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踹營

所謂鎖城聯營,並非密不透風的一列營牆,而是以各個大營爲支點,在營壘間密佈拒馬、鹿角、留客樁,又蓄養獵犬,防人偷越。

渡過護城河水,再走不遠,便是金軍的第一道防線。這頭道防線好過,因爲一則天黑,二來其不及防備,三十來人找出了一處間隙,前後成列,催馬疾馳。晃眼間,已突破壁壘。

馬蹄奔行,驚動了金軍。本來靜悄悄的營壘,很快升起了點點營火。

值夜的金兵聞聲展望,一疊聲的叫喊嚷遍遠近:“南蠻衝營!”有的高叫:“速稟將軍,賊軍想要突圍。”有的大喊:“快吹角傳訊,叫後頭營寨防備。”一邊吹起號角,急往後邊傳訊;一邊擂響戰鼓,緊急集合軍卒。

往後邊傳訊,是爲截擊;集合軍卒,是爲追趕。

大軍紮營皆有軍規,若遇敵人踏營,非有軍令不得妄動。所爲者何?怕起連鎖反應。比如現下,宋軍只有三十來騎衝營,如果反應太多,只能是自亂陣腳。所以,雖然事出不意,但是金軍並不慌亂。

呼延庚坐在馬上,微向前伏,隨着馬背的顛簸,身體順勢起起伏伏,左手牢牢拿住強弓,控制繮繩,垂在馬側;右手則搭了兩支箭,橫放胸前,食指和中指間夾一支,無名指和小指間夾一支,這叫做連珠箭。他還稱不上是此道高手,最多隻能連珠兩箭,尤爲出衆的可以連射三四箭。

弓手放箭,放過一支,再搭上一支,其中有時間上的間斷,而若是會使連珠箭,間斷就會大爲縮短。不要小看這點間斷的時間,在關鍵時刻,足以救人一命。

疾衝過營,行不兩裡,金軍的第二道營壘出現眼前。儘管才一眨眼的功夫,但有了前邊營壘的鳴角示警,最起碼這第二道營壘的輪值士卒有了警備。

如雨的箭矢在黎明前這段最漆黑的夜色中迎頭撲來。

呼延庚大喝一聲:“盾!”

三十來騎舉起左臂。騎兵的盾牌不是很大,可以套在手臂上,往前飛馳的時候,擋在頭前,足以掩護要害。本來運動中的目標就不好射中,加上有盾牌的保護自然更加安全。如果這樣還會被射中,只能怪運氣不好。

他們已深入了營中數十步,且第一重的營壘也已突破。呼延庚叫道:“不管其它,只要向前。”把箭矢搭在弓上,連開連射,三四個擋住前路的敵人紛紛中箭摔倒。

呼延庚身邊,除了呼延黑之外,還有三名“家將”。這三人,分別叫做丘穆陵仲廉、步鹿孤樂平,普六茹伯盛,是呼延庚從小玩到大的朋友。

丘穆陵、步鹿孤、普六茹都是從北魏時期開始興起的關隴將門,北魏孝文帝改漢姓時分別改爲穆、陸、茹。從六鎮烽火,北周滅齊,楊廣滅陳,李唐舉兵直到後唐入樑,無役不與。

後唐時,這三家都拜張承業爲義父,改姓張,陳橋兵變之時,此三家也是私下議論“皇帝現下年紀小,功勞有誰知道,不如擁立了趙點檢……”的有力人士。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他們本想改姓趙,只是被趙光義一句“爾等也配姓趙”呵斥了回來,從此三家人改回了鮮卑本姓,與同爲世家將門的楊、折、呼延等連結互助。

而《天佑以來系年要錄》的記載則是,三家人因“趙氏得國不正,拒賜姓趙,憤而改歸本姓。”

有宋一代,這三家人總體而言越混越慘,到了呼延庚這一代,丘穆陵仲廉等三人靠祖蔭連個小使臣都做不上,只能充作好友呼延庚的家將,以在收復燕雲這不世之功中喝一點湯,所謂“一刀一槍博個功名。”

王稟又不大讓呼延庚上陣,這三人上陣的機會也不多。但世家將門的教導也不含糊,兵刃馬術超乎常人,開得兩石弓。

普六茹伯盛手使方天畫戟,衝在全隊最前。這方天畫戟實際上是馬槊的一種。前面的槍頭用來刺擊,側面的戟刀成月牙形,可以劈砍,可以倒鉤,可以破甲。方天畫戟在唐代以前常有勇將使用,但唐代以後,隨着馬槊逐漸被更爲簡單的槍代替,方天畫戟也漸漸沉寂,普六茹伯盛仍使用方天畫戟,卻是他的家傳武藝。

一名金兵手持長槍在前方奔跑,普六茹伯盛拍馬趕上,方天畫戟刺出,微一側身,槍刺出、帶一抹寒光,刃落處,起一蓬鮮血。方天畫戟倒鉤屍體,用馬力拖曳甩出,血肉橫飛。

丘穆陵仲廉善使飛爪,馬上丟出,一抓一個準兒,也不去套人,專往較低的旗杆以及支撐營房的柱子上丟,待抓住後,藉助奔馬之力,將之拽倒。一時間,人喊馬嘶,旗杆和柱子接二連三地倒下,砸起泥水和塵土,把金軍營中搞得一片烏煙瘴氣。

步鹿孤樂平最善連珠箭,曾在射柳賭賽時射出九星連珠。但現在他始終只連射四箭,手中扣着一箭以防萬一。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呼吸間,呼延庚等人已經衝到了第二重營的中心。

呼延庚心中暗暗惋惜,早知金軍如此鬆懈,就該組織上千人馬,真的來劫營。突然眼前一黑。諸人擡頭一看,不禁大驚失色!

此處顯出一塊空地,燈火通明,約有數千人,正在這片空地上列隊。各個營寨中還不斷有金兵趕到這裡來。

金兵果然善戰,遇到突營,行伍不亂,都在這大營中部集結。如果今晚是宋軍劫營,在這裡會和金軍大隊迎頭撞上,在金軍大營之中,被人甕中捉鱉。

前有數千人擋道,後有追趕出來的金兵。

呼延庚前後爲難,進退失據。往前,用三十人衝擊敵陣,必死。往後,太原城門已經堵上,已經回不去了。

楊可發經驗老道,棄弓挺槍,回身大呼:“欲立奇功,在此一時!弟兄們,隨俺來。”拍馬急行,徑往敵陣衝去。金軍分出數支小隊過來阻擊,他的騎術不錯,靈活繞開,奔到陣前,不去殺敵,而是搶了一支火把,隨手丟到一輛輜重車上,叫道:“先放火,再殺賊!”

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九節 阻擊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節 郭永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十七節 中計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六節 成軍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節 解難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四節 棣州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九節 阻擊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九節 陣地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節 練兵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
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九節 阻擊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節 郭永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十七節 中計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六節 成軍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節 解難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四節 棣州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九節 阻擊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九節 陣地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節 練兵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