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

蘇天成說話的過程中,朱由檢聚精會神,眼睛幾乎是一眨不眨。

站在朱由檢身邊的王承恩,非常的吃驚,一方面,蘇天成說出來的這邪,令他感覺到震驚,這哪裡是一個弱冠之年、步入官場一年多的知縣能夠說出來的話語,另外一個方面,朱由檢如此的專心致志,這是他很少見到的。

從這個時候開始,王承恩認識到了,蘇天成早晚會成爲內閣首輔,而且封王也說不定的,明朝初年就有這樣的先例,朱由檢求賢若渴,自登基以來,夙興夜寐,食不甘味,總是在爲大明朝的江山操心,卻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道路,如今從蘇天成嘴裡說出來的話語,已經開始接觸到關鍵的地方了。

蘇天成對魏忠賢的評價,令王承恩非常的感慨,朝廷中間的大臣,只要說到魏忠賢,無不是咬牙切實,將其貶斥的一無是處,連帶着宮裡的太監,也是灰溜溜的,雖然說這些年以來,皇上開始信任太監了,但朝廷裡面,對於太監的態度依舊,包括兩任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和溫體仁,王承恩想到了,若是蘇天成能夠入主內閣,一定會善待太監的。

說完了三大弊端,蘇天成看着朱由檢,暫時停止了說話。

“蘇愛卿繼續說嗎,朕聽你說的話語,很是有道理的。”

“皇上,臣接下來要說到皇上了,感覺到很是惶恐啊。”

朱由檢楞了一下,隨機笑了。

“蘇愛卿有何擔心的。滿朝的文武大臣,說朕的還少了。這點承受能力,朕自信還是有的,蘇愛卿想到什麼了,儘管說就是了。”

“如此臣就直言了。”

“皇上十六歲登基,我大明朝已經是內憂外患,這麼多年以來,皇上律己甚嚴,到了臣等不能夠理解的程度。皇上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精竭慮,皇上減膳撤懸,布衣蔬食,這些都足以成爲臣等學習的榜樣,可我大明朝的情況。未能夠得到根本的改變,皇上的苦心,未能換來應有的結果,臣以爲,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皇上登基之時。正是魏忠賢篡政之時,皇上大刀闊斧,剷除了魏忠賢,得到極高的讚譽,這個時候。正是建設國家的最好時機,可惜朝廷中的文臣武將。不能夠抓會,白白浪費了時機,那些鼓吹皇上萬能的臣子,依照臣的看法,都是奸吝小人。”

“爲臣者,需要盡心竭力,輔佐皇上,治理天下,我大明朝的有屑子,是如何作爲的呢,有了政績是自身的,出現了錯誤就是皇上的,他們認爲,皇上是真龍天子,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大臣儘可以出現錯誤,皇上是不能夠出現錯誤的,有了這種論調,他們豈能提出來真知灼見。”

這段話,蘇天成說的很是委婉,其實就否定了朱由檢的才能,朱由檢不是無所不能的,也是存在缺陷的,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缺點。

蘇天成也不是傻大個,說什麼就全部說出來,他要看看朱由檢是什麼反應,若是朱由檢不高興了,那後面的話,就不要多說了,還是直接提出來要求,若是朱由檢能夠接受這些意見,那他就會說的更加直接一些。

“蘇愛卿,你的這邪,說的很是客氣了,朕從來不認爲自己是萬能的,朕剛剛登基的時候,也不懂得如何的料理朝政,重點依靠朝中大臣,這些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多少的改進,朕非常着急啊,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啊,蘇愛卿,你不要有什麼顧慮,想到了什麼,儘管說出來,朕想聽真話。”

蘇天成猶豫了一下,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家都說了,伴君如伴虎,朱由檢到底是不是性格暴躁,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要是話語說的過於的直白了,真的激怒朱由檢了,那就壞菜了,達不到目的不說,自己也要跟着吃虧的。

“皇上,臣若是說的有不當之處,皇上一定寬宥。”

“蘇愛卿,朕已經說過了,言者無罪,王公公在此,爲朕證明,今日不管蘇愛卿說什麼話語,朕都不會計較的,朕真心體諒蘇愛卿的忠心,良亦口、忠言逆耳。”

聽見朱由檢這樣說,蘇天成站起身來了。

“臣以爲,皇上十六歲登基,夙興夜寐,一心想着我大明朝的強盛,在這之前,皇上並未接觸過朝政,可以說對如何的處理政務,並非是熟悉的,如此一來,很容易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常常採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總以爲事情能夠在一夜之間做好,這種情況的出現,本身不是皇上的過失,可我大明處於如此的境況之下,皇上就應該更加嚴格的要求自身,剋制自身的一些脾氣,說得不客氣一些,家貧思賢妻,國難思良將,皇上對臣等是如此的要求,對自身的要求,就要更加的嚴格一些。”

“臣說到的這些要求,並非是在物質上的節儉和自律,而是在處理朝政之中的表現,臣的要求可能過高了,可臣以爲,皇上一定要做到。”

