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衍聖公

讓李秉衡從曲阜召來的衍聖公,年方十九的孔令貽,在威海休憩一晚後,已然精神奕奕,十幾年的衍聖公生涯給了他溫文儒雅的氣質,儘管在我面前仍有些拘謹,不過年輕人的天性很快讓他適應了下來,在途中間歇的時候聊了幾句,給我的印象此人才華是有的,不過對於西方的東西,似乎有一些不以爲然。

一路上無話,到達天津的時候,在總督衙門駐蹕,李鴻章等人到了治所,我便讓他不用再送了,下午我提出去視察機器製造局,這念頭有一大半是爲了這位衍聖公。李鴻章來請示對於演習有功人員的表彰,我頒下旨去,當月雙餉,致遠艦各員再行加倍,致遠艦管炮張天宜賞巴圖魯稱號,因其訓練有方,着其教授各艦炮手。

下午到了機器製造局,在我的安排下,李鴻章命人表演了新式槍械的射擊表演,以及連發槍的連續射擊等等,直看得孔令貽目瞪口呆,李鴻章解說了槍械的原理,並送給了孔令貽一柄自行仿製的手槍。(孔年紀小,生活環境單一,以前沒見過西洋槍械的威力。)

到了晚間在總督衙門宿營,我召來孔令貽夜談,問起他對西洋槍械的看法,只見他一臉恐懼,說不出話來。

我笑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燕庭(孔令貽字)啊,西人的奇技淫巧,有時候不由得你不服啊。我中華自有聖人之學,原本以爲那是好的,治天下無有不利的,卻不想洋人器械銳利如此,你心中難以言狀,是吧?”

孔令貽點了點頭道:“皇上聖明,臣一時難以平復,西人技巧高明如此,那我中華豈不……”,說着意識到自己說過頭了,連忙惶恐道:“臣妄言了,皇上恕罪。”

我笑了笑搖了搖手道:“燕庭也不要太驚懼了,這些,也不過技巧而已。彼能習之,我又何嘗不能習之?聖人之學還是有用的,不可妄自菲薄了,朕今次召你來,你可知朕的用意?”

“皇上英明,臣不敢妄測。”

“也沒什麼,朕近來常常想着一件事情,便是我大清的取仕之道,向來是由聖人之學爲考,儒之一道,與佛,與道二教,有過之而無不及,朕以爲孔聖人,與佛道二家之釋老,也無多少差別了。”,這件事情,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儒家不是什麼壞東西,對於整個國家的人民的共同信仰是有用的,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儒家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信仰,要好好利用起來才行。

孔令貽聽的一臉茫然,但是聽我表彰他的祖宗,自然也是謝恩。

我笑了笑道:“朕的意思,你恐怕還不明白,其實朕一時也還沒有想好,就是這麼個意思你領會一下,如今時事是這個樣子,朕將來取仕,不能僅以聖人之學一途了,但是朕又恐怕天下人誤會了朕的意思,以爲朕要廢聖人之學了,但以西學爲重了,如此天下便就亂了。朕的本意是中西並重,取中學之德,取西學之才,這其中這個德字,朕希望你能幫着朕一些。朕下次再來山東的時候,要去祭拜孔廟,這期間你給朕好好想一想,如何能幫着朕做些什麼呢?你腦子活絡一點,又是孔聖人的子孫,多給朕辦些事情,看看能不能讓天下人明白朕的意思。不要光顧德,不顧才,要德才兼備才行。”

孔令貽不住點頭應是,到我說完了,他才遲疑開口道:“皇上的意思……是不是說今後取仕,不只是只重聖人之學了?”

我一驚,這孩子還真是聰明,我說得很是隱諱,以至於都有些羅嗦了,他居然能夠聽出我的意思來。

見我不說話,孔令貽連忙道:“臣妄自猜測,若是錯了,還請皇上明示。”

我反應過來,連忙笑道:“沒錯,你猜的沒錯,便是這個意思了。朕不是要削薄孔聖人的尊榮,恰恰相反,還要再擡高些,聖人大賢,已近於神,你記住朕的這八個字,釋迦牟尼能開創佛之一教,難道孔聖人不賢過他了?何嘗不能令創儒之一教?今世儘管有儒教之一說,然有其名而無其實,你儘可以把這儒教往實處辦,你明白嗎?”

