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

翌日一大早,帝都陽城的風雪未停,只是漸漸少了。就在帝都陽城戒嚴之前,連城傑等衆人早已得到消息,趁着初晨的微亮來到了帝都陽城南門外十里之處。只因在初晨前半個時辰,有一軍官模樣的男子來到客棧之中向周良通報,說帝都陽城混入了辰胤的奸細,在天明時分便會緊閉城門四處捉拿。

得到消息之後,周良急忙叫醒衆人,經一番緊急商議之後,衆人趁夜色逃離了帝都陽城,快馬向南而來。只是行至五里外的十字路口,卻是到了衆人分離的時刻。張氏兄弟要護送周良向西北經雁門關南入辰胤,周良不取道河南鎮的原因是他想到雁門關外去查看一番。而葉洲妤要孤身趕往河南鎮,與終南玄門衆人匯合。慧妙慧心兄弟則要向東橫渡過大河之後,再折北趕回久天寺赴命。

而連城傑與喬巧兒,則是要向南過寬闊大河,再過濤濤大江,凡行一千五百里趕赴江南餘杭。只因昨夜喬巧兒接到海東青傳來消息,她二哥喬健銘在書信中說佘諸不日將派人趕往江南尋找龐明,意在收龐明爲佘諸所用,還說佘諸林朝內傳出消息如若龐明不肯就會將之就地處決。經由與周良商議之後,喬巧兒改變了西行入關的計劃,決意赴江南尋找龐明。

而此行,連城傑卻是萬萬不能讓喬巧兒獨自走這一遭的。

之後一番作別,先是慧妙慧心兩兄弟兩人快***,再是張氏兄弟三人打馬向西而行。一時間,僅留下三人在這紛飛雪花之中,立於這茫茫十字路口。葉洲妤沒有向西而行,並不是因爲此路向西不過河南鎮,也不是因爲喬巧兒的一再挽留。而是她心中,在這分別之際,心中卻是有些許不捨的。

三人三馬,在雪中繼續向南而行,其間沿途風景美不甚收。而葉洲妤除了偶爾言語之外,更多時候則是靜靜聽着連城傑與喬巧兒的說笑。連城傑問喬巧兒爲何在這帝都陽城不能御空飛行時,葉洲妤心中雖想給他以解答,但終於還是選擇偶爾附和一下喬巧兒而已。因爲博學多聞的喬巧兒,引經據典的解釋,亦是讓她折服的。

世間歷朝帝都皆是建都之時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方風水寶地,內藏天地乾坤,萬般變化,應是讓世人敬畏的。修行之人雖已出家在外,但仍需要心存那一份敬畏之心,唯有這樣才能瞭解世間萬物的千般姿態萬般變化,真正瞭解修道的至深至真之意。若是修行沒有敬畏之心,便沒有了善念,那便是與魔無異的。故而中土正教中都有不成文的門規,門人在途經天地靈氣聚集之地時,都會下地作成凡人,認真用心去感受天地自然萬般妙法。

聽喬巧兒言畢,連城傑則是讚歎了一番。只是葉洲妤看向他二人時,心中很是平靜之時,卻隱隱升起一絲苦楚。卻是在這種時而平靜,時而又有些複雜的心境之下,短短兩里路程行到了終點。

看見那條寬闊和水呈黃色的大河橫絕在面前之際,葉洲妤收回了心神,卻已知真的是到了與之分別的時候。沒有那日在重安城與喬巧兒那般的擁抱,已沒有更多的言語,葉洲妤一個人牽着馬走向河南鎮,而連城傑與喬巧兒則是成雙向東趕往彭城①。

臨遠處之時回望,風雪之中,一襲白衣形單影隻,一雙男女情投意合。或許是天命早已註定了的,有些人也許一輩子都會是一個人,哪怕也曾千山萬水相扶,也曾生死一念之間相守,也曾靜然相望無需言語便能相知心意。但一個人的,終究還是一個人。

喬巧兒和連城傑騎***,又沿着大河向東南行,已無崇山峻嶺,雖有山卻是可往其頂。兩人騎馬時而走在山間小道,時而走在無垠平原,很是愜意。連城傑本是想御劍帶喬巧兒趕赴江南的,不想喬巧兒卻是不樂意,她只說想騎馬靜靜走着,陪着連城傑靜靜看這天下,這樣纔有遊歷天下的感覺。連城傑無法,只得與她在這山間原上行了一日。

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男子,她亦做成他身邊平凡的女子,一路相隨。

申時將至三刻,連城傑二人便來到了彭城西北十里之處。大雪已然停止,遠望向南,只見一片寬闊的原野,原野南端有一山。那山間有云氣,有九節山峰,高低起伏,蜿蜒如臥龍。連城傑見狀,心中疑惑,便問喬巧兒那山名。

“巧兒,前方那山,似龍盤臥一般,不知道叫何名字?”

