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

開封府會用銅錢購買工匠們在開封的產業,工匠們可以帶着銅錢,帶着家眷,和軍隊結伴而行,在路上用銅錢買糧食吃。是的,遷出的工匠,不能帶走糧食。

開封府的榜文說明了向外遷民的原因:汴梁的糧食已經不夠了,有錢也買不到糧食。似乎是爲了證明這一點,各個糧商把糧食的售價都提高了,達到了三千五百文一石,與汴梁圍城期間相當。

這就引來另一種恐慌:汴梁可能第三次被圍。願意南下江南的人已經跟着趙諶走了,而大多數開封居民,感覺滄州比江南還是近一些,而且有近年闖下偌大名聲的呼將軍作保。由張橫押送的第一支船隊,大約有三千餘戶,很快就湊齊了。

劉子羽在碼頭上目送船隊離開,回到開封府,他父親的住處,對劉鞈說道:“呼安撫好生折騰,真要把人遷走,就該讓他們隨同官家一同南下。”

劉鞈沒有回答兒子的牢騷,但他心中也有不解,此次協助遷民,若非留守執政張誠伯力推,開封府纔不會配合呢。

“看不懂。”劉鞈慨嘆了一句,“把工匠都遷走了,呼延庚還要修城牆。”

汴梁城牆高大厚實,夯土而成。可謂當世第一大城,在開封保衛戰中損毀了一些,加上這兩年風吹日曬,雨水沖刷,對於城牆能否經受住金兵的再一次打擊,呼延庚心中無底,他到汴梁後,就建議大修城牆。

而且,上次汴梁保衛戰期間,挖下了壕壘體系,因爲黃河決口,也暴露了易於被水淹的弱點,壕壘體系也要增加排水能力的改造。

呼延庚不知道劉鞈父子在背後議論他,他這幾天和高鷺一同處理公務,頗有琴瑟和合之意。由於他的提醒,汴梁城中四處撒石灰和煤灰,防止水災之後大疫的發生。

時間一天一天的溜走,汜水以西,廣濟河以北,氾濫的河水慢慢退去。天氣炎熱,雖然讓人汗流浹背,卻也讓人感受到生機和希望。

宮中,朱鳳璉命令搭起一個涼棚,將朱鳳英叫進宮來,還有留在宮中的一干帝姬,一同在池子邊乘涼。王彥淑侍奉在一旁。

“你去拿個凳子,坐吧。”朱鳳璉吩咐。

王彥淑推辭了兩句,去取了個凳子,坐在朱鳳英身旁。一羣帝姬鶯鶯燕燕,說笑着,等着宮女送冰水上來。

朱鳳璉看着這羣帝姬,除去出嫁的,隨着趙諶南下的,眼下還留在汴梁的,只剩下寡居的茂德帝姬、未嫁的柔福帝姬趙福柔以下帝姬十餘人。朱鳳璉笑道:“呼延庚也是有意思,爲他的三個家將請賜婚,做了儀福、仁福、賢福三位妹妹的駙馬,可不曾爲自己找一個。”

帝姬們聽到這話,都垂下頭,默不作聲。帝姬天子之女,從無爲人做妾的可能,呼延庚已經婚配,做不成駙馬。朱鳳英說起這話來就不合情理。但朱鳳英是太后,她這樣說了,也沒人敢指稱她不對。

這時,內侍來報,張中書,劉知府求見。朱鳳英奇道:“自打皇帝南下之後,京城的各位相公合作無間,從不需要打攪哀家,今日是怎麼回事。娃兒們在此安坐,哀家去看看。”

待朱鳳璉走了,朱鳳英悄聲問王彥淑:“皇姐日子過得很舒心嘛。”

王彥淑道:“你不知太后夜裡的苦楚,我來之後,才能舒解一二,王妃休要心急,我們定將聖人綁到咱們這條船上。爲咱家世子的前程加一重籌碼。”

朱鳳英嘆道:“談什麼前程,我只盼他能安安穩穩長大成人。”

朱鳳璉來到睿思殿,問兩位相公何事。

“密州反賊,杜彥、李逵一路西向,眼下在兗州一帶作亂。京東西路安撫使張確手頭的兵力只夠鎮守幾大府城,派人到汴梁請援。”

“要調軍隊出汴梁嗎?”

“聖人明鑑。”

“這等事體,請與張樞密共議,哀家照準。”

張誠伯與劉鞈離開皇宮,到都堂與留守樞密張叔夜商議,請張叔夜調兵。張叔夜沉吟道:“目下汴梁不過三萬多兵丁,若是金賊真的打來了,三萬人遠遠不夠,更遑論向外派兵了。”

衆人商議了一番:“不若調廂軍進剿。”

“調哪裡的廂軍?”

張叔夜道:“吾聞東昌府兵馬都監張清,東平府兵馬都監董平,素有勇名,待吾下一紙文書,以這兩府兵馬剿之。”

文字機宜寫好了調兵文書,張叔夜蓋了印,道:“傳信使來。”文字機宜卻低着頭,一動不動。

“宋江,你有何話說?”