孔令貽緩緩點頭,仍有些茫然的說道:“臣愚蠢,怕耽擱了皇上的交代,臣自說一下臣的愚見,皇上聽着看有沒有什麼錯處,皇上的意思,是要臣將儒教二字落實,以先賢祖爲神敬之,望臣於此道有所爲。不知臣理會的當是不當,還請皇上覈示。”

我點了點頭道:“大概便是這麼個意思,你可多就此事寫些文章出來刊行於世,多多教化士子,以定其心。總之,人存於世,德才二字不可有所偏倚,你多多想想朕的話吧。”

孔令貽跪安後,我一個人也在想着這個問題,中國人沒有什麼擴張意識,也沒有侵略性,總之是個有些偏於軟弱的民族,這是跟中國沒有這方面的宗教的緣故,孔令貽在儒家中有特殊的地位,如果他能在這方面能多多幫我一下的話,我就能省下不少功夫來。

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民族的尚武意識,一是教育,一是對外擴張的勝利。慢慢來吧。

第二天一早,我讓李鴻章無需再送,留天津辦公,特別溫言勉慰了他幾句。直隸一省迎來送往也是花費不少,照例蠲免錢糧。

晚間時分,回到宮中,第一件事情便是立刻召來奕忻,詢問中英談判的事情,奕忻向我彙報了這一階段的談判成果,英國同意在西藏問題上尊重中國的主權,但是在鴉片問題上卻不肯鬆口,這讓我十分的生氣,我實在無法理解傲慢的不列顛人的思維,既然要聯衆中國去對付俄國了,卻還在用這種東西來毒害中國人的身體!

當下責令奕忻,此事絕不可讓步,如果英國人不同意,那麼取消談判也成!

不過同時也讓他在談判桌上提醒英國人,在鴉片上的獲利,完全可以在與中國的其他貿易上得到彌補,比如軍火貿易,比如大型工程,比如礦產的優先開採權,沒必要把生意全捆在鴉片一途上,如果中國人被鴉片害的沒有作戰能力,如何能夠再繼續做大英帝國的盟友呢?

奕忻答應照辦,同時又回報英國人不同意投資京伊鐵路,而希望獨資修建一些從長江各口岸向內陸輻射的鐵路線,希望可以容許工程人員先行在內陸勘路。

我琢磨着英國人的意思,這似乎是從商業的擴散考慮的,長江各口岸是英國利益獨享的商業線路,也許英國人是想再通過輻射的鐵路線將利益往內陸延伸吧?不過不管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總之修路也是好事,便讓他去修吧。

於是指示奕忻同意此條,但要用京伊鐵路的合建,或者禁絕鴉片來交換。

公事完了,我又問了幾句他家裡的情況,特意點了一下榮祿提到的載瀅的事情,奕忻大驚之下趕緊磕頭謝罪,我溫言勸勉了幾句,讓他放心,這東西我暫時也不想管,不管換誰來做,總會有這種事情的,就當是給恭親王支持我奪宮的回報吧。

奕忻放下心後,又通報了各駐外公使傳回來的一些信息,其中德國最近的局勢變化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俾斯麥下野了……

明天向各位請個假,私人有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要處理,停更一天,請各位包涵。

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三十四章 百年大計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九九章 馬恩河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三三七章變端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一八九章分歧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四十六章 誅除禍根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三章 隆裕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三零三章會戰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四十二章 榮祿的智慧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四十五章 契機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一六二章大賞第十二章 袁世凱第三三七章變端第四十五章 契機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第三三五章網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一九五章今日德意志!明日全世界!第一六三章歐羅巴風雲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一九二章年有半第二七零章操作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二零四章智將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一四四章 人事安排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一六九章恭親王遺折第一二二章 甲午將至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二章 修園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三十二章 獵頭計劃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六十章 東鄉平八郎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二三零章 最後的使命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三零零章由陸轉海第七十章 中俄護漁糾紛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二三二章好消息第一三三章 燃燒吧,日本海!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第二四零章 夜談第二四七章綢繆新世紀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
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三十四章 百年大計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九九章 馬恩河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三三七章變端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一八九章分歧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四十六章 誅除禍根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三章 隆裕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三零三章會戰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四十二章 榮祿的智慧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四十五章 契機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一六二章大賞第十二章 袁世凱第三三七章變端第四十五章 契機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第三三五章網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一九五章今日德意志!明日全世界!第一六三章歐羅巴風雲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一九二章年有半第二七零章操作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二零四章智將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一四四章 人事安排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一六九章恭親王遺折第一二二章 甲午將至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二章 修園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三十二章 獵頭計劃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六十章 東鄉平八郎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二三零章 最後的使命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三零零章由陸轉海第七十章 中俄護漁糾紛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二三二章好消息第一三三章 燃燒吧,日本海!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第二四零章 夜談第二四七章綢繆新世紀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