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

(感謝三臺真人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jesonshers的打賞,謝謝了。)

多爾袞從登州和萊州撤軍了,代善也從蒙古撤軍了,進攻黑山的明軍,同樣撤回了大淩河城,一切都暫時告一段落了,除開遍地哀嚎的登州和萊州,沒有誰會記得發生的這些事情,朝廷沒有宣揚,作爲普通的老百姓,也是不可能知曉的。

但這件事情,給予了蘇天成很大的打擊,他感覺到,自己雖然是穿越人士,但也不是全能的,這個時代還是有着英雄豪傑的,皇太極就是了不起的人物,遠遠強於李自成、紫金樑、張獻忠和羅汝纔等人,而且皇太極的手下,有着不少的能人,加之皇太極能夠放下身段,耐心的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如果說不採取一定的措施,假以時日,後金必然會大發展的,不過渠清澤說的也不錯,皇太極身邊的能人多了,並非是那麼完美的事情,這些能人,個個都有想法,一旦皇太極駕崩了,誰來控制這些能人。

從黑山撤軍,很多人不能夠理解,這裡面的原因,蘇天成不可能大肆宣揚,參與作戰的邊軍不能夠理解,更不用說朝廷裡面的那些大臣了,一時間,蘇天成很是擔憂,總覺得事情還沒有結束,恐怕還有一些波折。

京城。

內閣次輔唐世濟親自參與了一起審訊,當然了,這一次的審訊,到目前來說,還是很秘密的,後金有人投奔到京城來了,也就是反水了,帶來了一份皇太極寫的親筆信,這份信的內容,主要是要求和蘇天成兩人議和,雙方互不侵犯。皇太極還在信裡面說了,蘇天成攻下了大淩河城,實在令他敬佩,大家都是英雄,不要互相傷害。

信裡面說到了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情,那就多爾袞從登州和萊州撤軍,包括代善從蒙古撤軍。都是皇太極和蘇天成之間的一個協議,換來的是蘇天成從黑山撤軍,從此以後,皇太極暫時不會入侵大明,蘇天成也要保證,不越過大淩河城。

這件事情。與實際的發展是相符的,很奇怪的是,在這個後金韃子反水之後,交出來了皇太極的親筆信,事實果然如同信函裡面說到的一樣,多爾袞和代善撤軍了,蘇天成也從黑山撤軍了。雙方真的有默契。

反水的人還說了,寧遠戒備森嚴,自己不敢到那裡去送信,以前皇太極和蘇天成之間有什麼聯繫,都是通過京城,或者是帶口信到蘇天成的府邸裡面,通過蘇平陽等人轉達,或者是通過在遼東往來的商賈。傳遞一切的消息,但寫信這是第一次,以前蘇天成給皇太極寫過一封信,皇太極並沒有回信。

按說這樣的告密,裡面值得懷疑的東西太多了,可以說是幼稚的、腦殘的告密,但偏偏引起了唐世濟的注意。要求大理寺展開審訊,一定要弄清楚詳細情況,若是蘇天成和皇太極私下裡接觸了,那還了得。豈不是要禍害整個大明嗎。

就連大理寺審訊的官吏,都不相信這件事情,反水的人,身份一般,不過是後金一個普通的官員,按說是不可能知道那麼多的秘密的,就算是皇太極想着和蘇天成接觸,也不會派出這樣不靠譜的人做事情,所以說,在審訊的過程中,大理寺根本就沒有上心。

但這一切,隨着唐世濟的重視,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了。

幾天的審訊之後,唐世濟拿到了大量的材料,直接找到了皇上。

一次非常秘密的討論,在四人之間展開了。

朱由檢的面前,站着孫承宗、唐世濟,兩人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內閣次輔,站在朱由檢身後的,是大太監王承恩。

這次的討論是絕密的,不管說什麼,都不能夠外泄。

唐世濟拿出來了審訊的材料,上面反映的情況很是詳盡,經過幾天的審訊,所有的細節都進行了加工,看起來是一份完美的材料了。

朱由檢的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這也是不置可否的態度。

爭論首先在孫承宗和唐世濟之間展開了,這一次,孫承宗沒有留任何的情面,事關大明的前途了,他絕不會客氣了。

孫承宗首先對着唐世濟發火了。

“唐大人,本官就奇怪了,你身爲內閣次輔,這本應是大理寺做的事情,你參與進去幹什麼,若是本官理解,你是不是就想着拿到這些口供,本官還有奇怪的地方,口供不可能是一次就形成的,這是基本的道理,大凡審訊人犯,總是會有反覆的,你提供的這份口供材料,什麼都是齊全的,甚至細節都是那麼的清楚,包括後金皇太極什麼時間寫信,說的是什麼,都是清清楚楚的,可這個投靠我大明的後金韃子,不過是戶部的一名主事,本官就不明白了,難道那後金的皇太極,如此的禮賢下士,做的如此隱秘的事情,都要告訴這個戶部主事嗎。”