喬巧兒望去,然後笑道,“那山叫雲龍山②,我們到彭城了。”喬巧兒爲找連城傑曾經來過,還在山中停留過。她看了一會兒,便又繼續對連城傑說道,“城傑哥哥,你看山前是不是有一城,那便是彭城了。”

連城傑聽她如此一說,便認真瞧去當真發現那山之北,也就是這原野盡頭,竟是隱約有一座城池。然未等連城傑多看一眼,多說一句。喬巧兒打馬上前,很是高興地說道,“城傑哥哥,巧兒今夜就不帶你進這彭城了。”

連城傑則拍馬快步跟隨,一邊追趕一邊大聲問道,“不進彭城,那去哪裡?”只見喬巧兒回過頭來,嫣然一笑道,“便去那雲龍山中如何?”

隨後,連城傑與喬巧兒繞過彭城西門,向南直入了那雲龍山中。站在雲龍山山腰之上,連城傑藉着山勢北望。只見彭城牆高城大,城北處有一羣高樓像是官署府衙,其間向南一條大街劃分東西,此大街像是彭城的中軸線。

由此軸線向東向西各排列三條大街與軸線相垂交,此外在軸線西邊還有一條與之相平行的北門大街。凡幾條大街,構成了全城路網格局,在這個路網上分佈着衙、署、官、院、廟等公建,南門大街則是商街大街,店鋪林立。城東南隅有亭,西南角因距離近,依稀見得城樓之上爲一燕子樓。此城氣勢,竟是半點也不輸給重安城。

見此情形,連城傑不禁讚美道,“小時候常聽人說,中土東端海濱之畔有一城名彭城,是歷史最爲悠久的繁華都市,不想今日得見,此城當真是了不起,當真是配得起九州之一的稱號!”

而那喬巧兒見他望得出神,竟是不捨得走動半步,便走到他身邊笑道,“那是當然,上古時期,彭祖③因擅長烹飪野雞湯,受帝的賞識,被封於此彭地,建立大彭氏國,是故此城稱彭城的。”

“據說此城‘九朝帝王彭城籍’之說,巧兒你博學多聞,是不是真有這種說法啊?”

連城傑轉過身,與喬巧兒一邊沿着山路向前行,一邊問道。喬巧兒則是一邊走,一邊耐心地給他解釋。

“彭城歷來是南北商道通衢,本是富庶之地,卻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傳彭城在大夏朝建國之前戰事頻繁,已然歷經戰爭四百多次,平均每十年就得打一次仗。因戰爭彭城經濟也是直落而下,故而彭城周遭的百姓便起義不斷。他們中有一些人推翻了腐敗的舊王朝,開創新朝,這樣彭城就成了中土出產了衆多帝王的城市。”

“原來是這樣啊!”連城傑道。

“是故上古聖賢有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此乃真是治國之金玉良言啊!”

連城傑聽她之言,似乎略有感慨,便慢慢說道,“巧兒,若將來你們喬氏得了天下,萬萬切記要善待天下百姓,處處替百姓着相纔是啊。”喬巧兒聽他言語很是懇切,一時感動,便看向他,只見他眉目間略有緊鎖。

“城傑哥哥不必擔心,若是喬氏得了天下,巧兒定不會讓天下人再飽受苦難。巧兒雖在世中,卻與玄門有緣,亦是深知道祖‘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教導。”見連城傑默不作聲,只是靜靜聽着,喬巧兒又繼續道,“歷代君臣都曾多次用道祖的這句話來警示自己治理國家,但卻侷限於皇城根下的子民。其實國之子民,無論遠近、貧富,皆應精心而且對待,十指兼顧。唯有如此,才能得天道得民心。”

連城傑聽着她的言語,卻是聽到了一番不弱於男子的豪情壯語,當真是心下欽佩之至。但還未來得及答話,又聽喬巧兒道,“天下萬法本是同宗同源,只是每個世人站在不同的位置,故而纔有不同的看法,恰如這中土四大正教便原本同是一家,卻非要爭出個強弱、嫡庶,當真是無趣之極。巧兒心想無論是何道法、佛法,只要能引人向善那便都是一樣的,都是無上法門了,就像治國一樣,無論使用何種方法,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啊,那爲何還要區分哪家能用哪家又不能用呢。城傑哥哥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不想八年不見,公主殿下對世間萬法的理解,竟然已達到如此高深精湛的境界,當真是萬法之福,天下之福啊。”

未等連城傑回答,喬巧兒和連城傑便聽得前方山路之上,傳來一老和尚的聲音。隨即,兩人望去,只見前方十丈開外,陡然站着一位矮胖的黃袍僧人。連城傑與喬巧兒走近,只見那僧人五十歲模樣,神色慈祥,滿臉麻子。喬巧兒走近之後,作了個佛禮,微笑道。

“巧兒拜見玄光大師。不知大師爲何不在寺中清修,卻在這大雪過後獨自來到此?”

