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

聽聞冀州失陷的消息,呼延庚不禁啞然。七月底宗澤去世,八月十日杜充在大名聚將,會上就說索虜可能要南下,現在剛剛進九月,冀州就丟了?

與去年年底丟掉的保定、真定不同,冀州並不與金兵接壤,中間隔着趙州深州。金兵是繞過和牽制住了趙州深州的宋軍,直撲冀州。

而冀州一失,則在河北西路如同中心開花。冀州金兵往北,可以夾攻趙州深州,往東可以進攻大名。

拋開敵我立場的不同,單就金兵此次的軍事行動,可以稱得上一句“果決”。

完顏闍母既然深入冀州,雖然打了宋軍一個出其不意,但也將自己置於險地,出於趙州、深州、大名、磁州的包圍之中了。單就兵力而言,宋軍並未居於劣勢。

呼延庚放下思緒,督促滄州的四個團加緊操練,又派人送信去塘沽,讓張彥橘將新一批軍械送到滄州。並讓張橫、張順兄弟,李俊、童威、童猛等人,將手頭的工作交給張彥橘麾下的各個長史。

本來李俊抓總,張氏兄弟負責魚貨,童家兄弟負責鹽業,但漁業鹽業已經慢慢成形穩固下來,讓堂堂混江龍和浪裡白條在去做漁鹽的頭目,對他們的才能是一種浪費,而真正擅長經營的商家也沒有權限,相反阻礙了產業的發展。

故而李家兄弟、張家兄弟、童家兄弟,都被呼延庚調入水軍,不過他們在漁業和鹽業公會中佔據些股份,旱澇保收,卻免去了庶務的煩惱,這幾個水軍頭領都非常樂意。

同樣,凌振和魏定國也從日常的軍工生產中脫離出來,把重心放在現有武器的改良,以及火器試驗部隊的訓練。而具體的火藥武器的生產,則由武柏六和黃阿慶來負責了。

雖然河北西路打得熱熱鬧鬧,呼延庚在橫海卻是有條不紊。在確定了燕京的金兵主力都南下以後,平州的邱穆陵仲廉又把手下的一團派來滄州助陣。

一團司馬是楊三生,是呼延庚的發小。他加入呼延庚麾下比較晚,並沒有在汴梁和大家同生共死,而在汴梁直屬於呼延庚的一萬餘人,纔是呼延庚的心腹骨幹,已經全部被賦予了公士的身份。

楊三生怎麼說也是老楊家將門之後,而他在平盧的頂頭上司邱穆陵仲廉幾年前不過是呼延家的家臣,楊三生不由得暗生爭競之心。眼看河北大戰在即,楊三生自行請命,率領一團前來增援,期望能夠一戰揚名立威。

關力原與熊大白也都回到了各自的團司馬崗位上,第一期銳士已經提前畢業。現在滄州諸軍,士飽馬騰,枕戈待旦。

趙州,平棘縣城頭,姚友仲看着十幾裡外若隱若現的金兵營房,輕輕嘆了口氣,自己的姚家老種子,越來越不經打了。

在完顏闍母繞城而過,迅速突入到冀州之後,姚友仲也想過截斷金兵的糧道。他在河北這麼長時間,通過招撫流民潰兵,麾下兵卒接近萬人。

就在信都縣被圍期間,姚友仲主動出擊,攻打金兵的運糧隊,但金兵早有準備,運糧隊憑藉車輛待援,而金兵援兵很快到來。金兵三千對五千,姚友仲被打得大敗。他現在憑着一千多姚家老底子,守住趙州不失,已算對得起朝廷了。

的吳革想來日子也不好過。近幾日,打着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旗號的金兵明目張膽的穿州過縣,明顯是往冀州集中。他姚友仲是沒有餘力去正面邀擊金兵主力,如果東面深州吳革有這實力,他會不上嗎?

河北西路的宋軍幾乎是坐視大約六萬金兵在冀州集中,隨後號稱十萬,兵分多路向着大名推進。

眼見金兵見見逼近,杜充才慢條斯理的召集河北西路諸將軍議。

河北西路的宋軍大致分作兩部,楊惟忠和聞達。姚友仲吳革被隔絕在北面,普六茹伯盛回報說已經帶隊進入太行山,根本不來參加軍議。其他楊進丁進薛廣張瓊諸人手下的流民被遣散了大半,只能湊個人數壯個聲勢。

杜充坐在大堂之上,郭永坐在身側,堂下左手是楊惟忠一系的將領,右手是聞達的手下。

杜充在堂上說道:“金兵繞過趙、深二州,單冀州自殺殉國,眼下十萬大軍向我大名殺來,列位將軍可曾怕了。”

聞達當即拍胸脯大叫:“我大名也有十萬大軍,索虜此來,正好一刀一槍見個真章。”

杜充讚道:“好膽氣,”他把目光投向楊惟忠,“楊太尉,你如何說。”

楊惟忠遠不像聞達這番樂觀,他自從去年從白溝河敗退後,一直沒恢復元氣,但見聞達說得豪壯,他也不能示弱:“正是這個道理,索虜要來,便和他一刀一槍拼了。”

