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

蘇天成的日子還是比較安逸的,至少被提拔爲內閣大學士了,從此之後,朝廷之中,對蘇天成的議論,一定會少很多,至少那些御史和給事中會謹慎很多的,他們的靠山唐世濟被排除內閣,被迫以年齡的原因致仕,想必這是皇上的主意,否則其他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身在瀋陽的皇太極,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身體上面的病痛,皇太極能夠承受,大不了自己堅持一下,平時的生活主意調理,一段時間之後,也是能夠恢復的,但蘇天成打出來的組合拳,令皇太極有些承受不住了。

代善被生擒,皇太極非常的痛苦,畢竟是自己的二哥,遭遇了這樣的災難,而且滿八旗之中的正紅旗,被蘇天成的江寧營殲滅了,留下大量的家眷,皇太極不可能不管,這已經夠令人頭疼的,偏偏這個時候,安寧堡送來的信函,擊中了皇太極內心的脆弱。

一共是兩封信函,雖說皇太極尚未看到來信,但傳聞早就出去了,這些傳聞,也是從安寧堡方向過來的,據說大明有意用代善交換耿仲明和尚可喜。,

這一手太厲害了,皇太極聽到稟報之後,身體都有些哆嗦了。

信函送來之後,皇太極沒有耽誤,馬上拆開信函,傳聞終於被證實了,從安寧堡來的信函,一封是代善寫來的,用滿文寫的,代善在信函裡面,詳細描述了江寧營的驍勇,說到了正紅旗爲什麼會失敗,在信函的最後,代善提出來了兩點建議,第一是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與大明朝講和,哪怕是暫時的委曲求全,避免即將到來的更大的風波,第二是儘量想辦法,暗算蘇天成,不管採用什麼手段。暗殺、刺殺、污衊、陷害等等,都是可以的,蘇天成是非常可怕的人,一定會給大清國造成巨大的災禍。

看了代善這封信,皇太極明白了,代善一定是見過蘇天成了,所以纔會說出來的這樣的話語,代善是很高傲的人,輕易是不會服輸的。既然在信函裡面說出來這樣的話語,那就是真的認爲蘇天成厲害了,不管怎麼說,皇太極都是明白的,代善自始至終,都是一心一意爲了大清國,不會有任何的異心。,

打開另外一封信函,看完之後。皇太極臉色發白,額頭上竟然出現了汗滴。

傳聞被證實了。大明果然提出來了交換的事宜,意思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用代善來交換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真的是害怕什麼來什麼,皇太極曾專門要求范文程調查這些傳聞的由來,目的就是要杜絕這樣的傳聞。若大明朝真的提出來這樣的交換條件,對大清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皇太極根本無法做出來決定的。

崇德元年,投靠大清國的三個明朝將軍,被敕封爲王。孔有德是恭順王,耿仲明是懷順王,尚可喜是智順王,三人被被封爲王,都有一個順字,意思就是順從大清國的意思,那個時候的皇太極,是躊躇滿志的,通過冊封孔有德三人爲王,也是給大明朝的諸多將領擺明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大清國求賢若渴,對於投靠大清的漢人,是不會虧待的。

時間僅僅過去了六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大明開始振作起來了,特別是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出現,令局勢發生了徹底的逆轉,孔有德已經被大明朝廷凌遲處死,而且也是被蘇天成生擒的,如今代善被蘇天成擒獲了,居然提出來了交換條件。

皇太極相信,這個計謀,一定是蘇天成提出來的,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侮辱了,而且包藏禍心,這是一個無法做出來決定的兩難境地,不管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大清國都將受到極大的損傷。

答應大明朝的條件,所有投靠大清國的漢人,將噤若寒蟬,想着自身今後的結局,甚至可能出現漢軍大規模叛逃的情況,想想駐守在黑山、義州和廣寧的三萬漢軍,還有駐守在海州的一萬漢軍,這些基本都是耿仲明和孔有德的手下,就更不用說駐守在其他地方的漢軍了,要是這些人都叛逃了,大清國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

不答應大明朝的條件,滿人貴族豈能善罷甘休,代善是什麼身份,不要說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就算是再搭上一些漢人,都是可以交換的,代善是先皇的兒子,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是大清國頂尖的滿人貴族了,在滿人權貴的眼裡,漢人算什麼,本來就是奴才,用奴才的命來換主人的命,理所當然的。皇太極不好拒絕,他不可能得罪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畢竟大清的維持,還是要依靠這些滿人權貴的。,

皇太極的眼睛裡面冒出來了怒火,他真的沒有想到,蘇天成竟然會提出來這樣的計謀,這不是簡單的交換,這是想着摧垮大清國的根基。

可皇太極無可奈何,蘇天成取得了勝利,殲滅了正紅旗,生擒了代善,人家就可以提出來這樣的條件,人家手裡有本錢啊。

感覺到身體基本康復的皇太極,禁不住有一陣的眩暈。

強行穩定下來之後,皇太極知道,這件事情,他必須要馬上處理,要不然真的會掀起巨大的波瀾,加重大清國的危機。

皇太極想到了范文程,還是要找到范文程商議,雖然范文程是漢人,但考慮事情周密,能夠提出來最好的意見建議,而且也不會因爲滿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和區別,持有一些偏激的觀點。