唐世濟臉色有些發紅,開始了辯解。

“孫大人,下官確實參與了審訊,至於說大人說到的這些情況,下官不清楚,投靠我大明的這個後金韃子,爲什麼會知道這些情況,下官也不清楚,下官只是本着對皇上和朝廷負責任的態度,參與了這次的審訊,下官也沒有說蘇大人一定就做了這些事情的。”

孫承宗可不會就此罷休。

“哦,那本官就要問問唐大人了,你拿來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意思,你口口聲聲建議,要大肆展開調查,又是什麼意思,你甚至提到了,要拘傳蘇平陽,是想着弄清楚什麼情況,若是憑着後金韃子的一封書信,就如此的大動干戈,那本官也不敢自保了,說不定哪一天,皇太極給本官也寫了一封信,派人到京城來反水了,本官豈不是也要受到調查嗎。”

“大人如此說,下官不敢苟同,既然掌握了這樣的情況,那就需要調查清楚,否則若是真的有此等的情況了,豈不是危險了。”

孫承宗的臉上露出了冷笑,沒有管身邊的朱由檢。

“唐大人,本官很明確的告訴你,若是真的有這等情況了,恐怕你也沒有機會站在這裡了,不要說你,本官恐怕都要跟着掉腦袋了,至於後面的話語,本官不想說了。”

說完這句話,孫承宗對着朱由檢跪下了,他是不需要跪下的。

“皇上,臣年老體弱,懇請辭去內閣首輔職位。”

朱由檢眼神很是複雜,他的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皇太極的這封信,以及反水的後金韃子,這樣的事情,他不清楚怎麼判斷,看上去非常簡單的事情,到了他這裡,總是能夠勾起一些回憶,當年的袁崇煥,就是出現這樣的問題的,當然了,袁崇煥還有其他的事情。

但朱由檢很清楚,若是孫承宗辭去了內閣首輔的職位,蘇天成被冤枉了,大明恐怕會出現巨大的危機。

可孫承宗這樣的做法,令他感覺到憤怒,怎麼能夠這樣要挾呢。

看見朱由檢沒有開口,也沒有要孫承宗起來的意思,唐世濟再次開口了。

“孫大人,下官以爲,你這樣的做法就不對了,這豈不是要挾皇上嗎。”

孫承宗滿臉通紅,他也感覺到自己唐突了,都這麼大的年紀了,遇見事情,爲什麼不能夠冷靜下來,輕言細語的說,偏偏要採取這等過激的手段,當然,皇上居然想着討論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是很荒謬的,後金的巨大威脅還在眼前,就想着過河拆橋,就想着自毀江山,大明朝恐怕是沒有救了。

關鍵時刻,王承恩開口了。

“皇上,奴婢以爲,還是慎重一些的好,孫大人也是着急。”

王承恩都開口了,朱由檢也不能夠沉默了。

“孫愛卿,快起來吧,朕就是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孫承宗沒有堅持,馬上起來了。

王承恩既然開口了,當然就不會停下來,否則皇上的脾氣,他是知道的,作爲大太監,他是非常敏感的,看問題也是很深的。

“唐大人,咱家有幾個問題,還請唐大人解惑啊。”

“公公請說。”

“這第一個問題,皇太極爲何會捨近求遠,千里迢迢的通過京師,來和蘇大人聯繫,難道說蘇大人想着造反,還要將家人牽扯進去嗎,咱家實在不明白,第二個問題,皇太極既然和蘇大人之間聯繫,總是要保密的,知道這件事情的人,身份肯定是不一般的,許多機密的大事,絕不會對外人泄露的,這個告密者,怎麼知道這麼清楚,好像是皇太極肚子裡的蛔蟲,這第三個問題,也是最爲關鍵的問題,若是皇上處置了蘇大人,好像我大明朝得不到多少的好處,反而是皇太極高興了,邊關震動,江寧營騷動,邊軍不穩,看看後金,除掉了心腹大患,甚至可以舉杯祝賀了,這些問題,還請唐大人幫忙解惑一下啊。”

唐世濟臉色發白,王承恩問到的問題,非常的關鍵,這裡面說不通的地方太多了,唐世濟不是不知道,但事情做到這一步了,他也沒有退路了,回答王承恩提出來的問題,顯然是做不到的。

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22章 青樓第1030章 妥協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9章 忠告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00章 提醒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560章 變通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771章 海戰(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58章 籌謀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467章 敗退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481章 準備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4章 在路上(1)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084章 廷辯(2)第675章 計中計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6章 老乞丐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166章 迅雷(1)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993章 整合(1)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83章 太子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078章 補償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419章 賀瘋子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129章 忠告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186章 行動(3)第211章 江寧營第754章 造船廠第1155章 識趣第818章 挑撥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669章 心結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653章 預判第202章 商議
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22章 青樓第1030章 妥協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9章 忠告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00章 提醒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560章 變通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771章 海戰(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58章 籌謀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467章 敗退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481章 準備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4章 在路上(1)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084章 廷辯(2)第675章 計中計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6章 老乞丐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166章 迅雷(1)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993章 整合(1)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83章 太子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078章 補償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419章 賀瘋子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129章 忠告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186章 行動(3)第211章 江寧營第754章 造船廠第1155章 識趣第818章 挑撥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669章 心結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653章 預判第202章 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