杜充微微有些不悅,這楊惟忠說話,好似看準了打不過金兵一樣,只想着拼命。看來要拿出些貨真價實的東西,讓這幹武人賣命。

“國家危難之時,卻正是各位將軍建功立業之機。充等不才,忝爲安撫使,也只得仰仗各位將軍。此番戰退金賊,有功者報知朝廷,加官進爵,遇敵不戰,甚至如普六茹伯盛藉故避敵者,定然禍及妻子。”

說完,杜充抽出佩劍:“杜充在此發誓,若是有功不賞,有過不罰,猶如此案。”他一劍劈在面前的桌子上,本想如同孫權一般,將桌案一砍兩段。

但他是文人,本不會用劍,力氣也不足,只在桌子上砍下了一道劃痕。杜充急中生智,在桌案上連着砍了幾下,補上一句話:“死於亂刀之下。”

接着,他又從府庫中取出十幾錠黃金出來,犒賞諸將。

經過這一番做作,堂下諸將的士氣慢慢高了起來。杜充開始佈置方略。

在上次聚將虎頭蛇尾之後,杜充這次學精明瞭,預先和郭永商量請教了一番。郭永雖然看不慣杜充,但畢竟是大宋的臣子,他又素來公忠體國,自然分得清輕重。

河北西路的宋軍,分別由楊惟忠和聞達率領,杜充命令聞達鎮守大名府,而楊惟忠率領本部,向北邀擊金兵,步步爲營,節節阻擊,慢慢將金兵引到大名府防線前面。

“大名府防線固若金湯,足可守上一年,待金賊師老兵疲,聞達在內,楊惟忠在外,給金賊雷霆一擊。”

楊惟忠和聞達都無異議,抱拳領命。聞達在大名府固守,同時探查奸細,索拿嫌疑,將大名府城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楊惟忠率領他的四萬本部北上,在館陶與金兵前鋒相遇。楊惟忠命令大軍就地紮營,準備在此與金兵打一次阻擊。

館陶在北宋戰爭史上極其有名,以前遼國屢次南下,都在館陶一帶與宋軍拉鋸,此地不少以“蕭”爲名的地名,如蕭城、南蕭寨、北蕭寨等等,都是奸相韓德讓之妻蕭太后曾經起居的地方。完顏闍母、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就分別駐屯在蕭城,南蕭寨,北蕭寨。

宋軍在這一帶有不少工事。雖然承平日久都廢棄了,但稍加修繕也能發揮餘熱。

楊惟忠對金兵心存畏懼,讓四萬大軍駐屯在工事裡,等着金兵來進攻。

金兵也不客氣,摸清了楊惟忠的佈局之後,就從兩翼進攻楊惟忠的寨子。只用了一天時間,楊惟忠用爲羽翼的左右兩個大寨都被攻破。爲了避免陷入被三路金兵包圍的境地,楊惟忠率部向後退卻,直到一個叫做“拐寨”的地方。

“拐寨”,顧名思義,是黃河故道與漳河拐彎的地方,這裡的河流形成了一個“凹”形,楊惟忠最後的主寨,就在這個凹形當中。

眼看金兵已經封住了凹形的出口,自己的左、右、後方都是滔滔黃河,楊惟忠不由得長嘆一聲:“這是天要亡我楊惟忠嗎?”

這時,金兵派了一個投靠金國的豪強子弟給楊惟忠送了一封信來。

楊惟忠把信拆開,請師爺唸了一遍,原來如他所料,是一封勸降信。

楊惟忠問送信來的人:“金賊要你來,可有什麼話說?”

送信者答道:“大金都統國王說,仰慕老將軍的風采,如果老將軍能投降,不亞於韓慶和之位。老將軍不但可以保全富貴,令公子也能如同韓常一般,侍奉在女真貴人左右。”

楊惟忠哈哈大笑:“屢戰屢敗之人,還談什麼風采。”他看了看面前的信使,這信使已經辮髮胡服:“回去告訴你家主子,楊惟忠不能抵抗索虜,是無能,但貪生怕死甚至貪圖富貴,就是無德了。我絕不降金。”

楊惟忠將自己的佩刀,承宣使的印信都交給身邊的副將陳粹:“爾等年輕,尚有體力泅水,渡河突圍吧。”

楊惟忠年六十六,自刎而死,兩萬多宋軍投降或潰散,陳粹帶領一萬餘人,泅渡過黃河,向南敗退。

金兵與陳粹所部只隔了一條河的距離,在背後緊追不捨。陳粹效仿望梅止渴之術鼓勵下屬:“再堅持一天,就到大名府防線了。”

“今晚不許歇息,連夜到大名府防線就安全了。”

“天亮了,趁着金賊每追上來,趕緊走,馬上就到大名府防線了,大名府防線固若金湯。”

終於,陳粹所部到了大名府防線,“快快快,到堡壘裡好好睡一覺。”他派人到處找接應的宋軍。

接應的人沒找到,還發現堡壘上着鎖。最後終於找到一個老卒。

“鑰匙呢?”陳粹大喝。

“鑰匙?沒有鑰匙。”

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十一節 義勝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八節 突圍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八十九節 趙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節 孤城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五節 河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八節 金慄山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八節 激進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九節 阻擊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四節 村落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三十節 龍崗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十七節 王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七十二節 劉汲
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十一節 義勝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八節 突圍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八十九節 趙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節 孤城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五節 河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八節 金慄山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八節 激進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九節 阻擊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四節 村落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三十節 龍崗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十七節 王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七十二節 劉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