那玄光大師微微笑道,“今晨有殿下的故人來到寺中,說殿下晚間會來到這彭城,貧僧想殿下來彭城必然會來到我這石佛寺,又爲防他人知曉危及殿下安全,故而貧僧只能單人出寺三裡在此恭迎,不周之處,望殿下海涵。”

喬巧兒聽言,則是真誠地再做一個佛禮,笑道,“巧兒何德何能,敢讓大師如此熱誠竟以古禮相待呢?巧兒慚愧之至。”言語很是懇切,很是誠惶誠恐。那玄光大師則說道,“殿下來到我石佛寺乃鄙寺之榮幸,請。”

然後喬巧兒也不客氣,則是領着連城傑一同先行,一邊走着一邊問道,“不知大師所說的巧兒的故人,卻是何人。”那走在身後的玄光大師說道,“請殿下恕罪,那故人不讓貧僧言出,卻正在寺中恭候殿下大駕,殿下進寺便知。”

連城傑心想,這些世人也真是的,話不好好說,面不好好見,老喜歡故弄玄虛。不過此時,他卻對喬巧兒的那故人無多大興趣,他只想知道喬巧兒是如何認識這藏在山中的大和尚的,因爲八年前巧兒才九歲,而聽他們之間的言語卻似那麼熟悉。

連城傑心中好奇便向喬巧兒詢問,之後再喬巧兒和那玄光大師的回答中,纔算是瞭解了事情的脈絡。原來八年前,喬巧兒獨自拍馬出上京,經河陽入河南鎮,再向東經彭城後入帝都陽城轉重安回河陽城。當然她的目的,就只是爲了尋找到連城傑,這是連玄光大師都知道的。

只是連城傑不知道,一年後她又東來沿重安帝都陽城,轉至北方谷國之東北,又沿着東靈山到達久天寺。恰如他不知道,喬巧兒從連家滅門慘案發生之後,便開始在河陽與上京之間尋找連城傑,因爲她不相信連城傑會死在那場災難之中。那一年,她才六歲。

而那時的連城傑則不是選擇逃向關中,因爲他醒來時卻發現自己身在陳兵十萬正與關中軍大戰的河南鎮。之後的兩年的時間都在河南鎮,眼看戰亂無法西入河陽,便轉向河南鎮南方的漢城呆了一年。而這兩年的時間裡,喬巧兒則是尋遍了關中各地城鎮。

後又因佘諸國內各地戰火不斷,他便沿着江北各地隨流民逃竄半年至蜀地,卻不想自己在蜀地一村中睡了一覺之後,醒來時卻發現自己來到了辰胤上京。然後經過半年,就在自己忍受不了那些非人的生活準備東進河陽時,他遇見了尋找女兒的師父。

通過喬巧兒和玄光大師的敘述,連城傑方纔知曉。原來在八年前,喬巧兒在到達這彭城翻城般找尋時,卻無意間得罪了城中惡霸遭到追趕,匆忙中逃到山中幸而得到玄光大師救下,逼退惡人。

喬巧兒的言語很是輕鬆,也沒有玄光大師說的多,說得當時處境艱難。只是在他二人說完之時,連城傑卻突然拉起了喬巧兒纖細白淨的小手,慢慢地,靜靜地走向山道。喬巧兒臉露羞澀,欲要掙脫之際,卻見走在身後的玄光大師面露欣喜的笑容,慢慢地點着頭……

一路上摩崖石刻數不勝數,竟都是古代名人雅仕的揮毫,看得連城傑倦意頓起。半個時辰之後,連城傑三人終於走到一處寺院山門前面,寺院門上一塊大匾,上書“石佛寺④”三個大字。山門在高高石階之下,縱眼向上望去,只見高高石階盡頭之處,一座氣勢雄偉、規模浩大的寺院依山勢層層而上,竟是快到了山頂。

玄光大師引着喬巧兒和連城傑走過山門,沿石階而上時,連城傑突然說道,“巧兒,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佛家寶剎了。”而那玄光大師聽此一言,則是笑而不語,慢慢走上臺階。喬巧兒則是笑道,“城傑哥哥,雖然你身爲玄門中人,但是進到佛家寶剎也應該像在獨秀峰拜道祖那樣虔誠的。”