范文程急匆匆的來到了崇政殿,看見皇太極臉色蒼白,嚇壞了。

“皇上一定要保重龍體啊。”

看見范文程的驚恐,皇太極知道,自己的臉色一定是很難看的,不過現在顧不了那麼多了,皇太極拿起了大明朝的來信,示意身邊的侍衛遞給范文程。,

范文程接過了信函,一目十行的看起來了,不過一兩分鐘時間,就看完了。

“文程,朕召你來,就是想着和你商議,朕想不到啊,大明朝居然能夠出這樣的卑鄙計謀,若是在戰場上廝殺,朕奉陪,但採用這樣的手段,朕看不起,朕恨不得舉大清國之兵,去進攻蘇天成和江寧營。”

范文程冷靜很多,作爲漢人,他熟悉這樣的計謀,攻心爲上,採用這樣的計謀,在正常不過了,皇太極只是怒火攻心,其實換位思考,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明朝本來就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土木堡之役,大明的皇帝明英宗被瓦剌的也先擒獲,曾經被押到北京城下,也先要求交換,其實就是想着攻破北京城。

早在皇太極要求范文程調查傳聞的時候,范文程就仔細思考過了,他認爲出現這樣的事情,一點都不稀奇,傳聞不會是空穴來風,誰也不敢保證,在瀋陽城內,就沒有大明的奸細,一旦大明朝有了這樣的決定,肯定是需要大肆宣揚的,讓皇太極無法做出來決定。

所以說,9610看完就記住我吧下次好來看咯,范文程也想過有什麼對策,只不過要想到好的對策,實在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交換還是不交換,都無法做出來決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做出交換決定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但做出來交換的決定,損害也是更大的。

大清國的滿人不多,其實主要維持大清國運轉的,還是諸多的漢人,這些漢人地位卑賤,但承擔着諸多的建設任務,包括播種耕地,反觀滿人,根本就不會耕種土地,主要就是依靠着狩獵過日子,大清國成立之後,滿人的地位不一般了,依靠着盤剝諸多的漢人過日子,若是皇太極做出來決定,徹底傷了漢人的心,大清國從此就多事了。

可皇太極不答應也是不行的,滿八旗是大清國主要的戰鬥力,離開了滿八旗的支持,皇太極一樣是無法駕馭大清國的,代善在滿八旗之中的地位是不一般的,若是皇太極不同意交換,有人在滿八旗之中做文章,只怕大清國瞬間就要亂坐一團。

范文程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對蘇天成的認識,這樣的主意,大明朝廷裡面的那些文武大臣,是不會提出來的,他們會估計到大明朝的顏面,不願意做這些所謂下三濫的事情,可蘇天成就不同了,只要是對自身有利的事情,都是大膽做出來決定的,看看蘇天成在宣州指揮的戰鬥,就可以明白。

最好的辦法,是轉移矛盾,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樣的矛盾是無法轉移的。

最爲致命的一點,代善若是回到了大清國,正紅旗就可以重新建立起來,否則在短時間之內,大清國的正紅旗,將不復存在了。

看見皇太極的神情,范文程清楚,皇太極也在爲這件事情暴怒和發愁了。

范文程很是謹慎,他清楚,皇太極之所以首先找到他,就是想有着一個明確的意見,若是和濟爾哈朗等人商議這件事情,那就不用徵求什麼意見了,結局肯定是同意交換。

兩權相害取其輕,范文程已經有了主意,到了這一步,只能夠走一步看一步了。(未完待續……)

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192章 稱帝(4)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60章 震動第1029章 救贖第1165章 苦嶺關第1186章 行動(3)第551章 辯解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700章 提醒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847章 慘敗(5)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7章 授官第490章 近憂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210章 廷議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818章 挑撥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36章 如願以償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71章 探究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623章 行刺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57章 算計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112章 善後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211章 江寧營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96章 內訌(1)第792章 偶遇(3)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231章 大婚第38章 威信第1122章 熱鍋(2)第156章 出發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189章 稱帝(1)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630章 山海關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495章 宿命論(4)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108章 恩榮宴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083章 廷辯(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666章 重要解釋
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192章 稱帝(4)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60章 震動第1029章 救贖第1165章 苦嶺關第1186章 行動(3)第551章 辯解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700章 提醒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847章 慘敗(5)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7章 授官第490章 近憂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210章 廷議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818章 挑撥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36章 如願以償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71章 探究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623章 行刺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57章 算計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112章 善後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211章 江寧營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96章 內訌(1)第792章 偶遇(3)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231章 大婚第38章 威信第1122章 熱鍋(2)第156章 出發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189章 稱帝(1)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630章 山海關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495章 宿命論(4)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108章 恩榮宴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083章 廷辯(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666章 重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