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百年大計

載瀅管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我又調了升了李鴻藻軍機處行走,協助載瀅管理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心下覺得這樣以一個宗室,一個老臣坐鎮,應該效率會好些。雖說只是治標,但權宜之計,也未嘗不可。

這天下午,載瀅便帶着容閎進了宮,一來謝過我的恩典,二來也要聽聽我對他的期望及指導之類,約略說了一些,大致不過對洋人不可小視之類。

載瀅走後,宣了容閎進入到我的辦公室來,一個白髮蒼蒼然臉上卻不掩堅毅的老者進了進來,見了我行禮已畢,也不客氣,我叫了他坐,便就安然坐進椅子裡,目光炯炯的看着我。

到底是西洋留學回來的老先生,很是西化,不像其他老大臣,我賜座也不敢安生坐下,只敢沾個半邊屁股而已。

我笑了笑道:“容先生遠來辛苦,昨日聽載瀅說你對於過去一些事情還有些擔憂,朕便先給你個心安,朕用人,一向不問前事,莫說容先生過去也是爲了興國,便算是大大的反賊,朕也既往不咎。”

容閎晗首謝過道:“皇上氣象更新,頗不同於前朝,草民甚是欣喜,只是草民年齒已高,實不明皇上所召何爲。還請皇上示下。”

我點了點頭道:“不明白也是對的,容先生這些年也許看到的聽到的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纔有此問吧。容先生是耶魯畢業的吧?”

容閎點了點頭道:“皇上明見。”

我叫寇連才送來茶水,接着道:“容先生主修法律,不知對於我大清振興之道,又有何看法?”

容閎聞言擡起頭來看着我,半晌沒有說話。我納悶道:“容先生怎麼了?但言無妨。”

容閎遲疑道:“皇上這次是說真的?”

我啞然失笑道:“容先生以爲朕千里迢迢召你過來,是尋你開心了?朕剛剛已經說了,朕要你放寬心,好好爲大清爲朕辦事,朕聽你自稱草民,想來無頂戴在。本來依大清律,五品以下不可單獨面聖,但朕爲了振興國家,這些也都不放在心上了,現下朕也可以給你交個底,朕是要用你,把國家的教育振興起來,國家沒有人才是不行的,但是幾千年來,我中華向來只有所謂的聖賢文章,卻沒有洋人那樣的理工才識,過去尚還可說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但是如今的天下,但憑聖人文章,能救這個國家嗎?”,這番話我說得頗爲qing動,情緒也有些激動,說完了,只給容閎一個背影,望着窗外炎風拂柳。

容閎也是許久沒有說話,我回過頭來,調整了下情緒,笑了笑道:“容先生,朕心憂國事,竟有些失態了,先生要是不想爲朕的振興大業費心的話,這趟便算是朕有些對不住先生,讓先生白跑了,回頭我讓內務府給你送些銀子,便作盤纏吧。唉——”,我故意長長嘆息一聲。

“皇上!”,容閎撲通跪地,眼淚從眼角流下,略帶哭音道:“皇上,草民知錯了,皇上若真有此憂,雖憂亦幸啊!我容閎活了六十二年,爲振興中華奔走了三十多年,終於等到這一天了……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看着他老淚縱橫的樣子,我心中不忍,伸手將他扶了起來道:“容先生起來吧。朕正有意興辦教育,以求爲國家培養人才,容先生大才,正可爲朕分憂,朕近日準備新增總理教育衙門,這教育大臣雖說朕擬只定三品,然非超品之纔不能勝任,不知容先生可有興趣?”

“只要皇上不改初衷,草民……不,臣——萬死不辭!”,老人抹去眼淚,又綻出笑容來,單膝跪下。終於接受了這個職務。

接下來便大體討論了整個教育計劃,聊着聊着我才知道這容閎是個共和政體的支持者,當年他之所以去太平天國去找機會,也是想在那找一個實現他政治夢想的機會。而我,嘿嘿,大概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了。

而教育這方面,他倒真有兩把刷子,按照他的設想,先以前些年留美回來的那些人爲班底,建立一個分門別類,涵蓋整個近代科學的教育團隊,然後一方面在國內培養人才,另一方面,同時每年派遣留學生去日本,學習近代科技,回來後大部份繼續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少部分優秀者投入實用。如此持續十年,便即可有所小成,二三十年後,中國也能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科學體系了。