“皇上本來是非常信任臣下的,就說袁崇煥,皇上曾經非常倚重,以至於滿足了所有的要求,在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之後,依舊隱忍,未曾爆發,也沒有懲處,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臣有了一種感覺,皇上不是很信任臣下了,臣以爲,皇上是因爲自身的一片苦心,得不到好的回報,所以說,不是很信任臣下了,皇上曾經說過,邊臣不足信矣。”

“臣以爲,這是很危險的信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上信任臣下,是理所當然的,既然用人,就要信任,若是臣下辜負了皇上的信任,可以撤換,皇上代表的是我大明朝,若是臣下做事情的時候,還要刻意討好皇上,知道皇上有哪些需求,以至於掌握皇上的喜好,專門的投其所好,用這樣的辦法來保住自身的職位,試想這樣的大臣,怎麼能夠秉公做事。”

“臣以爲,皇上對臣下的信任,是最爲關鍵的,不管皇上遭遇到了多少的欺騙,可這方面的要求,還是要堅持的,皇上代表的是天下,成大事者是不拘小節的。”

朱由檢的臉色有些變化了。

“蘇愛卿,難道你認爲朕不是成大事者嗎?”

蘇天成笑了笑,朱由檢有這樣的反應,纔是正常的,要是什麼話都不說,一直都聽着,他的心裡反而要嘀咕了,誰知道朱由檢是怎麼想的。

“皇上理解錯了,臣正是認爲皇上能夠做大事,所以才提出來這等的建議。”

“嗯,那你繼續說。”

“臣已經說過了,皇上不是萬能的,有些時候,皇上也會出現錯誤,譬如說對待原則性的問題,袁崇煥斬殺毛文龍,這是原則性的事情,皇上不管怎麼信任袁崇煥,也不管袁崇煥的威信有多高,這樣的事情,都要秉公處理,絕不能因爲袁崇煥有功,在原則上予以遷就,那樣貽害無窮。可皇上要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信任文武大臣,不管這些大臣,是不是爲家國天下考慮,是不是很不堪,皇上如此做,就是一種態度,那些一心爲國的大臣,自然能夠體會皇上的苦心,能夠一心爲公,而不是曲意討好和逢迎。”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

“蘇愛卿如此說,朕明白了,這些年過去,朕也確實操之過急了。”

“皇上想着將大明朝治理好,而且想着在短時間之內,取得成績,這樣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的事情,都難以一蹴而就,治大國如烹小鮮,積累了這麼多年的弊端,想着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那是不大可能的,還是需要慢慢來的。”

朱由檢的神色不是很好,大概是想到了這些年的遭遇,十六歲登基以來,七年時間過去了,流寇越來越猖獗,後金的力量逐漸壯大,北方遭遇了這麼多的災害,好多的百姓,生活難以爲繼,不得不起來造反,而且好多的朝廷軍隊,也出現了譁變,一切都是因爲沒有銀子,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後果肯定是不堪設想的。

王承恩垂目而立,看不出來絲毫的表情,大概認爲,蘇天成說的這邪語,與他是沒有關係的。

“蘇愛卿,你能夠說出來治國之道啊。”

“皇上,臣說不出來。”

“蘇愛卿,你既然想到了這麼多,一定是有什麼想法的,直接說出來就是了,朕一定會准許的。”

“臣的想法,在奏摺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臣就是要動一動那些士紳富戶,百姓窮苦,無法承擔賦稅,可這些士紳富戶,尤爲富庶,他們能夠承擔賦稅,卻因爲朝廷的恩惠,因爲某些官吏的自私,致使他們更加的富裕,不用承擔賦稅。”

“蘇愛卿,難道你想着直接對士紳富戶下手嗎,這是萬萬不行的啊。”

“臣絕對沒有這樣的想法,臣只是想讓這些士紳富戶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失,他們一樣要爲大明朝的發展做出來貢獻,這種貢獻,不是口頭上面的,需要實際的行動,他們需要掏銀子,更需要做事情。”(未完待續。

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268章 敵情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258章 花絮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395章 畢懋康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5章 馬市賣馬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493章 宿命論(2)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19章 秦淮河(3)第676章 分析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92章 稱帝(4)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1258章 花絮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866章 兩重天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772章 海戰(2)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847章 慘敗(5)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994章 整合(2)第414章 傷情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316章 大比武(1)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42章 人市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645章 部署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57章 遇匪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645章 部署第822章 準備(1)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793章 都不笨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
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268章 敵情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258章 花絮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395章 畢懋康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5章 馬市賣馬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493章 宿命論(2)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19章 秦淮河(3)第676章 分析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92章 稱帝(4)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1258章 花絮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866章 兩重天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772章 海戰(2)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847章 慘敗(5)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994章 整合(2)第414章 傷情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316章 大比武(1)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42章 人市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645章 部署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57章 遇匪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645章 部署第822章 準備(1)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793章 都不笨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