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文化(五)

香道有助於打造優雅的環境,增添藝術氣息,讓人在一呼一吸之間得到心靈的淨化和情感的昇華。所以在茶樓裡用香會給人帶來更加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體驗。

會所用香:就是以所在物業業主爲主要服務對象的綜合性高級康體娛樂服務設施。在這樣的場合裡薰香,會給人帶來一種優雅和檔次的感覺,在氤氳芳香的氣息裡,人內在的種種美好的感情都會被激發起來,心緒變得寧靜,思想得到昇華。從而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香與香具

明·棗紅色蚰龍耳金斑連座銅宣德爐香具是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稱爲香器(嚴格說來,制香時使用的工具稱爲“香器”,用香時的工具稱爲“香具”)。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手爐、香斗、香筒(即香籠)、臥爐、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具,既是爲了便於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美觀的飾物。

【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爐、筒式爐、蓮花爐、鼎式爐等等。材質多爲陶瓷或銅、鋁等金屬,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來流行銅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富於變化。其他材質的香爐,常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手爐】

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樑)的小薰爐,用於取暖,也可薰香。多爲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爲黃銅或白銅。

【香斗】

香斗,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於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常薰燒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香筒】

香筒是豎直薰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爲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爲竹、木或玉石,也有高檔的象牙製品。

【臥爐】

臥爐,用於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薰。類似於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薰球】

薰球又稱香球,呈圓球狀,帶有長鏈,球體鏤空並分成上下兩半,兩半球之間以卡榫連接。內套數層小球,皆以承軸懸掛於外層,最內層設有焚香的小“杯”,無論薰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平,杯內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其設計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裡也不會傾覆熄滅,故也稱“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的陀螺儀相似。

【香插】

香插是用於插放線香(或棒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於不同規格的線香。

【香盤】

香盤,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製成。

【香盒】

香盒用於放置香品,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爲扁平的圓形或方型,多以木、銅、鋁等製成,大

香箸小不等。既是容器,也是香案、居室的飾物。

【香夾】

WWW ⊕ttka n ⊕c o

香夾用於夾取香品。

【香箸】

香箸即“香筷”,多爲銅製。

【香鏟】

香鏟常用來處置香灰,多爲銅製。

【香匙】

香匙用於盛取粉末狀或丸狀香品

【香囊】

香囊用於盛放香粉、乾花等香品,以便隨身攜帶或掛佩,多爲刺繡絲袋,也常把繡袋再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

香與文人

焚香圖中國文人大多愛香,不知是時刻不可離的香使中國文人創造了迥異於西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藝作品,還是因爲文人愛香而促進了香文化的發展,總之,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獨特。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又作爲創作的題材融入了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中國的哲學思想與文化藝術中,有一種“博山雖冷香尤存”的使人蔘之不盡、悟之更深的內涵,或許其中也有香的一部分作用。可以說,文人與香有着不解之緣,中國文化與香之間也有着千絲萬縷密切而微妙的關係。

大約魏晉以後,文人的生活中開始有了“香”這樣一位雅士相伴。而文人與香的關係在唐宋之際更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讀書以香爲友,獨處以香爲伴;衣需香薰,被需香暖;公堂之上以香烘托其莊嚴,鬆閣之下以香裝點其儒雅。調絃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幽窗破寂,繡閣組歡,香雲一爐可暢其神而助其興;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香何以爲聚?……確乎是書香難分了。難怪明朝的周嘉胄慨嘆“香之爲用大矣!”

既然案頭燃香,自然筆下也要寫香。古代文人所寫關於香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名家也比比皆是:劉向、李煜、李商隱、王維、白居易、蘇軾、黃庭堅、李清照、朱熹、文徵明、丁渭、曹雪芹……其中的許多作品都極爲精彩,如蘇軾的《和黃魯直燒香》 :

《和黃魯直燒香》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李清照的很多詩詞也都寫到香,其中就有千古名作《醉花陰》(詞中“瑞腦”即龍腦香;“金獸”即獸形銅香爐):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香對文人的意義,明朝屠隆的一段話可算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香之爲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搨帖,揮塵閒吟,篝燈夜讀,焚以遠闢睡魔,謂古伴月可也。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薰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

