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

禮部尚書劉宗周是一個很強調提高自身修養的理學思想家,甚至還提出“慎獨”一說,但他平素想的都是如何提高自身修養,卻不知如何提高別人修養,因而朱由檢的問題,讓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只能尷尬地向崇禎朱由檢拱手:“請陛下賜教!”

禮部左侍郎黃道周則習慣性地用從書上學來的道理強行解釋崇禎朱由檢的疑惑。

畢竟當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可是很少問臣下意見的,難得一見的君臣對答,他覺得自己作爲禮部左侍郎不能不敷衍塞責,因而也就展手叩首而拜:

“回稟陛下,此等臣僚不守節而死,甘願從賊,可謂是真小人也,蓋因昔日陛下用人過於急切之故,陛下以後當親賢臣,遠小人便可。”

黃道周說畢就再次行了一禮,這種對話一般在很多朝代的君臣對答裡都會出現,一般而言,皇帝下一句問題便會是詢問臣屬如何親賢臣,遠小人;黃道周覺得自己到時候再按照古書之義,儒學之理,引經據典回答一番,也就足夠了,而且還能留下一段君臣對答的佳話。

禮部右侍郎王思任則微微一笑,他是個閒散慣了的人,對仕途沒有進取之心,自然也不熱衷於黃道周這樣要給皇帝講什麼大道理聽,而且他也的確給不出真正的答案。

在他看來,守節是自己的事,自己倒是的確能保證自己爲大明盡忠守節,卻不知道如何保證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守節。

因而,王思任也只是推說自己愚鈍,不知道該如何評述此事。

朱由檢微微一笑,現在也就只有黃道周正面回答了自己的問題,但偏偏又是自己最不想聽到的答案。

不過現在的朱由檢也不會再會因此而生氣,他不可能指望一個理學名臣能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黃愛卿是天啓二年的進士,算得上老臣了,當也應該明白,這天下之人,小人也好,君子也好,無非乃人之後天屬性,人之初,性本善,教學與傳道是幹什麼的,就是要教人做賢臣,投降滿清的官員和隨朕南下的官員一樣皆是讀程朱理學長大的,乃至於爲官坐宰,但偏偏還是出了奸臣賊子,這說明什麼,說明當前的學問沒能成功讓所有的天下人都成爲賢臣!”

朱由檢這話讓劉宗周、黃道周、王思任當場駭然變色,他們沒想到陛下居然會根據這個直接就一句話否定了程朱理學的正確性!

從宋以來,這一直是士大夫們和皇家所推崇的正統之學,居然會在此刻被皇帝陛下給否定,原因是程朱理學也沒能避免奸臣小人叛徒的出現。

可偏偏劉宗周等人此時也說不出什麼來,他們沒辦法否定許多官員投降的事實,而且他們之前也沒在意過這件事,他們更注重的是自身的修養,講究的是學以自用,沒想過要宣揚這種學問是因爲這學問多麼好,會取得什麼效果。

朱由檢是後世的人,思維具有功利性,要求做一件事必須有什麼效果纔會去做,所以他提出的看法給了劉宗周等人很大的衝擊,甚至使得他們無法反駁!

這讓劉宗周不得不想起了陛下南遷途中發生的隨扈官員威逼孔家滿門自縊的事來。

這件事的具體緣由與過程沒人細說,南下的官員都對此緘默不言,因而現在也沒多少人知道具體的秘辛,無論是誰對外只說孔家皆誤以爲是闖賊而來,所以爲大明盡忠而死。

江南的讀書人們乃至全天下的讀書人都很願意相信這個事實,即便不相信也不會揭穿,因爲去追究真相就等於否認自己的思想理念。

連帶着南宗孔門都表示這纔是至聖先師之後裔應盡之節。

朱由檢也下了旨意,希冀南宗孔門能將這份聖人後裔之節義傳承下去,爲國家盡忠,誓死不做胡人奴役華夏之勸說者,若他日華夏蒙難,當盡節義之德,方不負天下第一聖人世家之名。

但劉宗周現在發現這件事應該是有陛下參與的,他雖然相信自己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但他不相信北宗孔門會真的全部爲大明自縊守節。

這種理想的場面不應該會出現,或許真是陛下和百官們爲匡正教化,以正人心,以全人德而逼着孔門做了此事。

劉宗周不由得暗歎,陛下和當年隨扈的官員們做此舉動不可謂不用心良苦,以一門之性命全儒學之美德,正天下之倫理。

“陛下如今提出程朱理學沒有很好的教化人心,或許並非是否定整個儒家之義,而是當今天下之學過於倡導個人修身,未盡教化之責,是故才導致出現這麼多叛臣逆賊,或許天下學問之正統需要重新定論,需要有所進益,譬如這孔家滿門作爲聖人後裔能因賊寇至而大明盡忠自縊,便是難得之舉,也足以見儒家之正統學問還是能促人盡忠守節的,只是後人讀書讀偏而已,過於求於功利中庸之道,才落得無節無德之境地。”

劉宗周這麼一說,讓朱由檢頗爲滿意。

朱由檢知道自己即便是皇帝也難以撼動儒學目前在整個社會裡的正統地位,而且他現在的帝國統治秩序與統治權威也需要儒學提供理論支撐,僅僅依靠君權神授是不夠的,儒學所提出的禮治即天地君親師是自己維持統治的根本,自己現在還不能完全摒棄,畢竟現今的大明社會依舊是以家庭與宗族爲基本單位,而這些家庭和宗族所依賴的根本就是禮治秩序,在宗族之上才結合成是一個家國,也就是自己這個皇帝,相當於天下整個大明漢人民族的大家族的族長。

朱由檢現在還不能否定這個秩序,他也否定不了這個秩序,除非有朝一日,經濟形式發生改變,家庭生產徹底被工業生產改變,禮治秩序纔會發生大的改變。

但即便到了那時,也依舊會有家庭這個基本單位組成整個社會基礎,只是少了宗族的控制而已。

這纔是朱由檢想看見的,他不想在自己這個皇帝和一個普通的直系家庭間還要隔着一干宗族。

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十二章 遇襲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
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十二章 遇襲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