連城傑不答,因爲他不知道喬巧兒爲什麼會編出自己在獨秀峰參拜道祖的事,莫說他沒去過獨秀峰,他卻是長那麼大連道祖像都沒見過的。但是那正光大師心知,喬巧兒這話是說給自己聽的。

石階盡頭,一處“大佛殿”好似凌空建於絕壁之上一般,其間寬敞至極,卻是無半個人影。喬巧兒領着連城傑由側門走進其間,只見殿中前方有高約高約三丈六尺的石佛坐像。連城傑認真瞧去,發現殿堂後壁檐下僅有三層磚壘疊,而殿中的那石佛更是令人稱奇,竟然是依山石鑿成的。

喬巧兒則是沒有連城傑那般好奇,因爲她本就知道這石佛寺本就是以這崖上石佛而建造的,而且年代久遠,竟是比久天寺沒有少多少年。故而她則是在慢步走入堂中,立於石佛之前,肅立合掌,按地跪下在拜墊之上,兩手掌向前攤開仰對石佛。

連城傑見狀,急忙走過去她身邊的一個拜墊前,也學她的樣子做。兩人三拜之後,起身時,卻見那玄光大師對他們做了個佛禮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兩位請隨我來。”然後他便引着喬巧兒兩人由側門出,向另一法殿走去。

走過一個院子之時,連城傑剛走下樓梯,卻被突然走出的一個穿着和尚服,又戴着僧帽的卻低着頭走路的年輕和尚撞了一下。說他年輕是應爲他的聲音聽起來很年輕,就像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樣子。那和尚見撞到了人,也沒有擡起頭來,只是低聲說了句“對不住公子”,然後又繼續走着。

連城傑也沒有怪罪這冒失的和尚,則是快步向前方的喬巧兒趕去。只是沒走兩步,連城傑突然覺得身上背上一輕,急忙用手去摸,卻是摸不到身後的“天芒神劍”。連城傑立馬轉身望向正走遠的那冒失和尚,大聲吼道,“站住,你那剛纔撞我的和尚,把我的劍還我。”

那低頭走路的冒失和尚聽得連城傑叫他,則是靜靜地站住了原地,兩手環抱在胸前,背影卻讓人看着很是不自然。喬巧兒聽得連城傑如此一吼,心下大驚,急忙轉身跑至連城傑身邊,看向遠處那僧人,向連城傑問道。

“怎麼了,城傑哥哥?”

“那和尚偷了我劍!”連城傑冷冷地道。

喬巧兒卻見連城傑身背之劍已沒了蹤影,又看向那遠處穿僧袍戴僧帽的和尚。良久,只聽得喬巧兒很是高興地喊道,“原來是你這俠盜聖手於峰到了啊!”連城傑見喬巧兒如此高興之狀,卻是一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

註釋:

①彭城,古徐州名,亦稱涿鹿。相傳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之後,彭城和徐州的建制稱謂多有更替。徐州歷史上爲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

②雲龍山,今徐州市一風景區,在古彭城南部。此山先後登臨的歷代名人有劉邦、劉裕、蘇軾、乾隆、邵大業、毛主席、蔣介石、胡***、**、**、李可染等,是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兼具的好去處。

一說因“山有云氣,蜿蜒如龍”而得名。二說,因劉邦曾藏於此山。公元前206年,劉邦在豐澤斬白蛇,舉義旗,宣佈抗秦起義。但當時不過20餘人,勢單力薄,便南下徐州,來到雲龍山。爲安全計,劉邦每天換一個地方。可呂雉每次從沛縣來,都能很快就找到他。劉邦問其故,呂雉說,山上某個地方的上空,總有一片祥雲,形狀如龍。我就直奔過去,果然你就在那裡。因劉邦後來當了漢朝的開國皇帝,皇帝是“龍”,他藏過身的山,也就被稱爲雲龍山。

③彭祖,即籛鏗。帝堯時期人物,享年約145歲,爲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後世便尊稱其爲彭祖。是帝堯四十八年(公元前2225年),堯封籛鏗居彭城,爲大彭國。帝禹元年(公元前2124年),禹登帝位,時籛鏗已126歲。亦有傳說其是長生不老之人,活到商末,有800多歲。

④石佛寺,即興化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緣北魏大石佛而建。《新編佛家辭典》說,雲龍山興化寺“初建於北魏,唐時增修,佔地數十畝,殿宇百餘間。現存明代重修大佛殿內有高約十多米的石佛坐像,兩側巖壁上有北魏至唐宋所造的衆多佛像和題字,寺西大士巖有石觀音像”。興化寺內供奉的大石佛,被****毛主席稱之爲“國之瑰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來興化寺參觀,認爲大石佛“全國鮮見”。

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
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