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

國際上在忙,國內也在忙,帝國國會館是直接用的之前北京和平峰會的會場建築,又在周邊加建了一些配套的建築羣之後形成了帝國的議會辦公地點,作爲未來重要的權力核心機構所在,國會建築羣也恰好處在內閣各部官署的中央,形成了北京城另一個新的政治權力中心。

如同北京一樣,作爲國際聯盟的所在,瑞士這個永久中立國也在大興土木,由各國共同負擔財政開支的國際聯盟辦公地點也開始動工興建。美國的建築公司承攬了大部分工程,作爲協議的一部分,兩家中國建築公司也參與了部分工程的興建。

這幾年也是帝國建築業發展最快的一個歷史時期,與當初對軍工產業帶動工業化,繼而帶動其他產業的預期完全沒有出現偏差,而中國作爲一個巨大的農業國家的現狀,也爲持續工業化留下了諸多的空間。

當然,工業化需要緊密盯着的就是三點,技術,原料,市場。相對來說,技術方面中國的問題最嚴重,整個帝國的工業化體系完全是建立在外來技術輸入的基礎上而起步的,儘管隨着每年頒發科技創新獎金以及各門類教育的持續深入,帝國的基礎技術人才,包括技術工人的短缺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緩和,但是在目前各工業門類中,僅僅只有少數的門類的核心技術完全是由中國人自己搞定的,很多程度上還要依靠來自各國的專家。

相對來說只有軍火工業還算好,因爲這是國家常抓不懈了幾十年的一個根本產業,事實上這個東西也爲國家的爭霸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從我後世的眼光來看,這些東西都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需要一個又一個的科技爆發期才能夠完全站在世界的一流技術大國的行列之中。

而這也是無法速成的東西,所以除了持續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之外,別無他法。所以前一階段從歐洲招攬人才的進程中陸續抵達中國定居的七千餘歐洲移民裡,倒是各個大學招攬的教授佔了大多數。從比例來看,與美國的情況倒也類似。

既然這方面進步的程度都差不多,那麼就要看看我們中國人自己在開啓自然科學這扇大門之後的前進速度了。中國人的智商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只是之前的舊儒家體系對於自然科學的態度罷了,而現在儒家也厲行改革,這方面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接下去,就要看年輕一代的努力了。

1915年8月2日,作爲地方選舉的議定機構,內務部正式公佈了全國八百名第一屆國會議員名單,除開50個省及軍隊選舉出的代表之外,各藩屬國也各有代表入選,從本月開始,這些代表都要陸續進京,參加在10月9日舉行的第一屆國會的開幕大典。

這當然離不開交通和通訊業的發展,全國鐵路總里程數到本年度止已經突破了三萬公里,北京到中亞五省的貫通性鐵路大動脈也在醞釀之中,在南北鐵路已經有的基礎上,在配合東西向的貫通鐵路,整個帝國任何一個省份與北京中央政府的距離都大大的縮短了。而配合着鐵路的持續動工,軍隊的改革和大軍區的建立,帝國的中央控制力大大的增強。

作爲國民整體素質提升的一部分,體育項目也開始逐漸引入了各級學校,由教育部經欽定發行的各項教科指導書,考覈等內容均已早早的開始在全國各級數萬所學校中執行。

由於近年戰場上的軍人日漸的收穫到戰果及較爲尊崇的地位的關係,很多學校也開始僱用一些退伍軍人來鍛鍊學生的體魄和意志,在這種大背景下,一首叫做《男兒志氣高》的氣勢雄渾曲調激昂的歌曲開始在神州大地上流行,併成爲全國中小學生人人能夠吟唱的一首勵志歌曲:男兒第一志氣高,年紀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來做兵隊操。兵官拿着指揮刀,小兵放槍炮。龍旗領隊飄飄,銅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體好,將來爲國立功勞,男兒志氣高!

