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

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其官僚體系的基本架構,基本上跟晚唐沒有什麼區別,但文官的權力卻大大縮水。朝廷龐大的文官隊伍,實際上只是藩鎮政府裡爲數不多的文官的“放大版”。藩鎮的文官主要是書記和判官,前者掌文翰,同時也給軍閥們出謀劃策,類似於軍師。所以,任過書記的文人地位很高,人朝以後就可以成爲宰相了。而判官則負責民政和財政事務,實際上是稅收事務的核計總管。前者的地位,類似於戰爭時期的謀略家,這固然是文人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已經不是“大道”。而後者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太平年景小吏之所爲,更是與士大夫修齊治平的大道背離過遠。在這裡,傳統道德教化這一士大夫治理天下的基本舉措不見了,儒學的養成沒有了。士大夫成了武夫戰時出主意的謀士,平時徵集糧餉的刀筆吏。

唐朝覆滅以後,藩鎮的文官邏輯原封不動地進入了五代。由於原有的朝廷文官被朱溫屠殺殆盡,餘下的文人,整體素質下降。文官只是在這兩個意義上發揮着作用,一是爲軍人出謀劃策,二是爲軍人籌集糧餉。從表面上看,五代時的文官似乎權力要比晚唐大得多,因爲這時,晚唐的宦官集團隨着唐朝的覆滅而滅亡,新起的軍閥比起文人來,更看不起閹人,而且對晚唐宦官之禍也記憶猶新,所以,老的宦官被殺得差不多了,新宦官的兵權沒有了,地位甚低。原來宦官的“專利”樞密使一職,也由土人擔任,因此原來北司(宦官)與南司(宰相)的矛盾徹底消失了。但是,這一時期的文官,地位卻比晚唐還要低得多,因爲文官從根本上是被人看不起的。無論是宰相還是樞密使,最多不過是皇帝的幕僚,更多的時候,連幕僚都談不上。後漢時,皇帝親衛軍首領史弘肇當着宰相們的面,公開羞辱文官說,安定國家,在長槍大劍,用毛錐(毛筆)幹什麼?主管財賦的三司使王章答道,若無毛錐,財賦從哪裡來?(《舊五代史》卷107《史弘肇傳》)在某些武夫眼裡,文官的作用,就是給他們徵糧徵稅的時候算賬,而那些特別受寵也特別蠻橫的武夫,則乾脆連這一點也不認賬。

朱溫控制朝廷之後,一次誅殺朝士三十餘人。其屢試不第的謀士李振說,此輩一向自稱清流,應該將他們投到黃河裡,變成濁流。於是這些人就被扔到了黃河裡。一次朱溫與衆幕僚坐於大柳樹之下,朱突然說,這個樹的木頭可以做車轂。於是很多人一起應道:的確適宜做車轂。朱溫馬上變了臉,厲聲喝道:怪不得人說書生之輩喜歡順口玩人,原來你們就是這樣的,車轂必須用夾榆木,怎麼可用柳木!將左右凡是應聲的數十人統統撲2殺。

五代時期,作爲文官的書記、判官和副使,命運往往十分悲慘。鄭準爲荊南鎮書記,與鎮將因言語不和而去職,被鎮將派人殺掉。高行周爲鄴城節度使,副使張鵬與之一言不和,即爲所殺。而高行硅的副使,不僅因多嘴(提意見)被殺,連自己的兒子也被株連。房知溫爲節度使,居然經常縱容自己的部下折辱文官。後晉張彥澤爲彰義鎮節度使,書記張式偶爾提了點意見,居然惹得他大怒,張弓射之,張式逃脫,張彥澤隨即派人追殺,連皇帝都保不住張式,只能乖乖地交出張式任武人宰割,結果張式被張彥澤挖心決口,臠割而死。

可以說,連藩鎮時文官做軍師的功能到了這個時候也大大減退,武夫們根本不在乎文人給他們出的主意。這一時期的戰爭,幾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打得最拙的仗,就是硬碰硬的廝殺,誰的兵多、兵猛,誰能打誰贏。再就是戰場上軍人的倒戈,倒戈多的就打不過倒戈少的。五代時期的戰爭也是最野蠻的戰爭,攻城略地的軍閥們,糧食沒有了,往往拿老百姓的口糧當軍糧吃。守城的吃掉城裡的人口,撤退時也帶着老百姓走,隨走隨吃。

在這個時期,上流社會已經徹底變質。長期戰亂的結果,只有那些社會邊緣人士、軍棍、流氓、私鹽販子人等才最有機會脫穎而出,所以,這一時期從皇帝到武將,大多是此輩在做。原來下層甚至黑社會的人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舞臺,原來上流社會的規矩和風習則被嚴重衝擊。而這些規矩和風習,恰是官僚們政治運作所不可或缺的文化氛圍,跟制度運作的規矩密切相關。一方面,這一時期皇帝和武將們根本沒把官僚當回事。從前地位崇高、非進士高第的人不能染指的位置,居然可以隨便予人,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喜歡唱戲,結果戲子不僅可以參與機密,而且可以封官拜爵、做州刺史,從前朝廷視爲重寶的名器,如今被這些武夫們視之如敝屣。不僅如此,那些武夫們,對文官動輒呼來喝去,士大夫的臉面已經隨着粗人們的叫罵聲,斯文掃地了。另一方面,五代沒有恢復科舉,選官雜亂無章,升遷也雜亂無序,當官不是走伶人的門路,就是憑武人一時的好惡,使得文官體系的秩序徹底紊亂,文官也就不像文官了。 小說.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第2版) 最新章節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 網址:http://www.xoyo100.com/html/5/5157/2535500.html

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50章 元朝的中央行政體系以及決策機制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16章 王霸之道兩漢6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3章 封建時代的過渡夏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戶調式與門閥政治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41章 繁複的中央行政機構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16章 王霸之道兩漢6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14章 王霸之道兩漢4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63章 明朝皇室的特務機構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
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50章 元朝的中央行政體系以及決策機制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16章 王霸之道兩漢6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3章 封建時代的過渡夏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戶調式與門閥政治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41章 繁複的中央行政機構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16章 王霸之道兩漢6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66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1第14章 王霸之道兩漢4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63章 明朝皇室的特務機構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