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

連城傑、葉洲妤和林妍麗三人騰空而起後,經歸樂谷衆殿上空,後向西出歸樂谷而去。只是聽葉洲妤說是歸樂谷,連城傑不禁打量了一番,放眼望去只見金碧輝煌藏於山裡翠綠間,卻別是一番景緻。他三人一路向西御空而行,沒有在餘杭城停留,而是徑直向西,過了“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①”的彭澤湖,直到了廬山腳下方纔停下。

一路上,衆人並無言語,只是林妍麗偶爾回首望向身後的連城傑和葉洲妤,臉上浮現輕輕笑意。而在連城傑心中,卻是對這林妍麗充滿了疑惑的,他不明白爲何這林妍麗會突然出現在歸樂谷,也想不到她的修行竟然達到如此精進的境地,更想不到她爲何會帶着自己來到這廬山腳下。

連城傑站定之後,並沒有打量這廬山,而是與葉洲妤一起轉身,雙雙望向林妍麗。而林妍麗則是望向面前不遠處的廬山,又望向連城傑和葉洲妤靜靜說道,“世人皆言‘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今看來當真是了不起,雄、奇、險、秀一一具備。”言畢後,林妍麗則轉過身來,望向身後的連城傑和葉洲妤,嫣然一笑道,“連哥哥,你可知這廬山的來歷麼?”

連城傑搖了搖頭,望向身旁的葉洲妤,卻見葉洲妤也是搖了搖頭。然後,林妍麗走上前來,慢慢說道,“在上古周威烈王時,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後來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蹟,爲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但匡俗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世人相傳他是得道成仙了。是故後人便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爲‘神仙之廬’,又稱‘匡山’,或‘匡廬’。後爲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

連城傑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而葉洲妤則是望向林妍麗,冷靜而問道,“你是終南門人?”連城傑聽到葉洲妤如此一問,心下卻是一愣,然後看向林妍麗。林妍麗則是看向葉洲妤,慢慢說道,“葉師姐當真是好眼光。”言畢,林妍麗又看向一臉疑惑的連城傑說道,“不瞞連哥哥,家師的確是終南玄門衆人不假,不過當初拜師之時我曾承諾於家師,永世不會透露他的姓名,故而請你諒解。”

連城傑輕輕一笑,片刻之後方正色問道:“歸樂谷今日之劇變是否與你有關?”林妍麗聽此一言,並不言語,而是靜靜地望着連城傑,然後又看向陰沉的天色,低下頭言語很是淒涼地道,“昨夜我接到一封書信,說你在歸樂谷後山的消息已經敗露,要我速去助你脫難……不想你竟然懷疑我。”

“書信?”連城傑疑惑地問道。

“就是這封,是昨夜我在餘杭城接到的。”

林妍麗說着,便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遞到連城傑手中。連城傑迅速打開書信,不禁爲之一怔,只因那紙張也是失傳了的餘杭紙,而紙上的字跡與自己先前收到的一模一樣。連城傑看畢之後,疑惑地望向葉洲妤和林妍麗,卻是一時無話。

“我接到書信後便連夜起程,恰巧在今晨趕上那胡老四帶領門人爲難你們。但是歸樂谷究竟發生了何事,我卻是一點也不知情的。”林妍麗見連城傑面色冷靜,略有沉思,便繼續說道,“連哥哥,難道你以爲我會騙你麼?”

連城傑搖了搖頭笑道,“沒有。”

良久,林妍麗側臉向右,慢慢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她應該就在這廬山之中,你和葉師姐上山尋得之後便帶她回辰胤去吧,以後都不要再東來了。若是你能守得誓約,十年之後,我也一定會兌現自己於你的承諾的。”

葉洲妤聽她言語,不禁心中一涼,問道:“你不和我們一起麼?”