這首由常年從事兒童音樂啓蒙教育工作的上海秀才沈心工作曲,早些年與載灃鬧過風流帳的李叔同作曲的歌曲,正是因爲在一次匯演中,受到了載洵貝勒表揚的緣故,一時間就紅了起來,先是在各級軍隊的士官,軍官學校中開始播放,而後就連教育部也受到震動,特別頒行了條例,各級學校除了增設體育課程之外,也要開一定的選修音樂課程。霎時間幾乎不用兩個月,走到哪裡就都能聽到這首歌了。

說起來載洵原本沒這麼大能量的,由於他長相上頭與這一家的其他兄弟很是不一般,其他兄弟幾個包括我帝皇之尊在內,都是清瘦的樣子,包括他弟弟載濤在內。這當然是受到先頭老福晉那拉氏惜福觀點的影響。

但他卻是不同的,生的肥頭大耳,若是以貌取人的話,他算是要被人瞧不起的那一種,不客氣的說,看上去就知道是個貪官。所以要說他向各級部門推薦這首歌,基本上會買他帳的人不多,論起口碑來,他弟弟載濤不知道要比他好上不知多少倍。

所以當宮裡有人告黑狀說這位洵貝勒擡高這首歌是因着李叔同的關係,想趁機搞一搞他那已經遠在阿拉伯擔任全權大使的哥哥載灃,讓他面子上下不來臺。這都已經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了,還拿出來說,我只當聽個笑話便過。

有些事能當笑話聽,有些事情就需要費心思量了,載濤在陸軍部口碑極好,爲人也是端方正直的,很多人聽說皇族將在1921之後集體退出政軍界的決定後,都紛紛上書要慰留,當然希望我繼續當皇帝不要變政體的摺子也有,但誰都知道我決心已定,所以我只當這些是表姿態的動作。

但是其他宗室成員的慰留書我就不能等閒視之了,除了溥夏由於已定皇儲名分沒人說之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有人慰留,其中叫的最響的,除了載濤之外,就要算目前負責情報事務的肅親王善耆,和總攬軍事事務的醇親王載洸,以及外交界元老和資深專家載瀅了。

這其中除了三個親王之外,就是載濤到現在也只是個貝勒,卻反是他的呼聲最高,考慮到這裡面牽扯到巨大的利益,按照我的設想,宗室在我退位之後,安安分分的做個富家翁是最好,皇室的財產和各地的產業,一些工礦企業的股份,特別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企業遠東股份其中所押的大筆股權,都足以他們數輩子衣食無憂了,更別說在普通人眼裡已經是一大筆錢的親王新定年俸50萬銀元了。

但是我的想法畢竟是我的想法,雖說我九五至尊一言九鼎,但畢竟還是要問過他們纔是,這段日子裡,我也陸續跟他們交流過想法,雖然沒有明說,但我仍然把話裡的意思透了出來,總之這幾個人的想法也還沒有統一,對於他們來說,還欠缺一個思想轉變。

所以我也親自花了近三天時間,反覆斟酌詞句,寫了一份長達萬言的文章送給他們看,大意也就是說將來的官未必當的有現在這麼容易,現在官民兵將們對他們的敬重和慰留,有多大程度是看在我還在位的原因上的?有多少因素是完全他們自己掙來的?將來一旦民選政府確立,皇族是服管還是不服管?服管還好說,不服管的話,難道還要我抽自己耳光出面來挺他們?國民又該怎麼說?對皇族又有什麼樣的看法?不挺的話,國民又會怎樣想我這個皇帝?

總之是難處說盡,我的宗旨——儘量保全皇室的地位和體面的用心也一一剖陳。三個親王倒還好說,畢竟是跟了我辦事這麼多年了,也大體能夠與我保持一條心,爲着國家的利益,他們早在我寫信的時候便已經遞了本子進來陳說自己的想法,表示願意與我一同進退。

惟獨載濤還是沒什麼說法,只是他進宮來跟我說起他的想法時,我才稍稍改變了看法,他表示我所擔心的那些問題,大抵是他們還掌握着一些實權部門和肥的部門的時候的事情,他之所以不想就這樣安心在家做富家翁,還是想趁着年輕,爲國家多做一些事體,他本人對飼馬馴馬比較感興趣,無論是將來國家需要軍馬也罷,還是發展畜牧業也罷,都需要有人踏踏實實的做研究的事情,而他也願意做這個事情。

他這麼一說,倒讓我想起了因爲1912年世界大戰爆發而停止的奧運會的事情,在辦了四屆之後,原定於1912年開幕的奧運會就此停止了,而近來由於和平局面的逐漸形成,顧拜旦的那個現在還十分可憐的奧委會也派了人到各大國呼籲承辦1916年的奧運會,這時候的奧運會當然不用申辦,虧本的買賣沒有誰願意去搶破頭搶着辦,我聽載濤這麼說,倒也生出了個想法,讓他去搞全民體育的事情,倒也算是皇家的一個光彩,這東西畢竟榮譽性質多些。