他這個計劃,我大體上是贊成的,不過我也笑了笑說了我的看法:“容愛卿,你的計劃,回去寫份詳細的振興教育計劃來,直接呈報給朕,還有教育衙門如何去辦,要哪些人,你儘可以報上人來給朕,當年那些留學回來的人才,要善加使用。至於這個計劃,朕再加三條你記下了,其一,不單是送人留洋,也要從洋人那請教員回來,不要怕花錢,一切以振興國家爲重。至於辦公地點,北京原來的慶郡王府佔地不小,現在也沒什麼用處,你們衙門可以就在那裡辦公。其二,要考慮綜合學堂的事情,先弄個大學堂起來,讓教員在裡面培養教育人才,名字嘛,朕給你定了,就叫京師師範大學堂,這是專門培養師資的地方,事先要跟學生講明,有志於教育的纔可進來,這個選人你要把好關。這最後嘛,翰林院閒散人員也不少,可以佩給你這個衙門該管,主要是教化人心,不要培養出一些狼心狗肺之徒來。好了,你這便退下吧,有什麼事情,儘管專摺奏朕,一切準備就緒後,你可去戶部……不,去內務府吧。去領一筆錢來,辦事情不要怕人閒話,也不要怕花錢,這便是朕給你的定心丸。”

容閎整理完剛纔討論的筆記,磕頭謝恩去了。我怕他沒地方住,立刻寫了一道上諭,叫寇連纔去幫他把生活,品秩等事宜宣佈清楚,到軍機處,吏部都說明清楚。

這是個大事,百年大計,教育爲本,雖說我預感到朝中一批老頑固肯定會有些意見,但也顧不了了。總不能讓那些口口聲聲忠君愛國的老而無用的人,誤了這個國家。

想到這裡,嘆了口氣,加寫了一道上諭給翁同龢,命他協助容閎辦學。至於效果,我估計還要我在朝堂上多多重申幾次纔會起些作用吧。

把教育這一頭交給容閎這個近代中國教育之父,我的視線也終於可以從教育上收回,重新投回到軍國大事上去。重整軍事,便是眼前第一要務了,若是有什麼萬一之事,也可以保衛這個國家。

我撒了好大的一個網,千頭萬緒都是從頭理起,現在只是播下去了種子,收穫,呵呵,未來的許多年,我都要慢慢收穫果實。

強軍,強國。收拾舊山河!

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第四十五章 契機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二一九章 反擊進行時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五七-二五八章 危機與機遇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二六二章鐵鉗行動第一一零章 世界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逼人太甚第一零六章 海軍新書介紹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二三零章 最後的使命第二十八章 變種狼羣戰術第二八四章定謀第八十七章 迂迴奇克勒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二五四章新日本之父第二四五章 前面就是皇宮了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六章 軍機處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一八七章神州霽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二零四章智將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第一七三章陰謀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一六九章恭親王遺折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三章 隆裕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二四二章德皇遇襲案第二九三章宣戰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二九九章 馬恩河第二七七章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一二八章 棋局第一一三章 清流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六三章歐羅巴風雲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二六五章帝國的意志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九十二章 匪患第二六三章一夜的戰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一百章 海參崴海戰!第一七四章政變一些資料 1908年版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二零七章 肅殺之秋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第二五七-二五八章 危機與機遇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
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第四十五章 契機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二一九章 反擊進行時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五七-二五八章 危機與機遇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二六二章鐵鉗行動第一一零章 世界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逼人太甚第一零六章 海軍新書介紹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二三零章 最後的使命第二十八章 變種狼羣戰術第二八四章定謀第八十七章 迂迴奇克勒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二五四章新日本之父第二四五章 前面就是皇宮了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六章 軍機處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一八七章神州霽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二零四章智將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第一七三章陰謀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一六九章恭親王遺折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三章 隆裕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二四二章德皇遇襲案第二九三章宣戰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二九九章 馬恩河第二七七章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一二八章 棋局第一一三章 清流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六三章歐羅巴風雲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二六五章帝國的意志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九十二章 匪患第二六三章一夜的戰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一百章 海參崴海戰!第一七四章政變一些資料 1908年版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二零七章 肅殺之秋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第二五七-二五八章 危機與機遇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