退役後比平常人顯得衰老。因爲他能量耗損大,身體消耗就大。

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一般也就是1年左右,假如說一輩子都這麼耗費下去的話,那他的壽命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說,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呼吸變得紊亂。中國古代所提倡的鍛鍊身體的運動,其要點在於不要讓呼吸起伏急促。呼吸一旦起伏急促了,人的氣就亂了,全身的氣血就亂了,身體就不好了。因爲人的呼吸跟生命能量的關係是非常大的。人在小的時候,特別是嬰兒的呼吸,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呼吸的時候整個胸腹部在一起起伏,這叫丹田呼吸。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呼吸會越來越淺,從原來的吸口氣可以氣沉丹田到後來變淺變短。人到中年,很多人吸一口氣就憋悶在胸口這個位置了,無法順暢地沉下去,所謂“胸悶氣短”,尤其是說話多了之後,感覺整個胸口呼吸不暢,好像悶住一樣,氣不夠用,甚至呼吸變得很用力才能喘上來,北京話叫做“叨氣”,好像一口氣拔不上來了,用中醫眼光來看是“宗氣不足”,從呼吸已經看出身體衰老的徵象了。隨着年齡的增大,呼吸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粗重。家裡有老人的都知道,老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呼吸是很粗的。

而且我們知道,瀕臨死亡的人呼吸是非常淺的,呼吸非常困難,是所謂“喉頭呼吸”,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很多臨終的患者,喉頭吊着最後一口氣,嚥了便去了。所以我們要注意呼吸,從小時候的丹田呼吸,到中年的胸悶氣短再到垂危時候的喉頭呼吸,隨着年齡的增大和身體的衰老,整個呼吸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粗。有經驗的醫生聽聽患者的呼吸配合診脈就能判斷病情,因爲一般疾病狀態下,人的呼吸會發生變化,會變得粗重,節律變得不穩定,其中的規律,根據五臟之別來分別判斷。因此,呼吸對於健康至關重要,呼吸一定不能紊亂、急促、起伏不定,如果這樣,對於身體都是有所損傷的。運動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因爲心裡處於平靜狀態的時候,呼吸就變得平和。當你激動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呼吸,肯定是短促的。當你心情舒暢的時候,呼吸肯定是順暢的,所以很多人說的胸悶,其實就是心悶。心裡面悶住了、打結了,氣就悶住了。因此,正確的運動是讓呼吸變得越來越深長,而不是讓呼吸變得短促的運動。中國自古以來的運動方式都是讓呼吸變得平緩的,像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緩慢綿長的,正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Wωω⊙TTKдN⊙C〇

這是武術的說法,也是鍛鍊身體的秘訣。“內練一口氣”是根本,中國人的運動就能使這口氣越來越順暢,這便是健康長壽的運動方式。到了晚清之後,尤其是民國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有一種運動對身體非常好,鄧小平同志題詞打造內壯體質——從每天的衣食住行開始“太極拳好”。因爲練習太極拳得法的話,呼吸是非常順暢的。而且身體的生命能量會得到非常好的補充。像剛纔提到的三個練習功法: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是目前國家體委承認的鍛鍊身體的功法,都是非常講究呼吸的。再有一個就是以太極拳爲代表的內家拳術,這些運動是中國古人的鍛鍊方法,要求動作緩慢、柔和、中正、安舒,呼吸細、勻、深、長,精神放鬆、寧靜。動作越慢,呼吸越深,人就越容易進入安靜的狀態,進入定境,呼吸就會越來越深長,很久才換一口氣。民國時期,太極名家孫祿堂先生晚年功夫進入化境,完整演練一套太極拳時可以將溼毛巾扎住口鼻,據其弟子介紹,孫先生如此並非不呼不吸,而是在半個多小時練拳的時間裡呼吸微微,“氣若游絲”,呼吸近似停止,接近古人所謂的“胎息”狀態,這足以說明太極拳“養氣”功夫之深。

通過傳統鍛鍊中動作和呼吸的鍛鍊,心神容易安靜下來,放鬆下來,而把氣血充實起來的實質方法就是靜,人安靜了,氣血充實了,身體自然就強壯健康了。而且現在的運動急劇而短暫,很容易出大汗,這樣也是不利於養生的。運動的時候要微微出汗,就像毛毛細雨一樣,滋潤大地,雖然量不大,但能滋潤得很深,所謂“春雨貴如油”,這樣的微汗出透,能把寒氣、病邪和一些代謝垃圾徹底排出體外。運動不要大汗淋漓,大汗就像瓢潑大雨,下完之後,往往土地表面積水泥濘,而土壤裡面依然是乾燥板結的,這種大汗不但不能把寒氣排出,反而很容易打開毛竅讓風寒外襲。

中醫有一個說法叫“大汗亡陽”,就是說大汗淋漓會讓全身的陽氣蒸騰出來消耗掉,導致陽氣的衰亡。我有很多運動員朋友,年輕時就是因爲“汗出當風”,後來人到中年,肩關節、膝關節風溼發作,疼痛難忍。什麼樣的人容易大汗淋漓呢?除了激烈運動的人,身體元氣不足、表陽虛弱的人都容易大汗淋漓,並配合着容易感冒,所謂“衛氣不足”。因爲出汗是一個能量代謝的過程,是非常消耗體力的,對身體不好。因此,身體虛弱、元氣不足的人,也不要去蒸桑拿出大汗,這樣會使人元氣更加虛損。這樣的人,最好選擇那些能夠持久、呼吸勻稱一點的運動,也就是現在說的有氧運動,這樣才能夠強身健身,補充元氣。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23章 素食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4章 素食 (2)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11章 鬆筋健骨 (1)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1章 智養腎 (2)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4章 素食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24章 素食 (2)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23章 素食 (1)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2章 智養腎 (3)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3章 素食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18章 禮養心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11章 鬆筋健骨 (1)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20章 智養腎 (1)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3章 素食 (1)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17章 義養肺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6章 四種生活方式 (2)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4章 素食 (2)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20章 智養腎 (1)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30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2)第18章 禮養心 (1)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26章 四種生活方式 (2)第21章 智養腎 (2)
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23章 素食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35章 睡眠黃金時間段 (1)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4章 素食 (2)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11章 鬆筋健骨 (1)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1章 智養腎 (2)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4章 素食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24章 素食 (2)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23章 素食 (1)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2章 智養腎 (3)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3章 素食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18章 禮養心 (1)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9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1)第11章 鬆筋健骨 (1)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21章 智養腎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20章 智養腎 (1)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5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2)第23章 素食 (1)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17章 義養肺 (2)第7章 簡便內壯法 (2)第2章 願望與感恩第15章 五臟養生功 (3)第8章 擺脫“架肩”困擾 (1)第27章 腎精不足 (1)第26章 四種生活方式 (2)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1章 智養腎 (2)第24章 素食 (2)第9章 擺脫“架肩”困擾 (2)第3章 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第20章 智養腎 (1)第6章 簡便內壯法 (1)第32章 補腎又能預防牙齒鬆動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10章 擺脫“架肩”困擾 (3)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14章 五臟養生功 (2)第4章 透過表象看健康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30章 腎虛遺精者最簡單的營養食譜 (2)第18章 禮養心 (1)第1章 打造內壯體質,鑄就健康人生第25章 四種生活方式 (1)第28章 腎精不足 (2)第13章 五臟養生功 (1)第12章 鬆筋健骨 (2)第26章 四種生活方式 (2)第21章 智養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