第兩百一十章 沉香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一章 苗繡第三十四章 盜墓成功第四十三章 可愛的伊玉楓第一百二十六章 陶瓷文化(二)第十二章 盜墓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一百三十五章 湯冰漣歸順第一百二十四章 如何制香第十四章 收宋修第一百六十八章 隴繡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的傳說第兩百零五章 陰沉木第一百九十八章 紅木第一百三十二章 暫住潯城第一百零三章 黃茶第六十三章 細數名菜菜餚(二)第二章 悲慘的身世第一百一十九章 香文化(二)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一百五十五章 刺繡 (二)第一百零三章 黃茶第一百一十章 綠茶的神奇功效第一百九十章 金絲楠木(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香文化(六)第十九章 師爺來訪第一百六十六章 蜀繡特色第一百一十一章 綠茶的沖泡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一百一十六章 種茶種子第兩百一十七章 梅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花茶的種類第一百二十七章陶瓷文化(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暫住潯城第五十三章 進京第三十八章 青樓第六十九章 酒的製作方法(三)第一百五十章 回潯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蜀繡特色第一百二十九章 陶瓷文化(五)第四十三章 可愛的伊玉楓第九十四章 茶葉的種類第一百六十三章湘繡特色第六十二章 細數名菜菜餚(一)第兩百一十九章 菊花(二)第四十八章 在京城路上第兩百零一章 保存紅木第一百五十一章 圍棋第一百零一章 白茶第六十四章 無法解釋的典故第一百零八章 綠茶詳解(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愛的粉彩瓷第一百二十六章 陶瓷文化(二)第十八章 神奇的萬里通第一百四十三章 夢中突破第兩百二十四章 竹子(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繡針法第五十七章 細數菜餚第七十四章 截周軍糧草第九章 回宋家村第一百四十二章 夢裡怪事第三十章 批發兵器,功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五十萬大軍的歸順第一百三十章 陶瓷文化(六)第六十五章 搜腸刮肚想出的菜餚,也不錯第十九章 師爺來訪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茶第三十三章 主墓室第二十五章 宋秀跋扈第五十三章 進京第四十三章 可愛的伊玉楓第十二章 盜墓第九十二章 茶文化(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湘繡第五十三章 進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文化(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搶奪元國玉場第一百五十三章 複製華夏文明第一百二十七章陶瓷文化(三)第四十一章 伊玉楓首夜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兩百零一章 保存紅木第兩百零六章 陰沉木的特點第一百七十六章 苗繡的藝術價值第九十四章 茶葉的種類第一百七十三章 苗繡技法第一百五十章 回潯城第一百零九章 綠茶詳解(二)第兩百零一章 保存紅木第八十五章 進寧古塔第八十九章 浙菜(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苗繡針法第四十一章 伊玉楓首夜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繡特色第八十九章 浙菜(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繡特色第兩百章 不同的紅木
第兩百一十章 沉香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一章 苗繡第三十四章 盜墓成功第四十三章 可愛的伊玉楓第一百二十六章 陶瓷文化(二)第十二章 盜墓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一百三十五章 湯冰漣歸順第一百二十四章 如何制香第十四章 收宋修第一百六十八章 隴繡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的傳說第兩百零五章 陰沉木第一百九十八章 紅木第一百三十二章 暫住潯城第一百零三章 黃茶第六十三章 細數名菜菜餚(二)第二章 悲慘的身世第一百一十九章 香文化(二)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一百五十五章 刺繡 (二)第一百零三章 黃茶第一百一十章 綠茶的神奇功效第一百九十章 金絲楠木(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香文化(六)第十九章 師爺來訪第一百六十六章 蜀繡特色第一百一十一章 綠茶的沖泡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一百一十六章 種茶種子第兩百一十七章 梅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花茶的種類第一百二十七章陶瓷文化(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暫住潯城第五十三章 進京第三十八章 青樓第六十九章 酒的製作方法(三)第一百五十章 回潯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蜀繡特色第一百二十九章 陶瓷文化(五)第四十三章 可愛的伊玉楓第九十四章 茶葉的種類第一百六十三章湘繡特色第六十二章 細數名菜菜餚(一)第兩百一十九章 菊花(二)第四十八章 在京城路上第兩百零一章 保存紅木第一百五十一章 圍棋第一百零一章 白茶第六十四章 無法解釋的典故第一百零八章 綠茶詳解(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愛的粉彩瓷第一百二十六章 陶瓷文化(二)第十八章 神奇的萬里通第一百四十三章 夢中突破第兩百二十四章 竹子(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繡針法第五十七章 細數菜餚第七十四章 截周軍糧草第九章 回宋家村第一百四十二章 夢裡怪事第三十章 批發兵器,功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五十萬大軍的歸順第一百三十章 陶瓷文化(六)第六十五章 搜腸刮肚想出的菜餚,也不錯第十九章 師爺來訪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茶第三十三章 主墓室第二十五章 宋秀跋扈第五十三章 進京第四十三章 可愛的伊玉楓第十二章 盜墓第九十二章 茶文化(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湘繡第五十三章 進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文化(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搶奪元國玉場第一百五十三章 複製華夏文明第一百二十七章陶瓷文化(三)第四十一章 伊玉楓首夜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兩百零一章 保存紅木第兩百零六章 陰沉木的特點第一百七十六章 苗繡的藝術價值第九十四章 茶葉的種類第一百七十三章 苗繡技法第一百五十章 回潯城第一百零九章 綠茶詳解(二)第兩百零一章 保存紅木第八十五章 進寧古塔第八十九章 浙菜(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苗繡針法第四十一章 伊玉楓首夜第一百零六章 綠茶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繡特色第八十九章 浙菜(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繡特色第兩百章 不同的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