林妍麗聽此一言,轉過臉來,微微笑道:“昨夜在接到這封書信的之前,父皇從帝都陽城傳來旨意,要我在今日啓程返回帝都陽城。再說,我又怎能與你們一道上着廬山……今日一別,我們怕是沒有再見之期,故而請兩位珍重千萬。”

林妍麗說着看向了連城傑,葉洲妤亦望向連城傑,只見連城傑靜靜望着面前的林妍麗,卻是很久都不說一句話。而林妍麗言畢之後,則慢慢轉身,背對着連城傑和葉洲妤二人。良久,連城傑對葉洲妤語氣冰冷地說道,“那我們進山吧。”

連城傑說着便邁步向前,葉洲妤見狀則望向林妍麗,只見她臉上似劃過無奈的笑容。但片刻之後,也容不得葉洲妤有片刻思索,林妍麗便是輕然轉身,來與連城傑相對。葉洲妤見她滿面神色心中雖有絲絲不忍,卻是沒有說話,一念後便轉身跟隨連城傑而去。

只是沒走上兩步,身後傳來林妍麗的聲音:“沿山路向北玉屏山中有一洞曰白鹿②,想必龐明先生就藏身於其中,喬小姐應該也在裡面。”葉洲妤聽言,則是轉身而望,只見一襲橙色破空向東而去。

葉洲妤見狀心中突生悲涼之感,再轉身之際,只見連城傑卻是呆立在原地,卻也並不轉身。葉洲妤走上前去,立於連城傑身旁,卻見他擡起頭來,向北而望。葉洲妤亦是向北而望,只見此山近處風景妍美,峭壁陡崖飛瀑布,遠處奇峰秀嶺繞於雲煙深處,險峻與柔麗相濟,渾然天成一體。

“走吧!”連城傑靜靜說道。

然後兩人一道踏上山路向北行進,但一路上兩人卻無言語,只是一前一後走在這靜謐的山路上。一路上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秀美至極,卻是數不勝數。但葉洲妤卻是沒有心思瀏覽山川美景的,她的眼睛只是盯着前面背影孤獨的男子。

行至半山一處絕壁懸崖之處時,連城傑突然停下並轉過身來,靜靜地望着葉洲妤,把思緒不寧的她嚇了一跳。只見神色痛苦猶豫的連城傑,突然問道,“葉姑娘,巧兒若是不肯見我怎麼辦?”

誰知言畢之後,連城傑卻是轉過身去,背對着葉洲妤。葉洲妤望着他的背影,慢慢說道,“我想巧兒這麼做肯定是有什麼難以啓齒的原因。”話音未落,只聽連城傑激動地道,“那有什麼事情是不能一起分擔的?難道她連問都不問就要將我判處死刑嗎?”

葉洲妤聽此一言,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口中只是猶豫地輕輕說道:“我不知道。”連城傑聽此一言,則是擡頭側身向南而望,只見雲霧之外是一方不見邊際的彭澤湖水。葉洲妤見狀,心中突生不忍,不由自主地向他走去。

只是剛走兩步,腳尖未着地,卻見連城傑突然張開雙臂。也是在這時,一陣撕裂天地的吶喊從連城傑口中破出,聲震彭澤之畔廬山之麓。時至冬季,雖樹梢上鳥兒甚少,卻是驚走一片,甚至連枯黃未掉的樹葉也是紛紛落下。

葉洲妤只覺得一陣寒風從他所在之處襲來,卻是如針一般刺疼了骨髓。而她卻是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站在他身後望着他。只是這一望,竟是矗立了一個時辰。他沒有轉身,也沒有再發出諸如之前那撕心裂肺的吶喊。

這一個時辰裡,陰沉的天氣驟變,竟是下起紛紛白雪,沒多久便白了地上一片。只是二人卻是沒有移動一點,似乎也沒有感覺到一點寒意。也許,是心中的寒意比這身外的寒意更甚百倍的緣由吧。

當連城傑說完“若你早知結局,何苦又要給我希望”這話時,他突然轉過身來,微笑着望着身後不遠處的葉洲妤道:“葉姑娘,我們走吧。”葉洲妤雖然疑惑他這心情的急劇變化,但卻沒有多想,而是走向了他。

