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

前注:歷史上撤旗事件發生在香港,本書因天子檢閱海軍,故而取消巡泊香港計劃,事件發生在了威海皇家海軍總部。

正文開始:

第二日一早,李鴻章與丁汝昌喜氣洋洋的來了,見了我請了安道:“皇上,京裡恭王爺還正在與英人談判呢,真沒想到皇上親閱海軍一事英國人得知了,今兒臣收到消息,英國皇家海軍中國艦隊請求與我舉行聯合演習。臣以爲天子親臨,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輕易答應了,但如若不答應,又好像我方無甚誠意,對於恭王爺那裡,也不太好辦。如何是好,還請皇上示下。”

這個老滑頭,看他的樣子是願意的,只是怕擔了什麼事情,故而來請示於我。不過這喜氣洋洋的,我哪還好意思說個不字?

不過英國人既然要來,那便讓他來吧。中國艦隊的配置,比起威海的實力來說,差得還遠呢,但是演習起來,勝負可還真難說。輸了最好,也讓那些海軍的官兵們看看單兵及指揮官素質的差距。於是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李中堂你去安排吧。告訴英國人,朕想讓海軍與他們搞一次對抗演習看看。請他們不必在意朕的面子,好好的教教咱們。”,說着看了看面上變色的丁汝昌道:“丁軍門怎麼了?不用怕也不用着急,好好打,打出咱們的威風來,也找找差距嘛。咱們船要比他們好,炮也全部更換了克虜伯快炮,就看軍門你怎麼帶咯。”

“請皇上放心!”,丁汝昌一挺身板,面上也泛起一股豪勇之氣來,看了看李鴻章道:“請皇上,李中堂放心,臣一定打出我大清皇家海軍的威風來,讓洋人瞧瞧咱中國人也不是好惹的。”,丁汝昌行伍出身,說話間自然有股子豪氣。

我笑了笑看着他,突然想起一事,反正丁汝昌馬上我要調他去伊犁帶陸軍,何不趁此機會鍛鍊鍛鍊年輕人才?於是搖了搖手道:“嗯,丁軍門帶兵朕是知道的,朕這次卻想多看看年輕人,丁軍門朕自有大用,說說看,若是你不在的話,讓誰人指揮比較好些?”

丁汝昌一愣,看了看李鴻章道:“若是臣不在的話,臣以爲……總兵林泰曾,可堪大用。”

“嗯。”,我點點頭,林泰曾的確也還行,接着問道:“若是林也不在呢?”

“這……”,丁汝昌一時語結,說不上話來。

“唔?”,我疑問道:“便是林泰曾一人嗎?琅威利呢?劉步蟾呢?鄧世昌薩鎮冰呢?”

“回皇上……話。”,見我問得急,丁汝昌有些支吾起來。我面上頓時一沉,李鴻章趕緊過來打圓場道:“皇上問你話呢,好好說話!”

“是!”,丁汝昌應了一聲,頓時鎮定下來道:“回皇上話,郎威利已然不負專責,正打算回國,臣不敢擅專,而劉步蟾雖才華超卓,然惜其性格頗有沉毅暴躁之處,與洋員相處,總有坷絆,臣以爲可以用其勇爲一將,而不可爲帥。至於鄧薩諸將,均不如林泰曾甚矣。”

我心頭一沉,郎威利這麼牛的人才可不能就這麼放跑了,於是問道:“郎威利還在威海嗎?所爲何事?”

李鴻章瞪了丁汝昌一眼,轉頭正色道:“回皇上話,乃是其因銜職上的一些瑣碎原因,加之又思念故鄉,這才……”

不見得吧。難道是撤旗事件?心頭一動,於是問李鴻章道:“是不是跟劉步蟾起了齷齪?”

李鴻章無語。

我又問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劉步蟾目中無人?撤了提督旗,升了總兵旗?”

“皇上……都知道了?”,李鴻章與丁汝昌同時下跪,驚惶的請罪道:“請皇上恕臣定奪失當之罪。”

“哼!”,我氣憤的哼了一聲道:“你們太也大膽,居然敢欺瞞於朕!丁汝昌!你給朕把事情前前後後好好的說給朕聽來。李鴻章,你立刻,親自去把郎威利留住!朕呆會便去留人!”

