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

明朝的監察機構是都察院,這是一個跟六部平起平坐的獨立機構。如果說,東廠和錦衣衛是皇帝鬼蜮式的耳目,那麼都察院就是皇帝正常的耳目。明代的監察機構所負責任比較多,除了監察百官,與大理寺和刑部同理重大案件之外,還會同吏部負責官員的考覈。都察院下屬有十三道監察御史,分別負責各方面官員的監察,所以,都察院還要負責所轄御史的考覈與管理。

都察院的負責長官爲左右都御史,與六部尚書並立,稱爲“七卿”,威權極重。副長官爲副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僉都御史。由於明代派下去的總督和巡撫往往兼有督察官員的責任,所以大多帶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的頭銜。所以,明代都察院的負責人往往沒有定額。一般來說,凡是外派的巡查官員帶都察院銜的,實際上等於地方官。而沒有巡撫總督責任的,纔是真正的都察院長官。

都察院主要部屬是按省分的十三道監察御史,每道7~11人不等,共110個御史。在明代,監察御史的職責非常泛。一方面,要跟都察院的長官一道,參與朝廷的廷議和廷推,負責檢查羣臣在各種禮儀活動中的舉止是否合乎規範。另一方面,還要負責對中央各個衙門和地方政府的工作監督,以及官員自身的品行監督。

監察事務大體上可以分爲三類:一是當廷彈劾,二是檢查檔案,三是出外巡查。

當廷彈劾,在明代被稱爲“拾遺”。這項工作一般是和六科給事中一起進行的。凡朝臣有失,則當廷宣讀劾章,或者將劾章密封交給皇帝。被彈劾者馬上就得做出反應,在上書自辯的同時,主動表示辭職待罪。

檢查檔案,又被稱爲照刷文卷。每隔幾年,監察御史就要被派往各個衙門檢查檔案,主要是檢查各衙門的公文處理情況。如果積壓過多,或者處理不妥當,那麼衙門負責人的業績就會受到影響。

出外巡查有各種各樣的專差,比如鄉試的監考、京營訓練的考察、漕運的考察、屯田事務的考察等等,難以計數,既有例行公務,也有臨時的差遣。巡查的另一類重頭任務是巡按地方。明朝的定製,每年都要派遣監察御史到各個省巡迴考察。派到地方的御史被稱爲巡按,每省一個。由於省區遼闊,事務繁多,巡查往往得在地方上待上很長時間,但是爲了防止御史地方化,跟地方官結成關係網,明朝政府規定巡查期爲一年。其實,一年時間也不短了,足夠御史與地方官達成默契,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就算巡按足夠清廉,要想完成任務,多少也需地方上的配合,多少得有某種程度的“地方化”。事實上,巡按也被看作地方大員中的一個2。雖然御史官階僅七品,但由於是“代天子巡狩”,所以有欽差的意義,三司和巡撫總督都必須對之表示出十二分的禮敬才行。巡按的監察事務範圍非常廣,包括地方上的教化推行、司法業務、稅收任務、公共事務,甚至還連帶着負責接受老百姓的訴狀,平反冤獄,接受“民告官”的訴訟。

明朝初年,朱元璋對於吏治非常在意,加強監察制度,目的之一就是爲了懲治貪官。官貪贓至60兩者,梟首示衆,剝皮楦草。府、州、縣衙門的旁邊,特立一土地廟,爲剝皮的場所,人們稱這個廟爲剝皮廟。官府衙門的公座旁,都要懸掛一個剝皮楦草的袋子,令官員每日見了觸目驚心。(參見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764頁。)

明朝的監察系統,還包括六科給事中。明朝沒有門下省,也沒有專門負責諫議的機構,六科就是諫官。六科與六部相對應,對應吏部的叫吏部給事中,對應兵部的叫兵部給事中,以此類推。每科管每科之事,但有時也可以越過科的界限,管別科的事。六科給事中主要職責,一是檢查六部疏奏的缺失和遺漏,如有缺失,則發還重擬。二是中樞處理過、經過御批下發的公文,例由給事中過手,如果他們認爲不合適,可以封還駁正,基本上是在履行過去門下省的職責。除此以外,給事中還可以給皇帝提意見,彈劾違法的官員。只是,在明代君權絕對化的氛圍裡,六科給事中給皇帝建言、提意見的功能逐漸在減退,工夫都花在對付中央各個部門的失職和官員的貪瀆上了,即使行使封駁之權,往往也是針對內閣,而不針對皇帝。

明朝的監察系統,比之其他朝代,具有更濃的皇帝耳目的意味。原本監督制約皇權的功能,已經基本退化了。這種狀況,跟制度安排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明朝的制度,就是圍繞着如何強化君權來設計的。

第6章 官僚帝國的時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17章 貴族與皇權三國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50章 元朝的中央行政體系以及決策機制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18章 三國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43章 宋代的科舉與學校制度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76章 勇營制度和新式海軍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18章 三國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戶調式與門閥政治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18章 三國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18章 三國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統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
第6章 官僚帝國的時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17章 貴族與皇權三國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50章 元朝的中央行政體系以及決策機制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18章 三國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43章 宋代的科舉與學校制度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76章 勇營制度和新式海軍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18章 三國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戶調式與門閥政治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18章 三國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18章 三國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統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