就在葉洲妤快走至他跟前時,他突然轉身慢慢向東北方的山路中走去。只是,他一邊走着一邊道,“葉姑娘,你身在終南玄門,想必知道這世上許多事情,你給我說說這白鹿洞的歷史吧。”

葉洲妤聽言,心中立即是想起喬巧兒,想起她們三人在一起時喬巧兒向連城傑解釋各地名勝歷史的情形。她望着前邊慢行的連城傑的背影良久,才慢慢說道,“據《終南志》記載,白鹿本無洞,因山石環天然氣似洞形,故稱。古時有一人名李勃③,常年隱居求學於此。而這李渤養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常隨主人外出走訪遊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稱李渤爲白鹿先生。後人遂以鹿名地,稱此處爲白鹿洞。”

葉洲妤言畢,卻是良久沒有見到連城傑回答,則是繼續說道:“李勃死後,天下形勢突變,兵荒馬亂,各處學校毀壞,而到廬山隱居、避難的讀書人,常到白鹿洞研討學問,交流心得。後天下一統,朝廷在此處‘建學置田’,正式稱之爲‘廬山國學’,任命國子監九經李善道④爲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學習。這就是白鹿洞開辦學校之始了。後新朝初建,各地設置書院,廬山國學乃改稱爲白鹿洞書院,從此規模逐步擴大,逐漸成爲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與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並稱。書院殿閣巍峨,亭榭錯落,師生雲集,儼如學城,一時風光無限。”

“後儒士朱熹重修書院之後,建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白鹿洞書院更是揚名國內,亦使得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爲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爲後世中土書院辦學的樣式,成爲傳習程朱理學的重要基地。”

一路上都是葉洲妤在與連城傑講述這白鹿洞的歷史,而連城傑卻是沒有太多言語。葉洲妤知道他是想起喬巧兒,但是她心中卻是替他感到悲涼的。因爲喬巧兒雖然沒有言明,但是她卻是感覺到巧兒是真的決意要離開他了。

只是,她想這緣由不要是因爲自己纔好。因爲她知道,自己還不起如此的深情。

“到了。”

正當葉洲妤思緒雜亂之際,連城傑突然說道。葉洲妤突然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差點就撞上了連城傑的後背。她收起心神,走到連城傑身邊望去,只見一迂迴的溪水之畔,一片建築羣自西向東而建。建築均是坐北朝南,或是石木或是磚木結構,但屋頂均爲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裡外透着書香典雅之息。

葉洲妤觀遍眼前之景後,側臉望向連城傑,卻見他面露難色,像是猶豫的樣子。此時,葉洲妤沒有催促,而是心中一橫便徑直向前走去,也不管身後的連城傑是否跟隨上來。因爲,她心裡是清楚的,他猶豫的是害怕遇見喬巧兒。

踏過石橋,迎着紛紛白雪,葉洲妤向着書院大門走去。而在她身後的五步之處,連城傑低着頭默默前行。在葉洲妤行至書院大門三丈之處時,只見一五十歲模樣作夫子打扮的老頭領着兩年輕的書生走出門來。

葉洲妤見狀,急忙行向前去,站在那夫子面前,行了個禮問道:“先生您好,我二人是辰胤麟南公主的朋友,得知殿下來此尋訪龐明先生的消息,故而來此與之相會。請先生引我等前去,與殿下相見。”

就在連城傑站在葉洲妤身旁之時,那夫子微微笑道:“兩位勿怪,殿下在三日前便啓程回了河陽了。”連城傑見那夫子不像是在誆人,故而問道,“那龐明先生可在貴院,若是在還請先生引見。”

那夫子說道:“季卿先生一個月前曾來院中講學倒是不假,但是早已離開多日。”那夫子停頓了片刻,便繼續道,“殿下料定兩位故人今日會來鄙院,故命山人⑤在此等候。請問姑娘可是葉姑娘?”