兩人同聲應了。我讓寇連才叫了載灃過來,讓他追上李鴻章說上幾句好話去,讓他知道厲害就好了,沒必要真的處分太重。

於是靜心聽起丁汝昌的奏報來,原來這些日子丁汝昌大多在威海準備接駕事宜,劉公島軍港內由右翼總兵劉步蟾做主,命令降下提督旗,掛上總兵旗,導致郎威利勃然大怒,質問劉步蟾“丁去我固在也,何得蘧升鎮旗?”,劉步蟾又是那個性子,加之又有一些洋員挑撥,事情越發鬧大,郎威利大怒之下將婁子捅到李鴻章處,卻不料李鴻章護短,回覆郎威利“北洋海軍官制只一提督、二總兵,提督去,自應總兵帶”,郎威利在光緒十二年就授了海軍提督,聽李鴻章這話一說,一怒之下,這便要辭職回家。

[光緒八年(1882年)十月,琅威理受聘爲北洋水師總教習,負責艦隊訓練,“頗勤事,爲海軍官佐所敬憚,中外稱之”。他在軍中日夜操練,“刻不自暇自逸,嘗在廁中猶命打旗傳令”,因治軍嚴謹,北洋水師中流傳了“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說法。在琅威理的嚴格要求和訓練下,北洋水師軍容頓爲整肅,一時令各國刮目相看。

十二年(1886年),琅威理被授予海軍提督銜,六、七月間,北洋水師巡遊朝鮮洋麪,轉赴日本長崎,中國水兵與日人發生衝突,致使北洋水師官兵死五人,重傷六人。時琅威理力請對日開戰,爲丁汝昌勸阻。

十六年(1890年)秋,北洋艦隊巡泊香港,提督丁汝昌因事暫時離艦。右翼總兵劉步蟾命令降提督旗升總兵旗,琅威理以“丁去我固在也,何得蘧升鎮旗?”因此與劉步蟾發生爭執,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事件發生後,李鴻章認爲“北洋海軍官制只一提督、二總兵,提督去,自應總兵帶”,琅威理於是憤然去職。]

嗯,這便是北洋歷史上有名的撤旗事件了。我聽完丁汝昌的彙報,站起身來嘆了口氣道:“好了,帶朕去見郎威利吧。”

丁汝昌應諾起身,邊行邊說道:“皇上,此事倒也怪不得李中堂和劉步蟾,臣以爲些許小事,萬萬沒想到這琅威利如此認真,鬧出這麼大動靜來,驚動了皇上,臣以爲皇上實在沒必要親自前去。不可因此漲了洋人的驕氣。”

我只笑了笑,仍是向前走去,邊招呼寇連才準備車駕。見丁汝昌不以爲然的模樣,笑了笑道:“這琅威利,平日很是驕氣嗎?”

丁汝昌緊跟上兩步,思索了一下道:“那倒也沒有,就是太古板了些,以前北洋有句話叫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對官兵訓練要求甚苛,不過憑良心說,臣以爲練兵便該如此,這次事情鬧將起來,臣回思此人,心中亦有遺憾,郎威利這人就是做人嚴苛了些,但是業務精熟,亦很敬業……”,說着見到了車駕前,便收了話頭道:“臣在前面引路。”

我笑罵着道:“別鬧疼了,上來,與朕同車去!”

丁汝昌上得車來,謝了恩繼續道:“最讓人欽敬的是此人雖是洋人,然而卻處處爲我大清着想,護我國體。與洋人做生意,還時常代我方爭取,光緒十二年出使日本時出了事,琅居然比我方還憤怒,當場就要我定鎮二艦向長崎港開炮,對日宣戰……”,說着嘆了口氣道:“臣回想起來,還真是捨不得這洋老頭。”

還是第一次聽說,郎威利在長崎清軍與日本警察衝突中有這麼個表現,我越發的對他好感增加了。

說話間,在丁汝昌的指點下,已然到了同在海邊的洋員居住區,前面看見李鴻章的車駕停在一棟小樓前。

我下令停車,與丁下了車,一同叩門。

——————

下次更新,晚間12點。

一些基本歷史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六十二章 瓶頸期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三三零章新局面新書介紹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二五二章 羅斯福總統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八四章巨寇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三章 隆裕第二五七-二五八章 危機與機遇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一零五章 大比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一零九章 殺價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一三六章 自覺第四十八章 利用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三四四章政局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一五七章中日馬關敦睦條約第二六二章鐵鉗行動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九十九章 旭日旗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新書介紹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一一五章 典型一些資料 1908年版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二二四章 美洲的歡迎式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一零三章 代號墨菲斯托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九七章提爾皮茨和施利芬的修改計劃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四十八章 利用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十八章 變種狼羣戰術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零零章借勢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二九一章引爆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一八一章先便宜德國人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第一九七章提爾皮茨和施利芬的修改計劃第八章 醇王府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
一些基本歷史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六十二章 瓶頸期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三三零章新局面新書介紹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二五二章 羅斯福總統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八四章巨寇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三章 隆裕第二五七-二五八章 危機與機遇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一零五章 大比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一零九章 殺價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一三六章 自覺第四十八章 利用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三四四章政局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一五七章中日馬關敦睦條約第二六二章鐵鉗行動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九十九章 旭日旗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新書介紹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一一五章 典型一些資料 1908年版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二二四章 美洲的歡迎式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一零三章 代號墨菲斯托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九七章提爾皮茨和施利芬的修改計劃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四十八章 利用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十八章 變種狼羣戰術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零零章借勢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二九一章引爆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一八一章先便宜德國人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第一九七章提爾皮茨和施利芬的修改計劃第八章 醇王府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