有了這個想法,事情就好辦起來了,顧拜旦本人也是馬術愛好者,我與載濤這麼一說,他倒也樂意,並表示願意就辭去陸軍部的職務,改爲創建中華體育總會,兩人一商量,就生出了載濤出訪奧委會,向他們傳達支持奧運會在中國辦的意思。他們現在還是求人的機構事情好辦,等到將來人求他的時候,事情就不那麼好辦了。

所以趁着和談和國際聯盟建設的事情還在辦的時候,派遣載濤以皇帝兄弟的身份前往歐洲,一方面表示了中國對於和平和國際聯盟建設事業的關注,另一方面,他的另一個身份也是軍方色彩濃烈,對於談判桌上不太好表達的問題,也比較容易達成目的。

還有一個就是他還要順道去一下德國和英國,戰爭已經停止,英國地位今非昔比,這時候派遣載濤去,可以藉着邀請利物浦隊訪華與海軍足球隊進行友誼比賽的機會,向世界宣示中國對於和平的渴望,這也算是體育外交的一種了吧。

作爲中英結合最緊密的產物——早期的帝國海軍,除了繼承了英國人一些業務上的優點之外,也在英方軍官及聯合艦隊時期的水兵哪裡學來了足球,當然在中國這玩意叫蹴踘,海軍各艦隊的蹴踘隊也經常有聯誼比賽的存在,這個都是一個正當的理由。當然,很重要的一項內容仍然是向英國傳遞善意,現在英國的定位與之前已經大大不一樣,預先構建一個有發展空間的中英關係是時代和政治的需要。

德國人那裡當然也需要一定的外交解釋,所以等到載濤抵達德國之後,他的身份就將從陸軍部官員轉變爲欽命籌辦中華體育總會大臣的頭銜,再向德國方面傳遞一些體育方面的邀請,這趟外交旅程當然並不會那麼艱難。

載濤有了新定位他歡喜我也歡喜,馬上就要進入和平時期,軍隊很有可能會鬆弛下來,出現一些人所不樂於見到的事情,這也是有歷史經驗可循的。他退了但是載洸現在還不能退,幾個老帥也不能退,軍隊中一些少壯派青年中級軍官的擴張性過強,也是需要遏制的。

諸如這次東北那邊就出了一個典型,滿洲軍區的一個上校團長張宗昌利用在駐紮地新鄂省未經正常徵兵程序,私自在自己團裡編制了一個千人規模的加強營,兵員盡然全部是他在當地抓獲的俄羅斯族人,活全部由俄人來幹,原本的士兵幾乎成了監工。由於他駐地偏遠的緣故,他的事情一直到今年四月才抖摟了出來,報到陸軍部,他還振振有詞說他這是愛兵如子。軍部按律處了十五年監禁,也算是一條重罪了。

載濤這還沒去歐洲,那邊廂奧委會在京的聯絡人員就收到消息,說感謝感謝,1916年奧運會就靠中國了。。。

第一六六章起步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三二章好消息第三四四章政局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二零九章有變第八十章 大計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三二二章暗流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八八章瀕臨決裂第三三五章網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二三二章好消息一些基本歷史第二九九章 馬恩河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七十八章 迎春盛宴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九十五章 並進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第八十二章 決心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一二八章 棋局第二九四章韜晦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一三三章 燃燒吧,日本海!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三一六章坦克第三一一章予取予奪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六十二章 瓶頸期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一六八章旗務釐定第六十八章 殺!第二十一章 逼人太甚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三四四章政局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一一三章 清流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四十章 新軍新風範第一九二章年有半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一零三章 代號墨菲斯托
第一六六章起步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三二章好消息第三四四章政局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二零九章有變第八十章 大計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三二二章暗流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八八章瀕臨決裂第三三五章網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二三二章好消息一些基本歷史第二九九章 馬恩河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七十八章 迎春盛宴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九十五章 並進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第八十二章 決心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一二八章 棋局第二九四章韜晦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一三三章 燃燒吧,日本海!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三一六章坦克第三一一章予取予奪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六十二章 瓶頸期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一六八章旗務釐定第六十八章 殺!第二十一章 逼人太甚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三四四章政局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一一三章 清流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四十章 新軍新風範第一九二章年有半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一零三章 代號墨菲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