“正是。”

“這是殿下留與姑娘的書信。”

那夫子說着便從懷中取下一封書信交到葉洲妤手中,葉洲妤打開書信那刻,連城傑認得那是喬巧兒的字跡沒錯。但信中卻只寫着“葉姐姐,速帶城傑哥哥回獨秀峰面見師父”幾個字。

只見這幾字,莫說葉洲妤不明就裡,就連連城傑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葉洲妤望向連城傑,只見他一臉疑惑,便像那夫子恭敬地詢問道,“請問先生,殿下臨走時還留下什麼話麼?”

那夫子很是爲難地搖了搖頭,道:“這倒是沒有了。不過近兩日來,學子們從山下傳來消息,說佘諸林朝已糾集五十萬大軍準備二攻河陽,有誓死剿滅辰胤的架勢,據說軍中還有許多南疆和北方的修真煉道人士。”

“那巧兒不是很危險麼?葉姑娘,我們還是快些趕赴河陽城爲要啊!”連城傑極是緊張地道。那葉洲妤聽這夫子一言,心中也極是緊張,故而慌忙作別那夫子,“先生見諒,既是如此,我等二人還是儘快西赴河陽助殿下守城爲要。就此告辭。”

“好,好。”

那夫子也沒有挽留,而是作了個禮。

卻是在他禮畢之時,一黃一赤兩道光芒由地而起,劃破了這紛紛雪花的天際,向西而去。

原來,你的決意是你決心孤身守城。可你知否,我願意陪在你身邊,無論是天涯海角,無論天大的困難,也阻隔不了我這顆堅定要與你天涯相伴的心。只是你要等我,等我來到你身邊,就像這些年你的歷經千辛萬苦的找尋和等待一般。

只要與你在一起,死有何懼?我懼怕的是你決定一個人默默前行,讓這日夜糾纏的思念令我不敢言說,不敢表現。那種念想的孤獨,我可以承受,只是我多少是割捨不掉的。因爲你那十二年的找尋與等待,以及這些時日來的默默陪伴,讓我明白:我的世界只有你在,纔是最美的天涯。

我的世界只有你在,纔是最美的天涯。

註釋:

①語出蘇軾的《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全文爲:“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②白鹿洞。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巖背後,是北宋六大書院之一。宋時,大儒朱熹與陸九淵曾在此處辯論。

③李勃。唐人。曾與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棲賢寺一帶讀書。他在白鹿洞養了一隻白鹿、並常隨白鹿外出走訪與遊覽。因此,時人稱李渤爲白鹿先生,其讀書處稱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時,舊地重遊,在白鹿洞廣植花木,增設臺榭、宅舍、書院,修葺一新。長慶二年,李渤被調回長安,任職方郎中,升遷諫議大夫。敬宗即位,轉給事中。因仗義執言,抨擊太監橫行霸道,併爲鄂縣縣令崔發鳴不平,又出爲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禦觀察使。在桂管二年,因病罷歸洛陽。李渤雖被排斥,但諫官繼續爲其申辨。太和五年,以太子賓客徵至京師,月餘卒,時年五十九,贈禮部尚書。

④李善道。南唐升元年間國子監九經,輔佐李氏朝廷。李善道於南唐升元4年,覆命在廬山南白鹿洞建立學館,號稱“廬山國學”。李善道曾講學。白鹿洞書院後經宋代理學家朱熹苦心經營,聲名大噪,成爲了我過古代學術討論和教育研究的中心。

⑤山人。山人一般指隱士或與世無爭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裡之人,謙稱;舊時以修身,悟道,一般不與世俗人來往,選擇在山水美好之地參悟自然、宇宙規律之人;還有以易經、卜卦、八卦、風水、數理、五行算命爲職業的人,也稱“山人”。

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五章 河陽告急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五章 河陽告急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
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五章 河陽告急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五章 河陽告急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