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識趣

左良玉和黃得功進入南京城的時候,內心是忐忑的,兩人甚至事先聯繫了,在南京城外見面了,爲的就是商議和探討,這次朱由菘和秦三德召見他們究竟是什麼目的,要知道這樣做,是存在極大風險的,如今的情況不一樣了,朝廷對下面的管控,明顯加強了,文武大臣之間私下裡的交往,幾乎都是被監控的,也難怪,蘇天成造反了,就是因爲擁有的權力太大了,那些在外面領軍的將領,不成爲朝廷重點監控對象纔怪了。

兩人商議了足足半天的時間,也沒有能夠猜測到這裡面的目的,要說聖旨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求兩人帶領大軍進入南直隸,聽從朱由菘和秦三德的指揮,進攻和剿滅蘇天成的江寧營,接到聖旨的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味道了,幾十萬大軍進入南直隸了,要說蘇天成不和你作戰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佔領湖廣、雲南、江西等地,這些地方完全都空虛了,要知道蘇天成佔據的地方越多,實力越是強悍,難道朝廷想不到這一點嗎。

具體帶兵的將領,想法與上面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這也是因爲雙方認識的侷限性。

再說左良玉和黃得功兩人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

左良玉一直都想着進入江寧營,曾經的好朋友賀人龍進入到江寧營之後,屢立戰功,威風赫赫,左良玉不知道有多麼羨慕了,可惜他註定沒有這等的機會了。

不能夠進入江寧營,左良玉就開始擴充自身的實力,湖廣是糧食主產區,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也正是因爲處在這樣的地方。左良玉利用了先天具有的優勢,在多方打通關係之後,開始大規模的擴充和招募軍士。這類的情況,換做若干年之前,那是找死的行徑,可惜左良玉得到了湖光等地諸多大人的支持。也包括朝廷裡面的諸多大人,這裡面最爲微妙的東西,就是左良玉表面上代表了南方諸多士紳富戶的利益。

軍隊擴充了,人數增多了,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光是軍餉的事宜,就令左良玉足夠的頭疼,朝廷不可能拿出來那麼多的軍餉,這兩年以來。儘管鬆口了,但撥付的軍餉,只能夠維持十萬大軍的規模,至於說剩下的軍餉,左良玉自然要從當地來想辦法了,好在軍士的軍餉維持在很低的水平,能夠勉強吃飽肚子就不錯了。

由此大軍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這寫擴充的軍士。絕大部分都是原來衛所的軍士,很多也是從老百姓之中強行徵召來的。甚至包括一些流民,進入軍隊之後,得不到系統的訓練,戰鬥力不可能強悍。

但有了二十萬的大軍,左良玉的搖桿也就硬起來了,畢竟手裡掌握着大明最爲龐大的一支軍隊。他的一言一行都是要受到諸多注意的。

有了軍隊的支撐,左良玉不再表現的那麼低調了,在湖廣甚至四川、福建一帶,左良玉都有着不小的話語權,特別是在蘇天成造反之後。左良玉曾經蠢蠢欲動,也想着能夠佔據湖廣和四川一帶,自立爲王,可惜他最終還是不敢亂動,因爲軍隊擴充的速度太快了,良萎不齊,並非是想象中那麼好掌控的,再說了,就算是要造反,也要有着雄厚的基礎,他可沒有那樣的能力,身邊沒有人支持,也得不到充足的保證,想着造反就自尋死路。

接到了皇上的聖旨之後,左良玉是很高興的,誰不知道南直隸是富庶之地,大軍開進了南直隸之後,不管是不是參與到剿滅蘇天成的戰鬥之中,首先總是要保證供給的,大戰在即,當地的富戶和老百姓也是要做出來貢獻的,這樣豈不是能夠劫掠太多的財富,保證大軍的用度,甚至能夠藉着這個機會,凝聚實力,爲將來的割據做好準備的。

左良玉甚至想到了,直接進駐蘇州和揚州這些地方,好好的撈一把。

可惜指揮大軍作戰的是朱由菘和秦三德,具體的戰役部署,以朱由菘和秦三德的意見爲準,也就是在兩人尚未下達命令的時候,大軍是不能夠隨意調動的,否則就是違抗聖旨,這樣的罪名左良玉是吃不消的。

接到了朱由菘和秦三德的命令之後,左良玉內心有些忐忑,不知道朱由菘和秦三德究竟是什麼意思,會不會趁着這個機會,做出來一些其他的事情,所以在出發的時候,左良玉做好了一切的安排,派出心腹,牢牢控制整個的大軍,挑選了諸多的精銳軍士,沿途保護自身的安全,而且直接給黃得功寫信,邀請黃得功在南京城外面談。

