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保定之行

大明政客sodu

(感謝高鎖釘、逍遙書生、小熊0624投出的寶貴月票,感謝r狂妄之龍r的打賞,謝謝了

離開紫禁城的時候,蘇天成覺得好像是做夢。

他所提出來的大部分要求,朱由檢都恩准了,而且非常的爽快,朱由檢甚至迫不及待的提出,要求他到廄來,還好王承恩在一邊建議了,說是蘇大人暫時在府州縣,能夠做出來更多的事情,增加朝廷的收入,府庫的情況,依舊不是很好,雖然存有一些銀兩,但開支太大了,不增加賦稅的渠道,肯定是不行的。

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檢有所醒悟,沒有堅持自身的意見。

關於江寧縣市舶司的舉措,朱由檢是很贊同的,市舶司已經上交府庫五十萬兩白銀了,這可不是小收入啊,一個小小的江寧縣市舶司,能夠收入這麼多的白銀,若是讓蘇天成繼續在府州縣做事情,豈不是能夠掙到更多的銀兩,有了銀子,很多的事情,也好辦多了。

當然,蘇天成提到的整修黃河和淮河的建議,令朱由檢猶豫了,畢竟整修河道,需要花費大量的白銀,朝廷暫時承擔不起的。

創辦學社的事情,朱由檢覺得,和國子監是不是有繡突,聽了蘇天成的詳細解釋,他感覺到,確實有必要,能夠進入國子監的監生,都是有着不錯身份的,況且國子監也只能夠容納那麼多的監生,若是學社辦好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團結天下士子,反過來可以影響到國子監。那就是一舉兩得了。

高興之餘,朱由檢親自爲學社取了一個名字,稱之爲“中興學社”。

朱由檢不會想到,這個學社,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將要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至於朝廷中間的大臣,大都是從這個學社裡面出來的。朝廷的官員,都以自家的子弟,能夠進入到中興學社爲榮了。

學社的主要作用,就是探討學問和議論朝政,在中興學社裡面,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提出來自身的認識和觀點。學社的負責人融合大家的意見,提出來觀點和看法,最終統一所有人的認識,上奏朝廷。

如此一來,學社其實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參謀機構,可以掌握天下讀書人的真實想法。令他們的意見,有地方傾訴,朝廷可以依舊實際情況,採納意見。

蘇天成提出來,學社的負責人。爲孫承宗和黃道周,朱由檢沒有猶豫。準備下旨,讓孫承宗和黃道周直接到廄來,蘇天成連忙提出來,還是自己去拜訪的好。

蘇天成回到官驛,立刻着手準備了。

這次到廄來,他帶來了一百名江寧營的將士,帶隊的是劉鐵漢。

這一百名將士,悉數是斥候營的軍士。

這些人,也要跟着他,到保定去,畢竟往北邊走,安全係數存在很大的問題,後金時常騷擾這些地方,神不知鬼不覺的。

孫承宗是保定府高陽縣人,高陽縣距離廄三百餘里,在保定府城的東面。

從廄出發,快馬加鞭,不過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高陽縣去。

臨出發的時候,蘇天成想到了很多。

孫承宗的名氣是很大的,萬曆年間的榜眼,督師遼東的時候,屢屢建立功勳,最爲主要的功勞,是經過數年的努力,佈置了一道堅固的關寧錦防線,從山海關到寧遠到錦州,成爲了後金騎兵不能夠逾越的障礙,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始終都沒有能夠突破這道防線。

這條防線,不僅確保了山海關免受攻擊,也基本穩定了遼西走廊的戰局。

孫承宗督師遼東的時候,重用了一大批的忠直的文武將才,加之他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所以說,在朝廷裡面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就連魏忠賢,權傾朝野的時候,都想着拉攏孫承宗。

可孫承宗的仕途,也是有脅坷的,四十二歲的時候,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一直在翰林院十年時間,五十二歲擢升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後來任左春坊左中允。詹事府是太子讀書的地方,左春坊左中允不過是正六品的品秩,主要就是教授太子讀書的。

到了1620年,朱由校登基,這個時候,孫承宗已經五十八歲了。

1622年,孫承宗出任兵部尚書,兼任東閣大學士,此時才迎來了巔峰時刻。

可惜因爲魏忠賢的專權,1625年,孫承宗請辭歸家。

到了1629年,也就是崇禎二年,官復原職,以原來的官職,加任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級殿大學士,奉旨赴山海關督理軍務。

崇禎四年十一月,因爲大淩河兵敗,朝廷爭執不下,孫承宗主動承擔責任,辭官迴歸故里,這一年,孫承宗已經是六十九歲了。

到了崇禎六年,孫承宗已經是七十一歲的高齡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孫承宗這一生,已經經歷太多了,面對着這樣的長者,蘇天成是不敢有稍微的懈怠之心的。

孫承宗出任中興學社的負責人,一定有着巨大的號召力,這是不用懷疑的,而且皇上也有旨意,請孫承宗上任。

但問題也是存在的,保定距離南京,路途遙遠,人老了,都是思念故鄉的,俗話說得好,葉落歸根,七十一歲的老人,千里迢迢,趕到南京去,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朱由檢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但蘇天成不得不考慮。