“小人願替相公跑一趟。以爲驅策。”

“公明,這麼多年了,你還是不死心呀。”

“相公,小人受相公的恩典,得以招安,留得一條性命,日夜思量,報答相公,我皇宋眼下危難之中,杜彥、李逵還敢造反作亂,小人心急如焚,恨不能蕩平此賊。”

“李逵?記得你爲梁山賊寇時,身邊的護衛便叫李逵,後來杭州之戰,報上來李逵是陣亡了?”

“杭州之戰後,李逵不知所蹤,聽得名字相同,不知是也不是。”

張叔夜沉吟良久,最終道:“宋江,眼下用人之際,老夫就給你一次機會,你和吳用一同,將文書送往南京歸德府,請張安撫相機處置,你和吳用就留在張安撫手下參議軍事吧。”

“謝相公恩典。”

宋江取了文書,叫上吳用,兩人連夜出發。吳用問道:“哥哥何必如此着急?”

“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切不可讓張樞密反悔。”

吳用嘆道:“哥哥差矣,吾二人手頭無一兵一卒,梁山之事又已久遠,就算報出名號,江湖上的英雄也未必認得。不若學學青眼虎李雲,在呼將主手下做個將領也好。”

“李雲不過是個泥水匠頭目,聽說現在是水泥監長史,封了個正九品下的武官。換做我,怎生如意?”

“可我兄弟手上一兵一卒也沒有。”

“我看軍報中,說密州造反的李逵行事,與我的黑牛兄弟一般無二,說不得便是他了。”

“十五年了,當時黑牛還不滿三十,眼下都該四十多了,兄長與我都到了知命之年,到時候相見是怎樣一般情形,還難說得很。”

宋江沉默了一會,纔開口道:“梁山之事,被張相公所壞,也是命數。但既然貪官污吏壞了這大宋江山,索虜入侵,百姓失所,我便要行天道,挽天傾。”

見吳用還在猶豫,宋江安慰道:“兄弟休要擔心。此去又上中下三種結局,上者是我二人收降了李逵兄弟所部,外抗金賊,內殺貪官,成一番諸侯,爲朝廷招安成藩鎮。”

“中者是李逵兄弟不堪用,無論是他不顧我等兄弟情誼,還是他的部屬不堪用,我等便協助張安撫剿滅了他,立下功勳,謀個出身。”

“下者,諸事不順,我等也能安然做個幕僚。與眼下別無二致。”

吳用聽了大喜,兩人並馬向着杜彥、李逵作亂的兗州馳去。宋江心中頌道:“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呼延庚聽張叔夜說,派宋江吳用去了京東西路,力勸張叔夜將二人追回來,張叔夜不爲所動。呼延庚道:“樞密就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他只能給自己的老丈人張確寫信,讓張確多加小心,一旦不對,先砍了宋江再說。”

隨後,呼延庚就開始整編汴梁的禁軍和廂軍。

王稟爲殿帥的時候,將汴梁的守軍擴編成了滿編的十萬人,但良莠不齊,護送趙諶南下,王稟又帶走了七萬人,現在汴梁的三萬士卒,只有呼延灼直轄的一萬人算得上齊裝滿員,士飽馬騰,其餘兩萬人,多以鄉兵弓箭手充之。

而且王稟被架空了許久,這兩萬人的根本就沒有接受訓練。呼延庚從樞密院拿到這兩萬人的兵籍,仔細點驗,發現冊中叫做張三李四王五的兵卒,幾乎每一頁有一半人都叫這名字。

呼延庚自我安慰道:“還好,只有一半,而且張三李四王五……總有幾個是真人吧。”

他讓高鷺重撰兵籍,以高寵爲整編都指揮使,找呼延通借了二十個指揮使,又把背嵬軍中受訓的銳士調了一批出來,重新整編。

忙碌了一天,高鷺服侍呼延庚睡下,兩人親暱了一番,呼延庚伏在高鷺身上,高鷺抱着他,享受着寧靜的時光。

高鷺問:“我弟弟還得力吧。”

“怎麼問起這事?”

“我都嫁給你做小,你還不關照我弟弟一下?”

“鷺妹,渤海郡王之後,牽牛都尉,還用我關照嗎?”看到高鷺不樂意的神色,呼延庚趕緊改口:“高寵自己本事大着呢,已經是牽牛都尉,不過有好事,我這做姐夫的也要幫一把,推薦他爲駙馬牽牛雙都尉怎麼樣?”

“牛馬雙都尉,虧你想得出來。真的要給趙家做牛做馬了。”牽牛都尉是太子的武臣之首,具體到趙諶這一朝的具體情況,是直接瞄着節度使去的。駙馬都尉就是公主丈夫的加官。

“太后又要招駙馬嗎?”

“是啊,道君皇帝第十女,第十三女,第十四女都到了出嫁的年紀,太后有意將他們嫁給青年才俊。”

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十九節 束伍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五十節 旁牌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十六節 平州第四節 村落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三十五節 長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六節 成軍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三節 郭永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十六節 爭嫡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四節 村落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節 踹營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五節 盧龍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十四節 灤州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九十五節 祖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十六節 林銘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五節 河間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
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十九節 束伍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五十節 旁牌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十六節 平州第四節 村落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三十五節 長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六節 成軍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三節 郭永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十六節 爭嫡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四節 村落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節 踹營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五節 盧龍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十四節 灤州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九十五節 祖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十六節 林銘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五節 河間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