黃得功的想法,與左良玉有些不一樣。

黃得功作戰勇猛,忠心不二,綽號黃闖子,他沒有什麼學問,但性格直爽,只要是朝廷下的詔令,不管怎麼樣都是要完成的,黃得功能夠升任總兵,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功勞,當年遼東戰事起的時候,黃得功曾經和後金韃子拼命,表現出來了勇猛,後來又跟隨熊文燦,參與了剿滅流寇的戰事,表現一樣是勇猛的。

這種性格的黃得功,在接到了皇上的聖旨之後,二話不說,訣要按照要求行事了。

黃得功與蘇天成不熟悉,但作爲長期在戰場上廝殺的將領,黃得功知道蘇天成的厲害,更是知道江寧營不一般,也許這次的戰鬥,會非常的殘酷,誰勝誰負還是說不清楚的事情,對於蘇天成造反的事情,黃得功是深惡痛絕的,認爲蘇天成實在是逆天。

也正是因爲心無旁騖,接到聖旨之後,黃得功一直都是在做着準備,他要求軍士堅持訓練,時刻準備好開拔,在接到了朱由菘和秦三德的通知之後,他也是馬不停蹄的趕赴南京,要不是因爲事先接到了左良玉的信函,他早就到南京了。

兩人在南京城外的交談,儘管時間很長,可意見卻不一致。

因爲兩人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左良玉想到的多是自身的利益,黃得功想到的卻是朝廷的利益,黃得功率領的大軍,雖然只有五萬人,但戰鬥力一直都是不錯的,而且黃得功因爲有了在遼東作戰的經歷,知道軍隊強悍的重要性。

左良玉比黃得功聰明,不僅僅身強力壯,而且有勇有謀,家橫跋扈也是比較出名的,從個人的聲譽上面來說,是遠遠比不上黃得功的。

就從這次的交談來說,左良玉就很有心機,他沒有首先表露出來目的,而是表明很長時間沒有見到黃得功了,而且埋怨說因爲蘇天成的造反,他們這些在外面領軍的將領,也要非常注意了,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引發朝廷的懷疑,弄得以前很容易的見面,現在都需要小心翼翼,長此以往對朝廷肯定是不利的。

左良玉的這番開場白,很快引起了黃得功的共鳴,畢竟都是領軍打戰的將領,講究的就是直來直去。

看見時機成熟之後,左良玉馬上進入了正題,詢問黃得功是否知道這次被召見目的,看見一臉茫然的黃得功,左良玉的心裡有了疙瘩,若是按照聖旨的要求,朱由菘和秦三德應該是要求他們帶領大軍一同來到南直隸的,而不是兩人單獨前來,當然,趕到南京的還有鳳陽總督馬士英,可馬士英的情況與他們不一樣了,鳳陽是大明的龍興之地,肯定是要重點保護的,絕不能夠遭受到損壞的。

左良玉想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朱由菘和秦三德很有可能是要統一指揮權,那樣的情況下,雖說軍隊還是歸自己指揮,但一切的行動都要聽朱由菘和秦三德的,這樣的情況,左良玉是難以接受的,且不說處處受到掣肘,就連大軍想着多謀取一些糧草,也是有着很大困難的。

想到這些之後,左良玉試探黃得功的意思,想不到黃得功一口氣就表達了意見,絕對服從朝廷的指揮,這令左良玉很是沮喪,看樣子想着爭取到黃得功,可能性是不大了,至於說孫泰和馬士英,那是更不用考慮的事情了,人家是絕對聽朝廷的。

交談到了後來,左良玉假裝分析這次召見的目的,也說到了統一指揮權的事宜,黃得功還是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這促使左良玉下定了決心,若是情況不對,那就自己來想辦法,總之自己率領的大軍,必須要佔到便宜,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上面的佈置來行事。

兩人交談了半天時間之後,很快分開了,黃得功首先進入到南京城去,左良玉稍微滯後一步,這也是爲了避嫌,免得被人家看見了,又有什麼話要說了。

可惜左良玉不知道,秦三德儘管是太監,可人家考慮事情是非常周密的,早就在南京城外做出來了相應的佈置,加之左良玉帶的隨從是不少的,很容易被發現,故而左良玉和黃得功見面交談的事宜,秦三德早就知道了。

左良玉更加的想不到,一場鬥智鬥勇的博弈,馬上就要在南京城內展開。(未完待續。。)

第1239章 鉅變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47章 慘敗(5)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494章 宿命論(3)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30章 山海關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368章 碰撞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57章 算計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53章 目不忍睹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122章 熱鍋(2)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117章 秦淮河(1)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1167章 迅雷(2)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579 天降神兵(1)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122章 眉姑娘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994章 整合(2)第55章 真相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490章 近憂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268章 敵情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
第1239章 鉅變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47章 慘敗(5)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494章 宿命論(3)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30章 山海關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368章 碰撞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57章 算計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53章 目不忍睹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122章 熱鍋(2)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117章 秦淮河(1)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1167章 迅雷(2)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579 天降神兵(1)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122章 眉姑娘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994章 整合(2)第55章 真相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490章 近憂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268章 敵情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