他不是很熟悉孫承宗的秉性,依照他的計劃,可以讓孫承宗帶着家眷,悉數趕赴南京,不要有那麼多的忌諱了。

中興學社,必須在南舊立,其餘地方是不行的,影響力太小了,這也是大明朝特有的環境所決定的。

南方是士子很集中的地方,而且南方的學子,水平普遍高於北方的學子,從富裕的程度來說,北方也遠遠比不上南方,所以說,在北方成立中興學社,那是不存在的選擇。

在廄成立學社,更是不行,廄裡面,官吏太多了,學社必然受到諸多的掣肘,有了過於濃厚的官方色彩,會受到很多的詬病,這等的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綜合這些情況,孫承宗必須到南京去。

一路上,蘇天成都在考慮這些問題,雖說是快馬加鞭,但到了高陽縣城的時候,蘇天成還是沒有去貿然的拜訪,而是在縣城裡面,找到了一家客棧,暫時住下來了。

他也沒有麻煩當地的官府。

孫承宗對家鄉的建設,是非常熱心的,曾經專門修訂了高陽的縣誌,而且做了序言,他還注意扶持農桑,關心百姓的疾苦,高陽縣乃至於保定府的官員,都是非常尊重他的。

不客氣的說,孫承宗的家族,在保定府和高陽縣,屬於最大的望族。

這種情況,令蘇天成更加的擔心。

蘇天成帶着一百騎兵,來到了高陽縣,想要默默無聞,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高陽一帶,雖然很少遭遇到後金的騷擾,但這裡的老百姓,都清楚後金騎兵的彪悍和殘酷,警惕性是很高的。

蘇天成一行人的行蹤,縣衙很快就知曉了。

高陽縣的典史,帶着巡檢司的軍士,前來拜訪的時候,蘇天成感覺到好笑,看來京畿一帶的知縣,架子都是不小的,自己帶着一百軍士,來到高陽縣,架勢就不一般,能夠擺出來這樣的架勢,顯示身份也是不一般,按說知縣應該是要出面的,可來到客棧的,居然是典史。

閒聊幾句話之後,典史知道了蘇天成的身份,大爲吃驚,連聲說得罪了。

蘇天成有些奇怪,不知道典史爲什麼會有如此的反應,按說自己不過是江寧縣知縣,距離保定如此的遙遠,不可能有着什麼名氣的,難道說典史來之前,懷疑了自己的身份嗎。

很快,高陽縣知縣趕來了,進入客棧之後,一個勁的說縣衙的事情多了,沒有來得及接待,一定要蘇天成到官驛去居住,蘇天成婉言謝絕了,說是自己帶來的人馬太多了,增加縣衙的負擔,很是不好意思的。

在和知縣聊天的過程中,蘇天成知道了,原來自己在北直隸,很是有名氣的。

主要還是智斬不沾泥、生擒紫金樑、剿滅老回回的事蹟,這些事蹟,已經被編爲了快板,在北直隸一帶流傳了,在北直隸老百姓的眼裡,自己無所不能,剿滅流寇手到擒來。

蘇天成禁不住苦笑了,自己哪裡有那麼大的本事,難怪上次老回回一定要找到自己,想方設法的剿滅自己,原來根源在這裡啊,有了民間的大力宣傳,流寇的首領,肯定是不服氣的,想方設法都要對付自己,如果斬殺了自己,流寇豈不是威名大振。

高陽縣知縣得知蘇天成是來拜訪孫承宗的,臉上帶着崇敬的表情,孫承宗雖然辭官了,但爵位還在,依舊是朝廷從一品的榮祿大夫,身份顯赫,加之孫承宗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這一層的榮耀,無人不知,在高陽縣,說起孫承宗,誰的臉上,都要露出來仰慕的神情的。

蘇天成的內心,更加的嘀咕了,孫承宗在保定有着如此高的威望,會不會拒絕到南廄去,這也是說不準的事情,如果完全依靠聖旨來強迫,那也顯得不尊重孫老先生了。

(推薦一本書,《魅影》,寫的很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未完待續。

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14章 在路上(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420章 頭疼第247章 協調會(1)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653章 預判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682章 屠城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81章 幕僚第794章 邀請函第492章 宿命論(1)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809章 前兆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53章 吳三桂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211章 江寧營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273章 麻煩事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584章 情報戰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480章 內耗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729章 恩怨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406章 募捐(2)第885章 對決(7)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240章 故人來(2)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58章 後續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645章 部署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28章 上任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68章 血戰(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204章 敵情第77章 郡主來了第767章 波動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391章 慘敗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788章 無法放心
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14章 在路上(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420章 頭疼第247章 協調會(1)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653章 預判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682章 屠城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81章 幕僚第794章 邀請函第492章 宿命論(1)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809章 前兆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53章 吳三桂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211章 江寧營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273章 麻煩事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584章 情報戰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480章 內耗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729章 恩怨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406章 募捐(2)第885章 對決(7)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240章 故人來(2)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58章 後續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645章 部署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28章 上任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68章 血戰(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204章 敵情第77章 郡主來了第767章 波動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391章 慘敗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788章 無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